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種善因得善果 (第二十講)▪P2

  ..續本文上一頁也能采信。從這個地方建立對業報的信心,這是事實真相。所以舉比喻、舉例子,都是越近越好。這些在《講演術》跟《內典講座之研究》裏面都教導。

  出家,我曾經說過很多次,這是一個行業,這是一個很偉大的行業,爲什麼?真正舍己爲人,不求名聞利養、不求任何報酬,完全犧牲奉獻,做教學的工作。對自己是學習,對別人是教化。由此可知,我們選擇這個行業,你必定對這行業有相當認識,你歡喜、你發心。選擇這個行業,就一定要認真的去學習,學戒、學定、學慧,如果我們學習不認真,就是不孝。爲什麼?不認真,你就沒有成就;你沒有成就,怎麼對得起你的父母。選擇這個行業是離開家庭,對父母的生活起居不能照顧,也沒有辦法令父母遠離憂慮,常生歡喜心,你都做不到。唯一你在修學上有成就,你父母見到了、聽到了,生歡喜心。你真正有成就了,你的父母會得到照顧,誰去照顧?諸佛護念、龍天善神這些護法神照顧,這不是假的是真的。

  爲什麼他得到諸佛護念,他得到護法善神的保佑?因爲他的兒子孝順,孝的力量推動他,認真努力修學,從事教化工作,這就是我們常講,以這個功德回向給父母,回向給一切衆生,這樣的道理。我們認真努力修學,斷煩惱,修法門,成佛道,都是爲了盡孝,這個意義就不同凡響。由此可知,我們學佛在佛門裏面,如果不是如理如法的修學,就是不孝!我這種行持能對得起父母嗎?能報答父母嗎?父母無論是在,或者已經不在了,都一樣,比世間的意義更深、更廣。

  父母不在,無論在那一道,你果然是認真修學,修學有成就,他就得利益。你們看《地藏經》上婆羅門女,她的母親造作惡業墮地獄,她怎麼樣救她?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教她念佛,念佛這法門是最快速、最穩當的。她爲了要救她的母親,她念佛就認真,真正是如大勢至菩薩所教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她做到了,一天一夜就得到一心不亂。你要問:“爲什麼她能這麼認真、這樣精勤,她得到這功夫?”因爲她救母親的心切。如果不是母親墮在地獄受這些苦難,她也沒有這麼真誠懇切的心,換句話,雖念佛也不能得一心不亂。由此可知,她之所以能夠發奮、能夠精勤、能夠做到淨念相繼,得一心不亂,是她母親的力量。

  你讀《地藏經》,這個道理要懂得。母親墮惡道受苦難,這壓力壓著她,她認真努力,她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是菩薩,就不是凡夫。所以她在定中見到地獄,地獄的鬼王看見她來了,就合掌恭敬,問她:“菩薩,你到這地方來,有什麼事情?”婆羅門女就說:“我的母親造作罪業,應當是墮在這裏”,鬼王就問她:“你母親叫什麼名字?”她就說出。他說:“她有個孝女,給她修大功德,叁天前已經生天了。”所以諸位要曉得,彼此兩方面幫忙,母親墮惡道,逼迫她一定要發奮努力認真,她自己念佛成功了,這是她母親的力量。她成功了,她母親變成菩薩之母,並不是菩薩之母就特別優待,而是因爲她叫她兒女成菩薩,她這個功德大了,所以七分功德她得一分,是這麼得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合情合理。母親不遭這個災難,念佛也就不認真了,那裏能有這種效果呢?如果我們今天要是曉得,我們的父母將來要是不能往生,也搞六道輪回,我們怎樣救援他?自己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你就有能力度你的家親眷屬。你爲什麼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念到功夫成片,是因爲你有一個救護家親眷屬的念頭,這就是力量。一定要認真努力,一定要把道業修好,這是孝的力量在推動的。

  所以在佛門與大衆相處,一定要修六和敬,個人自己進修,一定要持戒修定,修清淨心,嚴持戒律,要守規矩,決定不犯過失,要聽從老師的教誨。老師過來人,他有經驗,我們決定不能自恃聰明,那你就錯了。我這一點點成就,真正得力的,就是我不仗自己的聰明智慧,完全聽從老師的教誨,我有這麼一點點長處。如果我跟老師學,我的意見也可以很多,但是我把我的那些意見,我的那些想法、看法,完全放下,全部接受老師的教導,沒有意見,完全照辦,老師歡喜。我們在這裏修什麼?縱然自己的意見比老師見的還要殊勝,我們能忍,修忍辱波羅密,不要發表自己的主張,修忍辱波羅密,一切法得成于忍。我們雖有見解、雖有知見,並不是完全成熟,你能夠忍,忍就得定,定就開真智慧,不是世智辯聰能夠比的。老師看到你很聰明,的確你也有很多的悟處,他就把你壓住,打掉你,這不是老師嫉妒,老師成就你,爲什麼?你沒有定力,你沒有耐心,雖有聰明智慧,這聰明智慧是有限度的,發展是有飽和點的,你不能成就大智慧,你沒有耐心,你沒有定力。所以往往我們古來的祖師大德教戒學人,我們看出來了,這真叫大慈大悲。

  看到你是一個可以造就之才,你有善根、福德,他全心全力在旁邊輔導你,他所用的方法、手段都是正確的。但是你沒有這個慧眼、這個功夫,你往往把他這種手段看錯了,認爲他是別有用心,壓製你,不讓你出頭,你就錯怪老師、誤會老師,你還會有什麼成就?一定要知道,真正善知識可以說他一生當中,就是想找傳人,能夠傳他法的,續佛慧命,那是一生最大的樂事。古諺語裏也說,做老師的心目當中,“願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是一生最快樂的事情,他怎麼會壓製人?那有這種道理?但是很可惜,老師這種非常的手段,殊勝的善巧方便,被人誤會了,這個人就沒有福了,往往舍棄老師,別的地方去學習。這個有,也是很常見的,人之常情!老師看到這樣子,笑笑,這人不能成就。雖然他有善根、有福德,沒有耐心、沒有定力,智慧還是不足。這是很深很深的道理!

  所以我們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對我們的教誨,終生感激,念念不忘這大恩大德,我們才有這一點成就。以什麼來報答呢?弘法利生。像老師一樣認真的教學,續佛慧命。老師把佛法傳給我們,我們也要傳下去;不能把佛法傳下去,我們怎麼能對得起老師?認真的修學、認真的教學、認真的輔導一切衆生,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盡孝道,都是一個孝心在推動。對于虛空法界一切衆生,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來對待,這是盡孝。爲什麼?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體、一自體,你在這裏面有分別、有執著、有好惡,不孝!孝字就沒有了。我們這樣做,衆生不能接受,不能接受,是他迷,他不了解事實真相。

  了解的人對不了解的人,應當有同情心,像經上講的:“應當有憐愍心”,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明了,也要以種種善巧方便,今天講高度的智慧、巧妙的方法來誘導他,讓他逐漸逐漸覺悟,明了了,這是行孝道。到最後歸根結柢,還是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樣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理如法的修學,我們講的最簡單、最具體的—《無量壽經》,要把《無量壽經》念熟。《無量壽經》裏面所講的一切教誨統統做到,你往生就有把握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孝道才圓滿。

  我們自己要往生,我們希望一切衆生各個人都能往生。我們曉得求往生的人很多,不能往生的人也很多。爲什麼不能往生呢?有障礙!障礙就是自私自利,煩惱障。成見很深的,所知障。破煩惱障秘訣就是決定不貪生,決定不怕死。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面,心是定的,不會受外面境界所動搖。順境也好,順境不貪愛享受。逆境也不躲避一些災難,不需要躲避。順逆都隨緣,你才能真正做到不貪生、不怕死。死是什麼?換境界,離開娑婆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好事!不是壞事!這要懂得。這些是事實真相,于是我們的孝道才能圓滿。

  出家要照顧自己,也要照顧同參道友,也要照顧道場,全心全力作出家人的好榜樣、作道場的好榜樣,這是我們行孝、盡孝!能夠把這種精神、這個形象發揚光大,利益社會、利益這個世間,我們的孝道才真正做的踏實。以這個功德回向衆生、回向淨土,那有不往生的道理!自己現前必然是法喜充滿。日常生活當中必定是不辭辛勞,認真努力,發奮修學,這才是出家人的盡孝。所以儒家、佛家沒有別的,就是一個孝字。這個孝字是佛法的大總持法門,佛法稱總持叫“陀羅尼”,這是究竟圓滿的陀羅尼。希望我們細心去體會,認真努力去實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達到圓滿。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種善因得善果 (第二十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