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秘釋▪P6

  ..續本文上一頁不可能吃,不敢吃才不會令它夭折。殺氣到的時候(春夏秋冬、發生收藏),性是收入種子內體,時間夠便變成黃色,人看到,啊!這可以吃了。覺得好吃,便爲它繁殖子孫,讓你吃是爲了幫它繁殖。若是不好吃,什麼人幫它播種呢?如果吃了沒有滋味,無人種植,它的種子也不能生出來。這是宇宙,大日如來創造的特色,自然便有青色紅色,所以色彩的變化是天地自然的,這是本性染,“蓮花本染不爲垢所染”,本染是無塵埃,外界染著它的汙穢都是塵埃。

  蓮花從泥中出來都是沒有塵埃,本有黃紅青白,如人的本性同樣有善的心也有惡的心,做什麼種種的事,這心裏的種子全都有,如果心沒有這種子便不會想做事情。顯教說心是空白的,你想作惡便去作惡,你想作善便去作善,心是沒有一定性,這是顯教說的話。這樣講法,那麼人便變成豬,也可以變成牛?人是人,人有人種,牛有牛種,豬有豬種,是不會變質的,它們的基因都不同,所以宇宙自然,譬如蓮花本染不爲垢所染。所以孔孟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遠性相近,黃金無論如何變都仍是黃金,銀給染色,銀就是銀,這是本染。所以人的善惡形成公約,我們做什麼事情,心裏的種子全部都有,當發生效力時叫做光,法身本性的源頭是德,這叫做功德。如來是理體,佛是智體,佛與如來是不二,如來是佛,佛是如來,心、佛、衆生不二。所以心裏面好壞的種子皆常具足,做好做壞,應該做不應該做,用我們的公約來判,我們的公約若是改了,壞也可以成善,公約說是壞便是壞。剛才是解說“蓮花本染不爲垢所染”。

  阿彌陀的“陀”字,這是屬于金剛部,如來妙智自性堅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敵。應該是我們的公約控製我們,我們自己來做決定。自己可以控製不殺人便不殺人,是可以自己控製的。我們的心本性是堅固的,不會壞的也不會被火燒掉,幾千萬年宇宙地球存在,我們這本性也都存在。這堅固體像是金剛般堅固、堅定。

  【c】:空、假有、中道義

  再回過來解釋“阿”字是空義,本來未生形成之前是空的,死了以後回歸于空。我們的這心、這法體本來像虛空常恒一樣,並不是一項物,是體大的精神作用而已,這是金剛義也是空義。“彌”字是假有義,不是實有,諸法全都是假有。若是沒有假,那不會壞,小孩子不會長大,老人不會老,老了不會死,那麼天下的日子便很難過。所以一心平等諸法如幻假有。幻境義如照相後由錄影機放映出來,明明白白全有體,事實沒有,只是眼看到的影像,根本是假象,像人死了執著,世間物件皆一樣,都是假有。

  “陀”字義是中道義,一心平等諸法故,諸法全是本性法身出來的,法身出來的基因,基因的種子,由種子催動力量發生,發生出來的龍眼是龍眼,芒果是芒果,梨是梨,全部都不會弄錯。所以這些有或無,變或不變都是假的,是自然的步調,宇宙的律,律就是正常的過程,正常的過程是諸法內體的過程,是律,諸法內的過程叫做“法律”世間的法律是假借這而命名的。我們的法可以改變或修繕,這宇宙法律不可以修繕改變,這是中道義,一心平等諸法故。

  【d】:有、空、不空義

  “阿”字是有義,解釋有義,有義是有爲,空義是無。有的意義是一心體相故。你說無,那身體是有啊!法無,但看到後有印象,這是本不生不滅的法律。阿彌陀的“彌”字解釋空義,因一心諸法自性不可得故。不是說沒有,突然間開悟的人看到說“啊!這是本性”,但凡夫沒有看得到,充滿虛空,你拿也拿不到,掌握也掌握不住,所以結果是不可得,“陀”字也是不空義,不空就是有,一心多諸法,一切的東西各項的相皆平等皆是有。如你看到人,小孩,家,這是有,看到的皆全是完美,這是不空義。本來法身功德無斷絕故,本來法身內體的功德永遠不變沒有斷絕,這就是不空義。

  【e】:因、行、果義

  又“阿”字解釋因義,因義是因得義,佛界衆生因爲一心覺及與沒有覺的關系,因一心迷故,所以萬物皆顛倒。這“彌”字是行斷人法二我,法與我斷人我、法我。修行的人念《金剛經》內有說“無人相、無衆生相、無我相”,這些名稱都是在四相之內,所以修行的人斷離四相斷百非,斷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相全是我們的執著。所以人法二我義應該無二我,全是大日如來內體發生出來的二我,全是一個我。衆生覺沒有你我,有你我分別就成衆生。你說的話我聽了覺不順耳便生是非,這是非即百非。《金剛經》教我們看空,無四相絕百非,那麼便自在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心就是無所住者的心。如果你的腳在這踢了一下,卻說成被推,那麼記著“別人在這裏推了我一下”,這就是有人相、我相,成爲是非,這是著衆生相,修行的人便沒有了入處,應該全沒有人相我相。應該說你的錢是我的錢,我的錢你看了不喜愛。

  “彌”字行義斷人法二我,證生法二空,至佛果故。達到“離四相斷百非”,這裏便是佛果所在。阿彌陀的“陀”字果義,指示一切不二一心如如理智,本來如此有理有智。我們凡夫的社會說有靈魂,這身軀是臭皮囊,臭皮囊死了不緊要,我們的靈魂升華就好了。這是有相與有法,這便分成兩項事,這是錯誤的觀念。物質,我們真言佛教沒有說可以分爲兩項。物質有五大,識大藏在裏面才可以發用。有識大,物質才能活。有物質生識大變爲六大,五大是說理,腦筋、心的活動是識大,理與智是一,理智不二故,不是理是理,智是智。這是我佛教與其他教的不同,是沒有靈魂論的。

  我們的靈魂是五蘊,我們由出世一歲、二歲地長大,漸漸從外攝收入心內體的諸法,變成人的精神。小孩長大懂得玩玩具,去學校學習,在家父母教他種種的威儀,在社會本來不識的事情便去請教法師,知道是什麼以後又向別人說,這是藏于精神的智慧學問。出世以後漸漸攝入諸法來,並將它們結聚混合一起,你以爲這是靈魂嗎?根本是五蘊,若你有深的般若去了解:“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我們是錯誤認爲我們家的主人五蘊是靈魂,其實是後天攝人來的,認賊作子!根本以爲的宗教皆是說靈魂論。若沒有靈魂那輪回是什麼一回事呢?輪回是你在生時做得不對,心在執,死了便起煩惱。譬如睡覺時候在想,遇到悲哀的流淚,好的事情心又歡喜,想到歡喜的事便哈哈大笑,別人看到也笑你不知笑什麼。偶然想到悲傷的事情眼淚滴滴流,大聲哭起來。其實內心沒有什麼,有時又說是沖犯了鬼神,根本不是,全是你的心作怪。所以我們修行,平時不要做夢,若半睡若半醒,有睡無睡,想什麼事你都知道。你死了以後如在做夢般,在生時夢到悲哀恐怖,死了如做夢,做夢也會苦,這叫做地獄,明白地獄是由這樣來的嗎?不是政府設有刑具的地獄。

  昨晚有說過九識,有說過九識加上一是十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身是警察,好與壞皆去捉,捉去起訴,捉去第六識。第六識如警察局,警察局不管好與壞全都起訴。起訴是第七識,是判官,判好判壞給你判名叫執法。若是判好你便不會犯罪,判好判壞你是不知道的。判了對或不對你都不可以反對,不管對或不對,你若是不服你才再上訴。所以判官是第七識——傳送識,你不服你反駁上訴,你上訴有道理就無罪。看到有罪無罪你知道,這是我們的執法,看到無罪判有罪、有罪判無罪,這是第七識在判,第七識是判官。

  中國有地獄變相圖,是在牆壁上畫十八地獄,事實是沒有地獄、地府。總而言之對與不對你自己知道,你若是不知道,死時潛意識跑出來,若潛意識有不好你就苦了!這潛意識是沒有辦法擦拭掉的,這樣感受的苦叫做無間地獄。你若是墮入無間地獄,那你便沒有出頭的機會。所以壞事不要做,無論如何也洗擦不掉的,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做了救人的事情、歡喜的事情,睡覺時很歡喜很爽快,這是天堂的境界。夢是假的,現在也是做夢,死去也是做夢。有人說活著是死去的活人。現在活的人是活死去的人,即是“活死人”。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洗不掉的,苦痛、心歡喜什麼都永遠存在,好壞的記憶就像是一種文章,你記錄下來放在倉庫中,這倉庫是第八阿賴耶識。這第八識的記錄是不能毀壞的,但可以提出來。不要做壞事,只要你做好事睡覺做好夢。現在的活動是好的,死了以後的夢也是好的,執著過去好與壞的果報便出來。

  第九條

  以上是阿彌陀佛種種差別相的名字,其實是變來變去無一定的相。阿彌陀佛的普照德性如寶珠,帝釋天、帝網的寶珠互相照來照去,這種功德,這取舍的功德是對好的事、壞的事作出判斷,揀好的去做,壞的不做,這是觀察智,觀察智即是阿彌陀佛,變回來是觀音菩薩,總結來說是大日如來。念大日如來、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全是一樣,你念的菩薩是聾人,聾人是聽不到的,是你自己叫喚起你自己心內的阿彌陀佛,阿彌陀是心內的。念阿彌陀是觀心,妙觀察好與壞的判斷,以爲阿彌陀佛是外面的人那你就錯誤啦!阿彌陀佛與我們的心一樣,念阿彌陀佛也好,念遍照如來也好,念大日如來也好,觀音菩薩也好,念什麼名字的菩薩全部都不緊要,全是一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應該念作“a mi tuo 佛”,“阿”字本不生。阿彌陀佛秘密的解釋到此爲止,有人說阿彌陀如來是大日如來生的,大日如來生四個兒子: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不是這樣,是大日如來變相的名,只有一,理與智是一、衆生與佛也是一,不是而,叫做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是真言密教,以後有更深的解釋,更深的秘訣。

  

  

《阿彌陀秘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