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本起經(白話文參考)▪P4

  ..續本文上一頁我毫無疑問地確定,這裏必定有佛。” 他步行來到宮門前,大門看守者對大王說:“阿夷在門外。” 大王驚愕道:“阿夷平常都是飛行的,今日爲何在門外求入呢?” 大王即出門禮拜迎接。大王安排道士洗澡沐浴,又施給了嶄新的衣服,問道:“今日何事要勞屈尊聖光臨?” 阿夷回答:“聽說大王夫人生了個太子,所以前來瞻視。” 于是,大王命令內人,將太子抱出來。侍女說:“太子累了,剛剛睡下。” 阿夷喜悅,便說偈言:

  

  大雄常自覺  覺諸不覺者

  曆劫無睡臥  豈當眠寐乎

  《偈頌意思》“強大的雄者啊,您不但恒常處于自我覺悟中,還喚醒那些沈睡中的人。您如此地曆經時劫,未曾躺臥睡眠,怎麼今日卻睡了呢?”

  

  于是侍女,抱著太子出來,准備讓太子禮敬阿夷道士。阿夷驚起,向前禮敬太子的足。國王和群臣們,看見國師阿夷禮敬太子,心便惶恐。大家得知太子是至尊者後,便都想頭面禮敬太子的足。阿夷猛力回身,降伏了百名壯士,方才抱住了太子。阿夷的筋骨被震,身子墜了一下。他看見太子的身相奇特:叁十二種好相、八十種隨形好相、身體如金剛、殊勝奇妙難以估量。這些相狀都如同隱秘的預兆,使我確定無疑,太子必將成佛。阿夷流下了眼淚,哽咽悲傷得不能言語。大王惶恐害怕地請問阿夷:“太子難道有什麼不祥嗎?若有吉凶的話,但願告知,希望您不要爲難。” 阿夷強忍著感情,說偈頌道:

  

今生大聖人  除世諸災患  傷我自無福  七日當命終

  不見神變化  說法雨世間  今與太子別  是故自悲泣

  

  《偈頌意思》 “今日大聖人出生,除卻了世間的諸多災患。只是悲傷我沒有福氣,七日後就要命終了。我不能見到神變,也不能聽見降臨在世間的佛法。現在我要與太子告別了,所以自我悲泣。”

  

太子舉手言  五道十方人  吾當盡教化  皆令得其所

  本我意所願  當度薩和薩  一人不得道  吾不入泥洹

  

  《偈頌意思》 “那時,太子擡起手說道:“五道十方中的人,我都將盡數教化,令其回歸本位,這本是我的心願。我要救度衆生,哪怕還剩一人沒得道,我也不入涅槃。”

  于是阿夷,歡喜地再次禮敬太子的足。白淨王止住了恐怖,歡喜地說偈言:

  

太子有何相  當何治于世

  願爲一一說  諸相有何福

  《偈頌意思》 “太子有何相狀,又將如何安治世間?但願爲我們一一細說。這些相狀有何福德?”

  阿夷以偈頌回答大王:

  

今觀太子身  金色堅固志  無上金剛杵  舂破婬欲山

  大人相滿具  足下安平趾  居國常平治  出家等正覺

  手足輪相現  其好有千輻  是故轉*輪  得佛叁界尊

   鹿腨而龍髀  隱相陰馬藏  觀者無有厭  是故法清淨

  

纖長手臂指  軟掌鞔中裏  是故法久長  千歲在世教

  皮毛柔軟細  右旋不受塵  金色鈎鎖骨  是故伏外道

  方身獅子臆  旋轉不阿曲  平住手過膝  是故一切禮

  身有七處滿  千子力當敵  菩薩宿作行  是故無怨惡

  

口含四十齒  方白而齊平  甘露法率衆  是故有七寶

  頰車如獅子  四牙卍字現  佛德現天下  是故豐叁世

  味味次第味  所食識其味  是以設法味  施與于一切

  廣舌如蓮華  出口覆其面  是故種種音  受者如甘露

  

語聲哀鸾音  誦經過梵天  是故說法時  身安意得定

  眼相绀青色  世世慈心觀  是故天人類  視佛無有厭

  頂特生肉髻  發色绀琉璃  欲度一切故  是以法隆盛

  面光如滿月  色像花初開  是以眉間毫  白淨如明珠

  《偈頌意思》:

  “今日觀看太子的身體。金色的膚色,代表堅固的志向,又代表無上的金剛杵,搗毀淫欲山;

  大丈夫身相具足完滿,足底和腳趾平滿,走路安穩。這代表所居住的國土,常治理平穩,出家獲得正等正覺;

  手心和足底,長著好看的千輻輪紋。這代表太子將轉動*輪成佛,成爲叁界中的尊者。

  鹿般的小腿肚、龍般的大腿、馬般的隱藏陰部,令觀看之人無有厭倦。這代表太子說法清淨。

  纖長的手臂、蜷縮在柔軟手掌中的纖長手指。這代表太子說法長久,千年在世間教化;

  細柔的體毛向右旋卷,阻擋著灰塵。那金色的體毛,卷鈎著鎖骨。這代表太子能降伏外道;

  方正的身形、獅子般的胸骨,身體旋轉卻不躬曲。

  雙手下垂,超過膝蓋。這代表太子被一切衆生禮敬;

  身軀七處(雙手、雙腳、雙肩、頭頸)飽滿,能夠抵擋千人的力量;

  緣于菩薩前世的所作所爲,所以今世沒有怨惡;

  口中長著四十顆牙,牙齒方正、潔白、整齊、平整。這代表太子演說甘露般的佛法,率領著衆生,由此七寶具足

  臉頰長相如同獅子,四顆牙排列成“卍”相。這代表太子以佛的品德示現于天下,由此叁世豐饒;

  各種味道接連品嘗,並能分別辨認。這代表太子將設宴佛法味,施舍與一切衆生;

  舌頭寬廣如同蓮花盛開,伸出口能覆蓋臉。這代表太子能發出種種聲音,令聽者受到甘露般的滋潤。

  聲音如同鳳凰的哀鳴聲。這代表太子的誦經聲,能透過梵天。所以太子說法時,身體安然,意念得定;

  眼睛青紅色,代表太子在世世中以慈心觀看世間,所以天人類中沒有視佛厭倦的;

  頭頂上特別地長出如同盤發般的肉體,發色青紅色,又有琉璃般的半透明。這代表太子要救度一切衆生,所以要興隆起佛法。”

  

  于是大王深知太子相狀代表的能力。大王爲太子起造了四時節宮殿,在春夏秋冬,可以分別去往。在其殿前,排列種下了甘果樹。樹間開挖了由七寶造成的浴池。在池中栽培著奇異的花朵,顔色各異,如同來自天界。在水中嬉戲的鳥類,有幾千種。

  太子的宮城建造牢固,由七寶造成的樓觀中,懸挂著鈴铛和幡幢。每當門打開關閉時,鈴铛聲傳聞四十裏遠。大王選取了五百名溫文爾雅、懂禮節、儀容好、能歌善舞的女子,以備供養太子,讓太子娛樂開心,育養太子。

  太子出生之日,國中有八萬四千位長者夫人,生下的全是男孩。有八萬四千匹母馬,在馬廄中生下了馬駒。其中有一頭長相特異,它毛色純白,鬃毛上串著珠子,由此取名爲“骞特”。象廄中的母象生下的小白象,有八萬四千頭。其中有一頭白象,站立時七肢平滿。它尾巴鬃毛上串著珠子,口中長著六顆牙,所以取名爲寶白象。同樣,還有一匹小白馬長相奇特,被車夫起名爲車匿。

  太子出生七日後,母親便命終了。母親由于身懷天師,建立了大功德,所以死後往生到忉利天,自然封賞受惠。太子雖在宮中,卻不樂于愦鬧處。他願意在安靜的地方。大王問侍女:“太子快樂嗎?” 侍女回答:“對太子的供養和伎樂,從未失時節過。但是觀察太子,卻並不因此感到歡樂。” 大王愁憂,即召來群臣問:“道士阿夷曾相言,太子必定會成佛道。我們當以何種易接受的巧妙方法,讓太子留在宮中,不要讓他有修道的志向。” 有一位大臣說:“也只有教授太子讀書,可束縛住太子修道的志向。”

  于是,太子即和五百仆人一起來到師門。老師聽說太子駕到,即出門禮拜迎接。太子問:“這是誰啊?” 大臣回答:“這是國教(佛教稱之爲外道)的書師。” 太子說:“閻浮提世間的書,一共有六十四種。” 于是太子便列數了那些書名,問道:“今日選哪部書來教我?” 那位外道書師惶恐地回答太子:“太子所說的六十四種世間書,我聞所未聞。我只是以二部書,來教化人民。” 外道師即時皈依與太子,求太子赦免自己學問不及的罪過。

  

  

  

  

  

  

第叁 試藝品

  于是太子和諸位官屬,回到了宮中,直到太子年方十七歲。太子奇妙的才學日益彰顯,但卻晝夜憂愁,未曾歡樂,並常念想著出家。大王問太子仆人:“太子狀況如何?” 仆人回答:“太子日日都在憂愁中,未嘗歡樂。” 大王聽後,又心感愁憂,召集諸位群臣商議:“太子憂愁,現當如何是好?” 有一位大臣建議:“可讓太子學習兵馬。” 又有提議:“可讓太子學習擒拿搏鬥、射箭、騎馬。” 又有提議:“可讓太子巡視國界,觀遊可散去諸多心思意念。” 有一大臣谏言:“太子已經長大了,應當娶妻,以此打消修道的志向。” 于是大王下令,爲太子挑選名女。只是沒有中意之人。

  有個小國的國王,名叫“須波佛”。他有個女兒名叫“裘夷”,長得端正潔白,天下少有人能與她相比。曾有八個國的國王,都來爲王子求親,但善覺都不准允。白淨王聽說這個消息後,即召喚善覺,對他說:“我想爲太子,娉娶你的女兒。” 善覺回答:“現女兒有母親在,國中還有群臣、國師、宗教出家人,我要征詢下他們的意見。我回去後,自會將結果禀告大王。” 善覺回到本國,愁憂不樂,不想飲食。女兒問父王:“父王身體不舒服嗎,爲何悶悶不樂?” 父王言:“正是因爲你,我才憂愁得啊。” 女兒說:“怎麼是因爲我呢?” 父言:“白淨王聽說諸國王前來求索你,我都未曾允許。今日他爲了太子,也來求聘你。我若是不允許…

《修行本起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