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話,恐怕會遭遇誅伐。但我若是把你交給他的話,諸國又會與我結怨。我正是爲此,感到憂愁。” 女兒言:“願父王心安,這事容易。我七日後出門,自己解決出嫁的事。” 善覺接受了女兒的主意,上表白淨王道:“女兒想在七日後,自己出門挑選國中武藝最爲高強、最爲勇敢之人。然後才肯出嫁。” 白淨王心想:“太子待在宮中,未曾學什麼,今日要比試武藝,當如何是好?”
時日到,裘夷在五百名侍女的引導跟隨下,來到國門上。諸國的各路好手,都廣來雲集。(裘夷定的規則是)一直看到最妙最完備的選手,我才應了他。大王命令群臣前來角鬥場,觀看比賽。白淨王對優陀說:“你對太子說,大王要給你娶個妻子,所以你要展現奇才本事才行。” 優陀領命,前去告訴太子:“大王想給你娶個妻子,但要在角鬥場那裏比試本領。” 太子即與優陀、難陀、調達、阿難等五百人,拿著禮、樂、射、藝器具,正准備出城門。就快要出城門時,不知誰牽來一頭象,擋在城門口。看誰能和象對決力量。
調達率先出場。他見象堵在城門口,便上前用叉一刺,象應擊即死。難陀隨後來到,他拽著象拖到道路邊。太子最後到,他問仆人:“是誰冤殺了象?” 仆人回答:“是調達殺了象。” 太子接著問:“又是誰挪開了象?” 仆人回答:“是難陀。” 菩薩心中仁慈,他徐徐向前,按手在象身上。然後舉起象,抛到了城外。象蘇醒過來,重生如前。
調達到了角鬥場,與衆多大力士相撲,沒人能抵擋他。許多有名聲的大力勇士,也都被他挫敗,蒙受羞辱。大王問仆人:“是誰勝了?” 仆人回答:“是調達。” 大王告難陀:“你和調達二人,比試下相撲。” 難陀領命,即與調達相撲。調達頓時仆倒在地,氣悶欲絕。人衆拿水澆他,過了一會才蘇醒過來。大王再問仆人:“是誰勝了?” 仆人回答:“難陀勝了。” 大王吩咐難陀:“你與太子對決。” 難陀回答大王:“兄長如同須彌,而難陀如同芥子,實在不是同類可比。” 于是便拜謝而退。
接下來比賽射箭。規則是:每隔十裏放一個鐵鼓,看誰能射到第七鼓。許多有名望的射箭手,射出的箭勢,力量還碰不到第一鼓。調達放箭,射透第一鼓,箭中第二鼓。難陀放箭,射透第二鼓,貫穿第叁鼓。其余藝士,無人能及得上他們兩位。接下來,太子向前射箭,被他彎過的弓全都被折斷,以致無弓可射。大王對仆人說:“我先祖有張弓,現放在天廟裏,你取過來。” 仆人即前往取弓。調達和難陀,兩人力量能舉起弓。他們把弓遞給人衆試舉,卻無人能舉起。太子張開弓,弓弦發出如雷般的聲響。弓再次傳給人衆,卻無人能彎引開。太子手持著弓,彎弓射箭的聲響,傳及四十裏遠。太子射出第一箭,箭接連穿透七鼓。第二箭,箭穿透鼓,射入地層,地下湧出泉水。第叁箭,箭穿透七鼓,射中鐵圍山。所有在場人衆贊歎道,未曾見過這般的場景。許多前來比賽的技藝選手,也都受了挫敗,慚愧蒙羞離去。
有一位大力人王,直到最後才前來。只見大力人王長相非常健壯,勇猛絕世。他聲稱調達和難陀,不堪一擊,要與太子一決高下。那些蒙羞受辱離去之人,呼喊上報,稱有能人前來。他們踴躍歡喜,對大力人王說:“你是傑出的雄才,世間無人能比。你若是和人比力量,取勝必定是隨心所欲了。” 于是又都隨著大力人王返回來,觀看大力人王和太子一決勝負。調達和難陀,振作起威武精神,要前去攻擊大力人王。太子阻止他們說道:“這不是人,這是大力魔王啊。你們不能製服他,反而必受其羞辱,我自己去抵擋吧。” 父王聽到這話,心念太子還年幼,深深地爲他擔心害怕。
許多前來觀摩者,都稱大力人王能勝太子。那時,大力人王蹬地勇起,他奮力揮舞著手臂,伸手要抓太子。太子應時接招,將大力魔王撲到在地,地大爲震動。在場人衆因爲再次受辱,忽然間便消散了。太子的技藝殊勝,他在椎锺擊鼓、彈琴歌頌中,乘著坐騎回到了宮中。
優陀對小王善覺說:“太子的各項技藝都殊特,您的女兒裘夷,如今在哪呢?” 善覺回答:“五百名侍女跟隨著女兒,在城門上呢。” 優陀對太子說:“你應當展現下奇特的本事。” 于是太子脫下身上的璎珞,准備遠遠地擲過去。優陀言:“女人們那麼多,你這是要擲給誰?” 太子言:“璎珞擲在誰的頸上,就是誰。” 太子隨即將璎珞擲出去,正套裘夷頸中。所有女子們,都稱太子妙哉,甚是奇特,真是世間希有。
于是善覺讓女兒打扮一番,將女兒送到太子宮中。跟隨裘夷前去的,光歌舞侍從就有二萬人。她們晝夜娛樂,發出絕世之音。但太子的心情,卻並不因此感到歡樂。他常想要棄舍這些,轉而清淨地修道,救濟度脫衆生。大王問太子仆人:“太子自從迎娶妃子以來,心情怎樣?” 太子仆人回答大王:“太子悶悶不樂,身體瘦弱,反而不如從前。” 大王內心愁憂,馬上召喚群臣,問道:“太子內心不喜悅,當如何是好?” 諸位大臣建議道:“應當再爲太子娉娶妃子,增加歌舞表演。這樣或許能使太子回心轉意,樂于世間。” 于是大王又爲太子娉娶了絕妙女子。一位名叫“衆稱味”,另一位名叫“常樂意”。每位夫人,各有二萬名宮女服侍。叁位夫人,總共有六萬名宮女。她們長得端正妙好,與天女無異。大王問裘夷:“太子如今有六萬名宮女,歌舞表演供養。現在太子還快樂嗎?” 裘夷回答:“太子不論是早晨還是夜晚,一心只想著真道。他並不心念欲望快樂。” 大王聽了這話後,非常憂愁,又召喚群臣商議:“如今已經用盡了世間珍奇之物,供養太子。但太子專心于自己的志向,未曾歡樂過。難道必定會中阿夷的預言嗎?” 大臣們回答:“六萬名宮女,世間的快樂已經到了極限,太子也不以爲歡。如此,還是讓太子出遊,巡視民情,治理國政,以消散對真道的志向。”
第四 遊觀品
于是大王告訴太子:“你應當出行巡遊,到處看看。” 太子心念:“我待在深宮中時日已久,正想出行巡遊,如我所願。” 大王告示國中百姓:“太子將要出行,道路街巷需要整治一番,打掃灑水燒香,懸挂絲織幡蓋。務必使看上去潔淨鮮明。” 太子在千乘萬騎的引導下,開始出離東城門。那時,首陀會天界中名叫 難提和羅 的天神,想要令太子速速出家,救濟十方世界中如火燒般的叁毒。他心願能降下佛法雨,澆滅毒火。于是,難提和羅化身成老人,伸腿坐在路邊。只見老人:白發齒落,皮膚松弛,面容褶皺,身體消瘦,脊椎彎屈,骨關節萎縮變形。老人眼淚、鼻涕、口水粘在一起,吸氣時帶動著雙肩。他膚色黑中帶黃,頭上手上長著疙瘩,軀體顫栗中帶著恐懼。老人大小便失禁,汙穢不受控製地排在身外,就這般坐臥在汙穢上。
太子看見老人,問道:“這是何等人?” 天神使太子仆人開竅。仆人回答:“這是老人。” 太子又問:“怎麼才算老呢?” 仆人回答:“老,就是年齡上六十歲的人,身體各器官已經到了期限,身形容顔進入衰弱。老人氣息偏微,力氣衰竭,飲食不消化,骨關節似乎要分離。他從坐站起,須要人攙扶。他眼花耳聾,看過聽過的事,隨即忘記。言語中每每帶著悲哀,稱自己的壽命所剩無幾。因爲這些變化,所以稱之爲老。” 太子歎息:“人生在世,還有這種衰老之患。愚昧人貪于愛戀,又有何可快樂的呢?植物生長于春季,但在秋冬季便枯萎了。衰老的到來如同閃電,而身體安定卻足可依賴。太子即說偈言:
老則色衰 病無光澤
皮緩肌縮 死命近促
老則形變 喻如故車
法能除苦 宜以力學
命欲日夜盡 及時可勤力
世間谛非常 莫惑墮冥中
當學燃意燈 自練求智慧
離垢勿染汙 執燭觀道地
《偈頌意思》:
年老則容色衰竭,帶病沒有光澤。皮膚松弛,肌肉萎縮,死亡逼近催促。年老則身形改變,好比一輛破舊的車子。正法能去除痛苦,應當努力學習。壽命將要在白天黑夜間結束,所以要及時地勤加努力啊。世間的道理不能恒久,莫要被迷惑墮落在黑暗中啊。應當點燃修學的意念之燈,自我修煉,求學智慧。要遠離汙垢,不要被汙染了。要手執燈燭,去認識正道。
于是太子,坐著車回宮了。太子憐愍哀傷一切人都有此大患,所以憂愁不樂。大王問太子仆人:“太子出遊,爲何那麼快就回來了?” 仆人回答:“太子在路中遇見一位老人,因爲念及年老的痛苦,所以傷感不樂。太子返回宮中,正憂愁著呢。”
一年多後(原文,數年小差),太子又准備出遊。大王命令國中百姓:“太子將要出行,禁止一切臭穢物,留在路邊。” 于是太子乘著坐騎,出離了南城門。那時,天神化身成一位病人,等候在路邊。只見那病人:身體瘦弱,腹部鼓大。膚色臘黃,咳嗽嘔吐,百關節劇烈疼痛。身軀九孔壞死,漏出分泌物,覆蓋全身。病人的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他呻吟地呼吸著,手和腳在空中摸著什麼。他喚呼著父母,又悲傷戀顧著妻子和孩子。
太子問仆人:“這是何等人?” 仆人回答:“這是病人。” 太子又問:“爲何會生病呢?” 仆人回答:“人身體由四大元素組成,即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每一個元素,有一百零一種病。四種元素,在輾轉間互相鑽擾,所以總共就有四百零四種病,它們可同時發作。這人必是受了極寒、極熱、極饑、極飽、極飲、極渴,使骨關節偏離了原位。再加上起臥無規律,所以導致了這病。”
太子歎息道:“我在富貴之中,享受著世間最珍貴的一切。我飲食稱心的美味,又放縱恣意,沈迷在五欲之中,而不能覺醒,所以將來也會得病。我和他又有什麼區別呢?” 太子即說偈頌:
《修行本起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