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種善因得善果 (第十一講)▪P2

  ..續本文上一頁,是求願往生,他就作佛去了。《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得很清楚。臨終一念起貪心,這是餓鬼道;一念嗔恚,是地獄道;一念十善,是人天道。這是在臨終時,必須有善友在旁邊開導、照顧,讓他不能錯了念頭,這個太重要了。那麼現在問題就是那一個,究竟是采取什麼方式,各有緣分,各人不相同。

  問:老法師這一段的開示非常重要。就是說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注意培福。我們培了福報,而且每天精進念佛修行,那麼到臨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在,而不必受到種種的不自由的痛苦、折磨。所以這樣子的一種修行,才能夠稱得上圓滿。

  請教老法師,夏蓮居老居士在稱贊淨土的詩句裏頭,有一句話,他說一心念佛,就能夠根身器界全轉換。那麼這一種的轉變,除了說是環境變的清淨以外,是不是在身心上,也能夠從沒有福報,變得有福報;從沒有智慧,變成有智慧;從多病、短命,而能夠得到健康長壽呢?

  師父:他講的話沒有錯,講的話非常有道理,與事實的真相完全相應。實在說,修福,念佛是修最大的福報。就像你前面所說的,人在臨命終這一刹那,這是與來生禍福關鍵的時刻。那麼真正有福報的人,他臨終的時候可以不生病,預知時至。你看有很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看他走的多麼自在。這一些事實,我們在這幾年看得很多,這不是假的。

  我在香港,往年在香港講經,常懷法師告訴我一個歐陽居士,讀經的時候,坐著往生的,預知時至。他向圖書館借《大藏經》回去看,告訴常懷法師,你到那一天,什麼時候,派人到我家裏去,把這個書取回來,我不再把這個書送回來。常懷法師聽到這個話也很驚訝,不再送來了,難道你預知時至往生?看看那個樣子,好像又不像。好吧!既然這麼說了,記下來,到那一天派人去拿書。大概是兩個多禮拜以後,他派人去他家拿書,看到老先生正在看書。老先生看到,圖書館來的,來幹什麼的?你不是叫我今天來把《藏經》取回來?是,沒錯,我沒有叫你這個時候來,我現在還在看。他是老人家,年歲大,這年輕人當然也不好說什麼,這就回去了,第二天再去。第二天去的時候,他家裏人告訴他,老先生往生了。什麼時候往生的?你走了以後,大概兩個小時,坐在那裏往生的。你看這個多自在,預知時至,兩個星期之前,告訴常懷法師。他爲什麼能夠,我們爲什麼不能夠?關鍵就在他的心清淨,萬緣都放下了。我們爲什麼不行呢?牽腸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一樣也放不下,麻煩在此地。

  最近,兩個月前,叁重廖居士跟我講一個故事。兩個月前,他們那裏有一個老同修,七十多歲了,往生也是預知時至,選擇往生的時間,這太妙了。他接觸到淨土法門,念佛大概才叁、四個月,時間不長。廖居士告訴我,他跟他只見過叁次面。第一次來拜訪他,告訴他,他聽到這個法門之後,非常歡喜。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殊勝,他就下定決心,我非去不可,來跟他談這一樁事情。過了一個月了,他又到廖居士那裏借錄音帶,借經書、借錄音帶回去聽。又過了一個月,再找廖居士就跟他講,他說現在我家裏就我一個人學佛,我的家人都不學佛,他說萬一我往生的時候,他們又哭又鬧,那我怎麼辦?廖居士聽到,這是個問題。

  他就問了,你的家裏面這些人,有沒有上班、上學的?對,他們都上班,都有工作。廖居士說,那你選擇他們都上班不在家的時候,往生多好呢!他聽了這個,點點頭,這個有道理。兩個月之前的時候,他就選擇這個時刻,家人統統上班了,他在這個時候往生。等家裏人晚上下班回來之後,醫生來檢驗,他這個死已經超過八個小時。可以自己選擇時間的,這才叫真正有福報。這個福報,當然不是一世修的,累世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候成熟,因爲他念佛只有叁、四個月,時間很短。跟經上講的理論、方法相應。佛經上確確實實是這麼說的,問題的結征,就在你如不如法?經典上講的是道理、方法,你跟它相不相應?你要相應了,你就能做到。臨命終時,一念、十念決定往生,何況他念了叁、四個月?萬緣放下,身心清淨,感應不可思議!

  那麼夏老居士這個話,意思就很明顯了。這一句佛號,念到功夫得力,念到相應,念到如法,冥冥當中,阿彌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諸佛加持,你的身心境界,都在那裏起變化。剛才講了,明顯的變化,那是顯加,你覺察出來了。冥冥當中加持,你沒有覺察;沒有覺察,佛的加持,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你也得到。你的環境,生活環境會改變,你的體質也會改變。健康長壽,說實在話,看你有沒有需要?如果不需要,這個世間沒有什麼緣分,住在這沒有什麼意思,爲什麼不早到西方世界去成佛呢?還有什麼好耽誤的呢?如果有必要,必要的是弘法利生,這樣殊勝的法門,我還需要時間介紹給廣大群衆,那這就需要。所以往生,真的是得到自在了。在這個世界上多住幾天,也不礙事;想立刻就走,行,這個叫了生死,生死自在。不是做不到,人人都做得到,就是你肯不肯做。

  問:老法師這一段的開示,是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一心念佛,他都可以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這麼大的、無比的福報都能夠得到,何況說是在這個世間的這一些福報、智慧、健康、長壽?只要是有需要,佛菩薩絕對加持。問題只在于說,我們是不是有真正的、至心的來修行,來念佛。

  再請教老法師,古代的大德,他們的生活都是非常的節儉、惜福。像我們這樣看起來,就是都非常的刻苦。那現在我們地球上的開發,好像都是高度開發,物質非常豐富。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需不需要再學古大德那樣子的刻苦,或者是說是節儉、惜福也是需要,但是尺度上,稍稍可以放寬呢?

  師父:這個也是正確的,但是惜福這一個原則,永遠不能夠改變。當然整個社會結構不一樣,生産方式改變了。過去都是人工,現在都是機械化,所以生産的量增加了,質也變了。那麼我們也得要隨著這個時代,如果還照從前那種方式,那樣刻苦節儉,變成對于社會大衆學佛,産生一種障礙。大家看了,這個我受不了,這個佛我不能學。反而爲了這一點點事情,把一切衆生法身慧命,這個緣給斷掉了,那這個失就太大了,真是得不償失。所以一切要顧慮大衆,能夠得到佛法的機緣,所以必須要做適當的調整。在現在這個社會裏面,衣著、飲食、起居,我們雖然不能講,不要奢侈,這個是一定要避免的。一般普通的標准要達到,他們才心安理得。他的家庭,他的親戚朋友看到,你的學佛是對的。如果過份的節儉,那他們會提出異議,就變成障礙了,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

  但是出家人那是例外。出家人說實在話,過那個刻苦的生活是正確的,給世間人做一個樣子,你可以不必學,但是你看到人家能過這個節儉的生活,我們這個生活已經超過他很多倍了,你還有什麼話說呢?像我們近代印光大師,我們雖然沒有見過他老人家,但是在許許多多文字裏頭,我們看到記載他的生活狀況。他老人家在年輕的時候,在定海普陀山住了叁十年,住在藏經樓。他的生活很簡單,記載裏面告訴我們,他的早餐就是一碗白粥,沒有菜,因爲他是北方人,早年的時候到南方,他們寺院裏頭,早晨吃粥有一點堿菜,北方人吃不慣,所以就不吃了。叁十年如一日,早晨就是一缽粥,沒有菜。中午就是一缽飯,這個菜,常住大衆,跟大家完全一樣。一生都過這個節儉的生活,一生都是自己勞作。早晨起來,掃地、抹桌子,整理房間。晚年雖然有個侍者,這些事情他還是自己做,自己洗衣服,自己補衣服,樣樣事情都是自己幹,八十歲還是這樣的,他八十歲圓寂的。

  信徒所有這些供養,都拿去印經布施。自己從來沒有想到要改善自己生活,沒有過。都是勸人要修福,要惜福。看到人吃飯,飯碗裏頭還掉有幾粒米,他都要罵人的。北方人心直口快,他都教訓人,你有多大的福報?你敢這樣糟蹋?這個是我們出家人的好榜樣。當然在現代,我們不能要求那麼嚴格,可是出家人要能做到這個,還是最好的。在家人的要求,我們一定以社會大衆生活水平做標准,不能低于這個標准。低于這個標准,對于佛法的弘揚會産生障礙。

  問:老法師的開示就是說,我們對這個節儉惜福的觀念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在做法上,一定要適合現代的環境,不要使大家造成對佛法的一種誤會。

  再請教老法師,現在社會上一般對神通都非常感興趣。但是我們佛法把神通歸爲是聖末邊事。那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神通?還有他老人家對神通有沒有什麼重要的開示?

  師父:這一點,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神通這兩個字,這個名詞,社會上很多人産生了誤解。這個名詞裏面,通是講通達。對人、對事、對物,對過去、對未來,一切都能夠通達而沒有障礙。神是形容詞,所謂是神奇莫測,也就是說他的智慧、能力,超過平常人,他有神奇莫測,這一種智慧通達的能力,所以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稱之爲神通。

  眼能見,耳能聞,心能知,這個能的能力超過凡人,就叫神通。佛法爲什麼把這個東西當做末事呢?佛告訴我們,這個能力是大家的本能,有什麼好奇怪的!人人都有,而且人人都平等。沒有說那個比那個高,沒有這回事情。你看《華嚴經》裏面所說的,昨天晚上講到經文,正講到普眼法門。從普眼,我們就明了《金剛經》上講的五眼。《華嚴》用十表法,《華嚴》講十眼。那十眼另外五眼從那裏來的?另外五眼從法眼裏面開出來的。由此可知,這個五眼跟十眼是一樁事情,正如同六度跟十度是一樁事情,只是開合不同而已。開是展開,合是歸納。多可以歸納少幾條;條數少的,可以把它展開,多說幾條,內容沒有兩樣。那麼舉出一個眼來說,眼的能力能夠見盡虛空、遍法界,這個能力太強,這個我們就稱神通。耳的能力也能聽盡虛空、遍法界,換句話說,我們坐在那裏不動,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我們看的清清楚楚。他在那裏講經說法,我們聽的清清楚楚,這就是神通。六根的能力,原本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爲什麼呢?它是性門,虛空法界是性變的。《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諸佛的刹土,衆生的法界,全是心現、識變。心識的能力,原本就是這麼大。現在這個能力爲什麼失掉了呢?佛跟我們講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妄想、執著是障礙,在佛法叫二障。妄想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你能把這兩種障礙突破了,把這兩種障礙消除了,這兩種障礙放下了,你的能力就恢複了,有什麼奇怪!

  今天你看到別人有神通,你羨慕,他那個神通又不能給你。假如他的天眼通可以給我,我一定拜他做老師,我跟他學。他的宿命通能夠知道過去、未來,他可以給我,我也可以跟他學。他有我沒有,我樣樣還要請教他,那他欺騙我,我怎麼辦?這個不能不防。他的那個能力,並沒有達到究竟圓滿。小通他有,大通他就胡說八道了。這種以神通來欺騙衆生的事情很多很多。

  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一樁事情,他說清朝亡國,就是慈禧太後相信神通。所以有這些神通的人就欺騙她。國家大事,她向他們請教,甚至于駕乩扶鸾,用這個來決定國家大事,都被鬼神欺騙了,最後亡國。他說那些東西,爲什麼會相信呢?小的事情很靈驗,所以她非常相信。國家大事也問他,就完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也不能不防範。所以凡是喜歡神通,喜歡感應,這一種人非常容易著魔。著魔的事情,在現在這個社會,無論在臺灣,無論在國外,我們看到很多。這個一般醫藥界裏面講神經分裂,得神經病。那麼這種人都是年輕人,很優秀的,書也念得很好,甚至于大學畢業了,還有一些拿到博士學位。家庭、事業都相當美滿,以後去學佛,學了個一年、半年,得神經病。我遇到不少,他的家人帶來找我,“法師,有沒有辦法救他?”我搖頭,我沒有能力。可是我問他,他是不是喜歡神通,喜歡感應?點頭。他要能夠把神通感應丟到一邊,他不會走到這個地步。

  所以你看看真正善知識,印光大師、夏蓮居老居士,連黃念祖都常說,決定不求神通,決定不求感應,老實念要緊。只要能做到老實念,沒有一個不成就的。神通感應決定有,佛也有,菩薩也有,羅漢也有,甚至于我們祖師大德裏面,顯示神通的不在少數,《高僧傳》裏面可以看到,《神僧傳》裏頭全部都是的。但是決定不用神通做佛事,也就是不用神通感應來接引群衆。佛法是用理論,是用教導,來接引大衆,絕不用這個東西。有,也不用。

  

  

《種善因得善果 (第十一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