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种善因得善果 (第三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三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给云台居士写得信不少,谈到因果这个课题也很多。他老人家说: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

  世间是指过去帝王将相,出世间是讲诸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贤,目的都是在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阐扬因果的道理,说明因果的事实,是非常重要的,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也不外乎此。我们综合佛在经论里面所说的,尤其是大乘佛法,一乘的大经,无不是阐明因果的道理。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体是永恒不变的,相是幻妄不实的。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是真实的。所以告诉我们,万法皆空。这个皆空是讲现象,万法的现象皆空,但是因果不空。因果是什么呢?因果就是这一切万法的相续相。因果是相续的,因果是循环的。这一种相续循环的现象,永远存在。因此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感恶报。老法师说,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要提倡因果报应,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向大家说清楚、讲明白,让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能有所收敛。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极力在倡导民主、自由、开放。古时候,领导人的权威,家长的权威,师长的权威,长子的权威,在民主自由开放的环境之下,统统消失掉了。一般人民,可以说无拘无束,要不懂得因果报应事实的真相,他内有贪嗔痴慢,烦恼的习气;外有五欲六尘的勾引,他怎么能不造罪业?怎么能不感恶报?各人造业受报事小,如果社会上普遍都是这样,那就造成不堪设想的共业了。在这个环境之下,纵然佛菩萨、圣贤统统出现在世间,也无可奈何。这个事实,我想诸位想一想,都能够体会得到。眼前的社会,就是事实的证明。

  老法师在民国初年,这些口号刚刚提倡的时候,他老人家有高度的智慧,就知道往后这个社会的演变,预先给我们开了一副药方。我们如果能认识,能依教奉行,这还有救。如果对这个药方不认识,不以为然,问题就非常严重了。后来的发展,真会到不堪设想的地步。

  他老人家在答覆乔智如居士信里面,讲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他说:“儿女虽小,决定不能够任性、骄生惯养。”中国古时候的谚语常说:“教子婴孩”,你教儿女,在他婴孩时代就要开始。婴是婴儿、小孩。这一句话意思很深。“教妇初来”,妇是媳妇,娶妻,教妻是她一进门就教导她,这个时候容易。如果说是骄惯一个时期,她不听,她不接受你的教育了。古圣先贤的话没有错,可是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大的阻力。你家里这个教法,别人家里不是这个教法。你这个小孩在家里,听从父母,但是跟别的小孩在一起玩,跟同学们在一块相处,他们的父母对他不是这个教法。所以小孩也会产生疑惑,也会产生反抗,这个麻烦就大了。因此这个因果的理念,必须要向社会广大群众宣导。必须让广大的群众都能够了解,共同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来努力。以共同的理念,教儿女,教学生。领导人教他的干部,教他的部属,才能够真正达到社会安定、和睦、繁荣、兴旺的目标。

  印光大师又特别注重教女,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更重要。他说:

  【善教儿女】

  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老人家说的,细细去想,很有道理,他说治国平天下的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这个可以从古今中外历史里面去观察。世间上为什么少贤人、少圣人呢?由于世间上少贤女。如果有贤女,将来这个人必定是贤妻贤母。先生有个好内助,在他事业上,一定是飞黄腾达,一定是一帆风顺。儿女有贤母,小孩自幼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善法的薰陶,将来那有不成圣成贤的道理呢?这正是所谓,女人操治国平天下大权之大部分。所以教导儿女必须从幼小的时候,就要常常跟他讲因果报应的故事。他年龄大一点,有理解力的时候,要跟他分析因果报应的道理。让他明了,能够常常存畏惧之心,自然就不会做这些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提倡因果报应,以及善教儿女,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轮。我们学佛,四众同修,出家的男众女众,在家的男众女众,你要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有责任,对于一切人,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要以此相劝,以此共勉。

  天下的治与乱,就在每一个家庭是不是著重道德,著重品德的修养。每一个家庭都健全,这个社会自然是健康的。社会出了问题,那就是家庭出了问题。所以在中国,古圣先贤建立国家社会,用什么方法呢?用五伦。五伦第一个是夫妇,第二是父子,第三是兄弟,第四是朋友,第五是君臣。由内向外。夫妇同室,同一个房间;父子兄弟,同一个家庭。由此可知,如果夫妇不和,家就乱;家不和,社会就动乱。所以中国古圣先贤他了解、他明白,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要想这个社会安定繁荣,从那里起呢?从家庭起。家庭从那里起呢?从夫妇起。这才以五伦十义,为教育的大根大本。家庭是以这个为根本,社会也是以这个为根本,国家还是以这个为根本,这是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道统。世界闻名古国有几个?早就都灭亡了。唯一中国这个古国,到今天还存在。你要问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就是这一个道统在维系著。如果这个道统丧失掉了,这个闻名古国恐怕也有问题,它的基础就动摇了。老和尚这些教诲、这些议论,都是根本、切实的说法。

  老法师在答覆江易园居士里头,也有一段话说,他勉励大家:“现代提倡佛学,一定要注意净土法门,以及因果报应。当时各地方组织莲社,修学净土的这些同修们,有一个共修共学的场所,这个很好,很难得。现代我们虽然不用莲社这个名称,我们遵循夏莲居老居士的建议,各处组织净宗学会。实在讲,这一个名词,就是古时候莲社的现代化。因为我们想像莲社、想像寺院,往往都联想到宗教上去了。实在讲,现代的四众弟子有责任,要把佛教带出宗教。因为佛法本来就不是宗教,它是世尊对一切众生至善美满的教育。我们希望它能脱离宗教,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才能够普遍利益社会广大的群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所以夏老有鉴于此,将这个名称订作学会。我们现在尊崇他这个建议。学会实际上跟莲社是一样的,只是在名称上换了一下。

  净宗学会怎么个组织法?需要多大的公寓,多少人数,实在讲,这个没有一定的,一切随缘,不必勉强去做。你们在一个地方念佛、弘法,人数逐渐逐渐多了,大家觉得需要有一个聚会的场所,这个就是自然形成的。像台中,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到台中之后,他就学他的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给人家讲经说法,劝人念佛。利用公余的时候,在朋友家里,五个人、十个人,他就讲起来了。以后越讲人越多,人家家里客厅太小,容纳不下了。觉得有需要搞一个小讲堂,这才动个念头,我要搞一个莲社。在绿川买了一栋旧房子,重新整修了一下,规模很小。那个讲堂,只能容纳一百多个人的样子,大概一百二十个人,就挤得很满了。要用我们现在台湾这个制度来讲,大概是五十坪的样子。从前莲社的大殿,大概只有五十坪。莲社现在的规模,这是几十年逐渐逐渐扩展。旁边邻居,有的时候他们离开了,移民到国外去了,把邻居的房子买来扩大。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他是整个拆掉,重建的大楼。最初早年的,那要看他们的历史的照片,你就能看到,很简陋。一切都是随缘而成就的,这个成就的多么自在。

  那么在这一个地方法缘越来越殊胜,于是莲社的地方容纳不下了,再开辟第二个道场,就建立慈光图书馆。慈光图书馆的规模,比莲社大多了。但是现在诸位去看,好像是差不多,那是莲社以后不断扩充,才有今天的规模。而慈光图书馆一直保持四十年前原来的样子,只多了一点点。我这一次去休息的这个小楼,是后来买的,这是四十年前没有。所以道场的扩充,一定是循其自然的发展。顶重要的,是自己要真实的修学,这个重要。所以从很小的道场,逐渐逐渐发展,这是在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许多大道场、名山、宝刹都是这么成就的。真正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你能够得自在。

  发展事业,又不失清净心,这才叫自利利他。如果一昧发展这个事业,每一天为这些事情操劳,而自己得不到清净,那么你所修的是人天有漏的福报。甚至于将来往生,都会成问题,这就得不偿失了。毕竟念佛往生,才是我们一生当中最大的事情,其余的,小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永脱轮回;不但永脱六道轮回,永远超越十法界了。你回归到一真法界了。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回归到一真法界,你生活的空间就扩大了,扩大到不可思议,你就得大自在了。

  在那个环境里面,我们依旧不断的修学,不断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的修学,像经上讲的,遍供十方诸佛。供佛,修福。供佛,当然闻佛说法。闻法是开智慧,福慧双修。同时又能在十法界随缘示现,广度众生。我们要达到这么一个境界,佛告诉我们,只有念佛求生净土,你就成就了。如果不念佛求生净土,你要想到这个境界,那的确是很难。经上讲至少要经历三大阿僧 劫。这是说明为什么提倡学佛一定要注重净土法门。净土最著重的是修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往生真正的条件是清净心,所以念佛讲求的是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都要与清净心相应,这样功夫就得力,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够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当然就得生。

  心地清净的人,一定生智慧,一定生慈悲,决定不会作恶。这是老法师教我们要特别注重提倡因果。又劝导大家要戒杀护生。实在说,今天讲到戒杀护生,我们中国人远远不如外国人。我们在许多国家,人家公园里面有很多野生动物,这些动物都不怕人。像树上的松鼠,你一招手,它就到你身边来。甚至于小鸟、鸽子、海鸥,…

《种善因得善果 (第三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