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陀淨土與藥師淨土之比較(法清)▪P2

  ..續本文上一頁淨土看做應土,爲業報所感的淨土。

  B善導派,依龍樹《十住毗婆娑論》的“易行道”,主張“口稱念佛法”。這一法門最早提出的是昙鸾。此派由于“口稱念佛”的修法簡易,所以極受廣大信衆歡迎,把高山深遠的殿堂宗教,普遍地成爲現實社會的宗教。這對人生精神生活的貢獻很大。

  C慈愍派,這派的形成是慈愍從印度回中國後,看到當時有許多的禅宗大師,把淨土認爲是“下根之教”,或是“方便虛妄”,慈愍激烈的反對這種思想。他提倡“禅淨一致”,主張戒淨並行,禅淨雙修,以一切的修行最後都要回向于往生淨土。他這一思想對後代的影響很大,宋、元、明、清各代的淨土大德及各宗諸師的歸淨,莫不受慈愍的影響。

  淨土宗雖有上面的叁種不同,但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以念佛往生淨土爲本,見佛離苦得樂,求得永遠生命的解脫爲目的。彌陀佛在中國可真是“家喻戶曉”。不知藥師、彌勒、釋迦者比比皆是,不知彌陀者我看寥寥無幾。在于今日大凡提起佛教,人們就會隨口而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幾乎是代表了整個佛教。

  東方淨土的信仰,在中國遠遠不及彌陀淨土。其實東方淨土與中國可說是有許多關系。藥師如來所住的世界是從娑婆界的東方算起,經十恒河沙這麼遠的路程。若以佛眼視之則猶如觀掌,在凡夫看來即是渺渺茫茫,不可捉摸,不可思議,非言語所能及。但是佛法是隨順衆生心量,不妨將廣大之事縮小而說,把不可捉摸的琉璃世界,顯示在凡夫眼前的現實淨土。譬如以釋迦佛降生之中印度當爲娑婆世界。則從中印度經東印度及諸小國,而至東震旦土。“震旦者八封東方日震,東方日出旦土,皆符合萬物生長義,——則東震旦土即可視同東方琉璃世界。不但如此,即以世界人類之思想、文化、道德觀之,吾人所居之東震旦土,亦與東方琉璃世界之藥師法門相符。蓋中國之思想文化,如孔、孟、老、莊等學說——及堯、舜、湯、武,周公等古聖先賢,皆重人生道德的修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皆現生之事。”(見《太虛大師全集,藥師經講記》)

  中國古代的名稱震旦,中國之位置于世界地面是爲之東方。故此我們可以說東方淨土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在中國。!

  彌陀淨土與藥師淨土在中國有一特殊的意識。即東方是象征著生長的地方,是代表生機,故意識爲現實人間的消災延壽。阿彌陀佛在西方,西方是代表秋天,屬于蕭殺之氣,是死亡的象征。”(見印順法師《淨土新論》)因此在今天的中國佛教,如若要消災延壽的請藥師如來佛,若是要往生的就請阿彌陀佛。因此彌陀信仰發展到後來,被視爲“等死佛教”。這都是沒有正確的認識到佛陀開設東西二方淨土的要旨,成爲變質的淨土。佛陀開設此二土無非是要解除衆生的生死問題。這二方在現象上雖有資生與濟死的差別,但從其本體上則是以脫苦爲究竟。佛教向來主張“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二者是無前無後,無一無異,死就是生的萌芽,生亦是死的開端。此二法是相互相成不能有輕重之分。但是隨順世俗的認識,藥師與彌陀在相上,對于“生”與“死”有所偏重,這都是爲了方便度化衆生而起的善巧。身爲佛子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時下叢林小廟的佛事活動,把往生與延壽劃得一清二楚。做什麼事必念什麼經,把佛陀的經教給予教條化,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當然目前此事已是木巳成舟,有時只好隨著世法,但于思想上必要有明確的認識—一“何是何非”。

  叁、在當今社會的現實價值

  淨土是理想的世界,他不但要淨化自然界,而且還要淨化衆生界。自然的淨化,我們從淨土的典藉就不難看出,淨土的國界所強調的是:富麗堂皇、清淨、平坦、整齊等幾個突出的特點。如《佛說阿彌陀經》雲; “黃金爲地,其觸柔軟,香潔光明。無量無邊,妙寶間飾,晝夜六時,常雨種種上妙天華,光澤香潔、細軟雜色。”世界的建設都是以金,銀、琉璃等七寶。又《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說:複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爲地,寬廣平正。”

  彌陀佛與藥師佛的國土面貌、風光,我們可以與現代文明城市的建設接合起來。在這借用印順法師《淨土新論》的一段話,“從差別的事相說:

  一、淨土是富有園林美的,如寶樹成行,寶花怒放,果實累累,池沼陂塘等等。淨土裏沒有獸類,但有飛鳥,鳥類是美麗而善于歌唱的。如白鶴,孔雀,鹦鹉,舍利等。淨土的境界,活像一偉大的公園。二、淨土又富有建築美:如淨土的道路平坦、光滑,寬廣,正直。如在近代的大都市住過,也許多少可以理解。路旁有樹,與現代化的馬路也極爲相像。淨土中有樓閣,四面欄杆,莊嚴富麗。又有浴池,這在熱帶民族看來,是極重要的。用來莊嚴樓閣的,如寶鈴及幢,幡,寶蓋,羅網等。由這些物質的布置點綴看來,淨土是極盡了五欲之樂的。如花木園林,到處是芳香。淨土中有光明而沒有黑暗,一切是美麗的色彩,鳥聲、鈴聲,風聲,水聲,都是美妙的音樂,一切是微妙的節奏的樂曲。還有,淨土中的道路,住處,如兜羅綿,柔軟舒適。現代的彈簧床,沙發椅之類,也許有點類似。”

  從印順法師這段話就說明了“理想的淨土已在現代文明實現”。淨土所要淨化的自然,逐步在我們眼前實現。但是對于衆生的淨化還是遠遠的不及。如若能把衆生的身心進行了淨化,那麼“現實人間就是淨土”,沒有必要再往他方世界去找淨土。故此彌陀的救死與藥師的資生,在現實社會中藥師法門是應更有價值。因爲提起彌陀大家就會想起往生,然而在這個高度物質享受的現代文明生活中的人類,我看有百分之九十五不想死,不願離開這個世界。他們看到西方淨土的一切國土莊嚴跟目前的時代裝璜差不了多少,就此求往生不如祈長壽。

  我們再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待彌陀與藥師的誓願。彌陀說:“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爲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刹,命終不複更生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藥師說: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淩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以上這二條誓願如若給現代人選擇投票,無疑的是藥師的票會勝過彌陀。因爲藥師他所要解決的是衆生身邊的一些現實問題。如果攝受藥師這條,在人生自由和生命安全上得一定的保障。無論任何一個人若無特殊原因,他所要考慮的是生存的問題。藥師佛的誓願一切衆生現實的衣食,住處中得以豐足,並且是能免除種種危厄災難。若于佛法中不起正見,有破戒,悭貪,嫉妒等,造諸惡業,都能夠依琉璃光如來的威光加被,改邪歸正,轉迷啓悟,獲得新生。凡夫衆生如能夠攝持藥師法門,不但物質生活理想,而智慧,道德又能不斷的向佛道而前進。學習藥師如來在因地中立下的誓願,他爲了實現這個理想,廣行菩薩道,從自利利他中去完成。這不是往生淨土,而是建設淨土,建設人間淨土。把時代改變爲最理想的淨土社會,人們的生活就過得象仙人一樣,這才是真正藥師東方淨土的宗旨所在。

  彌陀淨土與藥師淨土在現實社會中都有他的意義,都是爲了解救衆生的苦難。但是面對著“貪生怕死”的現代人,我們提倡藥師法門更是能夠契合時機,更是方便引導衆生向善。本文由于資料收集得不夠全面,在比較的過程中或是管中窺豹,也是難免,還望諸方學者給予指正爲盼。

  

  

《彌陀淨土與藥師淨土之比較(法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