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可許則許 (陳海量居士)▪P2

  ..續本文上一頁只叁歲的時候,他的妻子忽然死了。他只得帶著他的兒子,到他教書的館舍裏去養育。到四,五歲的時候,就教他識字讀書。這個孩子倒很聰敏,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四書五經都讀得爛熟,也可以做教書先生了。每年父子二人教書的收入,湊合起來有四,五十金,除去生活費用之外,還可以稍稍積蓄一些。後來甘學究就預備爲他的兒子娶個媳婦。當他們正要行訂婚禮的時候,他的兒子忽然生起大病來,病勢很是危急。

  在病中,他狂喊著他父親的名字。甘學究驚惶失措答應說:“我在這裏!你有什麼事嗎?”他的兒子說道:“你前生和我合夥做生意,欠我二百余金。某事除去若幹,某事除去若幹以後,現在應還我五千叁百文。快快還我!還了我,我就去了!”說完了話,就氣絕而死了。這真是世俗所謂討債的了。大凡年幼夭折的兒女,多因討債而來的;不過像甘學究的兒子般,分明說出來的,十個之中沒有一,二個罷了!世間一般做父母的不明因果,反爲這種討債的子女悲傷哭泣,不是很可笑嗎?

  (四)紀曉岚筆記:朱元亭有個兒子,生肺病將死的時候,有氣無力地自言自語道:“現在還欠我十九金。”這時醫生正在開藥方,預備給他吃一服人參,可是人參還沒有煎好,他就死了。後來算算那人參的價值,剛好是十九金。這是最近的事實。

  (五)天臺有位袁相欽先生,是我的遠親。他有一次在夢中,看見灑壇裏現出一個人來,指著他說道:“叁百千!叁百千!”他就醒了。這時他的妻剛巧生個兒子。相欽本來沒有兒子的,所以很鍾愛他。這個孩子,四歲生病很厲害的時候,在病中,他忽然叫喊著說:“拿算盤來算帳!拿算盤來算帳!”相欽突然想起從前的夢,就責罵他說:“討債鬼!你到我家裏四年,我爲你花費的,已經不止叁百千了!”他的兒子聽了這話,就死去了。

  印光大師曾經說過:“一個人生兒子,大概有四種原因:一種是報恩,一種是報怨,一種是還債,還有一種是討債。”

  報恩是:因爲父母對于兒子過去世有恩惠,爲著報恩,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服勞奉養,生事死葬,都稱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賢孫,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報怨是:因爲父母對于兒子過去世有虧負的地方,爲著報怨,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怨恨小的,就忤父母;大的,甚至爲非做歹,闖下大禍,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著的時候,不能得到兒子的奉養;等到死了,還因爲兒子的不爭氣,帶著羞恥到九泉去。這是報怨的一種。

  還債是:因爲兒子在過去世欠父母的資財,爲著償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倘若債欠得多的,父母就終身由他奉養;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讀書才得了些功名而喪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財利而身死的。

  討債是:因爲父母在過去世欠兒子的資財,爲著討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小的債,不過損失些學費聘金;等到債還清了,父母雖想望他成事立業,而他忽然夭亡,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債,那做父母的損失,可就不止此數,必定要廢業蕩産,家破人亡才罷!

  這種報恩報怨的因果關系,不獨子女是這樣,就是夫妻也是這樣的。總之,眷屬聚會,無非恩仇報複。假使能夠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歸極樂淨土;那麼恩仇眷屬化爲菩提眷屬,就完美到極點了。

  [病痊未必可喜]

  明月筆記:浙江上虞蒲灣地方,有個鍾秀峰。當他年紀四十多歲的時候,生個兒子,秀峰很鍾愛他。那孩子十歲的時候,生病很危險,秀峰夫婦哭泣著到神祠裏去禱告。在夜裏夢著一個神對他說道:“你的兒子有許多事情沒有了結,那會就死去啊!”醒來之後,他非常慶慰。後來兒子果然病好了。等到這個孩子長成以後,揮霍放蕩,忤逆父母,無所不爲。鍾家便被他破敗了,秀峰夫婦終于餓死。這就應驗著神夢所說:“有許多事情沒有了結”的預示,原來他是來討債的。

  [延壽未必可賀]

  覺有情半月刊載:杭州棲霞洞有個智印和尚,能夠預先知道未來的事情。有一天,寺裏一個短工染疫死了;短工的妻子到山上來,請寺裏的長工相幫埋藏。智印和尚知道了,阻止他們不要去埋藏,並且對他們說道:“這個人還有許多苦難沒有經過,決不會就這麼死了的!”他的妻子回答道:“氣早已斷了,難道還會活轉來嗎?”她懷著一肚子的疑團,悻悻然而去了。等到第二天早晨,這個短工果然又活轉來了。

  [得財未必是福]

  《大莊嚴經論》說:有一次,佛和阿難在舍衛國的曠野中行走,看見有一堆金子埋藏著。佛對阿難說:“這是大毒蛇”,阿難對佛說:“這是惡毒蛇”。這時田裏有一個農夫在耕種,聽見佛和阿難說有毒蛇就去看看。他走到那裏一看!原來是一堆黃金;他就拿回家裏,從此他就立即變成富翁了。後來被國王知道了,就把他關在監獄裏。他從前所得的黃金,到這時已經用完了,但是還不能免去刑罰。他真悔恨極了,不禁叫喊著說:“惡毒蛇阿難!大毒蛇世尊!”

  國王聽見了,覺得他說得不倫不類,很是奇怪。于是傳訊他:“你怎麼說毒蛇,惡毒蛇呢?”這個農夫對國王說道:“我從前在田裏耕種,本來很可以安閑度日。有一日,聽見佛和阿難說有毒蛇,我去一看!原來是黃金;不禁貪欲心起,拿歸家中。今日想來,這黃金原是毒蛇啊!”同時他又唱出一首偈:“諸佛語無二,說爲大毒蛇。惡毒蛇勢力,我今始證知。于佛世尊所,倍增信敬心;我今臨危難,是故稱佛語。毒蛇之所螫,止及于一身;財寶毒蛇螫,盡及家眷屬!我謂得大利,而反獲苦惱!”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一九四叁年十一月裏,上海報上登的一則新聞:有一個李姓的婦人,有一天得到十余萬元,喜出望外,她拿了款子坐汽車回家。在途中被強盜攔劫,把她的所有全數搶去了。這個少婦竟因此死亡。世上的人因著財産遭殃的,耳聞目見,真是很多很多,說也說不盡的。

  [家難未必不幸]

  呂碧城女士說:“我家從前住在安徽六安州。當我十叁歲的時候,偶然得到一卷觀音白衣咒,說持誦百日,能消災得福;我就每日焚香虔誦。等到剛滿百日之期,忽然遭到家難;我家的人都被許多族人禁閉在本宅內,長年不得和外界通消息。後來母親設法,用密函向外祖母家請示援救;結果得到援助,我們得以到來安縣舅父家裏寄住。

  那時我常常想:爲什麼持咒百日,求福而反得禍呢?其後有土匪白狼來侵擾安徽,六安被蹂躏得變成廢墟。當時我家舊宅裏,只有孀嫂和她的女兒翠霞,和她的女婿汪君居住著。白狼闖到宅中,把汪君殺死了,翠霞也在這時殉難。我的嫂嫂逃到上海,不久也就病死了。現在我才明白:倘若那時我仍舊住在六安,一定同遭到匪難的。我們避居到舅父家裏,實在是因禍得福哩!”

  [謀事得成未必可慶]

  紹興黃大動君,失業以後,因居在家裏的時候,有一次,去求他的先生給他介紹一個職業。他的先生薦他到某軍司令部,充任秘書。他到那裏去辦事,還不到一個月,兩軍開戰了,他所屬的軍隊被打敗了。黃君幸而在槍林彈雨中出了性命,可是物件盡都損失了。他身無分文,沿途借貸,受盡千辛萬苦,總算憔悴而返。他的先生見他這樣狼狽回來,對他說道:“這是我害你了!”

  [謀事不成未必可悲]

  吳縣王玉如君,住在上海的時候,想謀一個輪船司賬的職位。因爲謀這個位子的人很多,玉如恐怕事情不成,來同我商量;我就勸他念觀世音菩薩。玉如就聽我的話,早晚持念,可是結果事情還是不成;玉如懷疑菩薩無靈。我對他說:“目光要放得遠大些,不應該以一時的得失,就怪菩薩無靈。菩薩是不會辜負你的!”過了兩月,這條船被風浪沈沒在大西洋裏,裏面的人都落水溺死,沒有一個幸免。不幸的消息傳到上海的時候,玉如跳躍著來向我說道:“這真是菩薩保佑我呢!假如我從前所謀的職位成就的話,我也早就葬身船腹了。”

  以上種種的事實,很明顯地告訴我們,使我們可以灼然無疑于因果的存在了。可是還有爲我們凡情所不易了解的,我再來解釋一下:一、業報釋疑,二、感應釋疑。

  業報釋疑

  我們在世間上,所碰著的一切災殃苦患,不如意事,都是從惡業招致得來的;一切福祿壽康吉慶,都是從善業所獲得的。今世所享受的,是前世所作的果;而今生所造作的,又爲來世苦樂的因。所以作怎樣的善,得怎樣的福;作怎樣的惡,得怎樣的苦。識田的感招,像數學上乘除一樣,是一定不易的。所以戒殺放生得長壽少病報,廉潔布施得權威厚報,貞節得夫妻賢淑報,偷盜得貧窮耗財報。相反的方面也就可類推而知了。

  善惡業報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雖然極其錯綜複雜,可是乘除消長,是決不會錯亂的。倘若我們能夠改過爲善,誦經念佛,就能使善業日日增長,惡業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遠離禍患是無須我們祈禱,而自然能夠實現的。

  不過我們前世所作的業因,千差萬別,所以善惡果報不能以一世的行動來下判斷。假使行善而仍舊窮困的,那是因爲他前世的惡業比較重;正因爲這一生行善,已經滅去了殃禍,而啬他的清安了;否則,還不止受這樣的苦難。可是來生的福澤,也已經種因在這裏頭了。

  有的人爲非作歹,而現在仍舊得到安樂享受,那是他前世的福澤深厚。因爲他作惡的緣故,他所應得的福祿,已經被他自己損耗了;否則,富貴尊榮還不只這地步。可是來世的禍患沈淪,也已種因于這裏頭了。

  況且世事變幻沒有一定,一時的苦樂不足爲禍福的定論。所謂:

  “作惡必滅!作惡不滅,前世有余德;德盡必滅。”

  “爲善必昌!爲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盡必昌。”

  因果律是分毫不會錯誤的!

  印光大師說:“作惡而得到幸福的,是過去世善因栽培得深;假使不作惡,那幸福必定更大。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賭,揮金如土,而不曾立即受到凍餓,那是因爲他的遺産富厚;倘使天天這樣浪用,即使他有百萬家財,不到幾年,也就要家破人…

《可許則許 (陳海量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