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及依業而有的輪回 (演培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起高度尊敬。儒家說:“敬人者,人恒敬之”。你以尊敬的態度對人,別人自也對你報以尊敬。人是相應相感的,如你對人尊敬,決不會得到別人對你白眼。

  五、服務,就是盡可能的幫助別人。現有人說:“人生以服務爲目的”。你的能力大的,多服務些人群,你的能力小的,少服務些人群,服務人群的多少,全看你能力如何,不是決定要你有很大的貢獻。佛法不特重視服務現實人生,甚至要爲一切衆生服務。古德說:“欲爲諸佛龍象,先作衆生馬牛”。爲衆生做馬做牛,這不是爲衆生服務是什麼?現你果能誠摯的爲人服務,將來就會得到很多人對你擁護,你要做什麼都易得到很大的成就。

  六、功德回向,就是多做功德善事。人生世間,不論做什麼有益人群的善事,那怕只是一毫之善,佛法都認爲是功德。功德是由各自培植來的,屬于自己當是沒有問題。但若就此據爲己有,以爲這功德是我的,那所得功德就很小,如能擴大心胸,將自己所修功德,回向于一切衆生,與諸衆生所共享,那你所得的功德,也就大得不可限量,多生多世的都會感到富裕的果報。是以爲人,不但要多做功德,更要將功德回向一切衆生,那才更有意義。

  七、隨喜功德,就是不論見到什麼人,做諸功德善事,都要加以隨喜,認爲某人做這樣的善事,確是非常有意義,值得我隨喜贊歎。你能這樣隨喜他人做諸功德,不特使他人樂意的做更多功德,而你自己亦會得到一分功德,甚至你將來受生到什麼地方,都會有諸功德出生,不致成爲貧窮孤露的人。隨喜說來很易,做來實很困難,因人有個通病,就是“己既不修亦忌人之修”。在佛法說,就是嫉妒心的作祟,不特不願見人做好事,且嫉妒障礙破壞。

  八、聽聞佛法,就是做人,特別是做個佛法行者,應經常的聽聞佛法。佛法是宣揚真理的,亦是指導人們向上向善向光明的。佛法是甚深最甚深的,如不聽講很難得到了解。華嚴經說:“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不唯沒有智慧的,難以了解佛法,就是有智慧的,假定不聽人講,同樣難以了解,是以多聞不可缺少。多聞佛法,既可開啓自己的智慧,亦能體悟諸法的真理,更能破除愚癡迷惑,是以佛陀一再教誡佛子,要多多的聽聞佛法。

  九、演說佛法,就是自己從聽聞中,了解佛法對于人生有益,那就不應秘而不宣,當將自己所了解的佛法,隨時隨地的講給人聽,使他人亦能了解佛法,得到智慧,體悟真理,破除愚惑。如是像這樣的,展轉演說佛法,佛法就能普遍人間,使更多人得到法益。不要以爲說法,只是有益他人,其實自己亦得大利,最低限度,會得增長自己智慧,因從說法中,能使慧水不斷從清淨法界流出,對于佛法有更深的認識,說法亦能說得更爲善巧。

  十、端正己見,就是將自己的知見端正起來。佛法對于知見特別重視,唯有見正一切始能得正,所以每個學佛者,應以正見爲本。見以現在話說就是思想,做人固要有正確思想,學佛更要具有正知正見。思想是指導行爲的,一個人的行爲端不端正,就看一個人的思想正不正確,沒有正確思想,怎會有正確行爲?所以如何端正己見,實是學佛行人所應特別重視的課題。假定思想有所錯誤,不特不能走上佛法的正軌,行爲的表現亦不會合于正路。

  如上是南傳佛教所說的十善,北傳佛教所說的十善是十惡的反面,到下面講十惡時稍爲詳說,現對十善簡單一說:一、不殺生,就是具有情識活動的生命,不論是高級或低級的,都不應予以殺害,因爲任何一個生命,都希望繼續的生存下去。二、不偷盜,就是別人所擁有的財物,不是對方自動的給與,無論貴重或普通的,都不應盜取過來,以免影響他人的生命生存。叁、不邪淫,就是不是合法的結發夫婦,不應隨便的予以侵犯,以免破壞他人的家庭和樂,和樂家庭,全賴夫婦關系的融洽。四、不妄言,就是不說虛假不真實的話,要說如實可信賴的語言,以免他人受到不應有的欺騙。五、不绮語,就是不說花言巧語不正當的話,以免引起他人的邪思,做出不正當的行爲。六、不兩舌,就是不講兩頭的挑撥離間,說是說非,以免破壞他人的友好關系。七、不惡口,就是不以不堪入耳的話謾罵他人,以免他人受不了惡口謾罵,好像叁百矛刺心那樣的感到難過。八、不貪,就是不是自己所應得的財物,他人有他正當的用途,不應將之貪爲己有,以增長自己的罪惡。九、不嗔,就是不隨便的亂發脾氣,以免傷害彼此間的感情,因任何人不願看到他人給以難堪的臉色。十、不邪見,就是不愚昧的觀察諸法,以免否定因果律,或否定人生正當的道德律,或否定清淨福田的叁寶,甚至否定一切,走上錯誤道路。

  次說惡業,由身口意造作的惡業,同樣有十種,且爲南北傳一致所說,沒有什麼不同的。

  一、殺生,就是殺害具有情識活動的生命,令其不能繼續的生存下去。生命要求生存,可說是種天性,沒有那種活潑潑的生命,願受另一生命宰割,即時結束其生命的。龍樹智度論說:“一切畏刀杖,莫不愛壽命,恕己可爲喻,勿殺勿行杖”。如此,吾人怎可忍心的結束其他生命的生存?如有大力者要來解決我的生命,我願不願意讓他解決?當然是不願的,他人同樣的不願,所以不應殺害任何要求生存的生命。

  二、偷盜,就是別人所擁有的財物,未曾得到別人的同意,悄悄的將之盜取過來,這當然是不道德的罪惡行爲。要知財物是人的外命,爲維持生命生存所必需的,如沒有相當的財物,生命就難以生存。假使盜取財物的外命,無異剝奪他人的內命,其罪當然是不輕的。偷盜,不但佛法認爲重罪,就是國法亦所不容,所以每個國家的法律,對于偷盜的處罰,都有明文的規定,可見偷盜是不正當的行爲,因而佛法大小乘戒,都製有不偷盜戒。

  叁、邪淫,就是不正常的苟合。以世間說,男女到了適當年齡,必要婚嫁而成爲夫婦,這是正常而無可厚非。但已正常的結爲夫婦,夫婦就當各守其道,男的不應再去侵犯別的女子,女的亦不應再與別的男人幽會,以保持夫婦間的正常關系。假定不是如此,各皆向外發展,自就構成極大罪惡。因這不僅違反做人之道,亦會破壞自他家庭的和諧,甚至演成各個家庭的慘劇。這在現實社會所常見到的現象,所以已成夫婦的男女,對此不得不特別注意。

  四、妄言,就是說虛假不真實的話,蓄意使人受到你的欺騙。特別是學佛的人,如向人說,我已得到禅定,我已證得聖果,我已得大神通,經律對這說爲“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的大妄語,其罪惡是很重的。說此妄語目的,在于欺騙他人,希望他人對己生起好感,從而謀取不應有的恭敬供養。還有所謂假見證,亦是世人所常犯的過失。如某人被偷去一些財物,明明不是那人偷的,因他與你有大仇恨,特在治安當局前,說是他偷的,爲作僞證,其過失同樣是很大的。總之,凡是有害他人,或有爲己謀利的妄言,都不得隨便亂說,說了就有罪。

  五、绮語,就是專門說些不叁不四的話,或是講些風花水月的事,甚至談論言情小說之類,引起他人想入非非的,經常向不正當的方面去想,進而采取行動,專向花叢裏鑽,或到歌舞場中,做出不道德的行爲,這當然是種罪惡。人與人的來往,交談是必然的,但應講道德說仁義,以促進人格的向上發展,那才是有意義,如專說些言不及義的閑話,而令人們向下墮落,試問這樣的語言,說來對人有什麼利益?與其說無義語,不如不開口好。

  六、兩舌,就是挑撥離間的,在甲前說乙的壞話,在乙前說甲的壞話,使得雙方原本融洽的感情破裂,甚至從此成爲怨家仇敵,你說這個罪惡重不重?當知人與人間有著良好的感情,是經過很久時間培植起來,並不如一般所說“一見如故”那樣的簡單。現在由你在雙方說是說非,使得雙方失和,彼此成爲仇敵,能說這不是你的兩舌所造成的過失嗎?世間像這樣人,可說到處皆是,無怪整個社會,到處充滿乖戾之氣,難得見到一片祥和。

  七、惡口,就是以不堪入耳的話,對人加以謾罵,使人聽了,感到如叁百矛刺心那樣的難受,甚至因此氣出病來,你說惡口的罪惡多大?世人不知惡口罪行的嚴重,動辄對人作無理的謾罵,好像不罵人活不下去,所以在社會的每個角落,總是聽到一片謾罵聲。有的原來是有說有笑的,不知爲了什麼,彼此互罵起來。俗說:“相罵沒好言”,什麼壞話都會脫口而出,一旦罵人罵慣了,要他不罵是很難的,可見這是不良的惡習,過失是很大的。

  八、貪欲,就是對于他人的財物,生起極大的貪婪,總想把他人的財物,貪來歸于自己所有,且貪得無厭的愈有愈貪,愈多愈好,從來沒有滿足的時候。像這樣貪求下去,久了自會造成各種的罪惡。因在這個現實世間,不是遍地都是金銀財寶,不容我人俯拾即得財寶,人如貪愛自己所喜愛的財物,必然就要想方設法,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將他人的財物謀取過來,以供自己無所限製的享受,當然就會造成種種的罪惡,而且其罪惡相當重的。

  九、嗔恚,就是無理取鬧的亂發脾氣,亦即一般說的大發雷霆,稍爲遇到一些不如意事,不是拍桌打板凳,就是對人生嗔恚,或者是打人罵人。這在世間隨時隨地,都可見到的現象。俗說:“不如意事常八九”,要想什麼事都能稱心滿意,敢說是不可能的。但人不能正視不如意事,每當拂逆其意的事現前,立即大動肝火的對人嗔恚,有時且因脾氣的亂發,不特傷失很好的友誼,就是家庭亦會鬧得不歡而散,能說嗔恚不是極大的過失嗎?

  十、愚癡,就是錯誤的看諸事物,逃謬的信諸鬼神,甚至否定善惡因果,否定人生道德價值,懷疑做人應有德行,不承認世間有具諸功德的叁寶。像這樣的愚癡迷惑,自會造成重大罪惡。如一個否定善惡因果的人,什麼罪惡的事不敢做?現實世間很多罪惡,可說都由愚癡造成。因爲否定因果者,認爲行善沒有善果,作惡沒有惡果,那我現在造惡,又有什麼可怕?像這樣的人,世間…

《業及依業而有的輪回 (演培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