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可轉變 (佛教通俗講座 李炳南老居士)▪P7

  ..續本文上一頁表出席了這次大會,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呂碧城女居士,安徽人,是一位學佛多年,虔誠的佛教徒。

  在這次大會中,有許多教授和博士發表演說,其中有一位英國的華爾緒博士說:“要想避免人類流血,便須從餐桌上做起。”這兩句名言,非常動人,正與我們佛教的因果關系相合。雖然他並不是佛教徒,也知道戒殺的重要,因爲我們佛教老早就說:“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衆生不食肉。”還有一位烏地博士,他是身兼神學、哲學、博物學、經濟學的專家,他說:“食肉者一人,占七人之消耗,因肉食引起他欲。”爲什麼一人吃肉就侵害了七個人生活呢?因爲吃肉的人要喝酒,喝酒一定要加菜,飽暖就思淫欲;嫖賭飲皆由吃肉來的,就是這樣形成一種連環式的消耗。吃素食的人卻很少嫖賭和飲酒的。

  還有一位費克思教授,他很慷慨,願意自己盡義務,擔任茹素大會的通信工作,這種通信工作很麻煩,而且要花郵票的錢,但卻由他一個人負擔完成,真是功德無量。

  一般人的心理上,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爲因果報應的道理只是中國人說的,西洋人從來沒有說過。事實上現在西洋人也說因果報應的道理了。諸位假若不相信,我今舉出兩條西洋人寫出來的因果報應的事實給大家聽,這是外國書本上記載的:

  己、西人所記果報

  一、約瑟捕熊機之難

  歐洲有一個名叫約瑟的人,以打獵爲業,專門捕熊。熊比其他動物不容易捕,約瑟就用機器做了活動機關,布置山中四方,只要動物踏到這地界內就被擒住了。有一次約瑟依然把機器安排好,等候大熊的來臨,他自己一個人就在山中遊玩;忽然一不小心,足踏了自己安置的活動機關內。約瑟墜在機關內,身體不能動彈,一動就會被鐵勾勾住,性命就難保;但深山之內四面又沒有人,又是寒冷的冬天。經過了四天叁夜,性命快要嗚呼哀哉的危急時刻,忽然間自己忏悔過去打獵的不對,殘忍至極。約瑟心中這樣反悔過錯,並且發願,假若有人來救我,我以後一定戒殺,並且勸人戒殺。這樣誠心誠意忏悔了後,真的有人從那裏經過,救了他的生命。這一事實,就是造惡因受惡果的報應。

  二、阿拉伯屠猶太人

  再說一條來證明:在亞洲的西南部,紅海的岸邊,有一個地方名巴勒斯坦,古時候十字軍東征,殘酷的殺戳就在這個地方。此地方有兩大民族,一是阿拉伯人,一是猶太人,這個地方被歐洲占領以後,猶太人多往歐美兩個地方去經營商業。做什麼商業呢?經營屠宰商業。在歐美地方,屠宰的人中,猶太人就占了一大半,而猶太人的宰殺方法,很是殘酷。這時候歐美正在提倡保護動物會,雖然不能完全戒殺,也要盡量減少動物的恐怖。如何能減少動物恐怖呢?那就是在宰殺的時候,將他們彼此隔離一間,不使它們互相看到,就減少了恐怖。再就是減除動物被殺時的痛苦,那就是用麻醉加在動物身上,以後就失了知覺,被殺的時候就減少了痛苦。這樣的提倡,有不少人按照這個方法去做,唯有殘忍的猶太人不聽勸告,不願依照這個方法做。提倡的人感覺對他們講不通,就想借政府的力量,推行這個減少動物痛苦的方法。但在議會上提案的時候,猶太人就收買了議員,多方破壞會場,終于把議案打消,保護動物會只得再向社會方面宣傳。

  保護動物會向社會怎樣宣傳呢?拍攝了屠宰動物的電影,描寫機械屠殺減輕了動物的恐怖和痛苦,再描寫猶太人的宰殺是如何殘酷。這種電影宣傳的效果很大,但是每一次放映的時候,猶太人就去擾亂,每使電影不能終場。

  雖然用盡了心血,以電影來作宣傳,收效已經成就叁分之二,但是又被猶太人破壞推倒,因此這個工作也不能徹底。距離此事還不到一百天的時候,英國人允許猶太人複國,歐美的猶太屠宰商,大多數便返回巴勒斯坦去了。他們皆以主人翁自居,氣焰薰人,阿拉伯人自然不高興;又加上猶太人善能經商,工商業經濟都被猶太人操縱,阿拉伯人失業就很多了。這個時候正是十字軍鬧變,阿拉伯人失業不能生活,就去與英國政府交涉,也沒有好結果。阿拉伯人惱怒極了,就起了暴動,屠殺猶太人,不論男女老幼,逢到就殺,每一個猶太人身上都是被殺叁四刀,把巴勒斯坦變成了猶太人的屠宰場。諸位朋友您看,猶太人造了惡因,破壞人宣傳保護動物,不出一百天就現出屠城的果報來。

  人有物質與精神兩點文明的發展,我們中國這兩點的發達是最早的。物質文明方面:數千年前,黃帝時就發明了會飛的木頭鳥,並且發明了“指南針”。禹王的大工程“九河歸海”,就是開發九條長江的工事。铳亦是漢朝的時代發明的。至于講到精神文明,亦是中國先發達的,可是現在也退化了;不但精神文明退化,物質文明更是退化。歐美物質文明是慢慢的發明,精神文明歐美昔日因沒有聖人領導,所以較落後,可是現在歐美這兩點慈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皆有一日千裏的進步。請諸位想想看,人家以前沒有的,現在進步了,我們中國以前有的,現在卻退步了。我們大家應當生起慚愧心,並且趕快立起志向來,一直迎頭趕上前去!

  諸位老師,各位先輩,各位朋友,這五天講演到此告一段落,幸蒙各位善根深厚,每次光臨來擁護道場,真是功德無量!最後,奉勸諸位多念“阿彌陀佛”!

  

  

《因果可轉變 (佛教通俗講座 李炳南老居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