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彻底的消除困扰的束缚,唯有时刻以无常的真理观照事物,乃至身心内外的真相,也就是所谓的修行,因而扭转不符合真理的一切妄作、妄为而正确地依八正道生活,才可能最终解脱。
实修
五体投地、全身心的将执著放下,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障碍,能礼所礼两俱空。
人之所以不能解脱,只因种种业障缠缚,业障只因无明执著我相。在无我的放下中没有障碍,三业清净的绝对皈依和放下就是最好的加持、修行。修行就是看破放下的过程,看破、无我,放下我执的过程就是修行。有我有苦恼,无我则唯有佛法僧的觉醒、正念、清净。
人随时用苦、乐、麻木的心面对一切事物。
人对事物的印象并不完全是事物的本身,事物本身是无常的,但人对事物的印象是与无常变化无法同步的,因为有限的感官功能往往是执著自认为的真实或者说创造性地处理了事物真相成为自以为的真实。对于一位没有无常观及甚深智慧的人来说,当下即是迷失在有限的感官认识之间,而执著地把相对的真实认为是绝对的真相了,即所谓“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矣!固无明为出发点指挥着由此而来的一切行为(思想、语言、身体行为),就产生了相对真实(世俗谛)的凡情俗见,活在相对的世间中而不自知。执著于相对真实的一切,而忘失了无常变化的真理时,就会落入无常变化本身所带来的困扰,而产生不稳定的苦、乐、麻木的心理感受,由此又执著不息。如果接受无常的能力越差,遭受到的苦恼就越重,但即使乐观向上,却没有洞悉到深刻的无常真理的话,也是依然会困扰的,只是苦恼相对较小。
还有一点应提到的是人本身有一种创造性的对这个世界的发现,故此也能活在相对真实的世界中创造着物质社会和精神社会的一切,但毕竟只是活在相对的真实之中,故此就会因此而无法绝对解脱,相对的乐也只是无常不稳定的,正如相对的苦也是不稳定的,而苦乐两端或者麻木也只是活在相对真实的世界中所产生的事实,除非他能悟证绝对的真实无常性空,由此而彻底放下谬执而彻证绝对自由涅槃,那么他就能以绝对真实、绝对自由、大解放的心面对相对真实的世俗世界而挥洒自如,乃至由此起妙用应机说法普度一切苦恼的众生,而自身却永远活在自由、解脱、涅槃、圆满的生命之间。这其实是一种必须努力修行的过程,空想永远无法达到,只能成为戏论!
修行的体系如果能够在当下有效的转变心行,解决烦恼,又简朴、切实可行,那么才会直接、广泛地利益一切人,不适宜弄得非常复杂,落入没完没了的理论探讨,却依然烦恼、痛苦不断!
理论的研究确实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但修行如果没有从实践中下手,却难以成就解脱!
修行的根机不同,少数能顿悟最上乘,无执无住,多数人还是须循序渐进。说法须对机,没有具备因果正见,断恶修善,具足出离心、菩提心,修行也不可能真实坚固。正见即是闻思的中心要点,也是修证的目的。因为正见乃是佛陀大彻大悟的真理,而真理正是建立在彻证实相的流露(表达),由真理的指导观照而证真实(实相),即究竟解脱。解除不正见的束缚,脱离习气的制约而现证涅槃。习气的形成来自于往昔无明、不正见误导下的行为积累,即所谓先天习气。后天的不正见依然让我们迷惑造业受苦,也无从觉悟。
欲界即欲望的世界,
色界即微妙物质的世界,
无色界即精神的世界。
看破三界生灭无常、因缘聚散的本质,放下谬执妄想即解脱矣!修行即是随时观照洞察三界生灭空华的本质,看破放下的过程。
修行应该是当下扭转自己身口意的恶业烦恼,而不只是在谈论和流于形式的应付中自欺欺人!
假如烦恼一大堆,那修行很久也不叫老修行。“老修行”是通达无碍,明白妄想本空、看破放下,改变习气毛病、转变思想观念、放下妄想执著,断除烦恼痛苦,于一切“行”无常变化了达清楚、不被境瞒,那才是老修行。若戒定慧一点没有,烦恼痛苦一大堆,却捏妖作怪,那只是“老魔头”而已!
修行的根本在断烦恼。
因为四圣谛乃佛陀初转*轮时所说,所以解脱道的修行也就被称为根本乘了。菩提心应以出离心为基础,菩萨道应以解脱道为根基。即使说信愿念佛,伏住烦恼,正念现前,而得往生净土,那也得明白什么是烦恼啊!而不是放任烦恼现前,越学越烦恼,习气毛病、不正见不减而增,那到底是学魔还是学佛呢?岂可不检讨、反省呢?
当我们在内心看见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而开始转变时,修行就真正开始了!
当我们没有看到无常苦空、缘起无我是一切现象的真相时,心就陷入了世间假名的执取中,一切困扰和束缚也就展开了,当看见真理的正见、正知现前时,正念即可在当下扭转业力烦恼的惯性,觉悟清凉即在当下现前了。
真理总是如此的呈现,不论人觉悟与否,无常苦空、因缘生灭的事实不论何时何地总是如此!随时随地如此觉醒无迷,放下贪嗔痴诸苦恼,即是与诸佛同在。佛陀说:见法即见佛! 当心远离了贪嗔痴的时候, 平静清凉即现前了;当心忘失了真理,又随贪嗔痴造作时,痛苦即产生了。没有彻底断除贪嗔痴时,岂可低估自己的业力!修行是随时随地的!
理论高深,若不实际修行,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修行即是随时随地地省察自己不符合佛法的言行举止和心灵,并不是非常遥远的事。当然,有些法门可方便修习,但省察自己言行举止和心灵,则是随时随地的,不能说没有时间修行,因为不论动静都可保持省察的心,没有省察的行为即是落入惯性的造作,对于凡夫来说,那只是贪嗔痴的惯性而已,那是生死烦恼的来源。
因为生死的根本是恶习、恶见(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修习就是改变恶习、恶见的过程,假如不知这个要点,又没善知识指导,那不是盲修瞎炼,就是戏论无益,终是轮回生死,自欺欺人,实可哀可怜!
善知识、正见、戒律、出离心、菩提心、止观(修证)乃是修行的必不可少要件。
我和我所面对的对象其实皆是“我”的执著,能执著分别的我和我所执著分别的对象皆是虚幻不实,缘起无自性,故唯识曰“转识成智”,中观曰“缘起性空”。禅当下直断,渐修的其它法门则以制心一处为方便,以一念代万念,直至功夫到家,能念所念同时脱落,而会归于禅,但没善知识指点,学人往往不知其旨趣,乱猜胡说者甚多,乃至错过明心见性的机会。
当你不懂得怎样修行的时候,应该赶紧寻找善知识,不要认为死亡非常遥远,生命其实非常脆弱,一息不来,又随业流转,梦幻泡影的人生,又何必自我欺骗?这个世界,除了了生脱死以外,还有什么重要的呢?贪嗔痴的争夺,到头来还不是梦幻一场空,唯有业力感应,依旧轮回罢了!假如说度众生,但如果自己都不懂如何出离生死,又如何去拯救众生呢?不要自欺欺人!生死不了,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白闹!
我们都是患了生死大病之人,如果遇到了善知识良医,良医也为我们开了对症的良药(即对机的契理的佛法),我们不按方服药,而每天坐在那里谈论药效,那是不可救药的,只有死掉了!虽然我们比那些患大病找不到良医的人似乎幸运一些,但因为不按方服药,同样是愚不可及的!透破依他起性【注35】而洞见圆成实性【注36】,放下遍计所执性【注37】的烦恼痛苦,以圆成实性的般若反观依他起性的真相,则可大做梦中佛事而不碍涅槃解脱矣!然话虽好说,纵然已经见道,若不以老实之心修道,还是有言说不一致之嫌,难免困扰滋生,不得自在!
皈依三宝即是修行的基础,也是修行的目的。
当无明贪爱产生时,轮回就产生了,此即世间之源。当无明贪爱熄灭时,涅槃即现前,此即出世间。
没有足够的戒定慧力量,文字的理解并不能摧破无明贪爱的强大力量,从而得证涅槃解脱!
情欲、嗔恨和无知是每一个修行人一生所要战胜的顽固强敌,此三者乃是轮回、魔鬼的业因。随时检查自己的心,安住正道而精进努力吧!一个不懂得情欲、嗔恨、无知是真正关键要克服的人,不是空谈自欺就是盲修瞎炼,最后只不过依然轮回生死而已!
当以错误的思想观念不正见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苦、乐、得、失、称、讥、毁、誉的困扰即产生了。当以法的真实无得无住的心看待这个世界时,一切如梦如幻。大悲的佛陀啊!原来是我们的心出错了,错在没以真理的正见看待一切,从而产生了一切困扰,错误地承受了不该有的烦恼痛苦,要老命般的难受,生死不得自在,只因以错误的思想观念——世间的观念看待一切,而没有彻底透破世间观念的困扰和迷惑。如梦初醒的找到了原因,一切困扰只因不符合实相的错误思想观念和习气使然。习气以潜在的方式造成困扰,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前导的形式出现,然习气也是无始错误的思想观念所引生、积累。故此修行从纠正错误思想观念开始。世间本无事,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习气只是不实的法尘起落而已,本性清净,原来如此!
学佛要空去的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错误认识(不符合真理)所引生的烦恼痛苦,并非要空去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即是无实的缘起,无须空去,它本身即是无常性空的本质。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共同的社会、世界只是共业所引招,但别业则引招自己的因缘果报(遭遇)。虽有共业、别业所引招的一切,但每一个人还是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对这个世界的印象中(包括无始以来的习气),但凡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往往都是不符合真理的,这就是痛苦、烦恼之所由来。而修行之所以必要,即在改变这种不符合世界本质的不正确认识(非真理的认识),从而以真理如实的面对这个世界,获得从谬执的苦恼世界自己心灵的错觉所引生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体证本来空净涅槃的本性,乃至有能力引度更多的众生同趋彼岸。
如…
《实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