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羅密多五相有五種業
菩薩行六波羅密多具足五相之後,每一種都有它的作用。1、菩薩在修六度時,能夠做到無染者。如修布施度時不染者與布施相違背的事情,就是劉·財物沒有一種強烈的占有欲。又如持戒的相違事,有的人歡喜隨心所欲,這種人根本就無法持戒的。做一個修六度的人,一定不能染著與六度相反的事情。如不放蕩等就能持戒,不怒不罵方行忍辱等,對此法門,一直修沒有間斷,認真地不是馬馬虎虎的修。只有這樣做才算是菩薩。
2,無顧戀:菩薩對修六度所得到的種種果報,不會顧戀,如是修布施乃互般若之後,即能招感將來的財富、威望、地位等種種可愛的果報時,菩薩都不會停留在自己的成果裏享受。都無顧戀,所謂:只管耕耘不問收獲,一味認真地修,這就是無顧戀的作用,能導致將來不會放逸自己的行力。
3、無罪過:罪過是指菩薩修行六度的—種缺陷。有的修六度只修其中一種、二種或者幾種,就是不全修。或布施時,只用財物惠施,給人以暫時滿足,而不用佛法濟度,令他們永久的安樂。或者修六度不能長期不斷地修。這些都是修六度罪過範疇,菩薩若能遠離上面過失,可以達到圓滿的境界,即極善清淨。
4、五分別:菩薩對于所修六度名相不起遍計所執,能起叁輪體空觀。這樣就能很快地達到方便善巧波羅密多速得圓滿。
5、正回向:把所修六度的一切功德都回向于佛果,是名正回向。象世間那些布施時,水福德,術名望,求生天等等都不是正回向。
十一,六皮具足最廣大
在修六度中,因爲具足了無染著性,無顧戀仕,正回向性的叁種特征,故六度的行力最力廣大。又因具足了無罪過性,無分別性的特征,故六度的行爲是無染汙。菩薩根據自己所證的無漏智慧,來思維判斷分別之後才做的,並不是盲目的去做,故六度的行爲最爲明盛,如菩薩行布施時,決不會向百萬富翁施舍財物。六度不可動是因爲菩薩六度行爲從初地到八地已進入不動地。此時已沒有煩惱現行,一貫地修下去,不會退轉六度行爲,一直修到十地乃至佛地,六度行力才能最清淨。
十二、六廢因果無盡
六度行爲的這種因以及所招感的果,是一種互相依賴的關系。如修布施之後,雖然把財施給別人,表面沒有了,其實足越舍越多,福報隨即增長,如播種,本來一粒種子,當收獲寸,可以得到十粒百粒,如是展轉地播沖,種子就會越來越多。布施也是如北,財富越多越布施,越布施福報越大,這樣無窮無盡地布施下去,是沒有間斷的,其余諸度亦爾。如平常人很難做到忍辱,菩薩通過修忍辱之後,隨著修養不斷提高,漸漸對別人嘲諷毀辱就能無功于衷。如一個人沒有修禅定的時候,覺得修禅定很困難,不得入門,當有一定功夫後,再繼續修,很決就會成就,當得到禅悅爲食,又繼續修後,又增長禅味法樂。因爲得到好處了,就願意不斷地修習。世間上人做善:做惡的果報都有窮盡的時候。而菩薩行六度的願力是沒有窮盡的。故這種因果亦無有窮盡。
十叁、辨菩薩愛度、不愛度果
愛度:是指歡喜六度的行爲,不愛度果是指不喜歡行六度聽招果。作爲一個菩薩來講,日標是六度的行力,而刁;在意感招的果報,不同于世間凡夫,他們每仿一件事情希望得某一種結果,如敞生意只爲掙錢。重果不重行,而菩薩是重行不重果。菩薩之所以這樣,育五種原因。1、六度行爲本身就是能導致行者的歡喜和快樂。
2、六度行爲不僅有利于自他現在,也有利于自他的未來。故六度是徹底饒益有情之因。3、修六度能招感未來可愛果報的善因。4、六度:主所以稱力波羅密多,因爲它不是雜染法灼所依,反過來說,一個人通過修習六度之後,就可以斷煩惱等業力。故六度不能做煩惱業力産生的依止。
5、六度行爲的本身是不會消滅。
十四,六度威德
六度有四種最勝的威德,在修六度的時候,能舍悭吝,對治悭貪,于布施中雖然是利他,問時也自利。持戒能對治犯戒,忍辱可以對治瞠恚。精進則對治懈怠,禅定調伏散亂,修般若司“以對治種種錯誤的知見,有了智慧,就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當菩薩修六度的時候,六度行爲之因都能成爲將來成就佛果釣資糧。即爲成佛打了良好的基礎,故欲成佛先行六度。
3、當菩薩正修六度的時候,正是利益衆生的時候,如布施對方東西,或用真理引導,如持戒不殺生,周圍的人就會有安全感,不偷盜,別人不用擔心財物丟失,不淫欲,女衆就不會擔心人身安全。不妄語,別人就不用擔心上當受騙。故持戒不僅不是消極,也有它利生的積極因素。如有禅定功夫的人,一天到晚的心態總是那樣安祥甯靜。
十五、六度的因果利益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前因後果的,那麼修六度以何爲前提呢
所招感的果報又是如何呢
修六度的菩薩,首先要有大悲心爲前提。悲能拔苦,慈能與樂,把衆生的痛苦看成自己痛苦,衆生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這即是同體大悲,幫助別人沒有任何條件的,也不選擇對象,一視同仁,只要需要我邦助,就慷慨布施。完全出于一種博愛的慈悲心,有智無悲不能成佛,有悲無智,濫慈悲也不行,要悲智雙運,故修六度要建立在慈悲上。修六度從自身講可以得到很多可愛的果報,如財富無量,色;身相好莊嚴,親朋好友特別多,成就廣大事業,利益一切衆生等都是修六度所得的可愛果報。然而最大的好處是成佛,圓滿無上廣大菩提果。
十六、衆生自業過失
菩薩既然如此富有,又有慈悲同情心,世間爲何有貧窮苦惱的人呢?
衆生之所以貧窮,是他們的業力太重所造成的,如太陽一天到晚無私地普照,可是瞎子卻自已的業力所感,還有那些餓鬼,望江河爲膿血,咽中冒火,這也是他們自已業所感。菩薩盡管有慈悲有大財富。可是衆生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神通也敵不過業力,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最終是被人打死的,當是業力也是無可奈何的。
佛是一切智者,但對沒有善根,無緣,業力又深重的衆生也是度不了他們的,真正的解脫還要靠自已,故衆生流轉生死苦海中都是自做自受。這些菩薩所布施及擁有的財寶,象大海一樣沒有任何過失。
十七、般若取法無性
在六度中用般若度去緣無自性性時,已包括有自性性。如叁性中的遍計所執性是屬于無相,依他起及圓成實性皆屬有性的,諸法的真實相是有的或者無的,都是屬于般若所緣的對象。在唯識家所講中道的本身就包含有無兩個方面的內容,法是空的就認爲它是空的,如遍計執,法是有的即認爲它是有的,如依他,圓成。如此的認識才是中道。無自性性所顯的諸法真實相是離開語言文字的,即以般若智慧去親證諸法實相,是沒有任何語言文字概念的成份在內。
從聖人親證真理的角度來講是遠離一切名言概念,但從聖人說法令凡夫證入真理的角度來講,還要用語言來表達的,故我說這種般若緣諸法無自性性,叁無性這個真理是般若所緣的對象。
十八、叁種波羅密多叁種波羅密多:1、波羅密多。2、近波羅密多。3、大波羅密多。是指發心學佛開始到十地乃至成佛都在修波羅密多,但有叁種層次差別。
波羅密多:修行六度的菩薩經過很長時間修行,已成就很多無量功德善法,但無始來的所有煩惱如悭貪、毀犯等仍經常不斷現行擾亂身心,防礙修波羅密多。從初發心到見道位前的資糧位、加行位部屬于勝解地,雖末求證到真理,但是對真理已經深信不疑。在這種情況下所修的六度就叫做波羅密多。
近波羅密多:又通過很長時間不斷修;六度,使所修的六度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如持戒其戒體越米越堅固,修忍辱,其忍耐越來越大。其它諸度亦爾。故雲:“浙複增上。”雖然煩惱仍沒有斷,但已被修六度力量所製伏,放說學佛修行就是有漏法與無漏法鬥爭的過程,此時自心能調伏煩惱,而不被它所製夥。這是從初地以後到八地所修的名近波羅密多。
大波羅密多:從八地起,仍須長時間不斷地修行,仗六度的力量越米越強大。
善法成就越來越多,到此時一切煩惱皆不現行,修行者的行爲純粹都是善法,這是從八地以後的境界名爲大波羅密多。
綜上所述,六度分爲十八個問題,到此爲止,完略巳畢。然而六度在大乘佛教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整個菩薩道的修行,基本上是不出六度的法門。可見六波羅密多的重要。
《試析《解深密經》六度十八分大意(德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