..續本文上一頁然後站起來。或者念「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觀音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菩薩前,頭面接足歸命禮」,這也很好。這是佛法中的一種理論,應該要學習。如果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念文句,是不夠的。
然後,你可以向觀世音菩薩有所求,想求什麼就說什麼。或者是什麼也不說,拜下去的時候只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念叁句、五句,然後站起來,再磕頭。不論說與不說,心裏面要明明白白地:「我弟子某某,一心頂禮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然後再拜下去。如果你只是面對一尊雕像,禮拜的時候,拜什麼?這是什麼像?自己迷迷糊糊地,拜下去以後,心裏什麼也沒想就起來了,這可能也有恭敬的意思,但是我們相信了佛法以後,作功德時,心裏要明明白白的。
在前面講定業、不定業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們造罪的時候,心裏明明白白,很歡喜地把這件惡事做完了,一點也不後悔,這種罪過就叫做「定業」。做功德也是一樣要明明白白的——我現在向誰磕頭?向觀世音菩薩磕頭,拜下去也是要明明白白的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或者,你有所求,也明明白白地向觀世音菩薩說。如果完全不這樣觀想,只是身體拜下去又起來,那就不太好。尤其是你現在有所求于觀世音菩薩,想求男、求女,更應該很誠懇、很明白的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供養的時候,也要盡心。譬如供養花,你很歡喜的把花買來,把它修飾一番,弄得很有次第、很莊嚴的供養觀世音菩薩。或者供果,必需先洗幹淨,用盤子把水果擺好,恭恭敬敬的供養。然後可以上一柱香,但不需要燒太多香。另外,還應該常常地清潔供養觀世音菩薩的桌臺。有的人向觀世音菩薩有所求,但是供桌弄得很髒,屋子也不打理,那怎麼可以呢?所以,你若向觀世音菩薩有所求,求了很久都不靈,要反省一下。
壬叁、德業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你就會得一個又有福德、又有智慧的男孩。
有些人有孩子,但是頭痛得很!孩子變成阿飛,不好好讀書,到各地方去搗亂,那可怎麼辦?所以,希望有孩子,但有了孩子以後,可能又會有其它的問題。現在說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滿你願的時候,你可以放心──那個孩子會是有福德、有智慧的孩子。
爲什麼有的人有孩子,有的人卻沒有孩子?當然,醫生會有理由可以解釋;或者算命先生也會告訴你,說是什麼什麼原因。其實,這都是不決定的!這在佛法上怎麼解釋?就是與你有緣的那個人不能來──他現在或者在天上,或者在人間,或在其它的地方,他的壽命未盡,因此不能來,要到壽命盡了才可以來,所以你就不能夠有孩子。
另外,佛法裏面說:人死後有中陰身,由中陰身去投胎。經論上說,父親、母親彼此間的福報都差不多才能結婚,而要來投胎的人,若是福德特別大或特別小,也是不能來投胎的。
現在這段經文說,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這句話裏頭有增長福報的意思。你常能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福報、智能就增長了。所以,來給你作兒的人若是有大福德的話,就相應了。如果你不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你的福報不夠,他要來投胎就有困難。反過來說,那個可以給你作兒的人福報不夠,而你的福報太大,那也不能來。所以,這件事的確是不容易!
現在這裏說沒有兒,想要一個兒,你若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會找到一個和你有緣,而又有福德、有智慧的人來給你作兒。南北朝時代的嘉祥大師,著有《法華經》的批注。他說,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怎麼辦呢?他有個答案:「觀世音菩薩自己會來給你作兒!」不過,說觀世音菩薩作兒,那等于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了。這當然是最理想的事情了!
說我們佛教徒相信佛菩薩,希望求一個兒時,不去求觀世音菩薩,卻去求醫生。當然,醫生可能會想出辦法來,但是,你心裏面也可能不安。並非那個辦法決定無效,而是醫生不能保證那個兒真能如你的意!所以,求觀世音菩薩是最好的了!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能令你得一個很滿意的兒,使令你無煩無惱,心裏快樂,多好!
福德是什麼意思呢?用我們凡夫容易明白的話說,就是有很多可愛的果報。若是現代人的說法,就是他的財富特別大、衣食住都特別好,那叫做福德。但這也是事在人爲。有的人因爲財富處理得不好,使令自己發生很多苦惱,因爲財富而招惹來很多的災禍。
所以,福德這句話,要再想一想。若是我們學佛的人,能受持叁歸五戒、能修十善業,甯可自己吃點虧,也不要惱亂別人。我們平常人的惱亂,可能不太嚴重;若是特別有權勢的人,他說一句話就不得了!如果你認爲:「說我去惱亂人有果報,我還是很好,沒有什麼事嘛!」但是,那個受到惱亂的人將來要報複的時候,你可怎麼辦?
所以,「有福德」就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樣的福德才是安全的,不然的話,有福德還不如沒有福德。
有福德,還要有智慧。有智慧,就能明白事理,能把事情處理得很公平,對自己有利益,對別人也會有利益,而不會有所傷害。當那件事做完的時候,皆大歡喜,那就叫做智慧。我們平常人說:「只要自己能占便宜,自己好就好,別人受了多少苦惱,不關我的事!」假設別人做事情傷害了你,占了你的便宜,你的心情怎麼樣?所以,能爲別人著想,才是有智慧。只想自己,將來會有問題的呀!
我看曆史上漢高祖打天下,有兩件事。第一件事:當韓信把中國北部的燕、趙、齊這些地區都拿過來時,韓信就派使者向漢高祖劉邦提出要求——他要在齊這個地方作王。劉邦光火了!不同意這件事。
劉邦說:「我日間也希望你來幫助我打楚霸王、夜間也希望你能來。現在,你要在那兒做王,不來幫助我……。」他憤怒了!
張良就碰他一下,說:「你不可以不答應。你不答應,他一定要作王,你也不能控製他。不如你先答應他,將來大家還有繼續合作的可能,他還可能會幫助你呀!」
劉邦也是有點聰明,立刻同意了,于是就派張良去封他爲齊王。
從這件事看來,張良就是聰明,這樣就把這問題解決了,韓信也歡喜,劉邦後來還是占便宜了。如果不答應韓信作王,他就是會造反了,那麼劉邦是不是能統一中國?能不能打倒楚霸王?我看,靠不住!這是說,能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處理得很圓滿,那就叫做智慧。
另外一件事:劉邦帶著軍隊,由中國的東部向西部行進,去打秦國的軍隊。走到一個地方時,他調查到前面的秦軍力量很強,不敢輕易進攻。怎麼辦呢?張良是個書生,書生是不可輕視的呀!張良說:
「派人去調查這個軍隊的軍官,看看是怎麼個情形?」
調查的人回報說:「這個人的家庭小康,不是個有錢的人,但是他非常精明能幹,所以作了這個軍隊的軍官。」
張良想出辦法:「他是窮人出身,他愛錢。我們先給他黃金,同他講條件,叫他不要阻礙我們。」
于是派人拿黃金去給對方,一談判,果然是同意了。
對方說:「好!你們可以從這裏過去,我讓開一條路,並且我也和你們一同西進。」
使者回報之後,劉邦就想下令往前進。
張良說:「不可以!這只是他自己同意,其它的軍隊不一定同意呀!現在這個軍官同意我們向前進,他不會防備我們,我們現在可以打!」
于是劉邦下令攻擊,果然把秦國這支軍隊打垮了!
看到這裏,我想不只是張良,世間上、社會上的人就是這麼回事——爲了自己的事業能成功,就要用欺騙的手段愚弄人。就是這麼回事啊!當事業成功的時候,就贊揚:「啊!這個人的功勞很大……。」但是,在佛法上看,其實是欺騙了很多人、殺死了很多人、造了很多的罪。這個罪,將來就沒有事情了嗎?將來還是有問題的啊!
現在,我們相信了佛法,想要求一個男孩,「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這太好了!若是真有福德智慧,就能在這個不安定的世界上,保持住自己的福德,能夠很安定的生活下去,且能不斷地栽培善根,「福德智能」應該是這麼說。不應該是不管別人死活,只求自己占便宜,這實在是對自己過不去,將來還是會有問題的!
所以,我們建議佛教徒:如果想求男孩,不必求醫生,就是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這是最好的辦法!
辛二、求女二 壬一、立願
設欲求女,
前面是說求男孩兒,但是也有的人願意求女孩。有了男孩之後,希望再有個女孩,這也是人情之常。那當然,也應該是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壬二、德業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
于是,觀世音菩薩會滿你的願,使令你生一個相貌很端正而又有相的女孩。「端正」,是指相貌端正;「有相」,是說品行也非常良好。既端正又有相,這樣才是最適合的。
前面說有福德,當然相貌也會端正。現在說這個女孩端正,那也表示有福德的意思;而品行也特別好,那麼也應該是有智慧的。
男人、女人都一樣,大家都是歡喜自己端正,不歡喜醜陋。我們從經論上得知,佛菩薩開示我們不要發脾氣、動瞋心,常能夠忍辱柔和,就會相貌端正;常發脾氣,就容易醜陋。其次,若能常買花供佛,相貌也會端正。佛法的道理,任何事情都是由自己的業力造成的。你的業力是善業,那麼你得的果報就會端正;如果是惡業,那就有問題。所以,還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最好了!
「宿植德本」,爲什麼此女會端正有相呢?因爲她前一生栽培過善根,能夠受持五戒、修行十善法,所以她就會端正有相。
「衆人愛敬」,很多人愛這個人,而且恭敬他。如果是愛而不敬,也不太好,所以應該是又有愛、又有敬。就是因爲品德好,所以會受到恭敬。
沒有男、沒有女而希望有男、有女,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會滿願的。在《觀世音菩薩靈感記》上記載,有一對夫婦,丈夫已經五十歲了,太太可能還沒有那麼大年歲。他們一直…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