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把“空”、“有”当成两个事情,那还没有悟到佛陀的真实意!
一切痛苦遭遇、不幸烦恼都是因为我们贪嗔痴业力的招感,心、行为、语言的致命弱点一再导致违逆之果报!只有彻底的看到内心是如何地随着贪(情欲)、嗔(嗔恨、愤怒)、痴(无知)而造作各种语言、行为、心态时,才会清醒的发现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原来是应该的,也才会明白该如何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语言、心态,从而改变命运!唯有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语言、心态才能改变自己的不幸。不想改变、不懂改变、不明白自己的业力是造成自己的不幸的人,不幸遭遇、痛苦烦恼不会结束!
改变不幸烦恼,只有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才能究竟解决!在戒律的基础上,学会制心一处(专注),内观自身心,不随境转,看破放下,这即真修行矣!
当内心的觉醒现前的时候,邪恶就远离了,走在正道上,因为具备正见的原故!具备坚固的正见信解乃是学佛的必备基础,没有正见的指导,学佛乃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思想指导错误,只能误入歧途!故此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实践八正道的行者即是走在成佛的大道上,觉醒的心现前了!随时检查自己是否远离了正道。
习气是让我们生死不得自由的来源,若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那么真正修行就开始了。随时省察习气是如何支配自己生死苦恼的,用正见正念来照破,修行就是一个与我执作战斗的过程,不是与别人战斗,战胜自己就是生死自由了。
不懂改变习气毛病和不正见的人即使是精进,也只是邪精进而已,不是正精进,这样的修行徒劳无功,就如沙滩上堆沙盖房子一样。
假如任由自己的习气发展,造业受苦那是难免。修行就是认识到妄作妄为皆因无明、习气指挥,从而造业受苦,故此首先须明白佛陀所说的因缘果报,了知无常苦空、中道无住的真相,从而更进一步改变错误思想指挥下的放任习气、毛病及由此引生苦恼的种种行为、心灵、语言方式,在当下省察到谬妄,而当下转变自己的一切妄作妄为,随顺真理性的教导,断恶修善,自净其心,获证清凉解脱。如此则自利利他也!
假如连梦中都做不得主,又谈什么不怕生死?睡觉只是半死,“半死”都做不得主,何况全死?
这个世界没有不死的人,但死亡对于佛教徒来说,并不是一个悲哀、无奈、恐惧、黑暗、坐以待毙的事,它是诸佛净土的光明召唤,满怀法喜的往生。还没有看透生死的人,还不是真正修行上路的佛教徒,他与世间人一般,还未脱离凡情俗见所带来的困扰!
当人对“死”无所忧惧时,内心的泰然自若就会呈现出来,对生死了无牵挂时,绝对的安详就会呈现在眼前,从而做到生死自如。只有生死自如的人才是战胜自己的人,战胜生死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人。佛陀曰:在百万军中战胜敌人的不是英雄,只有战胜自己的才是最伟大的人。一个生死自如的人还有什么烦恼痛苦呢?只有生死自如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无私的利益众生。
把持得住,哪管他人情好恶;心有主宰,自然清净涅槃。把持不住,免不了被境所牵,迷惑烦恼丛生。
你为什么来到寺院?
你是否浪费了生命?
你是否忘了初心?
你现在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
你是否忘了正念?
你是否观照到起心动念?
念起佛来,莫要造轮回的业!
梦幻泡影,生命无常。轮回可怖,赶紧念佛!
处变不惊,如如不动,不染六尘,谈何容易哉?然要成就伟岸人格,却非有一番炉锤冶炼不可!
看破放下无两般,寻章摘句不相关。参!
修行也无奇特,若将私心杂念打发出去,寂寂觉照,觉照寂寂,无粘无滞,来去无住【注38】也就是正路了。看破、放下、专注、明了,这是修行要诀!
无住是无上妙要!
安心修行比什么都重要!
内观自心,莫被生、住、异、灭的念头所左右;充满觉醒,不随外境上下颠狂!了知诸法(身心世界的一切现象)莫非无常生灭、因缘聚散,放下妄执的苦恼,当下即是清凉解脱的正念现前,功夫就在此时此地!
我们依照佛陀的教导,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就可觉悟的,原来:一、受持好清净的戒律,严格的按照戒律去实践,就能克服粗重的烦恼业力,一切自伤伤他的粗重恶业(即不良善的行为和语言)所造成的过失、错误被避免了,由此提高了德行,也从粗重恶业的语言、行为中解脱了。二、专注正定,修习禅定,能克服普遍性的贪欲、嗔恚、昏沉、掉举、犹疑不定的中度烦恼,从普遍的意业烦恼中解脱出来,不再受这种普遍性烦恼的折磨和束缚。三、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所生起的般若智慧由于洞见了实相,彻证了本来面目,摆脱了微细的烦恼、七识的我执(执著);也透破了微细乃至根本无明的业力,远离了渴爱的惯性,终究证得毕竟的解脱!若没有真实从戒定慧三学下手,又如何能真正的解脱生死轮回呢?
不怕烦恼,就怕觉迟,烦恼无实,觉之即空,生灭无常,本来不住,放下执著,心空本净;生起即灭,寂然无住,觉照明了,真是正念,如此修行,乃真功夫!
具足看破的觉知和放下执著的平等心,乃是修法的重点,但看破放下必须同时发展,这样修法才会很好的进步!看清挂碍,放下执著,信愿具足,一心念佛。不急于求成,只要功夫纯熟,自然三昧现前。三昧者正受也,正受者无所受也,无所受即通通放下,身心世界脱落。了了分明、如如不动,非同断灭,寂照分明、三昧现前。如此者,须平时: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直至掀破无明,速证无生矣!往生岂不是一定的吗?
修行自宗,赞叹他宗。修行人应当心胸广大,对一切了生死、证菩提的道法皆恭敬、随喜;更应广学多闻、一门深入。不广学多闻容易认识狭窄,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容易徘徊不定,难以专心成就,空费功夫;更应明了因果,具足正见,发出离心、菩提心,谦虚、谨慎、大胆、自信的学佛、修行。
有人问破庵祖先禅师:猢狲子(妄心如猴)捉不住时如何?
破庵禅师答:用捉干什么!如风吹水,自然成纹。衲曰:纹性本空,用不离体;缘起无实,无碍无得;波不离水,真心不变;心空无住,不碍解脱!
问:有人捣乱时如何?
答:猢狲性格,看清即可。恶作剧者乃劣根性,用绳子套住,任其上下跳跃,哪用生气?不用绳子套上,看清时,也无可得,小儿戏罢了!
风吹树摇山不动。
我们妄想似乎上天入地,东西南北,其实心哪里都没去,只是自己在那里卖弄精魂罢了。执著法尘幻起幻灭,心里在自己演戏,自己欣赏罢了!说让心回来,其实无来去!无住即可。
心是主人,法尘是客人。
本质心是不动的,任法尘翻云覆雨。每一位客人总是试图发挥其影响,推倒心的主人,扰乱心的主人,让它卷入是非,假如主人不慌乱,客人也就不停留的溜了!法界本净,当下即是大圆满,无须增减什么,本来如此!无整无散,分明清楚,如如不动,不碍法界森罗!然凡夫无明,妄生我所,业力深重,若非痛下决心,真修实证,又如何能了生脱死呢?
死期已经来临,还不赶紧放下?阎王逼近,赶紧念佛,若不念佛,随业流转!
应当经常反省每一个决定和行为是否会给世界带来弊端,即使是所谓“好”的出发点,是否也是混杂有个人的名利、私心杂念在里头。经常以反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身心语言行为,乃是真正修行人的本色!
看破放下是修行的无上妙诀!看破心中执取的不实,放下执取的惯性,当下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一时具足!世间八风总是以不同的面目出现,修道人切须警惕觉照,莫被顺、逆诸境所蒙蔽,对境认不清,定慧不分明,还得从头再来。一切外境之魔障,莫非考验内心之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是否还有剩余而已!
财、色、名、食、睡,欲界天魔以此迷惑人,纵禅定有一定程度,若戒律、慧力不够也是没有办法。克制自心莫随业力流转乃为戒;透破假相不被境迷乃是慧;安住正念,不被境转乃是定。
五蕴魔、生死魔、烦恼魔,不离身心迷惑,欲界天魔乃是外境之考验,然身心外境总是梦幻泡影,莫非无自性的缘起,看破放下,也无差别。一切魔障总是凡夫之攀缘、妄想所招,若正念觉照分明、具足力量,也自心清境宁了。从现象上来说:不能让顽固的烦恼压倒心的正念,应当让正念坚固而消灭烦恼得解脱。
从究竟上来说:烦恼无自性,觑破即涅槃,修行是持久的战争,直到彻底根绝无明才算完全战胜了。故此修行不能着急,但也不能放逸,更不是逃避(无想定)所能解决问题。什么也不想,让头脑一片空白的无想定并不是看破烦恼之无常缘起本质,无想定的头脑空白只能越修越痴傻。不妄想是充满觉知明了的正念现前的,是在专注所缘的善法门中放下贪嗔痴而修行的,这是定慧的修法,心会敏锐而非痴傻。造成生死轮回、痛苦烦恼不息的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
修行是否进步,不用问别人,经常省察自己是否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越来越少也就是了。不懂得检查自心、反省自己的人就如闭着眼睛乱走路一样非常危险!千念万念只是当下一念,千年万年只是当下一时。修行离开当下的观照只是空话!
修道人应当了知世俗情见的过患,知它乃是生死之来源,放下世俗情见的执著,断除世俗心的干扰,而培养坚固的出离心和菩提心,闻思性空正见,降伏自己的妄想执著,精进修行,这样才能真正的了生死、度众生!
佛陀的教导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妄心造作一切烦恼痛苦、生死轮回。只有明白真心,以真心无妄为人处世才会清凉自在,解脱无碍,成就真正生命的大自由。修行一定要落实到自心,在当下提起正念,放下妄执,如此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切记!切记!
上、下、左、右,人、事、物、身、心莫非皆在说法,一切现象刹那流变,无有实体,回头是岸,莫逐假相上下颠倒。闭着眼睛坐在那里想着贪嗔痴和睁开眼睛贪嗔痴一样不能解脱!坐着,心中…
《实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