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說的那樣。因此,根據這個佛陀所說的故事,我們也可以說,如果“你常嘲笑別人成什麼,你就會成爲你所嘲笑的那樣。”
雖然,因果律,可以幾個大原則來解釋,但因果現象,畢竟是極其錯綜複雜,絕對不是可以用單因單果來含攝的。
因爲以這個故事來說,這位年輕的比丘,當然不太可能只因爲單純的一次嘲笑,就得到了墮落爲猿猴的報應,因爲,由他惡意嘲笑別人的姿勢像猿猴這一行爲看來,我們可以說,在他的人格特質裏,早就存有嘲笑輕視別人的傾向,而他當然的,也習慣性的常常這麼做。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個有這種內在傾向或特質的人,當在嘲笑別人時,是如何的“享受”在自己嘲笑別人的行爲裏,而有一點,不能予以忽視的是,如果他的身份,不是應守清淨戒律的比丘,而那個被他惡意嘲笑的對象,也不是一個有德性的老比丘的話,那麼,報應應當不至如此嚴重。
從以上的分析知道,這位年輕的比丘,因爲平素即有輕視嘲笑別人的習慣,而被他嘲笑的對象竟是個有德性的老比丘,且他的嘲笑是惡意的,因此,雖然在某個時空場合,不經意的造作了這麼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業”,但當“因緣會遇時”,果報成熟了,他的嘲笑,終于“回向”他自己,讓他也嘗到了身受嘲笑的滋味!
佛陀的業報:因果律可以說是宇宙間一種最佳的“道德公正律”,不止一般人無法逃離因果的大羅網,連解脫的聖者如佛陀也無法逃離因果的業報。
當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正爲弟子說法開示時,突然從精舍外走進一位懷孕的少女,她走到佛陀的面前,直指著佛陀說道:“沙門!你害得我好苦啊!你讓我懷孕,卻惡意的離棄我,我到處找你都找不著,原來你卻躲在這裏逍遙享福,現在,你總算給我找著了,你說,你將要如何安置我呢?”
原來,這少女是由外道差遣而來,並未真正懷孕,她只是將臉盆綁在肚子上,僞裝有孕在身,以此來毀謗佛陀,破壞佛陀的名譽,當然,後來還是被佛陀的弟子發現,揭穿了她的伎倆。諸弟子在疑惶中見此情形,才轉疑爲安,但仍然升起了一個疑問,爲何解脫的聖者如佛陀,仍會遭受此果報?因此舍利弗就代表諸弟子請示佛陀,是何因緣,致使此女來毀謗佛陀?
佛陀告訴諸弟子說,在非常久遠以前,在一個王城中,有一位賢德的婦女,名叫“善幻女”,她對修行者非常的尊敬,時常予以供養,尤其常常供養兩位法師,一位叫“無勝”,一位叫“常觀”,無勝法師修行非常的精進,德行也很高,因此頗受大家的敬重,至于常觀法師,雖然是一個修行者,但世俗的習氣仍很重。
雖然善幻女每日都以相等的供養品,來供養兩位法師,但在態度上,免不了的仍有一般人的分別心,以致對常觀法師的恭敬,就比不上對無勝法師的周到。
日子一久,身受差別待遇的常觀法師,因世俗習氣甚重,無法體會平常心的道理,因此一股強烈的嫉妒之火不禁油然而生,逢人便到處造謠說,善幻女一定和無勝法師有私通,雖然表面上是同樣的供養品,但暗地裏一定有分別,雖經勸說,但仍然不停止地惡意毀謗造謠。
佛陀說到這裏,停了一會,又向諸弟子說道:“你們知道那常觀法師是誰嗎?就是我的前身!因爲曾經惡意毀謗有德的修行者,所以曾墮落地獄無數千年,受猛火燒身之苦,我現在雖然已經成就解脫,但余殃未盡,所以仍然得受同樣惡意的毀謗!”
即使是一個解脫的聖者,但因往昔曾經惡意毀謗別人的業力,在經過了極其長遠的時間後,終究還是回到自己的身上來。毀謗者,人恒毀謗之。因果的纖細與不爽,能不令我們警惕嗎?
叁、口業清淨,功德不思議
佛陀有叁十二相好莊嚴,其中一相爲“梵音聲”,就是真正做到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绮語所感得的果德。佛于無量劫來未曾打過妄語,所以具清淨梵音,說法音聲能遍傳十方國土,而且以一音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說一句法,什麼人都能夠了解、契悟,不僅中國人聽得懂,日本人也聽得懂,乃至世界各國的人都能理解,甚至于畜生、餓鬼、地獄道衆生也能聽得懂。另外,一個人如果口業清淨,叁世不打妄語,舌頭一伸就能到達鼻尖的地方,這也是因爲過去口業清淨所感得的果報;佛不止叁世,乃至叁大阿僧祇劫,都修六波羅蜜,口業清淨,所以佛的舌頭,一伸即能覆面至發際,稱爲“廣長舌”。這也表示佛說法廣大無礙,無遠弗屆,無人能及。這些都是佛在因地修行時,口業清淨所感的殊勝果報。
有一次,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連尊者,爲了想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梵音聲,究竟能夠到達多遠的地方,于是就用神通來測驗佛的音聲,看看飛到什麼地方,才聽不到佛的音聲。于是用神通飛過了無數千萬億個佛國世界,但是還聽得到佛的梵音聲。目連尊者最後飛疲倦了,便停留在其中一個世界休息,駐足一看,這個世界的人都長得很高大,自己與他們的報身比起來就像一只小蟲子一般。此時這個世界的如來正在與弟子共進飯食,尊者剛好停在一個有如山一樣高的大缽缽緣。如來的弟子一看,奇怪!那裏飛來一只似人身的蟲子,還身著袈裟,于是告訴如來眼前所見之事。如來說:“你們千萬不要看輕他,他不是什麼蟲子,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爲了測驗他的師父——釋迦牟尼佛的梵音聲能夠到達多遠,所以用神通飛過了無數個世界,現在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休息一下。”接著又告訴目連尊者:“佛的梵音聲,是無有邊際的,縱使你經過無量億劫,繼續不斷地飛,還是無法測出佛音聲的邊際!”
人,可以說是唯一具有優越語言溝通能力的動物,但諷刺的是,可能也是唯一會因言語而肇禍的唯一動物!但言語畢竟只是一種工具,溝通的工具,因此言語是中性的,至于會讓言語成爲有善、有惡、好的、壞的或負面的、正面的,那全是因爲人的“心靈”使然!
古德雲: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足見一句話的影響甚大!常說是非,口業不淨者,人見人厭;反之,常以好言,真誠稱贊別人的長處,人際關系必定很好。一個家庭裏,姑嫂、妯娌或兄弟姊妹之間,彼此不和,産生嫌隙,這個家庭必定無法和樂興旺;社會裏,人與人之間,或團體與團體之間經常互相攻讦,這個社會必定亂象頻仍。若是人人都能淨守口業,多觀察、學習別人的優點,多稱贊他人的長處,這個社會就能充滿和諧。
《認識因果 第五章 善護口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