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因果 第二章 因果輪回▪P2

  ..續本文上一頁了極具毀滅性的物質主義,人們的目光短淺到只注意今生,自私得足以毀滅未來。近代以來,緊跟在科技發展、財富劇增後面的,是道德退化、環境汙染。正如一位環保人士所說:我們正在鏟除、毒害、摧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統。我們正在透支我們的子孫無法償付的支票,我們的作爲好像我們就是地球上的最後一代。

  一位大富長者娶了四個太太。

  大太太年老色衰,長者對她感情冷淡;最讓長者歡心的是年輕嬌美的四太太,長者對她體貼入微,兩人總是形影不離。

  無奈的是,巨大的財富並不能讓長者逃脫死神和病魔的手掌,他終于一病不起。

  臨命終時,長者將四個太太叫到身邊,問道:我已經不行了,黃泉路上會很寂寞。你們誰願意與我結伴而行?

  四太太回答:我還年輕,美好的人生正等著我去享受呢。

  叁太太回答:我也還年輕,我可以改嫁。

  二太太回答:我只能略盡情誼,送你到墳地,因爲家中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未成年的兒女還需要教育,我必須照顧他們。

  大太太回答:雖然你平日薄情寡義,我仍願與你攜手同行。遂與長者相擁而逝。

  世尊用這個比喻向我們開示:每個人的一生都擁有四個“太太”:

  四太太:青春。我們拼了命也要留住青春,可它卻像小鳥一樣溜掉,永不回頭。

  叁太太:財物。身外的一切財物終會“改嫁”他人,若要緊抓不放,必定徒勞無功。

  二太太:親友。當有一天我們跟這個世界說再見時,親友也只能送我們到墳場,掉兩滴傷感的眼淚,說幾句安息的話,然後又要投身社會,爲生活而忙碌。

  大太太:業力。“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一切的善惡種子將如實地投入來生。

  

叁、六道輪回

  衆生的存在是因果相續的無窮無盡的流轉過程。人必有前生後世,死後必受生前行爲的規定,輪回于迷惑世界之中,繼續無常的生命。

  1、心識不滅

  心識,也可稱之爲性靈或神識,它通過我們的大腦、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感知外界事物、維持自身生命、作種種分別、取舍、認知、記憶、情感、思量、我執、存儲業因等身心活動,並依據自我的心理趣向,做出善、惡或非善非惡的行爲。心識不但給物質身體賦予了感情色彩,還不斷地以心力執著著身體,維持著生命體的獨特形態與結構。心是真正的生命之源,生命體要依賴它的顯現與活動而成立。

  生命從心識而來。當細胞離散、身體壞滅的時候,生命力卻仍然存在,因爲心識不會隨身體的散滅而消失。不僅如此,構成身體的物質同樣也沒有亡失,從敗壞的身體解放出來的物質,能以全新的組合形式營造出新的物體。

  由此看來,身體的敗壞並不代表生命的消亡,相反,卻給生命帶來更多的活動機會,因爲生命可以擺脫原來衰弱不堪的舊身體,投向新的生命體。

  在轉生的過程中,根據各人此前的身、口、意行爲,惡衆生投入惡的境界,遭受自己所播種的苦難,善衆生則轉入善的境界,去開拓更豐富的生命內涵。

  因此,死亡實際上是生命延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死亡是生的開始,是生的本身。宇宙間一切正在生滅不停的心與物都是如此。

  我們接受輪回觀念,主要是以心識的連續爲基礎。人的意識來自何方?它不可能沒有來處,現在心一定是過去心的連續。當我們探究現在心或現在意識的根源時,必然可以追溯到無窮無盡的層面,就像物質宇宙的根源一樣,是無始的。因此,必然有持續不斷的輪回,讓心識連續地存在。

  海南省婦女聯合會主管並主辦的《東方女性》雜志2002年第7期報道了一篇《轉世奇人唐江山專訪》,盡管此事得到多方確認,但編輯部還是被上級主管領導批評,由此可見要聽到實話是多麼的困難。

  在海南省東方市感城鎮居住著一位叫唐江山的“二世奇人”。

  據唐江山父母及村裏老人說:唐江山3歲時(1979年)的某一天突然對父母說:“我不是你們的孩子,我前世叫陳明道,我的前世父親叫叁爹。我的家在儋州,靠近海邊(在海南島北部,離東方市160多公裏)。”他還說他是在文革期間武鬥中被人用刀和槍打死的。

  更爲奇怪的是他竟然能講一口流利的儋州方言。(注:東方市講閩方言,儋州人講軍話,一種由不同方言形成的特殊地方方言。)他的腰部還留有前世被砍的刀痕。

  唐江山6歲那年,父母禁不住他的再叁催促,在他的指引下乘車來到唐江山前世所在地儋州市新英鎮黃玉村。6歲的唐江山徑直走到陳贊英老人家,用儋州話叫他“叁爹”。說自己是他的兒子,叫陳明道,死後托生到東方縣的感城鎮,如今是來尋找前世父母的。接著他認出了自己的兩個姐姐和兩個妹妹以及村裏其他親友,特別有趣的是,他還能認識他前世的女友謝樹香。

  由于6歲的唐江山所講述的前生故事,回憶的前生場景以及對親人的確認令唐江山前世陳明道的親人鄰裏折服,陳贊英老人當場和唐江山抱頭痛哭,並確定他就是自己兒子陳明道的再生。

  從此,唐江山有了兩個家,兩個父母,每年往來于東方和儋州之間。陳贊美老人及親人、村裏人都把唐江山當作陳明道。由于陳贊英身邊無子,唐江山一直充當他的兒子,盡孝道至1998年陳贊英去世。(文/圖:艾男  編輯:朱必松)

  2、六道輪回

  生命不因死亡的降臨而消失,而是會受業力的牽引,投生到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種境界中繼續生活,如此循環往複,有如行走的車輪,流轉不息。這就是佛所說的“六道輪回”。

  世間衆生因無明(無有智慧,不明真實)遮蔽,依妄心對塵境生出種種分別而造十惡,又因根性善良、遵從禮教而作十善。所有的善惡業因都潛藏在心識中,即使這一期生命完結,帶著善惡業種的心識卻或早或晚都能投入到下一期生死。

  善念善事,持爾不犯,就是善業;惡念惡事,犯而不持,就是惡業。十善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語、不兩舌、不惡口、不悭貪、不嗔恚,不邪見。前叁者爲身業,中四者爲口業,後叁者爲意業。十善業包含了五戒。皈依者須在受持五戒的礎基上,進一步修行十善業,借以達到修行的根本。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即爲因果報應。如绮語者,無益浮詞,華妙绮麗,談說淫欲,導人邪念等。兩舌者,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鬥構兩頭等。惡口者,言語粗惡,不避忌諱,發人隱惡,如刀似劍。如此則將來必受畜生果報,先墜地獄、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十善十惡規定了佛教徒心靈、行爲和語言應當如何與不應當如何的基本要求。

  善惡的輕重,是根據做事的心力加以判斷的:以十足的勇氣和力量做事情則爲上品;以中庸的心態做事情則爲中品;以懈怠的、被動的、不甚要緊的心態做事情則爲下品。

  大體上說,依據作善、作惡的心力品位,可招感六道的苦樂果報:上品十善感天道,中品十善感人道,下品十善感修羅道,這叁種境界合稱叁善道;上品十惡感地獄道,中品十惡感餓鬼道,下品十惡感畜生道,這叁種境界合稱叁惡道。

  ⑴天道:生活快樂,壽命綿長,衣食、宮殿皆是自然化成,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隨心所欲,逍遙自在,天上一日,人間百年。

  轉生天道之因:勤行十善,孝養父母,廣行布施,作大福田;歸依正法,信佛因果,齋僧供佛,修塔造庵,轉誦大乘,莊嚴佛像等。

  ⑵ 人道:苦多樂少,煩惱熾盛;有複雜的思維活動,善于發明創造;有較強的意志力,有能力造作善惡業因,有尋求解脫的內心需要。

  轉生人道之因:孝養二親,心行公道,恭敬叁寶(佛、法、僧),嚴持五戒(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

  ⑶ 阿修羅道:雖有天福,卻多懷詐僞,驕慢瞋嫉,常好鬥爭,面目可憎,受勞不息。

  轉生阿修羅道之因:以不淨心修十善業,不能忍辱,爭強好勝,生性易怒。

  ⑷畜生道:生性愚鈍,常懷驚畏,或被驅使,或相吞啖。

  轉生畜生道之因:貪食酒肉,尋歡作樂;借債不還,偷騙他人;惱害衆生,毀辱他人;生性邪僻,愚癡難化。

  ⑸餓鬼道:依他爲食,饑渴逼迫,形容鄙惡,虛怯多畏,孤寒淒苦,終日迷亂。

  轉生餓鬼道之因:悭貪嫉妒,邪佞谄曲,背公取私,不濟乞化,只圖自己飽暖,不惜他人餓凍。

  ⑹ 地獄道:身受極刑,心受劇苦。或猛火燒炙,或嚴寒相逼,或刀斫鋸解,或鐵床灼身,或镬湯煎煮,或衆相殘殺……死而複生,欲出無期。

  轉生地獄道之因:不信因果,殺害衆生;尊命邪教,蠱惑人心;五逆十惡,誹謗正法。(五逆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我們往往對死後的生命保留著模棱兩可的觀念,拒絕對輪回進行深入的關注,我們也許有充足的理由這樣做,因爲沒有證據的東西很難令人相信。我們會說:如果有前世的話,爲什麼我們都不記得?

  應該承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往事是不可能一一記得的,叁歲以前的事我們一件也記不起來,我們甚至會忘記昨天所發生的事,盡管當時都那麼鮮活,但記憶幾乎完全消失,就好像未曾發生過一般。如果連幾天前所做、所想的事都不記得,我們有可能記憶前世嗎?

  即使沒有所謂的“具體證據”在,我們不妨這樣簡單地問自己:爲什麼一些主要的宗教都相信來世?在人類曆史上,爲什麼有億萬人,包括很多偉大的聖哲、天才都相信輪回?難道他們都是傻瓜嗎?如果不以否定的信念限製自己,至少不反對輪回的存在,難道不是更合理些嗎?萬一我們死後發現果然有輪回,我們該怎樣處理這個狀況呢?

  在美洲大陸被“發現”以前,有哪個歐洲人相信美洲的存在呢?即使在它被發現之後,人們還是在爭論它是否存在。

  我們傲慢地只相信“眼見爲實”,豈不知我們所看到的,是我們業的景象讓我們看到的,我們往往認爲在此認知範圍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任何存在方式。這種狹隘的生命觀,使我們不能接受、也無法嚴肅思考輪回的可能性。  

  

《認識因果 第二章 因果輪回》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