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度脫諸十方
《偈頌意思》:我不求成爲帝釋、梵、魔鬼、或四天王、轉輪聖王,我只是心願能夠得以成佛,度脫十方的諸衆生。
女子聽後,說道:“善哉,快哉!但願您的心願速速得成。願我在後世中,常能成郎君的妻子。”
菩薩即回答:
女人多情態 壞人正道意
敗亂所求願 斷人布施心
《偈頌意思》:女人多有情愛姿態,它會破壞人修行正道的意念,敗壞打亂修行人原本的心願,斷除他人布施的心。
女子回答菩薩:
女誓後世生 隨君所施與
兒子及我身 今佛知我意
仁者慈愍我 唯賜求所願
此華便可得 不者錢還卿
即時思宿命 觀視其本行
以更五百世 曾爲菩薩妻
《偈頌意思》:女子發誓:“我在後世中,將聽任郎君布施,甚至是我們的兒子或我自己的身體。今日佛知道我的心意(可以爲我作證)。但願仁者慈心憐愍我,我只需您賜予這個心願。您如果答應的話,這花就可得著。如果不答應的話,錢就還給您。”當時,女子想起了前世中的命途,看見了本初的行爲。知道在五百世之前,曾經是菩薩的妻子。
于是,菩薩許了女子的心願,歡喜地接受著花離去。女子甚是喜悅,說道:“今天我的身體虛弱,不能前去。請替我帶二朵花去,奉獻給佛。” 正在那時,佛到了。國王、臣民、長者、居士、以及各自的眷屬們,一同圍繞著佛千百重之多。菩薩想要前去散花,卻不前行不了。佛知道菩薩的心意,將地面變成泥,人群被分散到兩邊。菩薩這時方才得以前行。菩薩散出五朵花,花朵卻都停止在空中,變成了花蓋,面積覆蓋七十裏。另二朵花停留在佛的兩肩上,如同生了根一般。
菩薩歡喜,將頭發散開鋪在地上,說道:“但願尊者踩在上面。” 佛言:“豈可踩呢?” 菩薩回答:“只有佛能踩。” 如此,佛才踩在頭發上。佛停留住腳步,散發出笑容,口中放出五色光。光芒在離口七尺處,分成兩束。一束光繞佛叁圈,照耀叁千大千國土,無不觸及。然後返還,從佛頭頂灌入。一束光,向下射入十八層地獄,地獄苦痛一時得著安隱。諸位弟子對佛說道:“佛從不妄笑,但願述說其中意思。”
佛言:“你們看見這位童子了嗎?” “是的,看見了。” 世尊言:“這位童子在無數劫中,修習清淨。他降伏了自己的心,又舍棄了性命。舍離了欲望,持守空寂,處在既不生起也不滅散中。無所依附的慈心,通過不斷累積功德,和修行本願,如今得著了。”
佛告童子:“你在之後百劫時,將得以作佛,佛號“釋迦文、(漢字翻譯:能仁。下文稱之爲:能仁菩薩)如來、無所著、至真、等正覺”。作佛的那個時劫名叫 波陀,那世界名叫 娑婆。你的父親名叫 白淨,母親名叫 摩耶,妻子名叫 裘夷,兒子名叫 羅睺羅,侍者名叫 阿難,右邊的弟子名叫 舍利弗,左邊的弟子名叫 大目揵連。你教化五濁惡世中的人衆,又救度十方脫離苦痛,就如同我今日一般。”
能仁菩薩(儒童菩薩),聽了佛的預言後,歡喜踴躍,心中疑惑解除,不再盼望著什麼。他豁然開朗,進入無想中,寂靜入定,達到清淨境界。心如如不動,不需再克忍諸多境界。菩薩身體即時踴躍而起,懸在空中,離地七仞高(十六米左右)。然後又從空中下來,向佛足頂禮,成爲了沙門。佛說偈言:
汝當于是世 把草坐樹下 戒力定慧力 降伏魔官屬
汝行聖人場 打震甘露鼓 愍念衆生故 續轉無上輪
汝當于是世 善權無上慧 九十六外道 皆令得法眼
汝當于是世 慈哀行四恩 施惠法甘露 滅除叁毒病
《偈頌意思》:
你將在這個世界中,安于樹下,坐在草地上。你將以戒力、定力和智慧力,降伏魔鬼並其官員家屬。
你將行出聖人的事業,敲打震動甘露般的法鼓。你因爲憐愍顧念衆生,所以延續著轉動那無上*輪。
你將在這個世界中,以巧妙令人接受的無上智慧,令九十六種外道,都得著法眼。
你將在這個世界中,以慈心哀愍,修行四恩。以恩惠施舍甘露般的佛法,滅除叁毒帶來的病苦。
《注釋》
四恩:父母恩;衆生恩;國王恩;叁寶恩。
衆生恩 —— 無始以來一切衆生輪轉在五道中,又在多世中互爲父母。所以說,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諸衆生類對自己的大恩,猶如現世父母,等無差別。
國王恩 —— 國王福報最勝。雖生于人間,卻得著自在。國王以正法治世,能使衆生安樂。國中若有人修善,所修福份,修善人得五份,國王常獲二份。因爲修善人依賴國王,得以修善。國王若以善法教化世間,諸天善神常來守獲。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重輔佐仁王,尊重他如同佛,此人現世安隱豐樂。爲什麼呢?一切國王,在過去世中,受如來清淨禁戒。常成爲人中之王,安隱快樂。
叁寶恩 —— 叁寶即佛法僧。叁寶可尊可貴,名之爲寶。叁寶利樂衆生,無有休息。功德寶山,巍巍無比,福德甚深,猶如大海。智慧無礙,等于虛空。一切衆生,由于煩惱業障,所以沈淪在苦海中,生生死死沒有窮盡。而叁寶出于世間,作大船師。能截愛流,超升彼岸,所以恩典難報。
能仁菩薩,侍奉錠光佛,直到佛陀涅槃。菩薩奉持清淨的戒律,守護正法。他以慈心、悲心、喜心、守護心對待衆生,又以恩惠施舍仁愛,平等地利益衆人,並不倦怠地實施救濟。
《注釋》
慈心、悲心、喜心、守護心:具體參考34頁。
能仁菩薩壽終後,往生至兜術天上。他爲了救度一切處在昏暗中的衆生,從天上下凡,成爲轉輪聖王 —— 飛行皇帝,並有七寶引導跟從著他。是哪七寶呢?一,寶金輪。二,寶神珠。叁,寶玉女。四,主管寶藏大臣。五,領兵大臣。六,鬃毛上串著珠子的绀青色寶馬。七,尾巴鬃毛上串著珠子的白色寶象。
什麼是寶金輪呢?那金輪有千輻,輪中雕镂著文字,並有衆寶填在縫隙間。金輪光明洞徹,超過並隱去了日月的光明。金輪將在大王的上方,大王若是心念著,要乘坐金輪出行,金輪便轉動。大王乘坐金輪巡視天下,須臾之間,遍及各地。所以命名它爲“寶金輪”。
什麼是寶神珠呢?到二十九日夜晚,月亮快要消失時,將神珠懸挂在國土空中。神珠在那國土上,依隨國土面積大小,明照內外,如同白晝一般,所以命名它爲“寶神珠”。
什麼是寶玉女呢?玉女身體在冬季時溫暖,在夏季時清涼。她口中散發出青蓮花香氣,身體散發出栴檀香味。她飲食後,食物自然消失化去,所以沒有大小便帶來的厭惡,也沒有女人下體的不潔淨。玉女的頭發與身形等長,既不長點,也不短點。她的膚色既不白,也不黑。體型既不肥,也不瘦,所以命名她爲寶玉女。
什麼是主管寶藏大臣呢?大王如果想要得著金銀、琉璃、水晶、摩尼、真珠、珊瑚、珍寶的話,只要這位大臣伸手指向大地,地即現出七寶。伸手指向水,水即湧出七寶。伸手指向山,山即現出七寶。伸手指向石,石即迸出七寶。所以命名這位大臣爲主管寶藏大臣。
什麼是領兵大臣呢?大王如果想要得著四兵種的話,即所謂的馬兵、象兵、車兵、步兵。領兵大臣便會對大王說:“大王想要多少數量的兵種?” 不論大王是想要上千、上萬、還是無數,只要轉眼之間,兵衆即置辦完備,兵衆行軍陣型嚴整。所以命名這位大臣爲領兵大臣。
什麼是绀青寶馬呢?那馬的膚色呈青紅色,鬃毛上串著珠子。擦拭洗刷馬身的時候,珠子則會從身上墮落下來。但在須臾之間,鬃毛上的珠子又生長如故,鮮豔光潔超過先前。寶绀馬的鳴叫聲,能傳聞一由旬之遠。大王那時乘坐寶绀馬,巡視天下,早晨離去,傍晚歸還,寶绀馬卻也不因此感到很疲勞。馬蹄接觸的塵土,都變成金沙。所以命名它爲寶绀馬。
什麼是寶白象呢?那象的膚色呈白色,眼睛呈青紅色。雙手、雙足底、雙肩、頸項七肢平滿,力量勝過一百頭象的總和。白象尾巴上的鬃毛串著珠子,珠子顔色鮮豔而且光潔。白象的口中長有六顆牙,象牙呈七寶色。大王若是乘坐它,一日之中,能周廣遍及天下。早晨前往,傍晚返還。白象既不勞累,也不疲倦。它若是渡水,水不搖動,象足也不會沾濕。所以命名它爲寶白象。
那時國民的壽命達八萬四千歲。後宮中的宮女,各有八萬四千名。聖王有一千位王子,各各仁慈、勇敢、英武,一人可擋千人。聖王以正道治理天下,教授人民百姓學習戒律、美德、十善業。那時天下太平,風雨順應時節。五谷成熟,人們食用少病。五谷味道如同甘露,人民食用後氣足力盛,但唯獨還剩七種病:一,寒冷;二,酷熱;叁,饑餓;四,口渴;五,大便;六,小便;七,意念中的欲望。聖王壽終後,再次往升至梵天,成爲了梵天王。菩薩或往生天界成爲天帝,或下凡成爲聖主。如此終而複始地往返天界和凡間,曆經叁十六回。菩薩爲了救度衆人,隨時出現。
菩薩如此勤苦地曆經了叁個阿僧祗劫,直至劫期將要盡終…
《修行本起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