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輪回原理與事實
[斯]比亞達西長老著 妙 中譯
譯者按:本文是據斯裏蘭卡比亞達西長老的一次講演稿整理而成,他1981年應邀在“V. F. Gunaratna 系列講座”上作首席發言,對佛教輪回的特質以及教理依據作了比較清晰的闡述,並輔以大量事實,其中不少來自不信仰佛教的地區和家庭。開頭一段是敘述這次講演緣起的,與主題關系不大,所以在此不譯。譯文對個別重複之處有節略。
有沒有前生?有沒有來世?這些問題都應該認真而公正地對待。如此具有哲學意義的問題,每個有頭腦的人都應當客觀地、不受個人信仰左右地加以思考。他不應當很功利地輕率否認或者斷然接受,先核查事實再做出結論是必要的。我們親眼見到的許多超常心理現象,科學家們無法解釋。然而,他們並未因無法解釋就輕率批駁這些現象,而在人們內部的身心交感中,有一些未曾探尋的奇迹,多年來已日益引起科學工作者的重視。
一、關于輪回的觀點
有沒有上帝?靈魂存在嗎?有無前生後世?當這一期短暫的生命結束時會發生什麼?來世在哪裏?什麼樣子?諸如此類的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困擾著善于思考的人們。
對“有沒有來世”這個問題,在給出佛教的解答之前,得先澄清一個佛教的根本立場,因爲不恰當理解這一立場,談佛教的輪回便失去了意義。佛陀的整個教法是絕對否認有一個對萬物可以生殺予奪的永恒造物主——上帝的觀念,絕對否認有一個永恒的自我或不可分割的自體存在,無造物主和無我是佛教的本質特征,南傳佛教和北傳大乘佛教都是如此。
“有無來生”並非新出現的問題,古今宗教以及除了主張死後斷滅的唯物論之外的各個哲學流派,都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涉及到這一重要問題。佛教主張的是一種鏈式存在,佛教術語稱之爲輪回(samsara),這不是一世論。關于生命的存在方式,邏輯上有四種可能的觀點:1、人死爲鬼,即一世論;2、人死如燈滅,即唯物論,唯物論者完全否認死後的存在;3、難以找到圓滿答案,或根本就沒有圓滿答案,即懷疑論;4、重新在人間或其它空間生活,即輪回說。上述四種理論,每種在佛典中都能找到不同形式的多處記載。自古唯物論者都認爲一切存在無非物質。依據其預設信條,他們不談前生、後世的問題,對他們而言,即使意識也不過是物質的産物。他們認爲一旦肉體分解,個體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佛教的輪回說,或叫“複有”(punabhava),源自佛陀的覺證,而不是什麼印度傳統的信仰。正如佛典所載,在佛陀徹悟的那個夜晚,他獲得了宿命智通[1]。這即是說,在他心如止水、澄靜明徹、淨無瑕穢、柔順穩固時,便獲得了這種記憶前生的能力。佛陀又以自己的天眼智通(dibbacakku),還能觀見處在不同生存狀態下的衆生因業受報的狀況。
有意思的是,心靈學方面的最新研究證明了所謂超常現象的存在。實驗心理學在超感官感覺方面的研究逐漸獲得成功,其成果似乎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關于兒童記憶前生的事例,不只是緬甸、印度、斯裏蘭卡這樣的亞洲國家多有公開報導,在西方國家也是如此。前不久,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醫學博士伊安·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發表了他的調研成果,其中的兩部書是:《顯示轉世二十例》及《斯裏蘭卡型轉世案例》。值得注意的還有兩本書:約瑟夫·海德與克蘭斯頓(Joseph Head and S.L.Cranston)合編、紐約朱利安出版公司1961年出版的《轉世——東西方集萃》,和由他們合編、該公司1967年出版的另一本書《世界知識階層的轉世——不同時代轉世的實地研究》,該書選錄範圍涵蓋了古今宗教界、哲學界、科學界以及思想界的名流。古希臘哲學家如恩培多克勒和畢達哥拉斯都傳授過輪回說,柏拉圖更是將其作爲他的哲學的重要前提。
二、輪回說的證據
近來心理學研究新發現證明:在深度催眠狀態下,受試者重回童年時代,重新體驗在潛意識中埋沒已久的經曆。用這種方法能追憶到嬰兒期,乃至胎兒期。受試者的回憶已能回溯到初生時,有些個案則可回溯到前世,這些事例均已能得到證實。其中最爲著名的一個例子,要數美國的布利德·漠斐(Bridey Murphy)了,幾年前當消息被媒體披露時,一度引起激烈爭論。事過不久,英格蘭又出現類似的例子,主人公是奴米·亨利太太,她在催眠狀態下記起了前兩生的事。實驗是在催眠專家亨利·布萊斯先生的部署下完成的,有多人在場,有錄音記錄,醫生威廉·米尼菲博士監督,他做證催眠狀態是真實的。他們提供的這些錄音材料被認爲在這一領域“肯定是所能提供的最具思想挑戰性、最爲迷人,也是最具爭議性的角度”。目前此類事例在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已被搬上熒屏。
當今最不可思議的人物之一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獲得的證據更加典型。他1877年生于美國肯德基一個信奉基督教的鄉村裏,凱西年輕時因神經疾患而失語,醫治不見效,但發現他在催眠狀態下卻能正常講話,凱西還能夠反觀自己的身體,描述其症狀並開出藥方,這藥方事後證明有效。他實際上在催眠狀態下給自己的疾患做了診斷,並使用了他清醒時根本不知道的醫學名詞。當拿他的診斷記錄給他看時,他起初簡直不相信自己曾用過這些聽都沒聽過的術語。當人們知道他成功治好自己的病時,便勸他用同樣的方法爲別人治病。治療遵循同樣的程序:凱西自己先進入催眠狀態,然後回答與病人有關的問題,就用給自己治病時相同的方法給出治療方案,每個病人按他給的方案去治,結果都康複了。如果是不治之症,他會講明,他的診斷無一例外的准確。有一天,一個對宗教和哲學感興趣的朋友在凱西進入催眠狀態時問輪回是不是真的,凱西立即回答說是真的,並描述了自己的前世,還在講述中使用了“羯磨”(karma,業)一詞。他在回答另一問題時說,如果有人要求他做,他也能看到其他人的前生,並能追究疾病的業因。在回答人們的追問時,他說,向他求助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因爲前世造下的惡業而受苦,正因爲如此,常規治療無效[2]。1945年,在他去世前,由朋友和熱心人幫助,他在弗吉尼亞設立了一個叫“凱西基金會”的機構,現在成爲一個由其同仁主持的研究機構。凱西生前留下大量的案例史及其它資料,多年累積的記錄超過兩萬份,目前仍由“凱西基金會”的人進行分析比對。關于愛德加·凱西的詳細情況及其披露輪回的工作,可以參看吉娜·瑟密那寫的《許多高樓大廈》,裏昂·德尼斯著的《生命及其歸宿》和約瑟夫·米拉德著的《愛德加·凱西——充滿奇迹的神秘人物》,以及“凱西基金會”出版的大量讀物。
還有一些兒童不需借助催眠而生來記得前生事的例子。在伊安·史蒂文森博士的著作《有關明言記得前生的輪回事實》一書中,調查核實了好幾例生來記得前世的情況。這些由他詳細記述的例子分別來自哈瓦那(古巴)、印度、法國、西西裏(意大利)等不同地區。該書的第二部分是對這些個案的分析,以便決定這種對前世的記憶是否能夠解釋,比如說,弄虛作假,種族記憶,超感,知前世以及知來世等。關于輪回的事實還有來自靈派的研究。佛教指出,根據一個人的業力,他也可能轉生到意識世界,那麼離開肉體的精神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呢?這是可以證明的事實嗎?有人或許要問我們怎麼知道有來世,有誰從陰界回來告訴我們那裏是什麼樣子嗎?問者還不了解諸如“倫敦心靈研究會”這樣的機構所做的科學研究,以及他們已經取得的成果。該研究會是由一群劍橋人于1882年創立的。
1979年7月8日,“心靈研究會”在斯裏蘭卡成立,該會的任務之一便是考證格魯瓦拉季奇先生(Mr.P.Kaluarachchi)在其家鄉米裏格姆(Mirigama)所主持的通靈會上采集的事實。格氏通靈會保存有許多例與亡靈接觸的記錄,對亡靈們生前的生活情況都做了記錄、研究和核實,其中最典型的幾例已由“心靈研究會”的副主席阿摩·威拉拉那先生編成小冊子。美國阿肯色的“E。S。P基金會”已派人來斯研究這些案例,其中不少例子將寫進即將于美國問世的《死者複生》一書中。
叁、無常之定律——輪回的原理
“轉世”(reincarnation)是一個西方人更常用的字眼,意思是由一個精神存在重新托付肉身;而“轉投”(transmigration)則是指同一個不滅的“靈魂”從一肉體傳遞給另一肉體。這兩個詞都不能恰當地表達佛教的概念,因爲佛教不承認有不變的精神實體,不承認永恒的“自我”或“靈魂”。“再生”(rebirth)是佛教徒寫文章常用的字眼,盡管這是個最切近、最易于接受的詞,但也不是十分確切,此處“再生”不是說死後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再換個肉體。佛經中使用的巴利詞彙是“複有”(punabbhava),意思是“相續有”(renewed becomig)或“相續存在”(renewed existence)。
要領會輪回的原理,應先明了一些法則,第一個基本法則是“無常律”(anicca),即世間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恒不變的,換言之,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常變化的普遍規律之中。看到河流,有人也許會認爲還是老樣子,盡管他所看到的每一滴水都在一刻不停地流動著,即使看者本人也在瞬息不停地變化著。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常變動的世間,而我們自己也每時每刻都在變,這是定律。正如佛陀明確指出的,“一切因緣所生物,有情或無情,都是無常的”。(sabbe sakhara anicca,諸行無常)。無常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盡管一切都處…
《佛教的輪回原理與事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