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享受過重。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特點是沒有色身,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欲望,心靈是統一的,在那裏法化容易得到成功。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各種業障不一樣,很難達成共識。
當人的靈魂到了西方,得到佛的法化以後,乃至乘願再來娑婆世界,他也已經成爲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是來娑婆世界教化衆生,而不是來娑婆世界享受,他的享受永遠是享受西方的極樂。
所以佛法有兩種教育,第一是對人行爲的改良,第二是對心靈的教育。而且佛教重點在心靈教育,心靈得到改良了,人的行爲自然規範。
正因爲我們對佛教的學問沒有理解通達,把佛所講的經文當作文章來念,當作學問來研究,結果越研究越不對路。沒有理解佛的本意,看佛經就如同牛看布告一樣,用個人的理念去理解佛的意思,所以千差萬別,理解不到位。
那麼,佛教這麼偉大,佛這麼慈悲,我們當佛的學生,應該怎麼來親近佛呢?就是要以真誠清淨的心來接受佛的慈悲,就會得到佛慈悲的法化、成全。
如何叫做真誠呢?真誠就是自己沒有什麼想法,不用個人的條件和成見去接受佛的慈悲,而是無條件地接受佛的慈悲。因爲我們無條件了,心裏才空,心空了才接受到佛的智慧,接受到佛的智慧了就變成我們自己本人的財寶。變成我們個人的財寶以後,我們也和老師一樣,能把叁藏十二部一口吞盡。
所以佛給了我們生命的定位,因爲佛知道達到什麼樣才是善,達到怎麼樣才是好。而我們個人始終理解不到位,做不到位,惟有無條件地舍命全交接受佛法化,才能得到佛的真實智慧,我們才有條件擁有佛一樣的智慧和覺悟。如果我們心中有條件和成見,就成爲障礙,不容易接受到佛的圓滿智慧。所以我們要做到無條件、無成見地接受,接受的最好因緣就是舍命全交了。
也許有人會疑惑:不可能有這麼回事吧?如果佛沒有這樣的慈悲心,那麼已經不是佛了。佛發願力普利衆生,可以說在淨土法門裏面沒有哪一個條件是不渡我們的,只有不接受的人沒辦法渡,凡是有接受的人都能渡盡。不接受就叫做佛法不渡無緣人,因爲你沒有接受就沒有緣了。你一旦接受,等于緣份已經成立。
佛是願望我們所有學生接受他的教育,我們接受他就生歡喜心。他不像世間的人擔心教育好別人了,又怕別人超過自己。佛的理念是究竟的慈悲,他願望我們後來的衆生能超過他,這樣他更加快樂。這樣就叫做人類進化一浪超一浪,一代超一代。如果按照我們世間人的做法,那人類就成爲一代不如一代。
而生命的改良有兩種過程:一種是在娑婆世界改良,一種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改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改良是非常究竟的,在娑婆世界改良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接受改良,還是在娑婆世界接受改良?(衆答: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我們接受佛的接引、法化就等于信、願、行都具足了。過去有大德把信、願、行分開來說,我認爲接受就圓滿了。能接受的人,就有緣份去西方極樂世界遊一遊,也可以去他方世界遊一遊,你們相信這樣的道理嗎?(衆答:相信。)
佛法大義就是規範人的行爲,給生命的改良,讓人類進化更進化。人類的進化就是表達智慧和覺悟的發展,也是等于科學的發展,但是智慧和覺悟是超科學的。科學是有限的,智慧和覺悟是無限的,是江山買不動的。因爲科學還有價嘛,比如造一個衛星上天,也僅僅是幾個億就行了嘛,智慧和覺悟是江山買不動的。現在大家明白佛陀的偉大了嗎?
人的行爲不良,就影響生命的成長,造成生命的痛苦和災難,嚴重會給生命滅亡了。所以佛明白到:善就給生命帶來良好的希望,惡就給生命帶來痛苦和失望。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重點就是講生命改良的道理。他明白到環境和人類之間必然要保持良好的和諧,才能帶來生命的依靠和希望。如果環境不良,生命就很難生存。但是環境不良是人類造成的,所以說環境的好壞決定在人的智慧,也決定在人的行爲。以人爲本,人得到改良以後,人類與大自然就和諧,這個世界也成爲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
過去佛教在中國發展幾千年,也存在不良的一面,這是人類沒有智慧造成的果報。如果真正理解到戒律是給人行爲改良的准則,按照准則來完善自己,那麼生命與生命之間氣氛就非常良好。正因爲生命之間有良好的氣氛,才給大自然帶來良好的氣氛,佛就覺悟到這樣高等的智慧。我們學佛人沒有明白到戒律有這樣偉大:戒律就是給人類産生智慧和覺悟的首要條件,是給生命帶來安詳的必要條件,是給環境帶來安詳的必然條件!
所以願望我們每一個學佛人,個個成爲善男善女,更要成爲大善男大善女。如果人人成爲大善男大善女,那麼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前了。所以一切環境的好壞都是人的行爲導致,所以佛教講“唯心所造”。
如果我們的心地改良了,人的行爲好了,不但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最重要是給生命帶來無限的健康,那就是無量壽。所以我們應當理解到守戒是生命之光!是無量壽的先決條件!
所以對于受戒,有些人說:“我受不了啊。”你受不了就地獄有份、苦難有份。你願意選擇做什麼人,就是由你個人來決定你的命運。你爲做善人而守戒,那麼你的生命就會得到良好的解脫;如果你認爲做不到,等于你自己願意受到苦的果報,那就是你自己爲自己建好地獄。所以天堂地獄都是我們唯心所造。大家明白了嗎?(衆答:明白。)
但是大家要懂得,今天我跟你們分享這些道理,不是逼你們一定要受戒。我僅僅是把釋迦牟尼佛的本意給大家講明白,聽到我所講的道理是你們的善根;接受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道理去做是你們的福德;你們按照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道理去完善,就是你們的善根福德圓滿!
所以生命是由自己決定的,好壞是由自己定位的。經文是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指明我們解脫的方向,啓蒙我們生命定位的過程。所以大家不要把經文當做文章來念,更不要把經文當作學問來念,經文就是生命改良的道理!
叁、如何了果報
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明了“天有定時、地有定理、人有定量、命有定數”。天有定時是時間的規律,地有定理是環境的規律,人有定量是緣份的規律,命有定數就等于生命與時間的規律、生命與環境的規律、生命與緣份的規律、生命與所有一切生活的規律。
當我們違背了規律就給生命帶來障礙,所以想要把握生命,首先就要把握時空、環境、緣份和生活的規律。把握了這些規律,生命就順著本身的緣份而走,這樣就不違反規律。不違反規律,生命就不會有障礙了。而我們正因爲沒有智慧,所以所作所爲都是違反時空、環境、緣份和生活規律,這樣就給生命帶來障礙,痛苦和災難也就産生了。
人的定量就如你們在家人要成家立業,成家就是自己的緣份。如果成家以後反過來不愛家,那就等于自己違背自己真正的緣份,這樣就給一家帶來煩惱。我們在生活上,應該吃的不吃,不應該吃的又吃,也不明白自己的生命是不是適應要吃的東西。如果明白這些道理,那麼就是叫做有智慧的人。
理解了佛陀的教育,我們真心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無量慈悲,他能舍生命爲我們十方衆生去理解宇宙空間,理解大自然,理解做人的道理,理解生命的規律。所以我們每當念他的名號時,應當從內心上生起無限的感恩,確實“天上天下無如佛”。
大家要理解到,感恩就是接受。如果你們認爲有其它更高的理念,那也許找不到真法。近代的印光大德說了:“有一分的誠敬就有一分收獲”。大家肯定不知道,誠敬也是感恩之心。我原來也爲了這個問題想了很久,我想:誠敬是怎麼做到啊?我們拜佛、上香也算誠敬啊。後來還是佛菩薩說:感恩才算是誠敬。
所以我說:知恩就給生命有良好的依靠!感恩就給生命帶來良好的升華!
我們人由于沒有智慧,對自己的定量都不明白。比如緣份,我們接觸一個人,接觸就是算有緣了,我們到一個地方也就和一個地方有緣份。如果我們接觸一個人就感恩一個人,就會得到這個人的好處;到一個地方就感恩一個地方,生命就在這個地方得到安詳。我們到一個地方就埋怨一個地方,所以才水土不服,得到生病的果報了;我們接觸一個人就埋怨一個人,就是結冤家了,欠債了。
所以生命的緣份要成爲圓滿,唯一的道路就是感恩。感恩就相互得到升華。當我們親近一個人就關心一個人,到一個地方就關心一個地方,就叫做報恩了。我們的生命應該去完善這些事情,件件做到位,就是了果報。
如果見一個人就埋怨一個人,到一個地方就埋怨一個地方,遇一件事就埋怨一件事,就會處處欠債,我們果報難了啊!不但不能了,還增添很多的怨氣。欠債了,我們還要回到這個世界來償還。償還不了,最後還變成畜生用生命來償還。這樣不好啊!
所以我們想做一個了脫的人,就要理解到生命的緣份。于生命的緣份上要知恩、感恩、報恩,這就是了果報的方案。做不到的話,處處欠債,那就沒完沒了了。
本師釋迦牟尼佛專程于忉利天爲母親說法,宣揚地藏王菩薩知恩、感恩、報恩的精神,目的就是願望我們每一個衆生都要學地藏王菩薩的精神。
我們念地藏王菩薩名號,沒有學好他的精神,就等于地藏王菩薩在念我們,不是我們念他。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到,念一聲菩薩的名號,目的是接受他的精神。如果我們爲念而念,那就沒有意思。所以我懂得念佛號有一個方法念得很好:一念一接受,十念生淨土。因爲我們接受佛的慈悲了,佛就會說:“善哉!善哉!善男善女當得渡。”
佛沒有嫌棄我們的業障。佛的理解,衆生自然業障深重,沒有業障就不是衆生了,所以佛就要渡衆生。如果佛不渡衆生,衆生自渡根本渡不了,這是佛慈悲無量!所以我們念佛,實在從內心上感佛恩,感佛恩了才得到法喜充滿;得到法喜充滿了,業障就消除了。如果我們沒…
《佛法大意、倫常道德與和諧社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