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意思。
師父:記得在往年,社會上真是大力的在提倡恢複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特色是什麼呢?就是倫理。倫常這個道理,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特色。離開了倫理道德,就談不上中華文化了。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有一次我在方東美先生家裏,正好遇到教育部有幾位官員也去拜訪方老師,向方老師請教,怎樣把複興文化的工作做好?方老師聽了他們的發問,大概靜默了五分鍾,他的態度很嚴肅,一句話不說。五分鍾以後,他開口了,如果你們有誠意,想真正把這個複興文化工作做好,那麼有幾樁事情趕快就要做。這幾位官員聽到很興奮,立刻問那幾樁?都瞪著眼睛看著方先生。方先生說,第一個廣播電臺關閉,電視臺關閉,報紙關閉,雜志也關閉。這官員聽到都搖頭,這個做不到。向方先生說,做不到。
方先生就說了,你們想複興中華文化,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華文化。你要不把破壞中華文化這些東西連根拔除,你還能談複興嗎?他老人家講的話有道理,我們在臺灣這麼多年,大家能看到的,當時複興文化這個口號多麼響亮,到今天社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不是清清楚楚的事實嗎?方老師爲什麼說這些東西破壞文化呢?這就講到,印祖講的防非了,這一些東西裏面所傳遞的訊息都是汙染的,都是不善的,都是邪知邪見。這個東西染汙人心,染汙本性。方先生以後也說了,工具是個好工具,電視、廣播、報紙、雜志都是好工具,可是內容糟糕,你怎麼能夠不防呢?
現在,譬如說最麻煩的,這大家都曉得的,家庭兒女不聽話,不聽管教;學生不聽老師管教。在社會上,員工不服老板。他從那裏學來的?就是從這些地方學來的。你要不在這上下功夫,你要想挽救社會,挽救你的家庭,難,太難太難了!而現在經營這一些資訊的事業,都是些有錢的商人,他們都爲利,爲自己的利益,不顧社會的安全,沒有想到自己的責任。你從事于這個行業,你要救社會,你要教化衆生,你要教他斷惡修善,要教導他敦倫盡分,你怎麼能夠誘導他往邪惡去走呢?人心學好難,學壞容易。你要是投其所好,隨著他的這個欲望去走,那就禍患無窮,這不能不提防。
中國古時候的教育、大乘佛法,都講求防患于未然。像黃河、長江的堤防一樣,有一個小洞,趕快就要補;否則的話,一旦崩潰了,那就不能收拾了。要小心翼翼的去防犯。在過去,國家政府有這個責任,你不要看中國帝王專製,你用客觀的立場,不要有成見去看他,好像是這個專製不講理,一個人治理天下,沒有民主那麼好。你這種看法、說法,不是客觀的,是你主觀的觀念。你要客觀的觀念,你仔細去看,可以說各有利弊。而中國自古以來,曆代的帝王將相,負責任的多,不負責任的是極少數。他要不負責任,在他這一代必定亡國,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得不到人民的支援,就會有另外一個勢力起來,把他的政權推翻,取而代之。所以這些執政當權的人,他盡量給老百姓,爲老百姓著想。滿清的帝王都不例外。我們從《四庫全書》裏面,看到滿清曆代帝王的诏書,批的這些奏折,你能夠看出他們的心真的是爲老百姓。一個建議,他很冷靜,很客觀,雖然是爲朝廷好,爲當時好,他想到我要這樣做,將來曆史上人會罵我是昏君,所以他批不准。我們看到這些奏折、批文的時候,很受感動,他不糊塗。他固然自己要得到利益,他同時能夠想到老百姓的利益。
那個政治製度你說不好,它能夠綿延幾千年。你說民主製度好,臺灣現在是民主,大家公認的,世界上民主發達到最高峰的國家。美國人講民主,比不上臺灣,任何一個國家民主都比不上臺灣。臺灣人民對于我們的民主,應當感到滿意了。爲什麼還紛紛想盡方法去移民?君主專製時代的時候,沒有聽說有大量移民的,事實擺在面前。
那麼今天政府不能替人民防非止惡,我們自己要有警覺。當然這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你在家裏面教訓你的兒女仁義道德,可是他踏進社會,踏進學校不是這樣的,又被一些邪知邪見汙染了,這個問題嚴重。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不能配合,不能是一個說法,那學生、年輕人就相信了,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一個政府,它將來在曆史上,能不能流芳千古,實在說,就在它的教育能不能成功?教育成功,這是賢明的政府,受萬世人的尊敬。教育失敗,你科技發達,你經濟發達,都沒有用處。爲什麼呢?社會不安全,人生活在恐怖之中,沒有安全感。
所以閑邪這兩個字重要。邪就是邪知邪見,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講法,錯誤的說法。閑是防止。存誠是叫我們存心,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存一個真誠之心。也就是不自欺、不欺人。這個說法,從前人聽了沒有問題,能體會到這個意思。今天我們講真誠,這個意思實在說,幾個人能夠體會到?把真誠兩個字的含意都誤會了。以爲什麼呢?直來直往,這就是真誠了。我今天對你提出的要求,你一定能夠滿足我。我求名,你名給我;我求利,利給我。真的,這是真誠,大家曲解了真誠的意思。誠字怎麼講?佛、儒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佛法叫菩提心,儒家教學裏面叫誠意、正心。曾國藩解釋這個誠,他講得很好:“一念不生之謂誠”。換句話,誠是清淨心,心裏面沒有一個雜念,在佛法講是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心是真誠心。今天幾個人有?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念頭永遠不會中斷。誠沒有了。所以聽到真誠,都把這兩個字誤解了。
那麼用佛法說,存誠就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懂得佛法的人,我這樣講,他容易體會。交光大師在《楞嚴注解》裏面講的“舍識用根”。識是妄心。識是什麼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妄心。用根,根是根性,用見性見,用聞性聞。見性聞性,見性聞性裏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存誠這兩個字不好懂。存誠就是佛家講的發菩提心,儒家是成聖、成賢的基礎。善導大師所謂的“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那就是存誠。
問:印光大師的第叁句話是深信因果。但是現代社會講求科學證據,很多人認爲沒有看到的就不相信。有的甚至于認爲,好像因跟果表面上不符合。然而我們佛教是看出因果的真相是通叁世,而且有顯報和冥報的分別。請教老法師,因果通叁世,和顯報、冥報,怎麼樣來解釋?
師父:因果的理論與事實,不但在佛法,在世間法裏面,它也是真理,它是事實的真相。如果說現代人不相信,那是佛經裏面所說的愚癡、顛倒。佛法講因果,印度古時候許許多多的宗教,肯定因果報應。在中國,儒家、道家,甚至于諸子百家,也都承認這是事實。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因,一定有惡報。而印光大師爲了教導世人,深信因果,他用《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這叁種做爲教材。希望因果的教學,能夠普及到全國,普及到全世界。所以他在一生當中,不遺余力的來推展。印送這一些資料,數量也特別多。
我早年在香港講經,看到弘化社的出版物。從版權頁裏面,概略的算一算,大概估計一下,這叁種書,老法師在一生當中,印送的數量超過叁百萬冊。民國初年,印刷術並不是很發達,能有這樣的數量,實在令人吃驚。而弘化社所印送的佛書數量很少,要跟這個比起來,那差的太遠了。爲什麼老法師是出家人的身分,不在佛法上大力的來流通、來弘揚,他去流通、弘揚這叁樣東西?那麼這在一般人看到,這不是一個怪現象嗎?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想通了,才知道老法師智慧高超。他老人家所做的是應機說法,看看現在這個世間什麼病,衆生得的是什麼病?不相信因果報應,于是倫理道德也不相信,爲非作歹,邪知邪見,這怎麼得了!
儒、佛要想挽救這個時代來不及了。儒家常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佛家跟儒家這個教學,至少也要二、叁十年才能收到效果,不能救急。現在災難就在眉際之間,你怎麼辦?因果報應之說,比較上有效果,大家要能聽進去,要能肯定。他起心動念、所作所爲,自然會收斂一點。佛菩薩、古聖先賢,不是拿因緣果報這個事情來嚇唬衆生,沒有這個道理!要是說拿這個東西來嚇唬人,嚇得你不敢做壞事,這一種教學是最笨的教學法,是個愚癡的教學法。世、出世間的聖賢聰明絕頂,高度的智慧,他怎麼會用這種愚蠢的教學法呢?給你講的全是事實。你今天作惡,你不悔改,你不相信,到惡報臨頭的時候,你後悔莫及了。然後才曉得,那些人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沒有欺騙我。這個時候後悔,後悔你還是要受報,不能說後悔就不受報應,沒有這個道理。而且因果不能抵消,不能說我過去造的惡業太多了,現在多做一點善,我可以抵消,沒有這個道理,種瓜一定得瓜,種豆一定得豆。種瓜不會變成豆,種豆也不會變成瓜,佛法講的這是究竟義,這是真的。
你所造作的業,包括你起心動念,你一念善,你造了一念善業;你一念惡,你造了一念惡業。善惡業的種子,含藏在阿賴耶識裏面,永遠不會消滅。什麼時候受報呢?那要看緣,所以佛法不講因生,它講緣生。因就是你做的這些善惡業,這個善惡業的業因遇不到緣,不會受報,果報不會現前,遇到緣才會現前。換句話說,我們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業,善、惡業統統都有。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決定是惡業多、善業少。從什麼地方能夠驗的出來呢?從我們學善跟學惡,你看學善很難,學壞一下就學會了。這就證明,你這個阿賴耶識裏面,惡的習氣多,善的習氣少,所以學壞事一學就會;學善事,就感覺到很困難。這個可以勘驗的、試驗的,一定不是假的。
那麼這個果報,我們可以控製。從那裏控製?從緣上控製。如果不想我過去造的那個惡業現前,我現在把惡的緣斷掉了,我修善緣,我斷惡緣,那麼我雖有惡因,我現在不會有惡報。我的善緣成熟了,我的善緣就先受報,先受這個善報。善緣裏面最善的是念佛的緣。今天聽到這一句佛號,心裏生歡喜,過去生生世世曾經念過佛,現在偶然聽到,還蠻覺得喜歡,就證明你的阿賴耶識裏頭有佛的種子。那麼你現在再認真、勤奮的去念,不中斷的去念,那麼你這個緣成熟了。這個緣成熟,這個果報現前,這極樂世界現前,最殊勝的果報。所以因果報應是事實,不是假設的,更不是欺騙人的,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移。
問:是的!各位觀衆,自古以來公認佛教是博大精深的,從時間來看,適合每一個時代;從空間來看,也適合于每一個地區、每一個種族、每一個行業,是曆久而彌新的。然而這麼廣大的佛教教材,如果我們把它濃縮起來,那麼因果兩個字,就可以全部包括盡。所以因果的道理是非常深妙的。所以這個因果的道理,我們還要必須再細細的來研討。我們今天很感謝老法師精采的開示。各位觀衆,我們下一集再見。
《種善因得善果 (第十四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