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平常百姓。平常百姓不造這麼重的罪業,身心沒有這麼重的負擔,所以能夠得到悠閑自在,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在古時候,說實在的話,最懂得人生的人,最懂得享受的人,是社會上的出家人,與一些隱士。士是讀書人,有學問、有道德,不出來作官。不求聞達,甘心種幾畝田,粗衣淡飯,平平安安,自自在在過一生,這是懂得人生的人。那麼這些人對社會、對大衆,有什麼貢獻呢?我在過去讀曆史,讀到這些人的《傳記》,我就有疑惑,曆史上留下名的,必定是對于國家民族有很大貢獻的人,青史留名。想了很久,都想不通。後來學佛,慢慢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這些人給社會大衆作一個典型,作個模範,作個好樣子。什麼好樣子呢?“與人無爭,于事無求”。他雖然不天天講經說法,他做出這個樣子給你看。他不是沒有能力爭,不是沒有本事求。有能力爭而不爭,有本事求而不求,高人!人人都能學他,社會自然太平了,自然安定繁榮。所以他們的榜樣,對社會有一定的影響。不但對當時有影響,對後世的影響更大。使讀書人看到他們這一生的行誼,就起覺悟了。何必跟人家爭,何必要妄求呢?粗茶淡飯,這個生活多惬意,多自在!
我們今天在中國大陸,雖然我們去的地方不多,聽說九華山上還有很多老修行人,自己種菜,生活非常簡單,幾十年不下山,過清淨悠閑的生活。他懂得人生,他懂得享受,他懂得過人的生活,一生絕不造罪業。這種人,一般說享清福。清福的果報,不可思議。念佛決定往生淨土,生淨土就是作佛、作菩薩,在虛空法界得大自在。實在說,他們是對因果循環的道理,因果相續的道理,了解的最透徹。知道事實真相,所以能夠萬緣放下,二六時中一念不生,這正是所謂大修行人。所以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怎麼可能叫世俗這些俗緣,勞累自己的身心?這一些道理,我們要細參。
這一些事實真相,實在講,就擺在我們眼前,我們要很冷靜的去觀察。然後選擇我們這一生修學的方向,努力的目標,我們到底是隨淨緣,還是隨染緣?我們是要學佛菩薩,還是要學凡夫?我們將來是想往一真法界,還是繼續搞六道輪回?這個決定就在我們一念之間。真正覺悟,果然覺悟,萬緣放下。我們今天也不必到深山裏面去歸隱,爲什麼呢?一切隨緣而不攀緣。隨緣當中,不分別、不執著,就叫做不攀緣。這樣自自然然就爲衆生、爲佛法,爲佛法的弘傳,爲衆生破迷開悟。不但我們自己要說,更要緊的,還要做個樣子給人看。無論是說,無論是做,都出于至誠,沒有絲毫虛假,沒有絲毫造作,一切都順其自然。
一定要修福,盡心盡力的修福。什麼是福,什麼是罪,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間人聽說過舍財修福,這個意思淺,意思窄小。那麼讀過《華嚴經》的,對于這個意思就廣、就圓。身也是財,身叫內財。可見得不僅僅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是外財。我們能舍、肯舍、歡喜舍,舍它來造福。今天對這個世界,要造什麼樣的福,才能夠利益現前的大衆?這也是我平常跟幾位發心講經法師常說的。經上常講,佛是大醫王,法是藥,用這個比喻來說,那你一定要懂得,現代的社會,現代的衆生害了什麼病?那麼你講經說法,一定要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你的目的就達到。那麼現在的衆生是什麼病?全世界的,普遍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貪嗔癡慢,忘恩負義,大家仔細觀察觀察,你就明了了。你想幫助他,因爲他所想的,他所見的,他們所說所做的,都是罪業,未來果報不堪設想。你現在發了菩提心,你想救度他們,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那你必須要叫他覺悟,要叫他回頭,幫助他破迷開悟。他念念爲自己,你要表現出來,念念爲衆生。他做的是損人利己,我們今天所做的是損己利人。不但你要說,你要真正做給他看,讓他在這個地方覺悟、回頭,那他就得度了,所以佛法無有定法可說。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區,這一切衆生他們所造的業不同,也就是說,他們的思想觀念,言語造作不一樣。佛菩薩要用什麼方法,決定是對症下藥,要給一切衆生作一個好榜樣。
我們學佛的人,出家了,發心講經說法,這是作師。作師,你就要作一切師的好榜樣。我們在求學,求學是學生,我們作所有學生的好榜樣,這才能糾正社會的錯誤,才能夠挽救這個社會。現在世間人普遍的在造罪業,我們想起來太可怕了。爲什麼普遍在造罪業呢?我們明了這個罪業,它也有因緣果。因是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這個沒有話說,一切衆生各個都具足。但是雖有煩惱、習氣,假如沒有外緣的誘惑、勾引,它也很難起現行。可是現在這個世間惡緣太多,那些是惡緣呢?科技的媒體是惡緣。我們今天打開電視,全世界,看看報紙、廣告、雜志,裏面的內容,都是講殺盜淫妄,這是緣。裏面本來就有這個煩惱,再看到外頭這個緣,這一拍就合了,那個不造罪業呢?爲什麼現在造罪業的人這麼多,造罪業這麼重?比起過去,過去世的時候,不要說多,比起過去五十年前,增長多少倍?不止幾十倍,至少在百倍以上。這樣下去,還得了嗎?東西方古老的寓言,說世界的末日,全世界的大災難,說這些話,我們今天相信。衆生的思想、見解、行爲,這個是預兆。他心地善,行爲善,後來有善果、好報。言行都不善,後來怎麼會有好果報?這個事情太可怕了。
我們今天要做的,我們也利用高科技,利用傳播工具,我們做出跟他恰恰相反的榜樣。讓他看了,讓他聽了,讓他冷靜去反省,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這叫弘法利生。他念念爲自己,我念念舍自己;他念念求長壽、求富貴;我念念舍生命、舍供養。他念念所求的,他得到些什麼?我們一切都放下,我們得到什麼?這可以做個比較。不要以爲恐怕這麼做,沒有人覺悟,我們要起這個念頭,起這個疑惑,那就錯了。只要我們認真努力去做,必定有覺悟的人。先少數人覺悟,逐漸逐漸就多數人覺悟;到最後,大多數人覺悟,這個世界的劫難就轉變過來了。問題是我們自己決定不能有絲毫的差錯,舍財修福,要能舍得盡,痛痛快快的舍,要能舍的快速,爲什麼呢?衆生的劫難就在眼前,怕的是來不及了,人生的壽命很短。
我昨天晚上,看一篇梅光羲老居士的《傳記》,梅老居士,了不起的人。二十幾歲就有不平常的成就,一生雖然以居士身、宰官身,研教、弘經、著書、講學,一生都沒有中止。他是六十九歲往生的。《無量壽經》前面一篇長序,是他病中寫的,他病中躺著,都坐不起來,躺在床上。躺在床上的時候,這麼寫出來的,寫了兩千多字的長序,我們看到非常感動。古今出家、在家,許許多多的大德,真正有成就、有貢獻的,走的時候還有這麼多痛苦,這個痛苦要曉得,是宿世的罪業,這時候果報現前。報完之後,他往生的時候,非常安詳,非常的自在。我們聽說,看到這個情形,要覺悟。
韓館長往生,就示現這個相給我們看。她在病中很苦,但是走的時候很自在、很安詳。走的前一、兩天,給我們說,好舒服。那個針都拔掉了,不再給她治療了,她感覺到非常自在,非常舒服。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現象,自己提高很大的警覺,業障一定要消除。怎麼消呢?修福,拼命的修福。財要布施,身體也要布施,精神、體力都要布施。我們研究經,講經說法,內財布施,這用智慧布施,用精神布施,用體力來布施。這個事情要認真去做,努力的去做,不能夠投機取巧,不能夠懈怠、懶惰,這就是我們認真來做布施工作。希望將來走的時候,能夠免除這些病苦。我們現在做還來得及,這才是聰明人,這才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大的一樁大事。現在所有一切的享受全是假的,全是空的。臨命終時,沒有病苦,如入禅定,那是絕大的福報,真實的福報。
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種善因得善果 (第二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