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斷,過了所受的期限,這不是安居者,故意拖延,佛言不失歲,成安居。但如果事情辦完,應馬上回界,不可于路上停留,等到受日期滿,才按期銷假。 ,
受日法有叁種:
一、七日法:法,不用羯磨法,佛言從五衆受,到他們各人的面前言:
“長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受七日法。出界外, 爲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白長老知。”叁說即可,此屬對首法,通二界。
二、半月日法。
叁、一月日法,非別衆法,須在大衆僧前羯磨受日法,屬僧法,局在作法界內行之。羯磨者如是白言;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比丘某甲受過七日法、十五日、一只日。出界外,爲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白如是。”“大德僧聽!比丘某甲受過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 爲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誰諸長老忍。僧聽!比丘某甲受過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 爲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比
丘某甲受過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 爲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乞求受日者應先告白所爲的事情以後,“羯磨者如是自言。”十五日法、一月日法任甩一種,不得俱誦,以爲可得四十五日受法。
七、安居中遇有特殊難緣怎麼辦
在安居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特殊的難緣,當遇到特殊難緣時怎麼辦呢
即有難移夏,佛在製定安居時,早巳想到有不可抗拒的特殊難緣的發生。因此,在《四分律》本中說:((……二難:一者,梵行者,本村婦、大童女,淫女,黃門,伏藏,皆因人來欲誘調比丘,恐爲淨行留難,二者,鬼神惡賊毒蟲、惡獸,不得如意飲食醫藥及隨意使人。我若住此,必爲我命作留難,佛言聽去。”即在安居中,如有生命的危險,或有破戒的威脅,或有破僧的可能者,均可自行出界離去。如被施主請去安居,假設亦有生命或梵行破戒的難緣,亦可自行離去,不算破夏。但離去以後,馬上就得重新尋找安居的處所,若終日找不到,雖經宿,不爲破夏。如不覓求,便破安居。
如得新安居處,但立心止住,不必作法,以前的夏法隨身,在新界安居處結成法後,如果先前的界難平息,也不得再返回去了。
安居竟,比丘們有四事應作,就是自恣、解界、受衣等,因篇幅關系,就不再贅述了。
八、大乘菩薩的安居法
大乘菩薩的安居,與小乘的安居法,在某些方面是不一樣的。大乘法注重心性的清淨,無論你惰哪種法門,只要固定一個地點,克期取證,不淪出家在家,男女衆,皆可參與,亦不一定在夏天,如小乘那麼嚴格。例如《圓覺經》的大圓覺菩薩乘,就說明大乘安居的方法,茲抄錄如下:
“若複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有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在之日。懸諸幡華,經叁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衷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叁七日,一向攝念。若經夏首,叁月安居, 當爲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衆。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一萊甲,踞菩薩乘,情寂兀行,同入清淨,入相住持,以大圃覺爲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白性無系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依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叁月安居,爲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衆。”
上文短短二百多字,把大乘安居的方式、儀則,目的,全部說得很清楚。雖然與小乘不同,但亦能通于小乘,或代替它。而大乘菩薩如有安居,可以惰大乘法門,但到小乘的叁月安居時,亦可以代替小乘,惰大乘法門,不算違律。大小的不同,主要是大乘菩薩,重在心性的清淨,只要能發菩提心,即可惰行,小乘聲聞,重在境界清淨,所以不能與比丘尼或在家人同住一起安居。小乘安居是向僧中白,依聲聞住,大乘安居,于佛前白,韭依十方諸佛菩薩住,小乘安居的時間,律中製定,比丘們誓在必守,不得違背,大乘則不一定,只要有空,隨時皆可以,雖然不安居,亦不違佛製。小乘只有犯戒時,才忏悔,大乘則不論犯戒不犯戒,于安居前,一定要先忏悔往生所造的惡業,讓其清淨,乞求佛菩薩加被,以免在惰行中,出現魔障。亦許中國比丘,所受的是菩薩戒,所傳是大乘,所惰是大乘法門,故根本不行小乘安居。其實未必,假設你大小乘都不遵行,便算大乘安居,豈不是自欺欺人呢
另縱觀中國所盛行的修行處所一一禅堂與念佛堂,每到一定的時間,都有大德長老主持,舉行打佛七或禅七,亦可以看成安居的一種。因爲只要固定場所,靜住不移,按一定的時間,惰一種法門,克期取證的,都可看成是在安居。
在中國,無論大乘小乘都可實行,如從《圓覺經》所說,只要環境、時間許可,都應舉行安居。九十天亦好,七天亦好,二十一天亦好只要你全力以赴,勇猛精進修行,無論何種法門,一定都有成績,如一期不成,再來一期,何懼生死不了呢?
《論安居策修傳(傳明)》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