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科學家眼中的佛教

  科學家眼中的佛教

  昭昭

  

  沈家祯博士說:“我本人是科學家,對科學很感興趣,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爲佛法與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阿諾德爵士說:“我說過,我還要說,我還要一遍又一遍地說,佛教與現代科學之間存在著一條緊密的智力紐帶。”

  中國著名學者梁啓超說:“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爲一大事業。”

  馬拉達克裏希南博士說:“當我閱讀佛陀的說教時,我們爲他的理性精神所感動。”

  德國著名學者馬克思·缪勒說:“佛就是其所宣說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間成功而事件繁多的傳教生涯中,他將所有的言說都付諸于實踐,任何一處都不曾發現他表現過人性的弱點或發泄過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准則,是世間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則。”

  英國的鮑羅登博士說:“佛教爲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教學者漸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雖科學、哲學有長足進步,然其發明之最如理處也要和佛法相通,況佛法有其最深奧、廣大處,最真實適用處,決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說:“佛教是曆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馬克思曾說:“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

  愛因斯坦評論說:“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爲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曆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著名學者巴格爾說:“在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中,只有佛教是有意識、坦率地,以系統理性的分析來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章太炎先生說:“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貴的。”

  楊振甯說:“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現代科學家尤智表說:“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佛教不是神道設教,不是精神痛苦時的麻醉劑,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處世接物的實用之學,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觀的,徹底的,具體的,積極的,入世的,實用的宗教。”又說:“科學愈昌明,佛教的教義愈發揚光大。近年來世界各地佛教的日漸興盛,實與科學之進步成正比,即如我國近年來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學家和工程師,這是因爲佛法的理論,都能透過科學的考驗,故凡對于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真義,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視爲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堅強的理論基礎。”

  張君劢,曾任大理“民族文化學院”院長,1946年“中國民族社會黨”成立時任主席。他說:“蓋世尊之說法,因衆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覺。既有覺,自然不離智慧。悲智雙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爲世界其它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謂起于迷信可也;歸依佛法,則智者之事也。”

  查亞蘇裏亞博士說:“我們不必強迫人類信仰他,我們所要做的是將佛教真實的面貌呈現于對佛教未有認識、抱有成見的人士面前,引發他們追求真理的熱誠。”

  王季同,1910年曾發現四元函數求微分法,1916年發明一電氣變流方法,他說:“哲學家對這個(佛家的真如,即宇宙萬有的本體,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佛教卻是親證。”

  文學家格爾楚德·加拉特的話:“即使是在今天,佛教也不能被認爲是過時的,因爲他是建立于一些根基牢靠不可動搖的原則之上的。”

  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徹爾巴茨基教授在《佛教涅槃概論》中說:“龍樹應列入人類偉大哲學家之一。”他還把龍樹的中觀思想和英國現代哲學家布拉德烈以及德國偉大思想家黑格爾的哲學觀點互相進行比較後說:“布拉德烈對于日常世界中差不多一切的概念,如事物和性質、關系、空間與時間、變化、因果、動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駁斥,與龍樹的否定論互相吻合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稱贊:“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又說:“只有辯證的思維才是有效的。只有東方的佛教徒和希臘人處在人類辯證思維的較高發展階段上。”

  李石岑教授,曾赴歐洲各國考察西方哲學,是較早介紹宣傳馬克思哲學的著名學者之一,他說:“我以爲佛學的提倡,不特于對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

  英國的諾曼裴耐斯教授則認爲:“我們斷然需要佛陀教理,這道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啓發我們的覺悟,引導我們達到和平光明的大道,並能獲得大智慧。”

  日本著名科學家松下真一,曾在德國漢堡國立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統一場論等研究工作達十余年,也著有《法華經與核子物理學》一書以盛贊佛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