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无生法忍后是否具备神通?
答:不一定。可能有神通,也可能没有神通。如果是在未到地定里得无生法忍,就没有神通;如果在色界四禅里得无生法忍,能有神通。不过,因为他会继续进步,即使现在没有神通,终究有一天会有神通的。
问:有什么方式可以快速增强记忆力?
答:常常静坐,心里面寂静住,记忆力就会增长的。心里太乱啊,就是记忆力好也会逐渐地失的。在《地藏经》上有一个增长记忆力的方法;念虚空藏菩萨咒,也能增长记忆力。
问:为什么有证量的人不可向他人说,而佛的时代却可以?
答:因为初开始成就的功德不牢固,可能经过一小时、或者经过一天两天又失掉了。当你向人说了,可是隔一小时功德失掉了,别人还认为你有功德,这不就是有点问题了?所以不说为妙。如果得了初果、得了阿罗汉,都是不转的情形,那就不同;但是圣人有圣德,多数也不说什么。在佛世时代也是一样,但可以向他的师长说,不是师长,还是不说好。
问:你有言:「不要信祖师,要信佛言、经言。」我深以为然,也是有感于有些人入主出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狭隘的知见。但是在后又言,我开始犹豫,深知祖师以个人的修证经验,虽然无法涵盖整体的佛法,但却觉得亲切。尤其我个人从出家乃至行持法门,得力于莲池大师与虚云老和尚,强调自己的瓜甜,也是很自然的事,否则岂不是没有立足点、没有立场?因此,若祖师开示不违三法印,我仍然认为可取可学,不好以偏概全。念法乳深恩,不说公道话,未免违恩背义。以此向你禀告。
答:你这句话有点错误,我说「祖师的话可以参考」,没有说不可信。可以参考和不信,还是有点差别的,是不是?这个事是那样儿:其它的事情,我没什么意见;譬如说净土法门,印光老法师、莲池大师都赞叹净土法门,愿意修净土法门很好,我也赞成。唯有禅这件事,我认为:以经论上佛菩萨的开示为好,祖师的话可以参考。我的意思在这里。
若是按照经论上说的禅,用功修行,中国不要有祖师禅,一直地修如来禅,我认为中国的人才会更多,可能会得圣道。修祖师禅以后得圣道的人,我不要说没有,反正是很少很少。你说:从祖师禅得到好处。我认为:你若学过经论,再去看话头,那就是止观,又不同了。如果经论学习得不够,看话头得到的好处,只是止而已,还得不到观的好处。
问:平常修我空、法空观,临终时求生西方净土,是不是有矛盾?
答:没有矛盾!假设修我空观、法空观,同时不妨碍一切法缘起有。如果修我空观、法空观,而抹煞了缘起有,这就是邪知邪见。所以修我空观、修法空观的人,一定常常要读经论,以经论作轨范,知见不会走偏;如果一直修我空观、法空观,不读经论还是有问题的。
问:经六年断续静坐,持不杀生戒,包括蚊子,某日静坐念佛,心静而佛号自动停,一片清净,身体晃动之后,觉体内有一圆球,由小而大。不理会这个球后,百骸轻松,眼麻腰痛全然不见,腰杆自己挺直,舌尖上卷,忽然人我两亡,不见身体;但才感觉身体不见,忽然身体又回来了。下坐后,三日内身体轻安,几乎没有脾气。但只有这么一次身体不见,此后十年,即使禅七用功,总是无法回到上次的经验。
答:这是有一点未到地定的境界,但是又失掉了,就是这么回事。什么原因会失掉呢?当然你只是说这件事,其它事情你没有多说。
有一年,在旧金山机场,一个外国人问我:「我静坐八年到现在也没有成就,为什么?」我问:「你有没有太太?」他立刻跑了。就是这个欲啊!欲能破坏定、定也能破坏欲,它们两个不能共存的,有定就没有欲,有欲就没有定。
有几个原因可能会失掉:若天天静坐,不懈怠就能不;若是几天不静坐,可能也就了。因为这不是很深的定,所以若是懈怠,它就会失掉。或者是和别的人有什么冲突,动了烦恼,也就破坏了;因为未到地定还没能断烦恼,虽然比一般人烦恼轻一点,若不用四念处调心,有了因缘,烦恼还是会起得很大,烦恼一起,定也就会破坏了。
问:如何受持五戒及犯戒如何忏悔?
答:专门有一本书(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提到怎么忏悔。其次,用慈悲心受持五戒,慈悲增长时,就能不杀盗淫妄。若有慈悲心,还会杀吗?还会偷别人的财物吗?还会说谎话吗?就是要增长自己的慈悲心,持戒应该是清净了。
前辑.问答.五
问:经里说绕塔功德很大,现在没有舍利塔可以绕,大殿可不可以也称为舍利塔?
答:如果我们也请来了舍利,就是舍利塔;但是,绕佛也一样是有功德的。
问:云何为无师智?云何为自然智?
答:不用师父教导,自己阅读经就能开智慧,这是「无师智」;「自然智」就是指智慧成就了以后,有力量能自然地生起。
初开始学习时,经论上说:苦、空、无常、无我,一切法是毕竟空的。但日常生活中,一样的贪瞋痴,这就是还没有智慧,只是看经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若用功修行四念处──观无常、观不净、观无我、观毕竟空,有时遇到有些引起烦恼的境界,因为常常作如是观,熟了,一作意,智慧就会现起;有的时候没有力量,在没有人触恼我的时候,能观察自己这个身体是臭皮囊,是无常、无我的,但有烦恼时,就观不来了,这就是没得自然智。
若是继续努力地修行,智慧逐渐逐渐地有力量,就没有这个问题。有人触恼时,不需要怎么特别用心力,智慧自然地会现起而对抗烦恼,这叫自然智。
问:慧解脱与俱解脱的圣人,在分段生死方面有否同异处?
答:「慧解脱」、「俱解脱」的人,都有解脱分段生死的能力,能把生死解脱了。但是俱解脱的圣人得四禅八定、灭尽定了,能有神通;慧解脱的圣人没有神通。
问:五观堂为何供奉弥勒菩萨而非其它菩萨?
答:传说是有这么一个因缘:斋堂的主位是方丈和尚坐的,这一天啊,在过斋堂之前,方丈和尚还没来,纠察师来了的时候,一看,座位上有个比丘坐在那里。这不合道理嘛!那么纠察师就上来,拽他的耳朵,要把他拽下来,但是,耳朵都已经被拽得很长了,这人还坐在那儿;因此感觉到这个不是平常人啊!就不赶他下座了。后来,知道他就是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所以,斋堂供奉布袋和尚。
问:《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此,为何每天早晚要拜佛,唱诵释迦牟尼佛圣号?
答:我们是钝根人啊!对于佛法懈怠、不肯深入学习。「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修无生无相的法门;修不来,只好念阿弥陀佛、念释迦佛,只好拜佛,用这些取相的法门,令心里不生贪瞋的烦恼。如果这也不做,那怎么办呢?这是不得已的方便。
问:初学《阿弥陀经》中念佛求往生,临终时,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好像不容易;因为病痛太多,意外也太多。助念时,看着临终的人都上气不接下气,非常痛苦;非常忧心这时正念是否会被打倒?恳请师父开示我们平常应如何用功。
答:临命终时,心不颠倒,的确不容易啊;平常念佛能够一心不乱,也不容易。反倒是有特别病的人哪,感觉到苦,能拿出诚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也心不颠倒,就往生了。
身体健康的人,要求他一心不乱念佛,他念念佛,忽然之间就想到:「我的股票涨没涨?」反倒是心不诚恳,就不能一心不乱。这样子要怎么办呢?要观察苦,观察这个身体随时就会有病、随时就会有很多的苦恼;赶快要念佛,要有正念!用这样来勉励自己。所以,不妨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这个方法令一心不乱,令心不颠倒,常常这样训练,临命终的时候也一心不乱,也心不颠倒,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了。
当然,若这样做可能就有其它的问题,什么问题?没有时间!因为要到办公室做事,一天做八小时,或做十个小时,回来没有多少时间,四念处也修不来。所以这两个事你自己算一算:是往生阿弥陀佛国重要呢?是在这儿发财重要?然后,决定怎么办。
问:在家居士应如何修持戒定慧,才能获得圆满的境界?
答:佛在世的时候,有在家居士得初果、二果、三果。现在的居士,我看不容易。原因就是:想在佛法里有成就,非要拿出时间认真地学习!你能拿出来时间吗?如果不能拿出时间,你想要获得究竟圆满的境界,我看不容易。或是一天只拿出一、二个钟头,是不行的,甚至三、四个钟头都未必合适。我看若想要获得圆满的境界,一天至少要拿出八个钟头,或者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诚恳地求生阿弥陀佛国,那也可能;或者是修四念处也可以,非要时间多才行!
问:有何方法能断妄想、烦恼?
答:那只有修四念处能断妄想、断烦恼。念阿弥陀佛,还不容易断烦恼,顶多妄想少,心清净,粗显的烦恼没有,微细的烦恼还是在的。所以,断烦恼,非要修四念处、修无我观不可;要见第一义谛才能断烦恼,不见第一义谛不能断烦恼的。
问:请示断恶修善的方法?
答:要常常思惟善有善报、做恶有恶报,那么就会肯修善,而不敢做恶。天上的人,初开始生到天上去,他就想:「我为什么会来到天上?」知道:「我原来在人间做什么什么好事了!」而会感念善法的恩德!会有这件事。人间的人来做人的时候,不知道、也不想:「我为什么会来到人间?」的这件事;所以,就不知道善法的恩德。若得圣道的圣人,能知道这些事,也会感念善法的恩德!所以会不断地修学善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比丘眼睛盲了,他的衣服破了要补时,要用线纴针,因为看不见,没法纴,就说:「谁于功德不知足?于功德不知足的人,来帮我纴针?」佛说:「我于功德不知足!我来纴针。」这个比丘一听是佛的音声,「哎呀!佛您的功德都圆满了啊。」「我虽然都圆满了,我还不知足啊,我给你纴针。」
我们没有神通,也不知道善恶果报的事,那就得要常常作如是观:做善有善报、做恶有恶报,不要做恶,我要做善。我现在能当人,就是前生有多少善法,若继续做善呢,就还能再做人、或是生天、或者到佛世界。常作如是观,就会加强自己断恶修善的意愿,也才能够多行善而不敢做恶。所以,认真地感念善法恩德的人,才能断恶修善。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