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实修▪P3

  ..续本文上一页诸境现前,觉知其无常苦空,无执无住,现前诸境,乃是法尘,法尘属于外境,因法尘乃是往昔种子现行而已;而种子乃往昔执著外境留于八识田中的现象罢了!生起必然消失,故是无常,无常故不可执,当下清醒,如如不被境转,也非头脑一片空白、麻木不明所以!修行即是在随时随地地省思自己的心,以强烈正念断除贪嗔痴而勤修戒定慧,如此即是修行的正道,一切法门皆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修行必须知道要领:当下失去正念,当下即轮回生死,苦恼现前;当下具足正念,当下即清凉解脱。如果能修行到随时随地自然而然的具足正念时,修行才有一定的功夫了。无始轮回的业力非常厉害,一不小心,即落入贪嗔痴的惯性中,岂可大意么?当下忘失了正念,所谓修行就是自欺欺人的。佛陀出世度众生,就是为了让众生了解缘起性空的真相,让众生普皆觉悟,远离颠倒妄想、生死痛苦!我们怎可辜负佛陀的大慈悲心,而依然以贪嗔痴造业轮回受苦?

  成佛成魔、变人变鬼皆是此心——贪嗔痴是此心,戒定慧也是此心;世俗烦恼是此心,出世解脱是此心。当下看透心的一切,在省思中转变自己的心,这就是修行的要点。修行不知从自心下手,总是隔靴搔痒,甚至于走火入魔,戏论、自欺欺人都是因为忘失自心、功夫用错方向的缘故!实在可怜!

  我们的烦恼痛苦是因为当下没有看清实相、放下假相的执取,世俗间的一切皆是缘起呈现的世界,其中没有不变、永恒的实体可得,若能以空性的心去面对缘起的种种,虽在世间而清醒不迷于世间,这样就可任运自如地活在当下了。不过,真实觉照的功夫却非一时的清醒就能完成的,修行的过程需要努力的提起功夫,没有达到无为功用的时候,决不能大意。

  一切困扰只因为没有以法的真实来看待世间,能够以法的真实看待世间的人就能心空无住地面对一切,如此则何时何地都不碍解脱自在的心!当然,开始洞见法的真实的人不可能马上就做到心空无住,故此不可大意,应加强正念的观照,直到自然而然、无为而为的纯熟时,才可轻松自如地面对一切的。

  人对外境的执取影像(印象)并非外境的真实相,而是人加工过的印象罢了,而此印象没有同外境同步的显示生灭流动时,人固执于自心对外境的印象引生了人的困扰。当然人有可能经过教导而改正谬执,因人有思辨能力,但这种思辨必须是符合真理真相的正见引导,否则,反而产生另一方面的错执。

  内心对于无常不实的假相的执取会引生困扰,当没有正见建立的时候,总是难以真正的踏上解脱正道的。修行之所以困难,在于自己被不正见所干扰,不论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都是一种迷失,当自己出现修行的困难时,应停下脚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落入不正见的误导、执取中,是否没有真正突破不正见的束缚,调整好思想认识,才能踏上正确的道路。

  无明的心总是造作无明的事,妄受无明的苦。人的最大悲哀在于没有看见无明造业受苦的真相,心向外去贪爱或埋怨,永远受苦;返回来,反省自己的因果,苦恼才能止息,清凉安乐的生命来自反省的心!

  放得下世俗之心,功夫自然易进;看不破情欲名利,终是轮回生死。

  “闻、思、修”乃名“三慧”,此慧非世间之智,乃名般若(圣智),故此历境炼心,须以圣智透破当下如梦幻境,若能如此,则当下不被境转,而能转境,真修行人须具大信愿力,持之以恒,永不言败,才能最终成就,功德圆满!“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乃究竟语。

  开始修行须知迷悟之关键在于“知取舍”——何为正见应信受?何为不正见应舍?不知取舍即迷人,不懂取舍即痴人,应取不取,应舍不舍反取大痴人!悟者明白:正见乃悟之因,也是证之果。

  正见无谬、正念不失即真修行。

  出离不正见及习气诸谬执妄想,即解脱因,坚定出离即了生死之种子殊胜具足。

  上求无上觉道,下化自他解脱,即是彻底出离我执,证大圆满。

  如是精勤不息乃是诸佛教授!

  一个地方之所以邪恶,在于这个地方充满了贪嗔痴。假如你想不被环境牵着鼻子走,那么知足常乐,以强烈的正念安住于戒定慧的修行即可,你即不被这个地方所影响,还会影响别人向善向上。因为你不被自己的贪嗔痴所蒙蔽、攻倒,也就具足了清净正气的人格,邪不压正是也!故此,真正的修行人实是这个世界的稀宝。横说竖说,年年说,日日月月说,随时随地说,无非就是为了让众生明白轮回过患了生死啊!世间只有这条路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啊!修道人岂可忘了?世间万般皆虚假,唯有了生脱死究竟真!

  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却不能不了生脱死,否则,只有轮回生死。你即使什么都会,但却不会了生脱死,那也只会轮回生死。了生脱死乃是生命的必修课,没有选择、商量的余地!

  生老病死,无常逼迫,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您有深刻的体会吗?了生脱死乃是人生最重要最真实的事!没有正见正念的人总是愿意让你同流合污,然后以种种借口让你迷失了方向。如果惯于妥协,又缺乏坚定于真理的生活,那么你只能随波逐流,最后终于堕落了!其实,这主要也是自己缺乏了生脱死的决心,不忘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所造成!怪不得任何人,这个世间本来处处是考验、魔障,岂可不警惕、清醒么?

  修道者必须清醒的明白,造成你生死轮回不得解脱的原因,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所指挥下的身口意行为!修行必须随时随地撤离这些生死轮回造作,安住正念的当下,修行才成为可能!

  应该谦虚地知道:修行乃是终生乃至尽未来际的,当我们还没有圆证成佛的时候,修行岂可停步不前?不要傲慢的以为自己懂得了什么?没有了生脱死,内心依然贪嗔痴不断,有什么可说的?

  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制造着自己的因果,善的、恶的、解脱的、非解脱的。谨慎自己的言行、心灵,不要推脱,一切总是自己去承受,唯有断恶修善、清净自心才是明明白白的出路!过去的恶业可以忏悔,重要的是:不要至死不悟!因果如实,做什么得到什么;改过向善,就不至于无药可救!得救来自于改过向善!

  心里有魔(邪迷、贪嗔痴)跟魔相应。

  心里有佛(正见、无贪嗔痴)跟佛相应。

  自己是在念佛还是念魔,必须很清楚!

  修道者应有坚固的了生脱死的信念,独立于世间,不为任何人、事而改变自己坚定的志愿!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道不同,不相与谋!

  坚持修道的热诚,远离凡情俗见的迷惑,刚强的意志,宁死不屈的骨气,乃是修道必具的要件!五蕴皆空,心念非实!

  色身四大因缘生灭,感受乃波动刺激、和谐不和谐的执著,心念流动本是生灭不住,记忆只是现行执著生灭诸境的储存乃至储存的种子又现行成法尘,了知五蕴非实,其间无实体可得,苦厄诸执著也无可得,故即解脱、彼岸,然非甚深定慧力又如何能洞见这深刻事实,而彻底看破放下,到达彼岸呢?

  修行的四字诀,曰:看破放下。

  五蕴似水泡,幻生幻灭,了不可得。身心虚幻,毕竟不可得,本来如此,还疑什么?然见解并不等于定慧之力,只有闻思,没有定慧之力,生死依然难了!

  心法会影响色法,心理会影响生理,执著于生理则会影响心理。当种子现行为法尘时,应该具足正念的了知当下的状况,当修四正勤,如果是恶、不净、杂染念头现前时,应采取对治,或以慧观照而放下执取,安住专注的善法门中,否则即已落入轮回生死的惯性中。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正见正念,修行是随时随地的。

  古人曰:修行犹如一人与万人敌!故佛陀曰:在百万军中战胜敌人的不是英雄,能战胜自己的才是最伟大的人!可见:战胜自己的难处,甚至比百万军中战胜敌人还难。战胜自己就是成圣成贤,又岂是(战胜百万军的)英雄所能比拟的?

  若能于万难中拼死克服自己的一切习气恶业、私心欲染,那么伟岸的圣贤人格才可能成就,这是一个需要圣贤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考验伟岸人格的时代!大众努力……正是:

  面带微笑泪暗流,几度生死几度秋?

  人物两非江山改,战胜自己事事休!

  如实的观照到身心的刹那无常变化,才能真正看破苦乐、得失的执著是如何的迷妄!切实地深刻地观照内外诸境的生灭无常吧!这样才能最终放下执著,乃至实证解脱!如实的观照,才能断尽一切烦恼、习气的牵扯!一切人、事、物只是心中的影像和过客,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影响到你的解脱,梦幻泡影,明明白白!这就是修行中的觉照,长期的如此觉照,直到打破无明业力的束缚,那么真正的大解脱现前了!观察自心的真相,莫随贪嗔痴上下颠狂!活在有限的感官意识中,总是难以看透无常不稳定的真实,深刻深入地体会身心无常变化,刹那流变的事实,扭转谬执实在的虚妄,这是解脱生死的正道!静观其变,一切存在(身、心、世界)只是呈现生灭无常、无我空性的本质。静下心观察身心世界的真实本质。

  

  

《实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