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次閉關隨筆 心路隨筆▪P2

  ..續本文上一頁貪、嗔、癡、慢、疑不正見之牽扯,完全以戒、定、慧爲准則修行,如此閉關則是殊勝修道助緣,否則無異坐牢,易生魔障。閉關在世俗間似乎認爲甚苦,但對真正具備八正道修行原則的真修行人來說,閉關則是精進修行的良好善緣,但前提條件是必須有盡心盡力的護關人成就,故衲也甚感恩護關的出家、在家諸弟子一片誠心成就矣!反檢自己閉關之所以有信心把握,主要還是平時比較重視正見的培養和出離心、菩提心的發起,也對戒律的重要認識清醒,更非以求什麼五欲、神奇怪異爲目的,而是告誡自己應多反省,檢討是否走在正道上,而且有兩年歸隱靜修經驗。然衲不贊成輕易閉關,如果沒有護關之殊勝善緣,自己又缺乏正見正念之殊勝基礎,更無善知識指導而冒然閉關,決無好處!

  叁十年來寥落,相與談笑竟無。

  門前時有訪客,千古莊生見獨。

  唯與大道相與還兮,且混迹郊野。

  大患因此身兮,古聖先賢何處?

  歲歲年年其無常兮,幻軀妄心亦不可得。

  遠眺碧海無盡兮,浪花時起沒。

  靈山拈花一笑兮,祖師西歸只履!

  修行中更深刻地體會到,在戒律的基礎上,光有專注的定力還是不夠,必須有深刻的修慧才能斷煩惱,但如果只是聽聞來的智慧而不能落實在觀照上,還是不能了生死的。有的人有了定力卻不知如何起觀照,所以到生活中照樣煩惱。衲修行這麼多年以來,深刻地體會到,在靜中有十分的功夫,到動中也許只有一分的功夫,甚至有時是正念微弱的可憐,因爲強大的業力和惡緣,內外夾攻,如果沒有足夠的戒定慧力量,確實是力量懸殊的。故此,修行人不到無爲功用【注1】時,即使平時修行功夫如何得力,也不可大意!而且,定力往往是伏惑而已,並沒斷惑,必須更進一步以修慧的力量來觀照、淨化八識田中的業障種子,方可斷煩惱證菩提。而修慧的觀照,來自于聞思正見的指導,故此,親近有修證的善知識、通達叁無漏學的明師又是必要之必要了!當然,如果只有聞思的智慧(正見),但沒更進一步的定慧功夫,那更是“弱不禁風”了,逢境必受境轉,“受苦受難”難免矣!總之,修行了生死必須落實叁無漏學(戒定慧)而絕非理論而已,修行人若不真修實證,只是自欺欺人而已!修行之所以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脫清涼,煩惱、業習不斷,就是因爲沒有真修實證的緣故!如果有正確的指導,戒定慧叁無漏學也不是很遙遠的事,而是非常親切親近的,它就在生命的當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正確的指導而做到,因爲叁無漏學本就是生命實相體證的實踐,與我們當下的身、心、呼吸息息相關!

  注1:無爲功用:禅定功夫達到的真不動地。

  每個人都有優點、缺點,隨舉身邊幾十位老居士,每個人從優點上來看,確實都是各有長處,各有優點,難能可貴;從缺點上看,又都一大堆的毛病。所以持積極態度的人總是看人優點,歡喜、學習、快樂地與人接觸;當然,也會受傷,但總是不計前嫌;而消極的人總是看人缺點,無法相處,處處挑人毛病,把自己的完美主義加在他人的頭上,往往只有失望、絕望,雖然有時被他人感動,但過後就忘,依然挑人毛病。這積極與消極的人都是感性較重的人,一個比較快樂,一個比較痛苦,但都不是客觀理智的人,還是一樣會痛苦,快樂的只是盡量不去觸其痛點罷了,忍無可忍時還是痛苦!那麼中道理智的人,是既看到別人的優點,也看到別人的缺點,爲自我警惕,甚至有能力會更進一步幫其去惡向善,引導其認識缺點,改正毛病,一起向善向上;能力不足時,只學優點,不學缺點,保持距離,不誇大其優點或缺點,看人要全面、理智,保持平和、平常、平靜、冷靜的心。當然,這只是平常的理智的人,還有其自身的習氣、煩惱在。佛陀的教導是:既要做理智的人,也要懂得空性,明白無常無我真相,不被假相所迷惑,既能看破放下,又能積極向上,無智無得,無礙解脫,這才是最圓滿的教導了!

  祖父從小一再的教誡:施恩勿念,受恩莫忘!他一生實踐此語,也希望依此作爲我們做人的原則。是啊!當我們念念不忘對別人的恩德好處時,會造成強大的痛苦和困擾,本來的好事卻成了我們的挂礙和苦惱,所以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而行布施等六度,如是才能降伏其心,讓自己不在我執無明裏煩惱痛苦,而充滿解脫、清涼、無爲、自在。當我們受恩而不懂得知恩、感恩時,那實在是沒福之人,因爲知恩、感恩是會惜福的人,知道別人對我們的好是應該感激、珍惜的;如果認爲好像別人總是欠我們的,甚至我們恩將仇報,那不單是忘恩負義,也是沒有道德良心的,這樣,怎麼會有福報呢?知道感恩,會惜福,會惜福才會有福;不會惜福,即使福報在眼前,也是不會享福的無福之人。古人說知足常樂,實在是有智慧的語言啊!會惜福、感恩,就會懂得進一步的培福、報恩,培福有如種田,故說福田。福田有叁種:一、敬田,尊敬有道德的師長;二、恩田,感恩養育我們成人而含辛茹苦的父母長輩;叁、悲田,憐憫孤苦、病人、危難者,施以適當的幫助。報恩總體有四重:父母恩、叁寶師長恩、國土養育恩、衆生曆劫今生成就恩。

  如此,佛陀說報四重恩、增叁種福田,自然福德增長、安樂自在,也從而有志向抱負,人生充滿光明、積極向上矣!

  感恩祖父的教誡,竟然與佛法如此契合,也如此深刻、有遠見!雖然他的語言含蓄,但因身體力行、循循善誘(更多的是傳統知識分子的風度),然至今思來,更覺隽永而回味無窮了!

  閉關期間,每逢各種業障種子現前,總是努力保持正念。身、心、境的不適,其實皆是業習種子的反應。雖然如是保持覺知、平等、看破、放下的觀照,但是還是需要努力的。每一次正念的持續,皆是業障消除的時候。佛說:八識田中種子若有體積,盡虛空也無法容納。信夫哉!

  以前對髒水桶裏的水總是充滿厭惡,覺得屋裏有髒水,總是以排斥的心對待。今天下午洗臉時,忽然轉念,對水充滿了感恩:水啊!感謝您!由衷地感謝您帶來了清涼、潔淨、莊嚴,帶走了熱惱、肮髒、不淨,真的感謝你們!心裏默默地祝福,心竟然挺歡喜!是啊,一念間,竟然天地之差,有時我們總是在埋怨,又何曾有道理呢?(雖然明白空性,但業習不易除。)我們的厭惡、排斥,又何曾是公平的呢?比如對屋裏的大便桶、小便桶産生強烈的厭惡和排斥,但這是大便桶、小便桶的錯嗎?這不是“我”身體裏的所謂“肮髒”的東西排泄在它們身上嗎?要厭惡應當是自己的不淨才對啊!可是這些不淨的大小便不是“我”費盡心機吃下去的嗎?這所謂的好吃、貪吃、不得不吃的東西轉變了一個樣子,你怎麼就這麼厭惡起它來了?真是無明、瘋狂啊!這個所謂“我”的身體、感覺(喜惡),原來是一種無明瘋狂的遊戲!人真是愚癡好笑啊!原來只是每天自己騙自己,又互相欺弄的笑話——無明、愚癡、瘋狂的遊戲!哎!可憐的人啊!一切本來如此,沒有什麼!六祖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妙矣哉!直心是道場!

  入關第十一天,正式閉關第六天下午記

  從2000年來曆經種種,其中有順逆,考驗不同,有讓你呼天搶地,也有的讓你生死不得自由,措手不及。叁障【注1】現前,人、事、境、心的各種問題不斷,出離心、悲心、菩提心一再受到考驗。之所以沒有倒下,主要還是對于叁寶堅定不移的信心,以及自小良心道德的教育,危難之時,總是祈請地藏王、觀世音菩薩的加持,而脫離困境;或者是祖師大德、南北傳大師的開示讓衲豁然通暢。雖然2000年明白了佛陀的心地法門,但強大的惡緣和業習種子現前時,也只能是一波叁折、風雨飄搖。值得慶幸的是,關鍵的時候,山窮水盡的時候,逼入死角的時候,卻總是因正念不失,而峰回路轉,又見光明。佛陀說:在百萬軍中能戰勝敵人的不是英雄,而能戰勝自己的才是最偉大的人。信夫哉!然談何容易!

  了生脫死的漫漫長路,支撐衲跌倒爬起的就是真理的召喚和對于真理的堅定信心,頭可斷,血可流,此心不變!其實一切只是緣起的示現而已,感恩所有一切的成就,讓衲對佛法僧更充滿堅定不動的信念!

  注1:叁障:一、煩惱障,本性熾然具足貪、嗔、癡叁煩惱,致難生厭離,難教誨,難開悟,難得免離,難得解脫之煩惱。二、業障,由身口意所造作之不善業,障礙自身的解脫。叁、異熟障,又作報障、果報障。以煩惱、業爲因,所招感之叁惡趣等果報。

  一切人事因緣之所逼迫,皆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之所示現,爲考驗學人故!感恩!——閱《維摩诘經》豁然歡喜感歎!

  入關第14天,正式閉關第九天傍晚記

  這幾日讀《六祖壇經》,當讀到六祖得法後,五祖弘忍不顧年邁,連夜送六祖出山,及佛陀過去生舍身飼虎、割肉喂鷹的故事,不禁一再流下感動的淚,也感慚愧,感自己做得不夠。願衲繼承佛志祖德,不忘叁寶、衆生深恩,難行能行,直至菩提永皈依!

  今天靜坐,柔軟、融和的心好似回到了2000年的純淨、純樸、清淨的五臺山西臺頂的修行中,雖然當時的修行生活是艱苦的——半生不熟的飯,潮的要滲出水的被子,冷冽的風,混濁的摻著牛、羊、騾子糞尿的雪水,簡陋的房子、殿堂,崎岖的路,但當時的心是如兒時的清純、簡樸。願衲純樸的心不變,直至菩提不退!

  這幾年領衆修行,雖對大衆有一定好處,但無疑對自己了生死有一定障礙。衲總是在反省中問自己:如何對自己、他人有究竟的利益,而不只是被表象所迷惑?人多不等于真修行者衆,如何究竟的利益自他?幾年來,不斷調整著弘法的思路。其實,如果了生脫死越有把握,對衆生就越有利益,爲什麼呢?因爲實踐了生脫死的經驗,正是這個時代所嚴重缺少的,有真正了生脫死的實踐,才能更好、更圓滿地引導衆生走了生脫死的菩提之路;如果自己尚不知路途如何走向,對于佛經祖語的體悟決定不深刻。衲自前年隱居于雲水間以來,已深切地體會到真修實證的迫切了,惜一直因緣未具,未能成就。以後一定要創造、珍惜閉關、靜修的時間,努力落實修行了生死的實踐!

  哦!今天恰巧是11月12日【注1】嗎?

  注1:能弘法師生日。

  這幾天障難重重,經過努力的克服,方和順了。關外發生障難直接影響關內,心身不適,安靜中感覺更強烈,但正念更清醒,及時的省思、對治、克服,這是功夫的考驗!佛陀說身、心、境是一體,微妙相關,非常深刻的體會到了。《楞嚴經》所說甚深法理,再次切身深刻地體會到是如此不虛,由省思這幾天的身心境的微妙變化,完全體會《楞嚴經》根塵有如交蘆,一根倒一根不立,及客塵的道理、狂心頓歇的道理,乃至諸大乘經,如般若、華嚴、壇經、大乘起信論、維摩诘經、還有阿含內觀修法等深刻道理的科學性、如實性,都能完全由這幾天身、心、境所發生的微妙關系深刻體會到其中的很多深刻內涵,這何曾不是諸佛菩薩的加持護念呢?出家以前也許跟一般人一樣,碰到境馬上跟著業習的慣性去反應,而生死輪回不停;現在則能時常覺察反省到這業習反應所帶來的因果的真實不虛,而懂得用正念對治。重複的建立正念,避免隨業流轉而不覺不知,這實在是學佛所帶來的最深刻的心靈改變!也許一般人難以理解這有什麼用處,這就是試圖過道德生活,做心靈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淨化自心而走向解脫生死的實踐!對一個深明業果,體會到世間不圓滿、苦惱不息的人來說,自然會懂,而且體會越深越知道這樣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閉關者固然可貴,護關者更是菩薩發心,如果沒有護關者堅定不移的付出和成就,閉關者又怎麼能達成閉關目的呢?如果關外遇到障難,而護關者就棄閉關者于不顧,沒有犧牲的精神,勇猛護持的毅力,那閉關者又如何能成就閉關呢?而且有可能是危險的!總之閉關護關都是一件大事,不能兒戲!感恩護關的諸位發心菩薩們!

  這是這一段時間的親身體會。

  以前,有人說到印光大師閉關的可貴,衲曾說護關者更是菩薩,因爲他們能如此夜以繼日地護持、付出,默默無聞地辛苦,沒有犧牲精神,豈能做到?所以成就別人確實是一種胸量、修爲,值得禮敬、學習!這一次終于親身體會到護關的可貴發心了!

  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人不可以原諒呢?有什麼人不能寬恕呢?

  真誠地祈願所有曾經遇見我、聽說過我,與我結過善緣、惡緣的人皆共成佛道,永脫生死輪回痛苦!願我將利益他們、幫助他們!

  此祈願無有邊際,盡未來際無窮無盡!

  妄念生滅,回光自照,畢竟了不可得,當下了了分明,無智無得!一念回光,了無所得,姑記之。

  今日早晨,取《天臺止觀六妙法門》對照,又融會以前所明,記下文字。

  23或24日早晨

  回光返照了無得,

  空花水月莫迷惑。

  了了分明何用疑?

  如如妙用主人公。

  本性如如,了了分明。妄用不覺,故隨業流轉;覺而無住,故妙用現前。

  若非功夫落堂,未免腳跟未穩。

  一時失念,又不免隨境流轉。總之縱使一時明了,也還須曆境煉心,時時回光自照,不能大意!總要到無爲功用,才能自然而然!

  身心世界、是非人我、愛恨情仇、名聞得失、身前身後、仁義道德、牽挂、痛癢、生死通通放下,如死人一般,一門深入,徹底老實純淨、無爭無爲,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有求皆苦,有得皆虛。有爲造作生死苦惱,無爲無得安樂自在。一切過患,患在隨波逐流,不知回頭。一覺夢中空涕泣,了知萬事不相關,隨緣自在總無礙,覺照安恬本來人。

  第叁個十天的第五天記

  萬緣放下,一心修行。

  隨緣度衆,樸素生活。

  昔收到智敏上師《菩提道次第廣論集注》的贈書及其他法寶,本書後有“能弘大法師雅閱多寶講寺智敏謹贈丁亥仲秋”等字,並“多寶講寺贈閱”印章。字體剛勁有力而不失儒雅風度,措辭謙而有禮、不卑不亢,想上師當是字如其人。智敏上師系近現代高僧能海上師、清定上師的高足,德行修養海內外普聞,衲未出家時,上師已是頗有影響的高僧,今當年近古稀,德行更是增上了,然依然如此謙而有禮,不失風度,可見一代高僧的風範值得我們學習了。

  因前一段時間衲遣多位弟子前往上師處學習,期間有弟子回來時,衲曾敬贈上師《正道光輝》一書,書前有“呈上智下敏法師慧鑒,慚愧後學釋能弘和南”等字樣,表示後學晚輩對前輩高僧的禮貌恭敬,故有智敏上師回贈法寶,之前也有上師讓寄來很多甚難得的法寶,實在感恩!

  寬松坦然端坐,

  順其自然呼吸,

  妄起不隨,保持覺察、平等心。

  

  

《第一次閉關隨筆 心路隨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