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次閉關出關開示

  第叁次閉關出關開示

  好,諸位同修,各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我們閉關後出關,一個月零叁天,“叁十叁天彈指間”啊!好象沒有過就到了,昨天進關,今天出關,時間好象是停止的,刹那之間就到,也沒有留下什麼,過去了,一無所得,什麼都沒有,就回到大殿上來了,進去了,出來。人生有幾個叁十叁天呢?叁十叁天,那麼我今年也叁十叁歲,叁十叁歲也是這樣過去了,也沒有留下什麼,“叁十叁載事驚心”啊!很害怕!很恐怖!“千年萬年當下間”,那千年、萬年也就這樣過去了。大家一個多月來,修行怎麼樣啊?有進步嗎?人生有把握嗎?人世間的事情、煩惱看破了嗎?放下了嗎?夢醒了嗎?“塵境紛然夢已破,一念回光見本人。”真正的本來沒有來去呀!所以,“叁十叁天彈指間,轉眼已到出關時。若問閉關何所得?千年萬年只一時”啊!千年萬年不也是如此嗎?人世間,曆史漫漫,有如東去的河水,“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英雄,曆史上的風雲變幻,又留下什麼呢?不來不去的就是當下本來面目。

  雖然說衆生都是佛,但只是從理上說,事實上我們每天貪、嗔、癡,起心動念都在造業,假如一念回光呢?你打了半天妄想,坐在這裏胡思亂想,一個香板下去,幹啥?什麼都沒有。你要死要活,哭,煩惱,亂七八糟,每天根據這些念頭去造業,一個香板打下去,什麼都沒有,本來清淨,你認出來了嗎?但是啊,不要以爲說一念未生之前,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前後斷了就是本來面目,就好象“我”開悟了,“我”明白了,不用學了。錯了!一念未生只是方便說。我們一念未生,突然明白了,哦,本來清淨,並沒結束。爲什麼?因爲我們等一下又生了亂七八糟的念頭,又造業了。所以,一念未生是本來面目,你敢承擔,但是呢,你的心還沒淨化,沒轉識成智,八識田裏面的貪、嗔、癡一大堆,我執未破,法執未破,煩惱障未了,貪、嗔、癡未斷,沒有解脫啊!

  那應該怎麼辦?知道了,哦,一念斷處就是本來面目,應該怎麼辦?這八識未轉,應該用《金剛經》“以無所住而生其心”啊,如夢幻泡影來看破、放下,這叫修啊!《金剛經》不光是念的,是修的,修《金剛經》!哦,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身體也是四大皆空,夢幻泡影,我所貪的衣服、穿、吃、喝、男女欲望也是夢幻泡影,自己坐在這裏打妄想,這個念頭也是夢幻泡影,內觀自心是夢幻泡影,外觀一切相也是夢幻泡影,老是用夢幻泡影去照破,照破了,放下起貪、嗔、癡的習慣,業習放下,這樣心呢,就老是回到當下的清淨,這樣才行啊,才能夠了斷你的煩惱障,才能夠轉化你的分別心成爲智慧呀!所以,不要以爲一念未生,我就不用去修行了。

  爲什麼要閉關?閉關就是把外面的執著心,執著外相,貪、嗔、癡的心放下,關起來,不要去執著電影啦、電視啊、吃的呀、喝的呀、美麗的啊、可愛的啊,放下,知道假的,放下。關起來,關起門來幹什麼?打妄想啊?不是!關起門來,回到自性上來下功夫,看自己的心,看破、放下,先斷外緣。爲什麼?還做不到在外緣上做得了生死的主啊!只能先身遠離,然後再心遠離,閉關就是真修實證啊!因爲你一念明白,不等于你做得了生死的主了。爲什麼要真修實證?目的是爲了成佛,成佛就覺而不迷!你說,哦,一念迷是衆生,一念覺是佛,那是不是我有了一念的覺醒,我就是佛了?不是的,我們還老迷呀,能念念覺而不迷,永不退轉,那才行啊!

  所以,我們知道了不等于做到了,得用《金剛經》來修,無住生心,是用修的,不是用說的。

  我們每天都是用分別心來做事,煩惱、妄想、執著相啊!那什麼時候能證到空性呢?要登地,登初地,見道位,能所雙亡,登初地才行啊!我們每天都是用第六識在分別,在打妄想,第七識執著什麼都是實在的,外面是實在的,身體是實在的,連做夢、睡著了還執著,什麼時候把六識、七識給轉過來成爲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啊?要到初地,見道。初地的時候,轉六識爲妙觀察智,轉七識爲平等性智。

  所以,我們平時說看破啊、放下啊,這是爲了什麼?這是爲了解脫。我們說布施,布施要無所住,這只是觀照,不要執著我,我所布施的財物,還有對方,叁輪體空,要放下。但這只是觀照,只是觀察放下。真正做到了叁輪體空啊,要到登初地的時候,證悟的時候,叫布施波羅蜜圓滿。布施的目的是爲了什麼啊?是爲了讓你能夠放下,而真放下呢,只有證到空性,確實證到空性,才真放下。

  所以,成佛要經過幾個位?成佛要經過五位。第一個是資糧位,第二個是加行位,第叁個是見道位,也就是通達位,第四個是修習位,第五個是究竟位。

  第一個資糧位,就是積累福慧兩種資糧啊!我們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然後如理思維,弄明白菩提道次第,怎麼成佛這條路,上進心、出離心、菩提心,因果正見、出離心、菩提心,叁士道弄清楚了,怎麼樣成佛這條路聽明白了,然後按照叁士道來發心、來修,然後再聽聞唯識正見、緣起空性正見,這屬于積累智慧資糧。那在日常生活當中呢,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供佛、拜佛、念佛,斷惡修善,修福德資糧。

  你說,爲什麼要修智慧資糧,要修福德資糧?直接修定不行嗎?不行啊!因爲你沒有福德,定也修不起來,你沒福德,那個定難成啊!你沒福德,你哪有時間坐下來修定呢?你沒有智慧,修錯了你都不知道。所以,修福德資糧,是爲你修定、修慧做准備啊;修智慧資糧,是讓你有正見,搞清楚理路,不要走錯了,所以這兩種資糧,你不積累哪行啊!

  你說,平時我明白了,日常生活幹嘛還要布施啊?布施跟修定有什麼關系呢?布施就是讓你看破、放下。你說,我坐下來修定。修定其實原理很簡單,怎麼簡單?你專注一個法門,放下五蓋,然後經過九住心就成定了。但是簡單,你也要修,坐下來呢,什麼都放不下,我家裏呀,我的工作啊,我的衣服啊,我的田呐,我的地呀,我的車子啊,人家罵了我兩句啦,人家早晨看了我兩眼啊,讓我不舒服,你能定下來嗎?你在那裏打妄想啊!爲什麼布施?布施就是拿東西給別人,把可愛的、喜歡的放下。假如你坐在這裏,我那個錢呐,我那個什麼車子啊,我那個衣服啊,你老是在想你那個貪呐、貪呐、貪,你能定下來嗎?布施就是把你的放不下的那個“貪”給放下了,叫布施,這叫解脫的前提呀!你說,那持戒跟修定有什麼關系?不持戒不行嗎?持戒多麻煩呐,這樣也不能做,那樣也不能做,幹嘛要持戒?讓我直接修定,多方便呀,多舒服啊,我愛幹啥幹啥,自由主義,多解脫、多灑脫、多自在啊!是,你愛幹的事多了,男女的欲望啊,偷啊,占小便宜呀,想著別人家裏的事情啊,食物的東西呀,然後說謊了,聊天了,嬉笑了,玩了,放逸呀,你這樣的心態能修定嗎?你不持戒行嗎?或者喝酒啊,你都醉死了,還定呐!或者你想著男女欲望,邪淫啊,你想都想死了,還定什麼?不持戒行嗎?你說忍辱,那忍辱跟修定有什麼關系?忍辱,那當然有關系。什麼你都忍不住,一點耐心沒有,坐在這裏,我腿疼啊,我手涼了,腳酸了,疼死我了,坐不住,起來,快點啊,香怎麼還沒有到啊?這剩下多少啊?睜開眼看看,你修什麼定啊?一點耐心你也沒有,對自己都忍不住了,還忍得了別人說你兩句、罵你幾聲啊?你沒有忍辱,修什麼定?你說精進,要精進幹什麼?精進跟修定有啥關系呢?什麼叫精進啊?精進就是努力、不放逸、不懈怠,已生起的善讓它更增長。有了好的、一點相應的功夫,讓它越來越相應;不相應功夫的、惡的,讓它趕緊去掉。沒有生起的、壞的、有障礙定的呢,不要讓它生起;能夠讓定更好地進行的呢,讓它更好地培養。這叫精進,就是不放逸、不懈怠。那你不精進,你能夠定嗎?你老是停留在你目前的狀況,那有什麼煩惱來,你一點警覺心都沒有,好的跟著跑了,壞的在那裏起煩惱,你幹嘛?修啥定啊?

  所以,這日常生活裏頭啊,你要經常給別人結善緣、布施;經常持好戒,天天持的,不是說我持兩天戒呀!忍辱,對什麼都要學會有耐心,能夠看得開,不要計較;精進,經常鼓勵自己,策勵自己,好好做啊;那供佛,幹嘛要供佛啊?供佛,培養福德;拜佛,幹嘛要拜佛呢?拜佛消業障;念佛,念佛幹嘛呢?念佛得加持,這都是幫你修定的。所以,這些福德資糧,你要修。那修慧呢,就是理清菩提道次第,然後搞清楚怎麼樣修,這是正見。然後能懂得因果、無常、空性,能夠看破,你看得開、放得下,才好修定,才不會出錯。

  有的人,修定,專心下來了,出現點光了,出現點境界了,就喜呀,高興啊——我看見了什麼什麼光了,有什麼什麼相,你這叫“光影門頭漢”,在那個相上著。有的人聽到兩句講得挺妙的話,他說,啊,這個人開悟了。哪有那麼多開悟的啊?“一句合頭語,萬年系驢橛。”你突然冒出了兩句很妙的、很智慧的話,但是呢,這只是一時的,你有可能在那裏說了兩句很妙的話,回去又糊塗了,轉過身就又造業、糊塗了,所以呢,好像驢子系在驢樁上,在那裏轉,轉不出來,妙是妙,但是不會用,所以不行,得真修啊!

  所以,有了福慧兩種資糧,接著就修定,修定就是放下五蓋,貪愛呀,我貪的東西呀,貪身體呀,貪欲望了;嗔啊,嗔恚你不喜歡的事和人;還有疑惑,修定,能不能解脫啊?能不能得道啊?我有沒有能力啊?放下這個疑,要對這個法門有信心;還有,不要一會後悔,一會心態高了,一會兒低了,這叫掉悔,要放下,不然你定不下來,專心不下來;還有昏沈,不要坐在這裏,頭腦一下子昏昏沈沈,或睡覺了,得坐好了,或者揪揪耳朵、洗洗臉,或者起來走走,然後讓心能清楚、明了。什麼叫心要專注、明了?要有正念。正念是什麼呢?保持明了的,比如念佛,對念佛這個法門要很明了,然後不要給丟了,明了而不…

《第叁次閉關出關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