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決疑論》講記(四)
釋印光造論 釋傳印講記
2、據《華嚴經·入法界品》以明淨土法門爲究竟之法門
(1)斥上座膚見
【論文】汝只知愚夫愚婦,亦能念佛,遂至藐視淨土。
當知:因爲愚夫愚婦肯守本分,老實念佛,所以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如此莫大的殊勝法利,多爲愚夫愚婦得。君不見:平生自诩聰明漢,臨到“臘月叁十日”[1]到來,多是手忙腳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反能安詳從容而得往生淨土。
古例如蓮池大師輯《往生集》第二卷記“崔婆”事迹曰:
宋·東平(屬山東省)梁氏,乳媪崔婆,淄州(屬山東省淄博市)人,平生茹素,極愚,不能與同輩爭長短。主母晁夫人,留意禅學。崔朝夕在旁,但能誦阿彌陀佛,虔誠不少辍。不持數珠,莫知其幾千萬遍。年七十有二,得疾洞泄不下床,然持念愈笃。忽若無事時,倡(唱)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上無條嶺下無坑;
去時不用著鞋襪,腳踏蓮花步步生。
諷詠不絕口。人問:何人語?崔曰:我所作。問:婆婆何時可行?答曰:申時去。果以其時去。用僧法焚之,舌獨不化,如蓮花然。(《蓮池大師全集》2540頁,福建廣化寺印)
像崔婆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愚婦”了。然而,但能往生淨土,即使娑婆世界中極貴人物,也不堪望其項背了。
今例:沙彌尼隆祥(1887—1965),遼甯莊河王氏女,適呂氏。秉性敦厚,年50始聞佛法,投誠皈依。本不識字,勵志誦習《阿彌陀經》、《往生咒》、《大悲咒》,奉爲日課。終日持念珠,念佛不辍。每誦至經文雲“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辄喜悅倍勝,謂人曰:“我願白色白光的蓮華。”
1960年,73歲,偕女投遼源彌陀寺出家,愈益精進專一念佛。1965年,78歲,臘月初八,佛成道日,隨衆于大殿禮誦畢,回寮,自覺厭食,遂不再進食,但飲白開水,亦無他疾。勸進醫藥、飲食,則曰感覺一身清淨,若吃藥或飲食,便覺汙穢不堪。坐炕上踞小桌課誦經咒如常。
臘月二十叁日以後,則專念佛號,向女能述曰:“我已見到了白色蓮華。”正副平素所望。臨春節時,向能述曰:“我已見西方淨境,菩薩聖衆無數,皆赤足踏蓮,我往生時,不要給我穿棉鞋。”其所見境,一如經說。又謂能述曰:“我往生時,要坐著,要置辦一龛。”其時物資緊缺,僅有棺材,還須申請購買。向之說明:“待你坐逝後,用熱巾敷關節至活軟,然後入殓于棺。”隆祥曰:“如是,則不須煩勞了,我取吉祥臥。”
正月初二上午8時,自言:“時將至。”從容浴身,穿海青,右脅臥。全寺尼衆八九人,皆來助念。初時隆祥尚能隨大衆念,繼則聲漸微,9時許,面顔豫悅,安詳而逝。火化身骨(舍利)如粟粒,遵其遺囑灑向山野林崗。
類似例證,從古洎今,多得不勝枚舉。由是可知,若世智辯聰,或執理廢事,不能老實念佛,其失大矣。切宜深戒!
(2)示正知
【論文】何不觀《華嚴·入法界品》,善財于證齊諸佛之後,普賢菩薩,乃教以發十大願王,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且以此普勸華藏海衆乎!
十大願王,已經收在《朝暮課誦》中。是以淨土法門實爲華藏海衆諸大菩薩圓滿佛果的最爲究竟之法門。所以,《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爲淨土五經之一。今之天下修行淨業者,多奉此爲常課。若受持十大願王者,如經文雲:
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
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刹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
善男子!彼諸衆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爲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
(3)指究竟——淨土法門全體是佛境界
【論文】夫華藏海衆,無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無明、同證法性,悉能乘本願輪,于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又華藏海中,淨土無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可知往生極樂,乃出苦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也。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圓教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和等覺位。皆分破無明惑,分證常寂光法身。初住位菩薩即能于一百個叁千大千世界中,示現八相成道度衆生。二住則千世界,位位增勝其叁德(般若、解脫、法身德)。
乃出苦之玄門:若對凡夫說,即出分段生死苦;對界外菩薩說,即出變易生死苦。無論對界內的凡夫或界外菩薩,都是成佛的捷徑。
徹悟禅師雲:
此一念佛法門,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無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如《華嚴》全經,雖有五周四分之殊,以因果二字,該盡無余。四十一位因心,無一心而不趨向果覺,四十一位所修種種法行,豈非皆念佛法行也?而末後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爲全經一大結穴,不其然乎?
又《華嚴》者,以萬行因華,莊嚴一乘佛果。此萬行非念佛行耶?
《華嚴》具婆須密女、無厭足王、勝熱婆羅門等無量門,然皆顯示毗盧境界。此無量門,非即念佛門耶?
《法華》一經,從始至終,無非開示悟入佛知佛見。此非始終唯一念佛法門耶?
《楞嚴》最初顯示藏性,明成佛之真因也。其次揀選圓通,示成佛之妙行也。後曆六十聖位,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證佛地之極果也。背此則成七趣沈淪,向此則明五魔擾亂。末後雲,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曆,若能一念將此法門,于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消滅,變其地獄所受苦因,爲安樂國。此則徹始徹終,唯一念佛法門也。
總佛一代時教叁藏十二部,半滿、權實、偏圓、頓漸種種法門,無非顯示唯心自性,圓成無上妙覺而已!得非總一大念佛法門耶?
至如禅宗,達摩大師西來,但當曰:直指人心,見性便了。而雲成佛者,非宗門亦念佛門耶?故合二派五宗千七百則公案,不過指點當人本源心性,顯示本有清淨法身。法身橫遍豎窮,無所不遍,而參禅人,要須時時現前,頭頭相應。此何在而非念佛法門哉?至如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一棒打殺與狗子吃等語,皆顯示法身向上勝妙方便,是真念佛也。往往無知之輩,謂宗門中人不宜念佛。此不唯不知念佛,豈真知宗哉?
不唯宗教兩門如是。即普天之下,士農工商、諸子百家,縱不欲念佛、不知佛者,亦不能出于念佛法門之外。以彼去來動靜,鹹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所謂:
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夾路桃華風雨後,馬蹄無地避殘紅!
(《夢東禅師遺集》卷上第21、22頁,香港佛經流通處1990年版)
3、據天下叢林《朝暮課誦》以明淨土法門之總持
(1)正示
【論文】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叢林,無不朝暮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
印光法師固然曾經說過:“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天下修行人,無論顯密各宗,如果離開淨土法門,則必將如同春風飄柳絮一樣,莫知其著落。
元·天如惟則禅師《淨土或問》載,天如曰:
余嘗聞一老宿言曰:合五家之宗派,盡天下之禅僧,悟與未悟,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因問其故。乃曰:
如百丈大智海禅師,是江西馬祖傳道之的(嫡)子,天下叢林依他建立,從古至今無一人敢議其非;天下清規依他舉行,從始至末,無一事敢違其法。看他爲病僧念誦之規雲:“集衆同聲舉揚一偈,稱贊阿彌陀佛。複同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百聲或千聲。回向伏願雲:諸緣未盡,早遂輕安;大命難逃,徑歸安養。”此非淨土之指歸乎?又看他津送亡僧,大衆念誦回向伏願雲:“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此非淨土之指歸乎?至于荼毗之際,別無所爲,但令維那引聲高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是十唱而大衆十和,總名之曰“十念”也。唱畢,複回向雲:“上來稱揚十念,資助往生。”此非淨土之指歸乎?自百丈以來,凡所以津送禅僧,皆依此法。然則所謂合五家之宗派,盡天下之禅僧,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豈不然乎?
(《淨土十要》第203、204頁,福建莆田廣化寺版)
(2)警示
【論文】汝曆參叢林,何日日修習,而反生毀謗之若是也。儒書所謂“習矣不察,日用不知”者,莫汝爲甚也。
儒書謂“習矣不察,日用不知”[2],類似世間有的人,從一生下來,乃至長大,都是父母把他養育的。他懂事以後,卻不知道、不明白父母對他如天地般的恩德。反過來,不孝敬父母,忤逆父母,甚至有弑害父母的。
譬如人在空氣中呼吸生存,卻不知空氣的重要性,一旦沒有了空氣,他才感覺到,然而已經來不及,人已死了。常能見到學佛的人,平素不肯念佛,直到要死時束手無策,才想起來念佛,可是,往往不濟事了,作不得主了。冥冥隨業去,未知幾時歸!
4、結征其過
(1)征過
【論文】夫《華嚴》爲諸經之王,王于叁藏。《華嚴》不信,即一闡提。縱不生陷阿鼻,報終定墮無間。
一闡提者,斷善根者之謂。上座師的知見,被論主層層剝開他“儱侗事理,瞞顸因果”的外殼,透露出來的內心實質,乃相當于“一闡提”人,斷善根者。所以,爲他指出:縱然不現身便墮地獄,你死後決不能免…
《《淨土決疑論》講記 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