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闭关出关开示
好,诸位同修,各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我们闭关后出关,一个月零三天,“三十三天弹指间”啊!好象没有过就到了,昨天进关,今天出关,时间好象是停止的,刹那之间就到,也没有留下什么,过去了,一无所得,什么都没有,就回到大殿上来了,进去了,出来。人生有几个三十三天呢?三十三天,那么我今年也三十三岁,三十三岁也是这样过去了,也没有留下什么,“三十三载事惊心”啊!很害怕!很恐怖!“千年万年当下间”,那千年、万年也就这样过去了。大家一个多月来,修行怎么样啊?有进步吗?人生有把握吗?人世间的事情、烦恼看破了吗?放下了吗?梦醒了吗?“尘境纷然梦已破,一念回光见本人。”真正的本来没有来去呀!所以,“三十三天弹指间,转眼已到出关时。若问闭关何所得?千年万年只一时”啊!千年万年不也是如此吗?人世间,历史漫漫,有如东去的河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又留下什么呢?不来不去的就是当下本来面目。
虽然说众生都是佛,但只是从理上说,事实上我们每天贪、嗔、痴,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假如一念回光呢?你打了半天妄想,坐在这里胡思乱想,一个香板下去,干啥?什么都没有。你要死要活,哭,烦恼,乱七八糟,每天根据这些念头去造业,一个香板打下去,什么都没有,本来清净,你认出来了吗?但是啊,不要以为说一念未生之前,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前后断了就是本来面目,就好象“我”开悟了,“我”明白了,不用学了。错了!一念未生只是方便说。我们一念未生,突然明白了,哦,本来清净,并没结束。为什么?因为我们等一下又生了乱七八糟的念头,又造业了。所以,一念未生是本来面目,你敢承担,但是呢,你的心还没净化,没转识成智,八识田里面的贪、嗔、痴一大堆,我执未破,法执未破,烦恼障未了,贪、嗔、痴未断,没有解脱啊!
那应该怎么办?知道了,哦,一念断处就是本来面目,应该怎么办?这八识未转,应该用《金刚经》“以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如梦幻泡影来看破、放下,这叫修啊!《金刚经》不光是念的,是修的,修《金刚经》!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身体也是四大皆空,梦幻泡影,我所贪的衣服、穿、吃、喝、男女欲望也是梦幻泡影,自己坐在这里打妄想,这个念头也是梦幻泡影,内观自心是梦幻泡影,外观一切相也是梦幻泡影,老是用梦幻泡影去照破,照破了,放下起贪、嗔、痴的习惯,业习放下,这样心呢,就老是回到当下的清净,这样才行啊,才能够了断你的烦恼障,才能够转化你的分别心成为智慧呀!所以,不要以为一念未生,我就不用去修行了。
为什么要闭关?闭关就是把外面的执著心,执著外相,贪、嗔、痴的心放下,关起来,不要去执著电影啦、电视啊、吃的呀、喝的呀、美丽的啊、可爱的啊,放下,知道假的,放下。关起来,关起门来干什么?打妄想啊?不是!关起门来,回到自性上来下功夫,看自己的心,看破、放下,先断外缘。为什么?还做不到在外缘上做得了生死的主啊!只能先身远离,然后再心远离,闭关就是真修实证啊!因为你一念明白,不等于你做得了生死的主了。为什么要真修实证?目的是为了成佛,成佛就觉而不迷!你说,哦,一念迷是众生,一念觉是佛,那是不是我有了一念的觉醒,我就是佛了?不是的,我们还老迷呀,能念念觉而不迷,永不退转,那才行啊!
所以,我们知道了不等于做到了,得用《金刚经》来修,无住生心,是用修的,不是用说的。
我们每天都是用分别心来做事,烦恼、妄想、执著相啊!那什么时候能证到空性呢?要登地,登初地,见道位,能所双亡,登初地才行啊!我们每天都是用第六识在分别,在打妄想,第七识执著什么都是实在的,外面是实在的,身体是实在的,连做梦、睡着了还执著,什么时候把六识、七识给转过来成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啊?要到初地,见道。初地的时候,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七识为平等性智。
所以,我们平时说看破啊、放下啊,这是为了什么?这是为了解脱。我们说布施,布施要无所住,这只是观照,不要执著我,我所布施的财物,还有对方,三轮体空,要放下。但这只是观照,只是观察放下。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啊,要到登初地的时候,证悟的时候,叫布施波罗蜜圆满。布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啊?是为了让你能够放下,而真放下呢,只有证到空性,确实证到空性,才真放下。
所以,成佛要经过几个位?成佛要经过五位。第一个是资粮位,第二个是加行位,第三个是见道位,也就是通达位,第四个是修习位,第五个是究竟位。
第一个资粮位,就是积累福慧两种资粮啊!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维,弄明白菩提道次第,怎么成佛这条路,上进心、出离心、菩提心,因果正见、出离心、菩提心,三士道弄清楚了,怎么样成佛这条路听明白了,然后按照三士道来发心、来修,然后再听闻唯识正见、缘起空性正见,这属于积累智慧资粮。那在日常生活当中呢,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供佛、拜佛、念佛,断恶修善,修福德资粮。
你说,为什么要修智慧资粮,要修福德资粮?直接修定不行吗?不行啊!因为你没有福德,定也修不起来,你没福德,那个定难成啊!你没福德,你哪有时间坐下来修定呢?你没有智慧,修错了你都不知道。所以,修福德资粮,是为你修定、修慧做准备啊;修智慧资粮,是让你有正见,搞清楚理路,不要走错了,所以这两种资粮,你不积累哪行啊!
你说,平时我明白了,日常生活干嘛还要布施啊?布施跟修定有什么关系呢?布施就是让你看破、放下。你说,我坐下来修定。修定其实原理很简单,怎么简单?你专注一个法门,放下五盖,然后经过九住心就成定了。但是简单,你也要修,坐下来呢,什么都放不下,我家里呀,我的工作啊,我的衣服啊,我的田呐,我的地呀,我的车子啊,人家骂了我两句啦,人家早晨看了我两眼啊,让我不舒服,你能定下来吗?你在那里打妄想啊!为什么布施?布施就是拿东西给别人,把可爱的、喜欢的放下。假如你坐在这里,我那个钱呐,我那个什么车子啊,我那个衣服啊,你老是在想你那个贪呐、贪呐、贪,你能定下来吗?布施就是把你的放不下的那个“贪”给放下了,叫布施,这叫解脱的前提呀!你说,那持戒跟修定有什么关系?不持戒不行吗?持戒多麻烦呐,这样也不能做,那样也不能做,干嘛要持戒?让我直接修定,多方便呀,多舒服啊,我爱干啥干啥,自由主义,多解脱、多洒脱、多自在啊!是,你爱干的事多了,男女的欲望啊,偷啊,占小便宜呀,想着别人家里的事情啊,食物的东西呀,然后说谎了,聊天了,嬉笑了,玩了,放逸呀,你这样的心态能修定吗?你不持戒行吗?或者喝酒啊,你都醉死了,还定呐!或者你想着男女欲望,邪淫啊,你想都想死了,还定什么?不持戒行吗?你说忍辱,那忍辱跟修定有什么关系?忍辱,那当然有关系。什么你都忍不住,一点耐心没有,坐在这里,我腿疼啊,我手凉了,脚酸了,疼死我了,坐不住,起来,快点啊,香怎么还没有到啊?这剩下多少啊?睁开眼看看,你修什么定啊?一点耐心你也没有,对自己都忍不住了,还忍得了别人说你两句、骂你几声啊?你没有忍辱,修什么定?你说精进,要精进干什么?精进跟修定有啥关系呢?什么叫精进啊?精进就是努力、不放逸、不懈怠,已生起的善让它更增长。有了好的、一点相应的功夫,让它越来越相应;不相应功夫的、恶的,让它赶紧去掉。没有生起的、坏的、有障碍定的呢,不要让它生起;能够让定更好地进行的呢,让它更好地培养。这叫精进,就是不放逸、不懈怠。那你不精进,你能够定吗?你老是停留在你目前的状况,那有什么烦恼来,你一点警觉心都没有,好的跟着跑了,坏的在那里起烦恼,你干嘛?修啥定啊?
所以,这日常生活里头啊,你要经常给别人结善缘、布施;经常持好戒,天天持的,不是说我持两天戒呀!忍辱,对什么都要学会有耐心,能够看得开,不要计较;精进,经常鼓励自己,策励自己,好好做啊;那供佛,干嘛要供佛啊?供佛,培养福德;拜佛,干嘛要拜佛呢?拜佛消业障;念佛,念佛干嘛呢?念佛得加持,这都是帮你修定的。所以,这些福德资粮,你要修。那修慧呢,就是理清菩提道次第,然后搞清楚怎么样修,这是正见。然后能懂得因果、无常、空性,能够看破,你看得开、放得下,才好修定,才不会出错。
有的人,修定,专心下来了,出现点光了,出现点境界了,就喜呀,高兴啊——我看见了什么什么光了,有什么什么相,你这叫“光影门头汉”,在那个相上着。有的人听到两句讲得挺妙的话,他说,啊,这个人开悟了。哪有那么多开悟的啊?“一句合头语,万年系驴橛。”你突然冒出了两句很妙的、很智慧的话,但是呢,这只是一时的,你有可能在那里说了两句很妙的话,回去又糊涂了,转过身就又造业、糊涂了,所以呢,好像驴子系在驴桩上,在那里转,转不出来,妙是妙,但是不会用,所以不行,得真修啊!
所以,有了福慧两种资粮,接着就修定,修定就是放下五盖,贪爱呀,我贪的东西呀,贪身体呀,贪欲望了;嗔啊,嗔恚你不喜欢的事和人;还有疑惑,修定,能不能解脱啊?能不能得道啊?我有没有能力啊?放下这个疑,要对这个法门有信心;还有,不要一会后悔,一会心态高了,一会儿低了,这叫掉悔,要放下,不然你定不下来,专心不下来;还有昏沉,不要坐在这里,头脑一下子昏昏沉沉,或睡觉了,得坐好了,或者揪揪耳朵、洗洗脸,或者起来走走,然后让心能清楚、明了。什么叫心要专注、明了?要有正念。正念是什么呢?保持明了的,比如念佛,对念佛这个法门要很明了,然后不要给丢了,明了而不…
《第三次闭关出关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