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境現前,覺知其無常苦空,無執無住,現前諸境,乃是法塵,法塵屬于外境,因法塵乃是往昔種子現行而已;而種子乃往昔執著外境留于八識田中的現象罷了!生起必然消失,故是無常,無常故不可執,當下清醒,如如不被境轉,也非頭腦一片空白、麻木不明所以!修行即是在隨時隨地地省思自己的心,以強烈正念斷除貪嗔癡而勤修戒定慧,如此即是修行的正道,一切法門皆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的。修行必須知道要領:當下失去正念,當下即輪回生死,苦惱現前;當下具足正念,當下即清涼解脫。如果能修行到隨時隨地自然而然的具足正念時,修行才有一定的功夫了。無始輪回的業力非常厲害,一不小心,即落入貪嗔癡的慣性中,豈可大意麼?當下忘失了正念,所謂修行就是自欺欺人的。佛陀出世度衆生,就是爲了讓衆生了解緣起性空的真相,讓衆生普皆覺悟,遠離顛倒妄想、生死痛苦!我們怎可辜負佛陀的大慈悲心,而依然以貪嗔癡造業輪回受苦?
成佛成魔、變人變鬼皆是此心——貪嗔癡是此心,戒定慧也是此心;世俗煩惱是此心,出世解脫是此心。當下看透心的一切,在省思中轉變自己的心,這就是修行的要點。修行不知從自心下手,總是隔靴搔癢,甚至于走火入魔,戲論、自欺欺人都是因爲忘失自心、功夫用錯方向的緣故!實在可憐!
我們的煩惱痛苦是因爲當下沒有看清實相、放下假相的執取,世俗間的一切皆是緣起呈現的世界,其中沒有不變、永恒的實體可得,若能以空性的心去面對緣起的種種,雖在世間而清醒不迷于世間,這樣就可任運自如地活在當下了。不過,真實覺照的功夫卻非一時的清醒就能完成的,修行的過程需要努力的提起功夫,沒有達到無爲功用的時候,決不能大意。
一切困擾只因爲沒有以法的真實來看待世間,能夠以法的真實看待世間的人就能心空無住地面對一切,如此則何時何地都不礙解脫自在的心!當然,開始洞見法的真實的人不可能馬上就做到心空無住,故此不可大意,應加強正念的觀照,直到自然而然、無爲而爲的純熟時,才可輕松自如地面對一切的。
人對外境的執取影像(印象)並非外境的真實相,而是人加工過的印象罷了,而此印象沒有同外境同步的顯示生滅流動時,人固執于自心對外境的印象引生了人的困擾。當然人有可能經過教導而改正謬執,因人有思辨能力,但這種思辨必須是符合真理真相的正見引導,否則,反而産生另一方面的錯執。
內心對于無常不實的假相的執取會引生困擾,當沒有正見建立的時候,總是難以真正的踏上解脫正道的。修行之所以困難,在于自己被不正見所幹擾,不論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都是一種迷失,當自己出現修行的困難時,應停下腳步檢查一下自己是否落入不正見的誤導、執取中,是否沒有真正突破不正見的束縛,調整好思想認識,才能踏上正確的道路。
無明的心總是造作無明的事,妄受無明的苦。人的最大悲哀在于沒有看見無明造業受苦的真相,心向外去貪愛或埋怨,永遠受苦;返回來,反省自己的因果,苦惱才能止息,清涼安樂的生命來自反省的心!
放得下世俗之心,功夫自然易進;看不破情欲名利,終是輪回生死。
“聞、思、修”乃名“叁慧”,此慧非世間之智,乃名般若(聖智),故此曆境煉心,須以聖智透破當下如夢幻境,若能如此,則當下不被境轉,而能轉境,真修行人須具大信願力,持之以恒,永不言敗,才能最終成就,功德圓滿!“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此乃究竟語。
開始修行須知迷悟之關鍵在于“知取舍”——何爲正見應信受?何爲不正見應舍?不知取舍即迷人,不懂取舍即癡人,應取不取,應舍不舍反取大癡人!悟者明白:正見乃悟之因,也是證之果。
正見無謬、正念不失即真修行。
出離不正見及習氣諸謬執妄想,即解脫因,堅定出離即了生死之種子殊勝具足。
上求無上覺道,下化自他解脫,即是徹底出離我執,證大圓滿。
如是精勤不息乃是諸佛教授!
一個地方之所以邪惡,在于這個地方充滿了貪嗔癡。假如你想不被環境牽著鼻子走,那麼知足常樂,以強烈的正念安住于戒定慧的修行即可,你即不被這個地方所影響,還會影響別人向善向上。因爲你不被自己的貪嗔癡所蒙蔽、攻倒,也就具足了清淨正氣的人格,邪不壓正是也!故此,真正的修行人實是這個世界的稀寶。橫說豎說,年年說,日日月月說,隨時隨地說,無非就是爲了讓衆生明白輪回過患了生死啊!世間只有這條路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啊!修道人豈可忘了?世間萬般皆虛假,唯有了生脫死究竟真!
你可以什麼都不會,但卻不能不了生脫死,否則,只有輪回生死。你即使什麼都會,但卻不會了生脫死,那也只會輪回生死。了生脫死乃是生命的必修課,沒有選擇、商量的余地!
生老病死,無常逼迫,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您有深刻的體會嗎?了生脫死乃是人生最重要最真實的事!沒有正見正念的人總是願意讓你同流合汙,然後以種種借口讓你迷失了方向。如果慣于妥協,又缺乏堅定于真理的生活,那麼你只能隨波逐流,最後終于墮落了!其實,這主要也是自己缺乏了生脫死的決心,不忘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所造成!怪不得任何人,這個世間本來處處是考驗、魔障,豈可不警惕、清醒麼?
修道者必須清醒的明白,造成你生死輪回不得解脫的原因,就是貪、嗔、癡、慢、疑、不正見所指揮下的身口意行爲!修行必須隨時隨地撤離這些生死輪回造作,安住正念的當下,修行才成爲可能!
應該謙虛地知道:修行乃是終生乃至盡未來際的,當我們還沒有圓證成佛的時候,修行豈可停步不前?不要傲慢的以爲自己懂得了什麼?沒有了生脫死,內心依然貪嗔癡不斷,有什麼可說的?
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製造著自己的因果,善的、惡的、解脫的、非解脫的。謹慎自己的言行、心靈,不要推脫,一切總是自己去承受,唯有斷惡修善、清淨自心才是明明白白的出路!過去的惡業可以忏悔,重要的是:不要至死不悟!因果如實,做什麼得到什麼;改過向善,就不至于無藥可救!得救來自于改過向善!
心裏有魔(邪迷、貪嗔癡)跟魔相應。
心裏有佛(正見、無貪嗔癡)跟佛相應。
自己是在念佛還是念魔,必須很清楚!
修道者應有堅固的了生脫死的信念,獨立于世間,不爲任何人、事而改變自己堅定的志願!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道不同,不相與謀!
堅持修道的熱誠,遠離凡情俗見的迷惑,剛強的意志,甯死不屈的骨氣,乃是修道必具的要件!五蘊皆空,心念非實!
色身四大因緣生滅,感受乃波動刺激、和諧不和諧的執著,心念流動本是生滅不住,記憶只是現行執著生滅諸境的儲存乃至儲存的種子又現行成法塵,了知五蘊非實,其間無實體可得,苦厄諸執著也無可得,故即解脫、彼岸,然非甚深定慧力又如何能洞見這深刻事實,而徹底看破放下,到達彼岸呢?
修行的四字訣,曰:看破放下。
五蘊似水泡,幻生幻滅,了不可得。身心虛幻,畢竟不可得,本來如此,還疑什麼?然見解並不等于定慧之力,只有聞思,沒有定慧之力,生死依然難了!
心法會影響色法,心理會影響生理,執著于生理則會影響心理。當種子現行爲法塵時,應該具足正念的了知當下的狀況,當修四正勤,如果是惡、不淨、雜染念頭現前時,應采取對治,或以慧觀照而放下執取,安住專注的善法門中,否則即已落入輪回生死的慣性中。任何時候都應保持正見正念,修行是隨時隨地的。
古人曰:修行猶如一人與萬人敵!故佛陀曰:在百萬軍中戰勝敵人的不是英雄,能戰勝自己的才是最偉大的人!可見:戰勝自己的難處,甚至比百萬軍中戰勝敵人還難。戰勝自己就是成聖成賢,又豈是(戰勝百萬軍的)英雄所能比擬的?
若能于萬難中拼死克服自己的一切習氣惡業、私心欲染,那麼偉岸的聖賢人格才可能成就,這是一個需要聖賢的時代,也是一個孕育、考驗偉岸人格的時代!大衆努力……正是:
面帶微笑淚暗流,幾度生死幾度秋?
人物兩非江山改,戰勝自己事事休!
如實的觀照到身心的刹那無常變化,才能真正看破苦樂、得失的執著是如何的迷妄!切實地深刻地觀照內外諸境的生滅無常吧!這樣才能最終放下執著,乃至實證解脫!如實的觀照,才能斷盡一切煩惱、習氣的牽扯!一切人、事、物只是心中的影像和過客,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影響到你的解脫,夢幻泡影,明明白白!這就是修行中的覺照,長期的如此覺照,直到打破無明業力的束縛,那麼真正的大解脫現前了!觀察自心的真相,莫隨貪嗔癡上下顛狂!活在有限的感官意識中,總是難以看透無常不穩定的真實,深刻深入地體會身心無常變化,刹那流變的事實,扭轉謬執實在的虛妄,這是解脫生死的正道!靜觀其變,一切存在(身、心、世界)只是呈現生滅無常、無我空性的本質。靜下心觀察身心世界的真實本質。
《實修》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