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些野生動物都不怕人,都可以飛到你的身邊,停在你的手臂上。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動物跟人相處,它看到人沒有害它的念頭。可是在中國,這一些動物見到人就驚慌恐怖,趕快逃命了。這什麼原因呢?大概是我們中國人殺氣太重了。它一接觸就生恐懼之感。所以一定要學著戒殺護生。
老法師教導我們,我們應當勸一切人,要善教兒女;做老師的,要善教學生。國家、社會的動亂,由于缺乏賢人,而它的根源,實在就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母教是最爲重要。所以他老人家的看法,教女比教子關系更大。他說有賢女,這個社會上就有賢妻、就有賢母。一個人小時候有賢母,成人之後有賢妻,他想不做賢人也辦不到。因爲他自小受賢母、賢妻的薰陶,他在社會上當然是正人君子。由此可知,這個才是真正正本清源的良策。所以老法師對于一些在家的大德、居士,在當時,居士們出來弘揚佛法的人很多、很普遍,而且很有成就。老和尚開導他們,希望他們弘揚佛法的時候,特別注意提倡。目的,都是祈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是印祖答覆江易園居士的一段話。他答覆永嘉某居士,信上這麼個說法,這個是一些人求佛菩薩保佑,求感應的話,這一段開示很重要。他說:
【豈菩薩唯在普陀,不遍界以應感乎哉。】
許多人拜觀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在我們中國是最爲普遍的,所謂家家觀世音。于是乎結伴到普陀山去朝山,去拜觀音菩薩。一直到現在,這個風氣還不間斷。現代觀光旅遊開放了,招來了人潮;而實在,這裏面朝山,拜菩薩的人,我看至少也有一半以上。特別是中國人,老和尚這一段話,用意就很深了。難道觀音菩薩只在普陀山,不在別的地方?實在說,觀音菩薩常在一切衆生起心動念之處,顯大神通,說微妙法。可惜的是,衆生不知不覺,迷惑顛倒,當面錯過,辜負此恩。也許有人要問,觀世音菩薩在一切衆生起心動念之處,我爲什麼沒有感觸到呢?這是對于佛理沒有了解,或者是了解不透徹,你見不到。
在佛教裏面,所有一切諸佛的名號、形象,其實諸佛的形象都是一樣的,佛佛道同,都是代表當人性德。換一句話說,是代表我們自己的性德,本性本具的德能不在外面。所有一切諸菩薩,菩薩的名號、形象,是表我們的修德。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我們起心動念,對一切人、對一切物、對一切事,如果是用清淨、平等、慈悲心,與觀世音菩薩就相應。觀音菩薩就在你心中,觀音菩薩就在你生活的周邊,也可以說就是你生活的全體。祖師講:
【顯大神通,演說妙法。】
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就是說的這一樁事情。我們衆生爲什麼當面錯過?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錯誤的,都是一些分別、妄想、執著,與清淨、慈悲毫不相應,這叫當面錯過。我們想一想,佛在經論裏頭,怎麼樣教導我們?我們有沒有看清楚?有沒有聽明白?有沒有真正體會到佛所說的義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相不相應?就是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那就是辜負慈恩。
佛教給我們常常念佛,常持菩薩名號,用意在那裏呢?念念提醒自己,用意在此地,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念提醒自己覺悟。阿彌陀佛四個字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一切時、一切處,無有不覺。覺就是佛,迷就是凡夫。叫我們常念觀世音菩薩,就是提起自己大慈悲心。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我們的慈悲心,就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不在心外,這正是佛法所講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淨宗常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個話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彌陀,自性變現的,觀音也是自性變現的,勢至還是自性變性的。乃至于十法界依正莊嚴,無有一法不是自性變現的。這叫“顯大神通,演說妙法”。
如果我們體會得,我們豈不是生活在佛法裏面嗎?我們什麼時候離開過佛法?覺悟的人,生活在佛法裏面;迷惑的人,還是生活在佛法裏面。只是覺悟的人明了、明白,迷惑的人不明白而已。雖然生活在佛法裏,不明白,這叫當面錯過。明白人過的生活,是諸佛菩薩的生活,是自在美滿幸福的生活;而迷惑的人,過得是苦惱的生活,差別就在此地。所以要懂得,佛在經論裏常常勸我們念佛,勸我們念菩薩名號,意義在那裏。
而祖師更是特別教導我們念阿彌陀佛名號,這裏面除了一般的意思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那就是一切諸佛當中,阿彌陀佛跟我們特別有緣分。世、出世間法,不能不講緣,可以說緣決定一切。雖然是個因果關系,因要沒有緣,不能結果。因與果,我們都沒有辦法操縱,但是緣的確操縱在自己手上。我們這一生要想往生,要想不退成佛,這個緣就是常念阿彌陀佛。正是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做到了,決定得生淨土,我們這一生當中,就圓滿功德了。
這個殊勝,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能跟它相比的,所以一切諸佛都贊歎。這個緣得來不容易。彭際清居士曾經說過:“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我們在這一天遇到了。遇到了,只要你真正能認識,你能夠把它抓住,我們這一生成辦了。這是真正的稀有,要曉得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不可得的。而且因果相續、因果循環的可怕,一定要有高度的覺悟,在這一生當中辦這一樁大事,那就是決定求生淨土。唯有求生淨土,我們所有的問題,統統得到圓滿的解決。
因此,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講,不能不研究討論。這個事情天天要幹。人數不必多,叁、五個志同道合就不可思議了。叁、五個人在一同共修,將來叁、五個人往生;七、八個人在一起共修,七、八個人往生,還得了嗎?不得了。特別是在這個亂世,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機會,跟一切大衆介紹佛法,親朋好友叁、五個,七、八個,不難。只要自己有恒心、有長遠心,锲而不舍,每一個星期,或者一次、兩次,大家工作繁忙,一個星期一次。若有時間,兩次、叁次,這是最好。就像我們這一個小地方,這個小地方,你想想看,叁、五個人,七、八個人,行,共修就很好。講經研究討論很好,在一起念佛也很好,不必要大道場。自己關著門在家裏進修,不妨礙別人。這是在現代這個社會,真正用功辦道能成就的,是一個好方法,值得極力提倡。
譬如說我們有五個人,我們五個人成就了,大家在一塊,學了個叁年五載,十年八年,自己功夫也有一點了,教理也漸漸通達了,我們就五個人分開來,每一個人再去帶五個人,那就五五二十五個人了。再過個若幹年,這二十五個人成就了,一個人再帶五個人,那就有一百多個人了。這樣如果繼續不斷的發展,一定能影響這個社會。可以轉移風俗,安定社會,繁榮社會,達到治平的目標。功夫要深,要有耐心,要有恒心,相續不斷,決定有成就。這個樣一來,一切時、一切處,都得到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我們生活縱然清苦一點,節儉一點,日子會過得很自在,安貧樂道。
亂世當中,我們也能修清淨心,我們也能成就無上道,往生淨土,就是無上道。總希望大家能認識、能明白,認真努力去做,度自己,度別人,也度了這個社會。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種善因得善果 (第叁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