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叁性叁無性看唯識宗的中道性(果清)

  從叁性叁無性看唯識宗的中道性

  果清

  閩南佛學

  一、概說

  唯識宗的要旨是:—切諸法,皆是唯識中道。唯識宗認爲:諸法實相有二個方面:即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說,也不是—無所有.這樣遠離有無二邊以爲中道。

  唯識宗是以唯識所現來解釋世界,對於諸法的現象輿本質的問題,唯識宗用二種方法來說明。一種是肯定的說明法,一種是否定的說明法;肯定的說明法爲。“叁性”,即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否定的說明法是。“叁無性”,即:相無自性。生無自性,勝義無自性。

  叁性叁無性是不一不異的關系,形成唯識宗識有境無的中道思想。佛法的中道是非有非空,簡擇偏有偏空的意思。唯識宗認爲—切諸法,無一法偏有,無一法偏空,無不具足中道妙理。下面分別從叁性叁無性;略述唯識宗的中道性。

  二、從叁性來看唯識宗的中道性

  整個佛法,不出生死流轉的雜染法,涅槃還滅的清淨法.叁性是唯識宗的重要課題之一,《解深密經.一切法相品》中以叁性來具體的連貫的說明諸法的雜染輿清淨,具真實與虛妄,生死及涅槃,自性的有無。

  唯識宗認爲任何一法都具有叁性叁無性的含義,下面簡述叁性的問題:

  (一)遍計所執性:謂一切法的名假安立及假名安立的自性:差別等。遍是周遍,遍及—切事物。計是計度,即是主觀的分別。所執是指有情對—切法,即衆緣所生的一切性相。執著爲實有自性.遍計所執性是衆生妄情所變現出來的錯誤執著,是妄情件分別出來的“實我”“實法”實法

  的執境。遍計有能遍計,所遍計,遍計孰叁個方面.能遍計:是能認識的心心所法,是指六、七二識,這是我法二執相應的識,妄將一切色等法分別計度;所遍計:是所認識的一切行相,是依他起的萬象諸法,即是因緣所生法.遍計執:是由能遍計之心緣於所遍計的妄境,但有假名皆無實義。

  (二)依他起性:一切有爲諸法,仗因托緣,依他而起的性質叫做依他起性.唯識立宗的主要依據就是以依他起性爲基礎的.依他起性是後得智所緣的諸法。自性雖是無,但是依他而顯示假有;假的體雖無,但待緣而示有。諸法非實生,假體是暫有,綠謝法即滅,逭就是諸法生減之理.諸法生起所需之緣有四,即:因緣、增上緣、等無間緣,所緣緣.色法的生起只需因緣和增上緣,心法的生起須四緣具足.

  (叁)圓成實性:即是一切法的平等真如。圓成實性是一切法圓滿、成就;真實性質之意。圓有普遍的意思,即在一法上是這樣,在一切法上亦然;成是成就,謂諸法的體相,本來如此;實是真實,謂諸法的體性不虛不謬。總的說來,—切法的真實性,普遍如此,本來如是,名圓成實性,是二空所頭的圓滿成就的真實性。

  此叁性是一切諸法都具有的法相,同時也能攝盡—切諸法。所以說叁性即是中道的原因是:因爲遍計所執性,名有體無,故非有;依他起圓成實體性是假有實有。故是有非空;習有非空,是爲中道.從叁性的——性面言,也無不——具有唯識中道性。以遍計所執性的實體雖無,但在凡夫迷情的心境上則有,故可說非有非空中道;以依他起的體雖是無。乃是依因緣而起的假有,並不是固定實有存在的東西,故亦可以說是非有非空中道;圓成實性雖是諸法的實性,同時也是存在的實相,但其桕狀無形,不可捉摸。不可認識。所以也可說爲非有非空中道.總的來說,叁性具有中道;分開來說,叁性的——性各具有中道。叁性總括一切諸法之相,故法界全體,一切微塵,都具足叁性。所謂。—色一香,無非中道,故稱爲一切諸法唯議中道。

  叁、從叁無性來看唯識中道

  叁無性即是相無自性。生無自性,勝義無自性.此叁無性是建立在叁自性上的.諸法的遍計所執性,是以名計義,以義計名的名義相應法,沒有它實在的自性。有情錯誤認識上覺得怎樣怎樣的相貌,是由假名所安立的,不是由自相所安立的。假名安立的是假有。所以是相無自性性。譬喻眼睛有病的人見到空中有花一樣。空花在眼睛沒病的人看來的確是沒有的;但在眼睛有病的人看來卻認爲是有,這當然是靠不住的.遍計所執性是由主觀的迷情所現的迷妄界,本來是沒有這樣的東西,當然也就沒有這樣東西的實體存在,所以說遍計所執性是有理無。

  諸法的依他起相,是依其他因緣的力量而有的,不是自然而然的自力而有的,因它非自然而有,故說爲生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是無自性生的自然性,並不是說自性安立的因緣性也沒有了.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否則就可能墮惡趣空了。依他起性是靠著諸緣所成立的“依有現象”,故說此性是“相有性無”。

  勝義無自性性是依圓成實性說的。因爲一切諸法的法無我性,是諸法的勝義.而法無性是一切法的淨智所緣,所以是—切法的勝義谛性.法無我性,是離去獨立自在的我的自e竺所顯的,故亦是無自性性之所顯.由此因緣,故說其勝義無自性性.需要指出的是;不是騰義本身沒有自性,而是約離遍計執後,顯了通達說的。

  叁無性不離開叁性,叁性也不離叁無性,雖說是有也不是迷情常見有見的有,而是真空妙有。這樣就形成非有非空的唯識中道性。

  四,結語

  以上略述叁性叁無性的唯識中道性,中道是指離開有空二邊,絕對真實的意思。唯識中道的義理,不但是唯識學的要旨,而且也是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的本旨所在。如能悟入此唯識中道,就能知道萬法唯識;明白了萬法唯識的道理,即悟入佛之正見,然後轉識成智,從而成就菩提佛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