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说的那样。因此,根据这个佛陀所说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你常嘲笑别人成什么,你就会成为你所嘲笑的那样。”
虽然,因果律,可以几个大原则来解释,但因果现象,毕竟是极其错综复杂,绝对不是可以用单因单果来含摄的。
因为以这个故事来说,这位年轻的比丘,当然不太可能只因为单纯的一次嘲笑,就得到了堕落为猿猴的报应,因为,由他恶意嘲笑别人的姿势像猿猴这一行为看来,我们可以说,在他的人格特质里,早就存有嘲笑轻视别人的倾向,而他当然的,也习惯性的常常这么做。
我们甚至可以想像,一个有这种内在倾向或特质的人,当在嘲笑别人时,是如何的“享受”在自己嘲笑别人的行为里,而有一点,不能予以忽视的是,如果他的身份,不是应守清净戒律的比丘,而那个被他恶意嘲笑的对象,也不是一个有德性的老比丘的话,那么,报应应当不至如此严重。
从以上的分析知道,这位年轻的比丘,因为平素即有轻视嘲笑别人的习惯,而被他嘲笑的对象竟是个有德性的老比丘,且他的嘲笑是恶意的,因此,虽然在某个时空场合,不经意的造作了这么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业”,但当“因缘会遇时”,果报成熟了,他的嘲笑,终于“回向”他自己,让他也尝到了身受嘲笑的滋味!
佛陀的业报:因果律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佳的“道德公正律”,不止一般人无法逃离因果的大罗网,连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也无法逃离因果的业报。
当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正为弟子说法开示时,突然从精舍外走进一位怀孕的少女,她走到佛陀的面前,直指着佛陀说道:“沙门!你害得我好苦啊!你让我怀孕,却恶意的离弃我,我到处找你都找不着,原来你却躲在这里逍遥享福,现在,你总算给我找着了,你说,你将要如何安置我呢?”
原来,这少女是由外道差遣而来,并未真正怀孕,她只是将脸盆绑在肚子上,伪装有孕在身,以此来毁谤佛陀,破坏佛陀的名誉,当然,后来还是被佛陀的弟子发现,揭穿了她的伎俩。诸弟子在疑惶中见此情形,才转疑为安,但仍然升起了一个疑问,为何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仍会遭受此果报?因此舍利弗就代表诸弟子请示佛陀,是何因缘,致使此女来毁谤佛陀?
佛陀告诉诸弟子说,在非常久远以前,在一个王城中,有一位贤德的妇女,名叫“善幻女”,她对修行者非常的尊敬,时常予以供养,尤其常常供养两位法师,一位叫“无胜”,一位叫“常观”,无胜法师修行非常的精进,德行也很高,因此颇受大家的敬重,至于常观法师,虽然是一个修行者,但世俗的习气仍很重。
虽然善幻女每日都以相等的供养品,来供养两位法师,但在态度上,免不了的仍有一般人的分别心,以致对常观法师的恭敬,就比不上对无胜法师的周到。
日子一久,身受差别待遇的常观法师,因世俗习气甚重,无法体会平常心的道理,因此一股强烈的嫉妒之火不禁油然而生,逢人便到处造谣说,善幻女一定和无胜法师有私通,虽然表面上是同样的供养品,但暗地里一定有分别,虽经劝说,但仍然不停止地恶意毁谤造谣。
佛陀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向诸弟子说道:“你们知道那常观法师是谁吗?就是我的前身!因为曾经恶意毁谤有德的修行者,所以曾堕落地狱无数千年,受猛火烧身之苦,我现在虽然已经成就解脱,但余殃未尽,所以仍然得受同样恶意的毁谤!”
即使是一个解脱的圣者,但因往昔曾经恶意毁谤别人的业力,在经过了极其长远的时间后,终究还是回到自己的身上来。毁谤者,人恒毁谤之。因果的纤细与不爽,能不令我们警惕吗?
三、口业清净,功德不思议
佛陀有三十二相好庄严,其中一相为“梵音声”,就是真正做到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所感得的果德。佛于无量劫来未曾打过妄语,所以具清净梵音,说法音声能遍传十方国土,而且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说一句法,什么人都能够了解、契悟,不仅中国人听得懂,日本人也听得懂,乃至世界各国的人都能理解,甚至于畜生、饿鬼、地狱道众生也能听得懂。另外,一个人如果口业清净,三世不打妄语,舌头一伸就能到达鼻尖的地方,这也是因为过去口业清净所感得的果报;佛不止三世,乃至三大阿僧祇劫,都修六波罗蜜,口业清净,所以佛的舌头,一伸即能覆面至发际,称为“广长舌”。这也表示佛说法广大无碍,无远弗届,无人能及。这些都是佛在因地修行时,口业清净所感的殊胜果报。
有一次,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连尊者,为了想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梵音声,究竟能够到达多远的地方,于是就用神通来测验佛的音声,看看飞到什么地方,才听不到佛的音声。于是用神通飞过了无数千万亿个佛国世界,但是还听得到佛的梵音声。目连尊者最后飞疲倦了,便停留在其中一个世界休息,驻足一看,这个世界的人都长得很高大,自己与他们的报身比起来就像一只小虫子一般。此时这个世界的如来正在与弟子共进饭食,尊者刚好停在一个有如山一样高的大钵钵缘。如来的弟子一看,奇怪!那里飞来一只似人身的虫子,还身著袈裟,于是告诉如来眼前所见之事。如来说:“你们千万不要看轻他,他不是什么虫子,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为了测验他的师父——释迦牟尼佛的梵音声能够到达多远,所以用神通飞过了无数个世界,现在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休息一下。”接著又告诉目连尊者:“佛的梵音声,是无有边际的,纵使你经过无量亿劫,继续不断地飞,还是无法测出佛音声的边际!”
人,可以说是唯一具有优越语言沟通能力的动物,但讽刺的是,可能也是唯一会因言语而肇祸的唯一动物!但言语毕竟只是一种工具,沟通的工具,因此言语是中性的,至于会让言语成为有善、有恶、好的、坏的或负面的、正面的,那全是因为人的“心灵”使然!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足见一句话的影响甚大!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一个家庭里,姑嫂、妯娌或兄弟姊妹之间,彼此不和,产生嫌隙,这个家庭必定无法和乐兴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经常互相攻讦,这个社会必定乱象频仍。若是人人都能净守口业,多观察、学习别人的优点,多称赞他人的长处,这个社会就能充满和谐。
《认识因果 第五章 善护口业》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