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賴耶受熏和持種
性空
閩南佛學
阿賴耶識爲一切法所依,列爲唯識學要位,但小乘學者並不承認它,只說六識。法相唯識學爲什麼要在表面心外更立潛在“心”呢
原因在于只說祖顯的間斷六識,不能一貫的如實的說明因果的關系,必須立個微細的相續的潛在心,方能具體的說明衆生的生死相續。假定沒有一個常恒不斷的相續心的存在,所謂生死輪回就無法建立,故“心”在唯識學上是十分重要的。“心”(阿賴耶識)是一不具體形而能普遍攝持諸法的一種精神作用,依其作用可分爲“受熏、持種”兩類。現簡介如下:
一、受熏
受熏是說第八阿賴耶識能受前七轉識的熏習。熏是擊發義,習是數數義。前七識心王、心所起現行時,其勢用強盛者,則于生起之刹那,能數數擊發第八識。植其氣分于第八識自體分中,而發生新種子,並使本有種子熏發而增長。此數數擊發之曆程,有似于花熏苣藤,是名熏習。苣藤受持其香,然後榨取之,便成香油。此以苣藤喻所熏之賴耶,以花喻前七現行識,香氣喻熏生之種子,故熏習之相狀可分爲熏生和熏長兩種。因由熏習,令第八識自體分中,生成新種子,名曰熏生,因由熏習,令第八自體分中有種子之性類相同者,亦受其熏發而增強長盛,名曰熏長。故無論是新熏種,或是本有種都離不開熏習。若無熏習之事實,則沒有種子,無種子則沒有現行,無現行則沒有一切異生之依正二報的現象,亦無一切聖者之依正莊嚴。
所謂熏習,有能熏,所熏之別。能熏者,指前七轉識的現行活動,不是長時間的不停,而總是才生即滅的,雖則那樣生滅不居,但它能熏成自己的法種。所熏者,指阿賴耶識接受前七轉識的熏習,所以現行活動,雖已滅入過去,但所熏的種子,保持在賴耶識中,後來一旦遇到緣時,複從種子生起現行。是以一切過去的經驗事實,吾人皆能記憶不忘,完全由于賴耶的熏習,這就說明賴耶是我們記事的保持者。能憶起往事之功能,即是與賴耶相應的念心所。它能“于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爲性。”何以後時能記憶不忘呢
“以前心心所取境之勢力,已足爲後時億念之因,取境之像,想心所爲勝,故亦可言想勢力足以爲後時憶念之因”而憶念不忘。這種功能不唯在此生具備對往事的記憶,而且能現隔世之行。如漳州有一個叁歲的神童就能作“公雞羽毛亮晶晶,站在屋頂喔喔啼,擡起脖子向上空,叫得大家睡不著”的詩,另有陝西省的一歲零叁個月的小孩認識漢字叁千個,背唐詩五十首,還會英語對話。象這些超人之才,皆是由前生賴耶受彼熏習所賦予的。即在前生作其因業時熏成的種子生起今生的特異功能的現行來。簡而言之,就是過去的種子成熟了,今生則起現行。經雲:“假使百幹劫,所作業不亡,因緣相會時,果報還白受。”然現在的科學家對業感現行的那些特異功能等事,卻是無法理解其義相。如《青年文摘》在《撲朔迷離的心理學之謎》一文中說:“作爲科學,總得有其理論來說明各種現象,但對于人休特異功能及神童,還沒有理論來加以說明,至少目前還沒有找到。。佛教則不然,對于這些問題的闡明有著深刻的理論。尤其是唯識宗最爲完善。吾人過去所造的善惡諸業,植其勢力在阿賴耶識之中,在沒有受果報之前,總是曆劫不壞不失的。現實生命果報體,由于能感的業力有盡的時候,其所感的異熟果報,自不能長期的住在世間,但因其他的業種,又趨成熟的關系,以此成熟的業力,複感馀生的異熟果。像這樣的前異熟既盡,後異熟果複生,生生不已,展轉相續。因此生死流轉,形成叁世因果輪回,無有窮盡,當知皆是由阿賴耶識的受彼熏習。那些所具神童及特異功能者都是業感現行的例證。不難而知,熏習就是認識作用反覆向內轉化以存蓄並發展其再現的勢力,我人過去的經驗,可保留和運用,前所未能之事可由學習而達成。我人思想之能爲體系,技術之能成爲專門,認識上各有其特征,皆是由于熏習所致。可見,佛學並不是迷信,而是有其正確的人生觀,不但不違背科學,而且站在科學的前頭。
二、持種
此說阿賴耶識一類恒轉,普遍執持世出世間有漏無漏的一切種子,令不散失,將來生起一切諸法現行之果,賴耶持種爲賴耶緣起說的重要根據。所以賴耶在諸識中,有其特殊的意義。有漏雜染的流轉固然依此而起,無漏清淨的還滅亦是由此而生,可說它是染淨的緣起根本。賴耶能執持種子,種子被賴耶所執持,而種子在唯識學上又是極爲重要的。所謂種子,究競是指什麼呢
就是指生起宇宙萬法各別不同現象的功能。這種功能是潛伏在第八識之中,故阿賴耶中的種子是世界一切現象的直接原因,它涉及生命個體的起源和解脫。《成唯識論》卷叁雲:“何法名爲種子
謂本識中親生白果功能差別。”這就是說:色法的一切山河大地,心法中的見相二分,皆是本識中的功能之所變現。不過種子生起諸法,與神創說由一因而生多法,抑或由多因而生一法之說不同,而是說由各個不同的種子,生起各各差別的現象。即有一法之生,必有其一法的自體爲因,而這一法的種子,唯限于這一法之親因,決不可爲他法的親因。按護法論師說,種子有兩大來源:一是“本有”,即無始以來先天具有的,爲增熏種子;二是“始起”,指後天熏習而成的,爲新熏種子。生出無漏法就是以熏增的本有種子作爲親因,那能熏的有漏,不過是種子的增上緣。《述記》雲:“由現行有漏,及自因緣,所熏有種,爲增上緣,令其本有無漏種子,亦得增長,展轉增勝,即以此所增無漏勝種,後時正生出世之因,亦說無漏所增長種,名聞熏習。”《鈔解》雲:“若資糧加行位中本有有漏孫子,即不能資無漏種子令增長。以無始來,雖有資糧加行本有有漏種子,皆不能資他無漏種子令增長,今者即取資糧加行位現行及新熏種子,此現行及新熏種子,有勢力方能資他無漏種子令增長。今說新熏種子,能傍資他無漏種子令增長者,猶如前有漏善惡業,能傍資他異熟無記名言種子令增長,此亦如是也。”因此,唯識宗十分重視始起種子,始起種子是指前七轉識有所見聞覺知,發生認識,形成經驗,就在心裏上遺留印象、痕迹,積澱在第八識裏,成爲以後認識的依據。以後的認識就從這樣的依據中重新産生出來,也就是具有發生再認識的功能、作用。這種認識過程中經驗的積累,並儲藏在阿賴耶識裏面,叫做熏習。熏習所成,就是種子。唯識宗稱這類熏習而成的種子叫做“習氣”。習氣又分叁種:
一是名言習氣,指人們使用名相概念而熏習阿賴耶識所形成的種子。這類種子既能诠表義理,又能了別境界,是引生遍計、依他、圓成叁性的原因。即産生千差萬別率物的原因。
二是我執習氣,它是人們執我是真實存在,熏習阿賴耶識所形成的種子,這類種子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區別你、我,他等種種不同的依據。
叁是有支習氣,是指人們自身所作善惡諸業,熏習阿賴耶識所成的種子,這類種子是人們死後獲得各種不同果報的原因。
總之,所謂種子是指人們的先天本能與後天經驗,尤其是指後天經驗而言。
阿賴耶識種子是怎樣變現一切現象的呢
唯識宗認爲,人們的經驗認識遺留在阿賴耶識裏面成爲種子,阿賴耶識的種子又生起八識,這八識如發生作用必于自識內變現種種影像,如眼識變現形、顯色,耳識變現聲音,乃至意識變現法塵,即能把識的一部分轉爲心的對象,作爲自身接觸、認識的對象。唯識宗特別強調八識由的第八阿賴耶識和前七識的不同作用。指出雖然八個識都能變現相應的現象,但是前七識所變現的只是影現于內心的物像,並非是心外的六塵乃至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等實有事物。真正能變現心外的事物的是第八阿賴耶識種子,前七識的種子都攝藏在第八阿賴耶識中,第八阿賴耶識是宇宙萬有所産生的原因,故說一切現象是阿賴耶識種子所變現的。歸根到底,第八阿賴耶識是宇宙萬有的總所依。由此,唯識宗並不說八識緣起,而獨稱第八阿賴耶識種子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