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實修

  如果要徹底的消除困擾的束縛,唯有時刻以無常的真理觀照事物,乃至身心內外的真相,也就是所謂的修行,因而扭轉不符合真理的一切妄作、妄爲而正確地依八正道生活,才可能最終解脫。

  實修

  五體投地、全身心的將執著放下,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障礙,能禮所禮兩俱空。

  人之所以不能解脫,只因種種業障纏縛,業障只因無明執著我相。在無我的放下中沒有障礙,叁業清淨的絕對皈依和放下就是最好的加持、修行。修行就是看破放下的過程,看破、無我,放下我執的過程就是修行。有我有苦惱,無我則唯有佛法僧的覺醒、正念、清淨。

  人隨時用苦、樂、麻木的心面對一切事物。

  人對事物的印象並不完全是事物的本身,事物本身是無常的,但人對事物的印象是與無常變化無法同步的,因爲有限的感官功能往往是執著自認爲的真實或者說創造性地處理了事物真相成爲自以爲的真實。對于一位沒有無常觀及甚深智慧的人來說,當下即是迷失在有限的感官認識之間,而執著地把相對的真實認爲是絕對的真相了,即所謂“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矣!固無明爲出發點指揮著由此而來的一切行爲(思想、語言、身體行爲),就産生了相對真實(世俗谛)的凡情俗見,活在相對的世間中而不自知。執著于相對真實的一切,而忘失了無常變化的真理時,就會落入無常變化本身所帶來的困擾,而産生不穩定的苦、樂、麻木的心理感受,由此又執著不息。如果接受無常的能力越差,遭受到的苦惱就越重,但即使樂觀向上,卻沒有洞悉到深刻的無常真理的話,也是依然會困擾的,只是苦惱相對較小。

  還有一點應提到的是人本身有一種創造性的對這個世界的發現,故此也能活在相對真實的世界中創造著物質社會和精神社會的一切,但畢竟只是活在相對的真實之中,故此就會因此而無法絕對解脫,相對的樂也只是無常不穩定的,正如相對的苦也是不穩定的,而苦樂兩端或者麻木也只是活在相對真實的世界中所産生的事實,除非他能悟證絕對的真實無常性空,由此而徹底放下謬執而徹證絕對自由涅槃,那麼他就能以絕對真實、絕對自由、大解放的心面對相對真實的世俗世界而揮灑自如,乃至由此起妙用應機說法普度一切苦惱的衆生,而自身卻永遠活在自由、解脫、涅槃、圓滿的生命之間。這其實是一種必須努力修行的過程,空想永遠無法達到,只能成爲戲論!

  修行的體系如果能夠在當下有效的轉變心行,解決煩惱,又簡樸、切實可行,那麼才會直接、廣泛地利益一切人,不適宜弄得非常複雜,落入沒完沒了的理論探討,卻依然煩惱、痛苦不斷!

  理論的研究確實有助于提高思想認識,但修行如果沒有從實踐中下手,卻難以成就解脫!

  修行的根機不同,少數能頓悟最上乘,無執無住,多數人還是須循序漸進。說法須對機,沒有具備因果正見,斷惡修善,具足出離心、菩提心,修行也不可能真實堅固。正見即是聞思的中心要點,也是修證的目的。因爲正見乃是佛陀大徹大悟的真理,而真理正是建立在徹證實相的流露(表達),由真理的指導觀照而證真實(實相),即究竟解脫。解除不正見的束縛,脫離習氣的製約而現證涅槃。習氣的形成來自于往昔無明、不正見誤導下的行爲積累,即所謂先天習氣。後天的不正見依然讓我們迷惑造業受苦,也無從覺悟。

  欲界即欲望的世界,

  色界即微妙物質的世界,

  無色界即精神的世界。

  看破叁界生滅無常、因緣聚散的本質,放下謬執妄想即解脫矣!修行即是隨時觀照洞察叁界生滅空華的本質,看破放下的過程。

  修行應該是當下扭轉自己身口意的惡業煩惱,而不只是在談論和流于形式的應付中自欺欺人!

  假如煩惱一大堆,那修行很久也不叫老修行。“老修行”是通達無礙,明白妄想本空、看破放下,改變習氣毛病、轉變思想觀念、放下妄想執著,斷除煩惱痛苦,于一切“行”無常變化了達清楚、不被境瞞,那才是老修行。若戒定慧一點沒有,煩惱痛苦一大堆,卻捏妖作怪,那只是“老魔頭”而已!

  修行的根本在斷煩惱。

  因爲四聖谛乃佛陀初轉*輪時所說,所以解脫道的修行也就被稱爲根本乘了。菩提心應以出離心爲基礎,菩薩道應以解脫道爲根基。即使說信願念佛,伏住煩惱,正念現前,而得往生淨土,那也得明白什麼是煩惱啊!而不是放任煩惱現前,越學越煩惱,習氣毛病、不正見不減而增,那到底是學魔還是學佛呢?豈可不檢討、反省呢?

  當我們在內心看見貪、嗔、癡、慢、疑、不正見而開始轉變時,修行就真正開始了!

  當我們沒有看到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是一切現象的真相時,心就陷入了世間假名的執取中,一切困擾和束縛也就展開了,當看見真理的正見、正知現前時,正念即可在當下扭轉業力煩惱的慣性,覺悟清涼即在當下現前了。

  真理總是如此的呈現,不論人覺悟與否,無常苦空、因緣生滅的事實不論何時何地總是如此!隨時隨地如此覺醒無迷,放下貪嗔癡諸苦惱,即是與諸佛同在。佛陀說:見法即見佛! 當心遠離了貪嗔癡的時候, 平靜清涼即現前了;當心忘失了真理,又隨貪嗔癡造作時,痛苦即産生了。沒有徹底斷除貪嗔癡時,豈可低估自己的業力!修行是隨時隨地的!

  理論高深,若不實際修行,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修行即是隨時隨地地省察自己不符合佛法的言行舉止和心靈,並不是非常遙遠的事。當然,有些法門可方便修習,但省察自己言行舉止和心靈,則是隨時隨地的,不能說沒有時間修行,因爲不論動靜都可保持省察的心,沒有省察的行爲即是落入慣性的造作,對于凡夫來說,那只是貪嗔癡的慣性而已,那是生死煩惱的來源。

  因爲生死的根本是惡習、惡見(貪、嗔、癡、慢、疑、不正見),修習就是改變惡習、惡見的過程,假如不知這個要點,又沒善知識指導,那不是盲修瞎煉,就是戲論無益,終是輪回生死,自欺欺人,實可哀可憐!

  善知識、正見、戒律、出離心、菩提心、止觀(修證)乃是修行的必不可少要件。

  我和我所面對的對象其實皆是“我”的執著,能執著分別的我和我所執著分別的對象皆是虛幻不實,緣起無自性,故唯識曰“轉識成智”,中觀曰“緣起性空”。禅當下直斷,漸修的其它法門則以製心一處爲方便,以一念代萬念,直至功夫到家,能念所念同時脫落,而會歸于禅,但沒善知識指點,學人往往不知其旨趣,亂猜胡說者甚多,乃至錯過明心見性的機會。

  當你不懂得怎樣修行的時候,應該趕緊尋找善知識,不要認爲死亡非常遙遠,生命其實非常脆弱,一息不來,又隨業流轉,夢幻泡影的人生,又何必自我欺騙?這個世界,除了了生脫死以外,還有什麼重要的呢?貪嗔癡的爭奪,到頭來還不是夢幻一場空,唯有業力感應,依舊輪回罷了!假如說度衆生,但如果自己都不懂如何出離生死,又如何去拯救衆生呢?不要自欺欺人!生死不了,人世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白鬧!

  我們都是患了生死大病之人,如果遇到了善知識良醫,良醫也爲我們開了對症的良藥(即對機的契理的佛法),我們不按方服藥,而每天坐在那裏談論藥效,那是不可救藥的,只有死掉了!雖然我們比那些患大病找不到良醫的人似乎幸運一些,但因爲不按方服藥,同樣是愚不可及的!透破依他起性【注35】而洞見圓成實性【注36】,放下遍計所執性【注37】的煩惱痛苦,以圓成實性的般若反觀依他起性的真相,則可大做夢中佛事而不礙涅槃解脫矣!然話雖好說,縱然已經見道,若不以老實之心修道,還是有言說不一致之嫌,難免困擾滋生,不得自在!

  皈依叁寶即是修行的基礎,也是修行的目的。

  當無明貪愛産生時,輪回就産生了,此即世間之源。當無明貪愛熄滅時,涅槃即現前,此即出世間。

  沒有足夠的戒定慧力量,文字的理解並不能摧破無明貪愛的強大力量,從而得證涅槃解脫!

  情欲、嗔恨和無知是每一個修行人一生所要戰勝的頑固強敵,此叁者乃是輪回、魔鬼的業因。隨時檢查自己的心,安住正道而精進努力吧!一個不懂得情欲、嗔恨、無知是真正關鍵要克服的人,不是空談自欺就是盲修瞎煉,最後只不過依然輪回生死而已!

  當以錯誤的思想觀念不正見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切苦、樂、得、失、稱、譏、毀、譽的困擾即産生了。當以法的真實無得無住的心看待這個世界時,一切如夢如幻。大悲的佛陀啊!原來是我們的心出錯了,錯在沒以真理的正見看待一切,從而産生了一切困擾,錯誤地承受了不該有的煩惱痛苦,要老命般的難受,生死不得自在,只因以錯誤的思想觀念——世間的觀念看待一切,而沒有徹底透破世間觀念的困擾和迷惑。如夢初醒的找到了原因,一切困擾只因不符合實相的錯誤思想觀念和習氣使然。習氣以潛在的方式造成困擾,錯誤的思想觀念以前導的形式出現,然習氣也是無始錯誤的思想觀念所引生、積累。故此修行從糾正錯誤思想觀念開始。世間本無事,錯誤的思想觀念和習氣只是不實的法塵起落而已,本性清淨,原來如此!

  學佛要空去的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錯誤認識(不符合真理)所引生的煩惱痛苦,並非要空去這個世界,因爲這個世界本身即是無實的緣起,無須空去,它本身即是無常性空的本質。

  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心靈世界中,共同的社會、世界只是共業所引招,但別業則引招自己的因緣果報(遭遇)。雖有共業、別業所引招的一切,但每一個人還是活在自己的心靈世界中——對這個世界的印象中(包括無始以來的習氣),但凡夫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往往都是不符合真理的,這就是痛苦、煩惱之所由來。而修行之所以必要,即在改變這種不符合世界本質的不正確認識(非真理的認識),從而以真理如實的面對這個世界,獲得從謬執的苦惱世界自己心靈的錯覺所引生的苦惱中解脫出來,體證本來空淨涅槃的本性,乃至有能力引度更多的衆生同趨彼岸。

  如…

《實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