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果把“空”、“有”當成兩個事情,那還沒有悟到佛陀的真實意!
一切痛苦遭遇、不幸煩惱都是因爲我們貪嗔癡業力的招感,心、行爲、語言的致命弱點一再導致違逆之果報!只有徹底的看到內心是如何地隨著貪(情欲)、嗔(嗔恨、憤怒)、癡(無知)而造作各種語言、行爲、心態時,才會清醒的發現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原來是應該的,也才會明白該如何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爲、語言、心態,從而改變命運!唯有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爲、語言、心態才能改變自己的不幸。不想改變、不懂改變、不明白自己的業力是造成自己的不幸的人,不幸遭遇、痛苦煩惱不會結束!
改變不幸煩惱,只有通過戒定慧的修行才能究竟解決!在戒律的基礎上,學會製心一處(專注),內觀自身心,不隨境轉,看破放下,這即真修行矣!
當內心的覺醒現前的時候,邪惡就遠離了,走在正道上,因爲具備正見的原故!具備堅固的正見信解乃是學佛的必備基礎,沒有正見的指導,學佛乃是不可能的事,因爲思想指導錯誤,只能誤入歧途!故此八正道以正見爲首。實踐八正道的行者即是走在成佛的大道上,覺醒的心現前了!隨時檢查自己是否遠離了正道。
習氣是讓我們生死不得自由的來源,若能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那麼真正修行就開始了。隨時省察習氣是如何支配自己生死苦惱的,用正見正念來照破,修行就是一個與我執作戰鬥的過程,不是與別人戰鬥,戰勝自己就是生死自由了。
不懂改變習氣毛病和不正見的人即使是精進,也只是邪精進而已,不是正精進,這樣的修行徒勞無功,就如沙灘上堆沙蓋房子一樣。
假如任由自己的習氣發展,造業受苦那是難免。修行就是認識到妄作妄爲皆因無明、習氣指揮,從而造業受苦,故此首先須明白佛陀所說的因緣果報,了知無常苦空、中道無住的真相,從而更進一步改變錯誤思想指揮下的放任習氣、毛病及由此引生苦惱的種種行爲、心靈、語言方式,在當下省察到謬妄,而當下轉變自己的一切妄作妄爲,隨順真理性的教導,斷惡修善,自淨其心,獲證清涼解脫。如此則自利利他也!
假如連夢中都做不得主,又談什麼不怕生死?睡覺只是半死,“半死”都做不得主,何況全死?
這個世界沒有不死的人,但死亡對于佛教徒來說,並不是一個悲哀、無奈、恐懼、黑暗、坐以待斃的事,它是諸佛淨土的光明召喚,滿懷法喜的往生。還沒有看透生死的人,還不是真正修行上路的佛教徒,他與世間人一般,還未脫離凡情俗見所帶來的困擾!
當人對“死”無所憂懼時,內心的泰然自若就會呈現出來,對生死了無牽挂時,絕對的安詳就會呈現在眼前,從而做到生死自如。只有生死自如的人才是戰勝自己的人,戰勝生死的人才是最偉大的人。佛陀曰:在百萬軍中戰勝敵人的不是英雄,只有戰勝自己的才是最偉大的人。一個生死自如的人還有什麼煩惱痛苦呢?只有生死自如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無私的利益衆生。
把持得住,哪管他人情好惡;心有主宰,自然清淨涅槃。把持不住,免不了被境所牽,迷惑煩惱叢生。
你爲什麼來到寺院?
你是否浪費了生命?
你是否忘了初心?
你現在做的一切是爲了什麼?
你是否忘了正念?
你是否觀照到起心動念?
念起佛來,莫要造輪回的業!
夢幻泡影,生命無常。輪回可怖,趕緊念佛!
處變不驚,如如不動,不染六塵,談何容易哉?然要成就偉岸人格,卻非有一番爐錘冶煉不可!
看破放下無兩般,尋章摘句不相關。參!
修行也無奇特,若將私心雜念打發出去,寂寂覺照,覺照寂寂,無粘無滯,來去無住【注38】也就是正路了。看破、放下、專注、明了,這是修行要訣!
無住是無上妙要!
安心修行比什麼都重要!
內觀自心,莫被生、住、異、滅的念頭所左右;充滿覺醒,不隨外境上下顛狂!了知諸法(身心世界的一切現象)莫非無常生滅、因緣聚散,放下妄執的苦惱,當下即是清涼解脫的正念現前,功夫就在此時此地!
我們依照佛陀的教導,修習戒定慧叁無漏學就可覺悟的,原來:一、受持好清淨的戒律,嚴格的按照戒律去實踐,就能克服粗重的煩惱業力,一切自傷傷他的粗重惡業(即不良善的行爲和語言)所造成的過失、錯誤被避免了,由此提高了德行,也從粗重惡業的語言、行爲中解脫了。二、專注正定,修習禅定,能克服普遍性的貪欲、嗔恚、昏沈、掉舉、猶疑不定的中度煩惱,從普遍的意業煩惱中解脫出來,不再受這種普遍性煩惱的折磨和束縛。叁、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所生起的般若智慧由于洞見了實相,徹證了本來面目,擺脫了微細的煩惱、七識的我執(執著);也透破了微細乃至根本無明的業力,遠離了渴愛的慣性,終究證得畢竟的解脫!若沒有真實從戒定慧叁學下手,又如何能真正的解脫生死輪回呢?
不怕煩惱,就怕覺遲,煩惱無實,覺之即空,生滅無常,本來不住,放下執著,心空本淨;生起即滅,寂然無住,覺照明了,真是正念,如此修行,乃真功夫!
具足看破的覺知和放下執著的平等心,乃是修法的重點,但看破放下必須同時發展,這樣修法才會很好的進步!看清挂礙,放下執著,信願具足,一心念佛。不急于求成,只要功夫純熟,自然叁昧現前。叁昧者正受也,正受者無所受也,無所受即通通放下,身心世界脫落。了了分明、如如不動,非同斷滅,寂照分明、叁昧現前。如此者,須平時: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直至掀破無明,速證無生矣!往生豈不是一定的嗎?
修行自宗,贊歎他宗。修行人應當心胸廣大,對一切了生死、證菩提的道法皆恭敬、隨喜;更應廣學多聞、一門深入。不廣學多聞容易認識狹窄,不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容易徘徊不定,難以專心成就,空費功夫;更應明了因果,具足正見,發出離心、菩提心,謙虛、謹慎、大膽、自信的學佛、修行。
有人問破庵祖先禅師:猢狲子(妄心如猴)捉不住時如何?
破庵禅師答:用捉幹什麼!如風吹水,自然成紋。衲曰:紋性本空,用不離體;緣起無實,無礙無得;波不離水,真心不變;心空無住,不礙解脫!
問:有人搗亂時如何?
答:猢狲性格,看清即可。惡作劇者乃劣根性,用繩子套住,任其上下跳躍,哪用生氣?不用繩子套上,看清時,也無可得,小兒戲罷了!
風吹樹搖山不動。
我們妄想似乎上天入地,東西南北,其實心哪裏都沒去,只是自己在那裏賣弄精魂罷了。執著法塵幻起幻滅,心裏在自己演戲,自己欣賞罷了!說讓心回來,其實無來去!無住即可。
心是主人,法塵是客人。
本質心是不動的,任法塵翻雲覆雨。每一位客人總是試圖發揮其影響,推倒心的主人,擾亂心的主人,讓它卷入是非,假如主人不慌亂,客人也就不停留的溜了!法界本淨,當下即是大圓滿,無須增減什麼,本來如此!無整無散,分明清楚,如如不動,不礙法界森羅!然凡夫無明,妄生我所,業力深重,若非痛下決心,真修實證,又如何能了生脫死呢?
死期已經來臨,還不趕緊放下?閻王逼近,趕緊念佛,若不念佛,隨業流轉!
應當經常反省每一個決定和行爲是否會給世界帶來弊端,即使是所謂“好”的出發點,是否也是混雜有個人的名利、私心雜念在裏頭。經常以反省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身心語言行爲,乃是真正修行人的本色!
看破放下是修行的無上妙訣!看破心中執取的不實,放下執取的慣性,當下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一時具足!世間八風總是以不同的面目出現,修道人切須警惕覺照,莫被順、逆諸境所蒙蔽,對境認不清,定慧不分明,還得從頭再來。一切外境之魔障,莫非考驗內心之貪嗔癡慢疑不正見是否還有剩余而已!
財、色、名、食、睡,欲界天魔以此迷惑人,縱禅定有一定程度,若戒律、慧力不夠也是沒有辦法。克製自心莫隨業力流轉乃爲戒;透破假相不被境迷乃是慧;安住正念,不被境轉乃是定。
五蘊魔、生死魔、煩惱魔,不離身心迷惑,欲界天魔乃是外境之考驗,然身心外境總是夢幻泡影,莫非無自性的緣起,看破放下,也無差別。一切魔障總是凡夫之攀緣、妄想所招,若正念覺照分明、具足力量,也自心清境甯了。從現象上來說:不能讓頑固的煩惱壓倒心的正念,應當讓正念堅固而消滅煩惱得解脫。
從究竟上來說:煩惱無自性,觑破即涅槃,修行是持久的戰爭,直到徹底根絕無明才算完全戰勝了。故此修行不能著急,但也不能放逸,更不是逃避(無想定)所能解決問題。什麼也不想,讓頭腦一片空白的無想定並不是看破煩惱之無常緣起本質,無想定的頭腦空白只能越修越癡傻。不妄想是充滿覺知明了的正念現前的,是在專注所緣的善法門中放下貪嗔癡而修行的,這是定慧的修法,心會敏銳而非癡傻。造成生死輪回、痛苦煩惱不息的是貪、嗔、癡、慢、疑、不正見。
修行是否進步,不用問別人,經常省察自己是否貪、嗔、癡、慢、疑、不正見越來越少也就是了。不懂得檢查自心、反省自己的人就如閉著眼睛亂走路一樣非常危險!千念萬念只是當下一念,千年萬年只是當下一時。修行離開當下的觀照只是空話!
修道人應當了知世俗情見的過患,知它乃是生死之來源,放下世俗情見的執著,斷除世俗心的幹擾,而培養堅固的出離心和菩提心,聞思性空正見,降伏自己的妄想執著,精進修行,這樣才能真正的了生死、度衆生!
佛陀的教導就是爲了讓我們明白妄心造作一切煩惱痛苦、生死輪回。只有明白真心,以真心無妄爲人處世才會清涼自在,解脫無礙,成就真正生命的大自由。修行一定要落實到自心,在當下提起正念,放下妄執,如此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切記!切記!
上、下、左、右,人、事、物、身、心莫非皆在說法,一切現象刹那流變,無有實體,回頭是岸,莫逐假相上下顛倒。閉著眼睛坐在那裏想著貪嗔癡和睜開眼睛貪嗔癡一樣不能解脫!坐著,心中…
《實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