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ter">
是身爲脆哉 常俱四大中
九孔不淨漏 有老有病患
生天皆無常 人間老病憂
觀身如雨泡 世間何可樂
《偈頌意思》:
這身體真是脆弱啊!它恒常在四大元素中。身體九孔並不幹淨,它們排出分泌物。人有衰老之患,有病苦之苦。即使往生天上,身體也都在無常變化中。人間被衰老、病苦憂擾,我觀看這個身體,如同雨水濺起的水泡,(轉瞬即逝)。世間又有什麼可快樂的呢?
于是太子,乘車回了宮。太子念想著,一切人都有此大患。大王問太子仆人:“今天太子出遊怎樣?” 仆人回答:“遇到一位病人,于是不快樂。”
一年多後(原文,數年小差),太子又准備出遊。大王命令國中百姓:“太子將要出行,將臭穢處整治一番,不要令臭穢靠近道路。” 太子出離西城門。上天化身成一個死人。侍者扶著靈車出城,死者家屬們跟著車,啼哭遙呼上天:“爲何要舍下我而去啊,爲何要和我永別啊!”
太子問仆人:“這是何等人?” 仆人言:“這是死人。” 太子又問:“什麼是死?” 仆人回答:“死,就是盡終的意思。人的精神氣去了,身體的四大元素就要散開,死者靈魂就會不安。先是風元素離去,呼吸停止。接著是火元素滅去,身體冷卻。風元素離去在先,火元素離去在後。靈魂離去後,身體僵直,不再有知覺。十天內,肉身腐壞,膿血流出,浮腫臭爛,無一處提取。屍體中的蟲子,又回過來吞吃死屍。筋脈腐爛至盡,骨關節脫節散開,頭骨脫離身軀。脊椎、肋骨、肩骨、手臂骨、大腿骨、小腿骨、腳趾,各自散在異處。飛鳥走獸,爭著搶食。不論是天龍鬼神、還是帝王百姓,不分貧富貴賤,都無一能幸免這禍患。太子長聲歎氣,說偈頌:
觀見老病死 太子心長歎
人生無常在 吾身亦當然
是身爲死物 精神無形法
假令死複生 罪福不敗亡
終始非一世 從癡愛久長
自此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止不受死
《偈頌意思》:
觀看衰老、生病、死亡後,太子由心地長聲歎氣:人生處在無常變化中,我自己的身體也是這樣。這身體是個死物,這精神氣是無形的。假設死亡能夠複生,那罪惡就不會招致衰敗死亡,福報也能拯救自己不衰亡了。身軀在這個世界滅亡,又在那個世界重新開始。它跟隨著癡愛,度過長久歲月,承受著自然帶來的痛苦和快樂。
身體死去,而靈魂卻不能喪亡。它要進入非虛空、非大海之處,進入非山間石壁之處,以致無處可去。靈魂要脫離痛苦,停止輪回,它要不再遭受死亡。
于是太子,乘車回了宮。太子因爲憐愍顧念衆生有衰老、生病、死亡的苦惱大患,所以憂愁得不願進食。大王問太子仆人:“太子出遊,還快樂嗎?” 仆人回答大王:“太子路上遇見一個死人,于是便不快樂。”
一年多後(原文,數年小差),太子又准備出遊巡視。他坐著裝飾過的駕乘,出離了北城門。上天又化身成一位沙門。只見沙門:身穿法服,受持鉢器。走步安詳,眼睛始終不離前。
太子問仆人:“這是何等人?” 仆人回答:“這是沙門。” 太子又問:“什麼是沙門?” 仆人回答:“聽說沙門是爲了正道,所以舍棄家室、妻子,放棄愛欲,斷絕六情,轉而持守戒律,清淨無爲。聽說若有人能一心的話,則萬種邪惡消滅。一心之道,即稱爲羅漢。成爲羅漢,就是真人了。聲音和物像不能汙染他,榮華和地位不能讓他屈尊。他難以撼動,如同大地。他已經免除了憂苦,或生存或滅亡,自在無礙。” 太子說道:“善哉,只有這樣才算快樂。” 太子即說偈言:
痛哉有此苦 生老病死患
精神還入罪 經曆諸勤苦
今當滅諸苦 生老病死除
不複與愛會 永令得滅度
《偈頌意思》:
心痛啊,竟有這般的生老病死苦患。身體死後,靈魂又回到罪惡中,一再曆經許多辛勤和痛苦。今日起我要滅除一切痛苦,除去生老病死,不再與情愛相會,永遠地讓它滅度。
于是太子,即乘車回了宮。他持齋不吃東西,思考著。大王問太子仆人:“太子再次的出城巡遊,還快樂嗎?” 仆人回答:“太子在路上見到一位沙門,更加倍感憂愁。太子還未曾飲食。” 大王聽後大怒,伸手打自己,懊悔道:“先前下命令,讓整治道路。卻沒想到每次都讓太子見到不祥之相,真是罪應可殺。” 大王即召集群臣,讓他們各提建議,當使用何種辦法,令太子不外出學道。有一位大臣建議道:“最好讓太子監管農業種殖,這可驅使太子意念轉向,不再挂念著修道。”
于是,國中點撥了上千個農具,上千頭牛,以及仆人跟從著太子。他們中領頭的帶領著下屬,上田勞作,讓太子監管督促。太子坐在閻浮樹下,看見開墾土壤耕地時,蟲從土壤中鑽出來。
上天又化身,令牛脖子受傷(農作無法展開)。地下的蟲淋落鑽出地表,烏鴉隨即飛來啄蟲。上天又化身成蛤蟆,追逐著蚯蚓,卻正遇蛇從洞穴中遊出,吞吃了蛤蟆。孔雀飛下來,啄啃了蛇。老鷹飛來,又捉住了孔雀。鵰鹫飛來,抓老鷹吃了。菩薩看見這些不同種類的衆生,展轉間互相吞吃,內心慈悲憐愍,即在樹下得著了第一禅。那時,太陽光照射強烈,樹爲了保護菩薩爲他遮蔭,彎下了樹枝。
大王心念太子,怕他總待在宮中,未曾受苦,即問太子仆人:“太子怎麼樣了?” 仆人回答:“太子現在閻浮樹下,一心禅定。” 大王曰:“我令太子監管農作,是爲了擾亂他修行的念頭。如今他卻依然禅定,這和在家中又何不同?” 于是,大王命令備駕,前去接太子。大王遠遠地望著太子,只見樹枝彎曲著爲太子遮蔭,太子神情榮耀非常。大王不知道下馬,正當人衆向大王禮敬時,便帶著太子一起回去了。他們還未到城門,就見有無數千人,手持香花前來迎奉太子。相師和所有人群,都稱呼著“太子萬壽無疆”。大王問:“爲何這般稱呼?” 外道師回答:“明日清晨日出之時,七個寶物將要前來。” 大王大生歡喜,心想:太子必將成爲聖王了。
第五 出家品
那時,太子回到了宮中。他思想者,要心中念道,必須內心清淨,所以不該在家,而應當在山林中,專研修行禅法。太子十九歲那年,四月七日,誓願准備出家。那天後半夜,明星出現天空之時,諸天衆彌漫填塞在空中,勸太子離去。那時,太子妻裘夷做夢,夢見了五個場景,即便驚醒。太子問她:“爲何驚醒?” 裘夷回答:“我剛才做夢,夢見須彌山崩塌了、明月墜落在地、明珠的光輝忽然滅去、盤起發結掉落在地、有人奪去了我的傘蓋,所以驚醒。” 菩薩心想:“這五個夢景,正是在預兆我的身體啊。” 菩薩心念,應當出家。 太子告訴裘夷:“須彌山沒有崩塌,明月仍繼續光照著,明珠的光輝沒有滅去,頭上的法結沒有掉落,傘蓋現今還在。你且安心睡覺吧,不要憂愁會失去傘蓋。”
諸天勸道:“太子應當離去。” 諸天擔心太子停留,即召喚 烏蘇慢,(厭神的意思),當下前去入宮,使國內百姓都不願睡覺。當時,難提和羅 天神化現諸宮殿盡都成爲了墳墓,裘夷和歌舞女子們,都變成了死人。只見這些屍體,骨關節散開,身首異處,浮腫臭爛,青瘀膿血,流淌漫延著。太子看見宮殿,全都變成了墳墓。貓頭鷹、狐狸、豺狼、鳥獸,飛走于其間。太子觀一切所有,如同幻影,如同化現,如同夢境,如同回響聲,全都歸于空無,而愚昧人卻仍保守著。太子即呼來 車匿,急令鞴馬。車匿言:“天尚未亮,爲何那麼著急鞴馬?” 太子對車匿,說偈言:
今我不樂世 車匿莫稽留
使吾本願成 除汝叁世苦
《偈頌意思》:如今我不樂于世間。車匿啊,你不要停留,好使我如本願,除卻你們叁世的苦痛。
于是車匿開始鞴馬。但馬騰躍跳動,不能靠近。車匿回來對太子說:“馬現在鞴不了。” 菩薩自己前往,他撫摸拍打著馬背,說頌言:
在于生死久 騎乘絕于今
骞特送我出 得道不忘汝
《偈頌意思》:你在生生死死中時日已久,從今日起你將不再被人乘騎。骞特啊,你送我出去,我得道後,不會忘記你。
馬鞴完後,馬匹骞特自念:“現在當蹬地,令響聲驚動宮中宮外的人。” 但有四位神接著骞特的馬蹄,令馬腳不能著地。馬那時又想鳴叫,使遠近都能聽到聲響。但是天神散開了鳴叫聲,令聲響全都歸入空中。太子即上馬,出行去往城門。諸位天龍神、釋梵四天,都樂于跟隨太子,他們圍在太子上空。那時,化身成守城門的神人,對太子叩首說道:“迦維羅衛國,是天下最勝的國土。國中豐盛、安樂,人民又平安,爲何要舍棄離去呢?” 太子以偈答言
生死爲久長 精神經五道
使我本願成 當開泥洹門
《偈頌意思》:
生死在長久中輪回,靈魂在五道中流轉。讓我成就曾經許下的本願吧,打開涅槃之門。
于是城門自然打開,太子出門飛奔而去。到了天蒙蒙亮時,已經奔走了四百八十裏地,到了阿奴摩國。太子下馬,解開了身上寶衣、纓絡和寶冠,並將這些都給了闡特,並對他說:“你牽馬回去吧,呈上我對大王和國中群臣的謝意。” 闡特言:“現在我要隨從太子,供給太子所須之物。我不可獨自放馬回去,山中多有毒蟲、虎狼、獅子,誰來供養太子的飲食、水、漿、床臥用具呢?我要盡我性命跟隨太子。” 馬匹骞特長跪著。它流著…
《修行本起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