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外面亂七八糟搞一天,一進佛堂,好象一盆甘露水從頭灌到了腳,疲倦完全消失了。一看見佛,一想到佛,什麼生氣、煩惱沒勁,沒勁,太沒意思了,多沒勁;人家跟你吵,你不給人家吵,沒勁,有什麼好吵的?沒意思;人家都貪、嗔、癡,一點意思沒有;什麼吃肉、喝酒啊,亂七八糟,唉,沒興趣,沒勁,一想到佛比什麼都好。念起佛,想到佛的功德,這個世界再沒有比他好的了,什麼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對你都勾引不了,勾不走你。爲什麼?那些是什麼?垃圾呀,你覺得太沒意義了,還不如我去坐著念一會佛呢,對不對?所以,你假如有這個心,你去世間做事,你做事、工作、賺錢,也還是法喜充滿的,同事朋友也相處得很好。爲什麼?你又不跟人家計較,吃虧你也不在乎,幹什麼都也不跟人家一般見識,那沒有一個人對你不好的,也沒有一個人能夠障礙你的,誰看見你都歡喜,完了你跟誰都笑,你念,越念越像佛一樣的笑,你說誰看見你,他會跟你起煩惱呢?你又不給人家結惡緣,人家結惡緣要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到哪裏都受歡迎,受尊敬,就是人家不來理你,你照樣很高興。你有這樣的心,可以去世間去度人了,沒有的話,努力地想佛,念佛。
所以,念佛就是憶念佛的功德,越想越傾向佛,越想越想念,然後心就不偏了,不跑了,能夠安住在當下。心不亂跑,不想亂七八糟,正直安住,不被貪、嗔、癡給綁住了。以前沒有念佛,沒有想佛,沒有念得法喜充滿,沒有想得歡喜、快活、安樂,沒有這樣想的時候呢,什麼貪、嗔、癡來,什麼煩惱、亂七八糟一來,你就給捆得死死的,動彈不得。現在不是了,什麼也捆你不住,你的心有主了,心做得了主啊,不給人家亂捆了,哎,脫出來了,這叫成就佛隨念。
達到這樣能夠正直安住,心貪、嗔、癡捆你不住。不是說沒貪、嗔、癡,不是說沒有那個壞的境界,不是說沒有什麼五欲六塵,不是說沒有上大街等等那些事,是什麼呢?是這些東西動搖不了你,這些東西誘惑不了你,這些東西捆不住你,障礙不了你,你對那個沒感覺。它來就來,去就去,好象跟你無關,一點都對你沒有影響力,沒有吸引力,沒有誘惑力。你的心都在想著佛的偉大慈悲啊、功德圓滿,想得心就住在這上頭不亂跑了,正直安住。
那這樣産生的功德不得了!這樣的心會怎麼樣?他會對一切該尊敬的人都産生尊敬,對善知識啊、師長了、長輩乃至于對一切衆生都産生歡喜心,心裏充滿喜悅。一般的時候我們是有好吃的時候才喜悅,或者想到好玩的時候喜悅,他這個心沒有這些緣攀,亂七八糟的、五欲的緣,他照樣喜悅。爲什麼?他想著佛的那種功德圓滿、清淨莊嚴,比任何世間的東西都讓人喜悅,讓人法喜充滿、讓人安樂。所以他的心是喜悅的,而且是多多喜悅的,只要心安住在這裏,不被那個捆住。而且他對佛法的信産生了廣大的信力。這個時候,不用什麼別人說,不用別人講,自己對佛的信心足得很,對叁寶的信心、對善知識的信心非常得足,非常得大,對成佛也很有信心,對度衆生也沒問題,智慧、慈悲他沒問題,道德沒問題,他對什麼都沒問題。這一切善的法的成就的功德都沒問題,信得很,自信得了不得,那往生沒問題,解脫沒問題,成佛沒問題。
然後他的正念足得很。這時候有正念,心在正念裏頭,老是這樣做,就老在正念裏頭,智慧也長了。不懂的也很容易就懂了,以前不明白的呢,一聽就明白了。佛的加持力來了,正念來了,心清淨了,很容易就開智慧。
然後福報也大。到哪裏他都法喜充滿。到哪裏都是善緣,沒有惡緣。沒跟人家結惡緣,到哪裏都是福,左右逢源。左邊也好,右邊也好,前邊、後邊都好,反正跟誰都好。吃什麼都好,住呢,也無所謂,反正在哪都好,走到哪好到哪。這個福有多麼大?這個福沒法比,比那個比爾蓋茨都強。這個福就太大了!
然後沒有恐怖。什麼魔鬼了,什麼亂七八糟了,嚇不著我。心裏都是佛,一片清淨、光明,正念現前,佛的功德現前,都是極樂世界。一想就是極樂世界,都是安樂,哪有什麼驚嚇之事啊?那都不用說的,那沒有的,心裏完全都是光明、清淨、正念,什麼都不怕,晚上走路也不怕。以前走路晚上怕,現在什麼都不怕,走到哪都不怕,有鬼也給度了。
再就能忍苦。以前一些苦受不了,生了病了,或者有一點人家說幾句就受不了,現在這些不在話下,沒什麼,什麼都不計較,怎麼都行。
而來生得生善處。往生,你就是不往生極樂世界,你想生天也生天,那你想往生快得很,容易得很。所以呀,你透過這個念佛,你就沒開悟,什麼坐著走、站著走、倒著走都行。這個時候就是沒開悟,但是生死了了,你說什麼坐脫立亡,那不用講的了,什麼燒出舍利,那個都不用說的,那是自然而然的,這些不用去挂懷的,明白嗎?這就是佛啊,佛性啊!
我們念佛,“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那是念佛的報身。還有丈六金身,我們觀佛像,觀佛像丈六金身,這是從應身的觀像來觀。“白毫宛轉五須彌”,阿彌陀佛兩眉之間的白毫一放光啊,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須彌山有多大?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圍繞著須彌山,那地球就大得不得了了,太陽、月亮離我們很遠,但是太陽、月亮圍繞著一座須彌山,五座須彌山那麼大,放光,我們都照在裏頭。佛陀的圓光啊好大好大啊,那光中化出無量的佛,無量菩薩隨著,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有八萬四千隨行好,然後都放光,放八萬四千光明,一念佛都照在光明裏,多殊勝!這是從報身佛陀的圓滿,報身上來念佛。
《金剛經》說無我相、我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從法身佛上念,念實相佛。《金剛經》是從空性上來念佛,《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這是從事相上來念佛,這兩個是要圓融的。《金剛經》它是真如空性上念佛;我們平時說的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是從事相上,從有上,妙有、緣起上來念佛,但是緣起跟空性是什麼?二而不二的,是通達,不沖突的。我們因爲利根的呢,他能夠用空性念佛,證到佛的法身無相,但是我們一般人不能夠馬上做到這樣。我們可以從事相上入門,證到一心不亂,然後再起空性觀照,最後也會證到法身佛。
而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還有這個清淨法身,這叁身佛都要證圓滿,才究竟成佛。證清淨法身是證真如空性,圓滿報身是智慧圓滿,那千百億化身是妙用圓滿,那這叁個都要圓滿,才究竟成佛。所以,不論是從《金剛經》的空門入手,還是從《阿彌陀經》的有門入手都可以,要看我們適合哪一個。《金剛經》弄不懂,我們從《阿彌陀經》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象剛才講的,你們這樣去念,將來要成佛是很容易的,往生一點問題沒有。
《博大精深的佛教 殊勝地念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