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善因得善果 (第叁講)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錄影室
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面,給雲臺居士寫得信不少,談到因果這個課題也很多。他老人家說:
【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
世間是指過去帝王將相,出世間是講諸佛菩薩。世、出世間的聖賢,目的都是在教化衆生,幫助衆生離苦得樂。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闡揚因果的道理,說明因果的事實,是非常重要的,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也不外乎此。我們綜合佛在經論裏面所說的,尤其是大乘佛法,一乘的大經,無不是闡明因果的道理。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體是永恒不變的,相是幻妄不實的。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決定不是真實的。所以告訴我們,萬法皆空。這個皆空是講現象,萬法的現象皆空,但是因果不空。因果是什麼呢?因果就是這一切萬法的相續相。因果是相續的,因果是循環的。這一種相續循環的現象,永遠存在。因此善因一定感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老法師說,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要提倡因果報應,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向大家說清楚、講明白,讓一切衆生起心動念,能有所收斂。
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每一個國家地區,都極力在倡導民主、自由、開放。古時候,領導人的權威,家長的權威,師長的權威,長子的權威,在民主自由開放的環境之下,統統消失掉了。一般人民,可以說無拘無束,要不懂得因果報應事實的真相,他內有貪嗔癡慢,煩惱的習氣;外有五欲六塵的勾引,他怎麼能不造罪業?怎麼能不感惡報?各人造業受報事小,如果社會上普遍都是這樣,那就造成不堪設想的共業了。在這個環境之下,縱然佛菩薩、聖賢統統出現在世間,也無可奈何。這個事實,我想諸位想一想,都能夠體會得到。眼前的社會,就是事實的證明。
老法師在民國初年,這些口號剛剛提倡的時候,他老人家有高度的智慧,就知道往後這個社會的演變,預先給我們開了一副藥方。我們如果能認識,能依教奉行,這還有救。如果對這個藥方不認識,不以爲然,問題就非常嚴重了。後來的發展,真會到不堪設想的地步。
他老人家在答覆喬智如居士信裏面,講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他說:“兒女雖小,決定不能夠任性、驕生慣養。”中國古時候的諺語常說:“教子嬰孩”,你教兒女,在他嬰孩時代就要開始。嬰是嬰兒、小孩。這一句話意思很深。“教婦初來”,婦是媳婦,娶妻,教妻是她一進門就教導她,這個時候容易。如果說是驕慣一個時期,她不聽,她不接受你的教育了。古聖先賢的話沒有錯,可是現在在我們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大的阻力。你家裏這個教法,別人家裏不是這個教法。你這個小孩在家裏,聽從父母,但是跟別的小孩在一起玩,跟同學們在一塊相處,他們的父母對他不是這個教法。所以小孩也會産生疑惑,也會産生反抗,這個麻煩就大了。因此這個因果的理念,必須要向社會廣大群衆宣導。必須讓廣大的群衆都能夠了解,共同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來努力。以共同的理念,教兒女,教學生。領導人教他的幹部,教他的部屬,才能夠真正達到社會安定、和睦、繁榮、興旺的目標。
印光大師又特別注重教女,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更重要。他說:
【善教兒女】
這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他老人家說的,細細去想,很有道理,他說治國平天下的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這個可以從古今中外曆史裏面去觀察。世間上爲什麼少賢人、少聖人呢?由于世間上少賢女。如果有賢女,將來這個人必定是賢妻賢母。先生有個好內助,在他事業上,一定是飛黃騰達,一定是一帆風順。兒女有賢母,小孩自幼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善法的薰陶,將來那有不成聖成賢的道理呢?這正是所謂,女人操治國平天下大權之大部分。所以教導兒女必須從幼小的時候,就要常常跟他講因果報應的故事。他年齡大一點,有理解力的時候,要跟他分析因果報應的道理。讓他明了,能夠常常存畏懼之心,自然就不會做這些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提倡因果報應,以及善教兒女,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輪。我們學佛,四衆同修,出家的男衆女衆,在家的男衆女衆,你要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有責任,對于一切人,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要以此相勸,以此共勉。
天下的治與亂,就在每一個家庭是不是著重道德,著重品德的修養。每一個家庭都健全,這個社會自然是健康的。社會出了問題,那就是家庭出了問題。所以在中國,古聖先賢建立國家社會,用什麼方法呢?用五倫。五倫第一個是夫婦,第二是父子,第叁是兄弟,第四是朋友,第五是君臣。由內向外。夫婦同室,同一個房間;父子兄弟,同一個家庭。由此可知,如果夫婦不和,家就亂;家不和,社會就動亂。所以中國古聖先賢他了解、他明白,要把一個國家治理好,要想這個社會安定繁榮,從那裏起呢?從家庭起。家庭從那裏起呢?從夫婦起。這才以五倫十義,爲教育的大根大本。家庭是以這個爲根本,社會也是以這個爲根本,國家還是以這個爲根本,這是中國幾千年傳下來的道統。世界聞名古國有幾個?早就都滅亡了。唯一中國這個古國,到今天還存在。你要問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就是這一個道統在維系著。如果這個道統喪失掉了,這個聞名古國恐怕也有問題,它的基礎就動搖了。老和尚這些教誨、這些議論,都是根本、切實的說法。
老法師在答覆江易園居士裏頭,也有一段話說,他勉勵大家:“現代提倡佛學,一定要注意淨土法門,以及因果報應。當時各地方組織蓮社,修學淨土的這些同修們,有一個共修共學的場所,這個很好,很難得。現代我們雖然不用蓮社這個名稱,我們遵循夏蓮居老居士的建議,各處組織淨宗學會。實在講,這一個名詞,就是古時候蓮社的現代化。因爲我們想像蓮社、想像寺院,往往都聯想到宗教上去了。實在講,現代的四衆弟子有責任,要把佛教帶出宗教。因爲佛法本來就不是宗教,它是世尊對一切衆生至善美滿的教育。我們希望它能脫離宗教,恢複教育的本來面目,才能夠普遍利益社會廣大的群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所以夏老有鑒于此,將這個名稱訂作學會。我們現在尊崇他這個建議。學會實際上跟蓮社是一樣的,只是在名稱上換了一下。
淨宗學會怎麼個組織法?需要多大的公寓,多少人數,實在講,這個沒有一定的,一切隨緣,不必勉強去做。你們在一個地方念佛、弘法,人數逐漸逐漸多了,大家覺得需要有一個聚會的場所,這個就是自然形成的。像臺中,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到臺中之後,他就學他的老師,每到一個地方,就給人家講經說法,勸人念佛。利用公余的時候,在朋友家裏,五個人、十個人,他就講起來了。以後越講人越多,人家家裏客廳太小,容納不下了。覺得有需要搞一個小講堂,這才動個念頭,我要搞一個蓮社。在綠川買了一棟舊房子,重新整修了一下,規模很小。那個講堂,只能容納一百多個人的樣子,大概一百二十個人,就擠得很滿了。要用我們現在臺灣這個製度來講,大概是五十坪的樣子。從前蓮社的大殿,大概只有五十坪。蓮社現在的規模,這是幾十年逐漸逐漸擴展。旁邊鄰居,有的時候他們離開了,移民到國外去了,把鄰居的房子買來擴大。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他是整個拆掉,重建的大樓。最初早年的,那要看他們的曆史的照片,你就能看到,很簡陋。一切都是隨緣而成就的,這個成就的多麼自在。
那麼在這一個地方法緣越來越殊勝,于是蓮社的地方容納不下了,再開辟第二個道場,就建立慈光圖書館。慈光圖書館的規模,比蓮社大多了。但是現在諸位去看,好像是差不多,那是蓮社以後不斷擴充,才有今天的規模。而慈光圖書館一直保持四十年前原來的樣子,只多了一點點。我這一次去休息的這個小樓,是後來買的,這是四十年前沒有。所以道場的擴充,一定是循其自然的發展。頂重要的,是自己要真實的修學,這個重要。所以從很小的道場,逐漸逐漸發展,這是在中國曆史上,自古以來,許多大道場、名山、寶刹都是這麼成就的。真正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所以你能夠得自在。
發展事業,又不失清淨心,這才叫自利利他。如果一昧發展這個事業,每一天爲這些事情操勞,而自己得不到清淨,那麼你所修的是人天有漏的福報。甚至于將來往生,都會成問題,這就得不償失了。畢竟念佛往生,才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大的事情,其余的,小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永脫輪回;不但永脫六道輪回,永遠超越十法界了。你回歸到一真法界了。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回歸到一真法界,你生活的空間就擴大了,擴大到不可思議,你就得大自在了。
在那個環境裏面,我們依舊不斷的修學,不斷的幫助一切苦難衆生。我們的修學,像經上講的,遍供十方諸佛。供佛,修福。供佛,當然聞佛說法。聞法是開智慧,福慧雙修。同時又能在十法界隨緣示現,廣度衆生。我們要達到這麼一個境界,佛告訴我們,只有念佛求生淨土,你就成就了。如果不念佛求生淨土,你要想到這個境界,那的確是很難。經上講至少要經曆叁大阿僧 劫。這是說明爲什麼提倡學佛一定要注重淨土法門。淨土最著重的是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往生真正的條件是清淨心,所以念佛講求的是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念都要與清淨心相應,這樣功夫就得力,才能夠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夠念到一心不亂,這樣當然就得生。
心地清淨的人,一定生智慧,一定生慈悲,決定不會作惡。這是老法師教我們要特別注重提倡因果。又勸導大家要戒殺護生。實在說,今天講到戒殺護生,我們中國人遠遠不如外國人。我們在許多國家,人家公園裏面有很多野生動物,這些動物都不怕人。像樹上的松鼠,你一招手,它就到你身邊來。甚至于小鳥、鴿子、海鷗,…
《種善因得善果 (第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