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無生法忍後是否具備神通?
答:不一定。可能有神通,也可能沒有神通。如果是在未到地定裏得無生法忍,就沒有神通;如果在色界四禅裏得無生法忍,能有神通。不過,因爲他會繼續進步,即使現在沒有神通,終究有一天會有神通的。
問:有什麼方式可以快速增強記憶力?
答:常常靜坐,心裏面寂靜住,記憶力就會增長的。心裏太亂啊,就是記憶力好也會逐漸地失的。在《地藏經》上有一個增長記憶力的方法;念虛空藏菩薩咒,也能增長記憶力。
問:爲什麼有證量的人不可向他人說,而佛的時代卻可以?
答:因爲初開始成就的功德不牢固,可能經過一小時、或者經過一天兩天又失掉了。當你向人說了,可是隔一小時功德失掉了,別人還認爲你有功德,這不就是有點問題了?所以不說爲妙。如果得了初果、得了阿羅漢,都是不轉的情形,那就不同;但是聖人有聖德,多數也不說什麼。在佛世時代也是一樣,但可以向他的師長說,不是師長,還是不說好。
問:你有言:「不要信祖師,要信佛言、經言。」我深以爲然,也是有感于有些人入主出奴,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狹隘的知見。但是在後又言,我開始猶豫,深知祖師以個人的修證經驗,雖然無法涵蓋整體的佛法,但卻覺得親切。尤其我個人從出家乃至行持法門,得力于蓮池大師與虛雲老和尚,強調自己的瓜甜,也是很自然的事,否則豈不是沒有立足點、沒有立場?因此,若祖師開示不違叁法印,我仍然認爲可取可學,不好以偏概全。念法乳深恩,不說公道話,未免違恩背義。以此向你禀告。
答:你這句話有點錯誤,我說「祖師的話可以參考」,沒有說不可信。可以參考和不信,還是有點差別的,是不是?這個事是那樣兒:其它的事情,我沒什麼意見;譬如說淨土法門,印光老法師、蓮池大師都贊歎淨土法門,願意修淨土法門很好,我也贊成。唯有禅這件事,我認爲:以經論上佛菩薩的開示爲好,祖師的話可以參考。我的意思在這裏。
若是按照經論上說的禅,用功修行,中國不要有祖師禅,一直地修如來禅,我認爲中國的人才會更多,可能會得聖道。修祖師禅以後得聖道的人,我不要說沒有,反正是很少很少。你說:從祖師禅得到好處。我認爲:你若學過經論,再去看話頭,那就是止觀,又不同了。如果經論學習得不夠,看話頭得到的好處,只是止而已,還得不到觀的好處。
問:平常修我空、法空觀,臨終時求生西方淨土,是不是有矛盾?
答:沒有矛盾!假設修我空觀、法空觀,同時不妨礙一切法緣起有。如果修我空觀、法空觀,而抹煞了緣起有,這就是邪知邪見。所以修我空觀、修法空觀的人,一定常常要讀經論,以經論作軌範,知見不會走偏;如果一直修我空觀、法空觀,不讀經論還是有問題的。
問:經六年斷續靜坐,持不殺生戒,包括蚊子,某日靜坐念佛,心靜而佛號自動停,一片清淨,身體晃動之後,覺體內有一圓球,由小而大。不理會這個球後,百骸輕松,眼麻腰痛全然不見,腰杆自己挺直,舌尖上卷,忽然人我兩亡,不見身體;但才感覺身體不見,忽然身體又回來了。下坐後,叁日內身體輕安,幾乎沒有脾氣。但只有這麼一次身體不見,此後十年,即使禅七用功,總是無法回到上次的經驗。
答:這是有一點未到地定的境界,但是又失掉了,就是這麼回事。什麼原因會失掉呢?當然你只是說這件事,其它事情你沒有多說。
有一年,在舊金山機場,一個外國人問我:「我靜坐八年到現在也沒有成就,爲什麼?」我問:「你有沒有太太?」他立刻跑了。就是這個欲啊!欲能破壞定、定也能破壞欲,它們兩個不能共存的,有定就沒有欲,有欲就沒有定。
有幾個原因可能會失掉:若天天靜坐,不懈怠就能不;若是幾天不靜坐,可能也就了。因爲這不是很深的定,所以若是懈怠,它就會失掉。或者是和別的人有什麼沖突,動了煩惱,也就破壞了;因爲未到地定還沒能斷煩惱,雖然比一般人煩惱輕一點,若不用四念處調心,有了因緣,煩惱還是會起得很大,煩惱一起,定也就會破壞了。
問:如何受持五戒及犯戒如何忏悔?
答:專門有一本書(注:優婆塞五戒威儀經)提到怎麼忏悔。其次,用慈悲心受持五戒,慈悲增長時,就能不殺盜淫妄。若有慈悲心,還會殺嗎?還會偷別人的財物嗎?還會說謊話嗎?就是要增長自己的慈悲心,持戒應該是清淨了。
前輯.問答.五
問:經裏說繞塔功德很大,現在沒有舍利塔可以繞,大殿可不可以也稱爲舍利塔?
答:如果我們也請來了舍利,就是舍利塔;但是,繞佛也一樣是有功德的。
問:雲何爲無師智?雲何爲自然智?
答:不用師父教導,自己閱讀經就能開智慧,這是「無師智」;「自然智」就是指智慧成就了以後,有力量能自然地生起。
初開始學習時,經論上說:苦、空、無常、無我,一切法是畢竟空的。但日常生活中,一樣的貪瞋癡,這就是還沒有智慧,只是看經的時候知道有這麼一回事。若用功修行四念處──觀無常、觀不淨、觀無我、觀畢竟空,有時遇到有些引起煩惱的境界,因爲常常作如是觀,熟了,一作意,智慧就會現起;有的時候沒有力量,在沒有人觸惱我的時候,能觀察自己這個身體是臭皮囊,是無常、無我的,但有煩惱時,就觀不來了,這就是沒得自然智。
若是繼續努力地修行,智慧逐漸逐漸地有力量,就沒有這個問題。有人觸惱時,不需要怎麼特別用心力,智慧自然地會現起而對抗煩惱,這叫自然智。
問:慧解脫與俱解脫的聖人,在分段生死方面有否同異處?
答:「慧解脫」、「俱解脫」的人,都有解脫分段生死的能力,能把生死解脫了。但是俱解脫的聖人得四禅八定、滅盡定了,能有神通;慧解脫的聖人沒有神通。
問:五觀堂爲何供奉彌勒菩薩而非其它菩薩?
答:傳說是有這麼一個因緣:齋堂的主位是方丈和尚坐的,這一天啊,在過齋堂之前,方丈和尚還沒來,糾察師來了的時候,一看,座位上有個比丘坐在那裏。這不合道理嘛!那麼糾察師就上來,拽他的耳朵,要把他拽下來,但是,耳朵都已經被拽得很長了,這人還坐在那兒;因此感覺到這個不是平常人啊!就不趕他下座了。後來,知道他就是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所以,齋堂供奉布袋和尚。
問:《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此,爲何每天早晚要拜佛,唱誦釋迦牟尼佛聖號?
答:我們是鈍根人啊!對于佛法懈怠、不肯深入學習。「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是修無生無相的法門;修不來,只好念阿彌陀佛、念釋迦佛,只好拜佛,用這些取相的法門,令心裏不生貪瞋的煩惱。如果這也不做,那怎麼辦呢?這是不得已的方便。
問:初學《阿彌陀經》中念佛求往生,臨終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好像不容易;因爲病痛太多,意外也太多。助念時,看著臨終的人都上氣不接下氣,非常痛苦;非常憂心這時正念是否會被打倒?懇請師父開示我們平常應如何用功。
答:臨命終時,心不顛倒,的確不容易啊;平常念佛能夠一心不亂,也不容易。反倒是有特別病的人哪,感覺到苦,能拿出誠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也心不顛倒,就往生了。
身體健康的人,要求他一心不亂念佛,他念念佛,忽然之間就想到:「我的股票漲沒漲?」反倒是心不誠懇,就不能一心不亂。這樣子要怎麼辦呢?要觀察苦,觀察這個身體隨時就會有病、隨時就會有很多的苦惱;趕快要念佛,要有正念!用這樣來勉勵自己。所以,不妨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用這個方法令一心不亂,令心不顛倒,常常這樣訓練,臨命終的時候也一心不亂,也心不顛倒,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了。
當然,若這樣做可能就有其它的問題,什麼問題?沒有時間!因爲要到辦公室做事,一天做八小時,或做十個小時,回來沒有多少時間,四念處也修不來。所以這兩個事你自己算一算:是往生阿彌陀佛國重要呢?是在這兒發財重要?然後,決定怎麼辦。
問:在家居士應如何修持戒定慧,才能獲得圓滿的境界?
答:佛在世的時候,有在家居士得初果、二果、叁果。現在的居士,我看不容易。原因就是:想在佛法裏有成就,非要拿出時間認真地學習!你能拿出來時間嗎?如果不能拿出時間,你想要獲得究竟圓滿的境界,我看不容易。或是一天只拿出一、二個鍾頭,是不行的,甚至叁、四個鍾頭都未必合適。我看若想要獲得圓滿的境界,一天至少要拿出八個鍾頭,或者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誠懇地求生阿彌陀佛國,那也可能;或者是修四念處也可以,非要時間多才行!
問:有何方法能斷妄想、煩惱?
答:那只有修四念處能斷妄想、斷煩惱。念阿彌陀佛,還不容易斷煩惱,頂多妄想少,心清淨,粗顯的煩惱沒有,微細的煩惱還是在的。所以,斷煩惱,非要修四念處、修無我觀不可;要見第一義谛才能斷煩惱,不見第一義谛不能斷煩惱的。
問:請示斷惡修善的方法?
答:要常常思惟善有善報、做惡有惡報,那麼就會肯修善,而不敢做惡。天上的人,初開始生到天上去,他就想:「我爲什麼會來到天上?」知道:「我原來在人間做什麼什麼好事了!」而會感念善法的恩德!會有這件事。人間的人來做人的時候,不知道、也不想:「我爲什麼會來到人間?」的這件事;所以,就不知道善法的恩德。若得聖道的聖人,能知道這些事,也會感念善法的恩德!所以會不斷地修學善法。
佛在世的時候,有個比丘眼睛盲了,他的衣服破了要補時,要用線纴針,因爲看不見,沒法纴,就說:「誰于功德不知足?于功德不知足的人,來幫我纴針?」佛說:「我于功德不知足!我來纴針。」這個比丘一聽是佛的音聲,「哎呀!佛您的功德都圓滿了啊。」「我雖然都圓滿了,我還不知足啊,我給你纴針。」
我們沒有神通,也不知道善惡果報的事,那就得要常常作如是觀:做善有善報、做惡有惡報,不要做惡,我要做善。我現在能當人,就是前生有多少善法,若繼續做善呢,就還能再做人、或是生天、或者到佛世界。常作如是觀,就會加強自己斷惡修善的意願,也才能夠多行善而不敢做惡。所以,認真地感念善法恩德的人,才能斷惡修善。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