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P6

  ..續本文上一頁——暴飲暴食。

  2、縱欲貪愛。

  3、生活方式不當或坐禅的方法不對。

  4、常發脾氣。

  5、操勞過度。

  6、憂郁煩悶。

  7、緊張恐懼。

  8、無知及焦慮。

  9、心理不平衡和內心的沖突。

  10、幻覺和錯覺。

  11、歡笑過度。

  12、思慮過多

  內因和外緣有時是不易嚴格要求劃分的。例如恐懼和緊張有時是因爲錯覺和幻覺引起的,有時是因爲外在食物的刺激,但主要還是人格心性修養的因素影響較大,所以我們把恐懼歸納在內在因素中。

  叁、貪著五塵會引發疾病

  《摩诃止輔行》的第叁十二卷上說:

  貪著美好的色、聲、香味、觸這五樣東西都會産生疾病。因爲色、聲、香、味、觸這五樣東西,會蒙蔽我們的心智和德性,所以叫做“五塵”。

  (一)沈迷色境的人多半會生肝病。

  (二)貪享聲音的人多半會生腎病。

  (叁)貪愛香氣的人多半會生肺病。

  (四)貪圖口味的人多半會生心病。

  (五)眷戀觸覺的人多半會生脾病。

  只有當一個人的心地清淨到“一塵不染”時,才能沒有病痛。否則舉心動念攀緣五塵境界都是在造罪業和病因。這是多麼恐怖呀!

  四、現在醫學的疾病分類

  (一)身病 現代的醫學把人類身體的疾病分爲“傳染性疾病”;“機能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叁種。傳染性疾病是由細菌和病毒所感染的,例如:肺結核。機能性疾病在病人的機體上是找不到毛病,而純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例如,因爲長期憂愁而造成的食欲不振或肝病。

  (二)心病 現代的精神病學把人的心理疾病分爲“神經病”(Neursis) 和“精神病”(Psychsis)兩種。前者較輕,後者較嚴重。“神經病”又名“精神神經病”(Psychoncurosis),它包括“精神衰弱”(Neurasfhenia)、“神經衰弱”(Psychasfhenia)、“歇斯底裏病” (Hsyteria)或者把神經病分爲:“焦慮性的反應” (Anxiety reaction),“分離性的反應” (Donverionreaction)、“恐懼性的反應” (Phobic reaction) 、“迫害性的反應” (Obsessive Compulsiveraction)、“壓抑性的反應” (Depressive reaction)等。神經病包括“妄想病”(Paranoia)_神經過敏(nerves)、“狂郁病”(Manie-deperssive Pszchosis)“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精神現也可分爲“機體性的精神病” (Organic Psychosis) 和“機能性的精神病” (Functional Psychonsis) 兩種。機能性的精神病是由身體上的疾病所引起的。機能性的精神病則純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詳見Herhert A.Caroll 所著的MentaHygiene_The Dynamivs of Adjustment Fourth Editionl)第二百一十叁頁至二百十五頁。)

  五、 佛典的疾病分類

  (一)身病 疾病可分爲“因中的實病”和“果中的權病”兩種。

  “因中的實病”就是我們凡夫業報所感的疾病,我們深受苦痛,所以叫做“因中實病”。“果中的權病”是像釋迦牟尼佛和維摩诘居士那樣的聖人本來已達到沒有病痛的境界,爲了度化衆生,所以示現身體上的疾病。由于這種病是方便示現的,聖人不以爲苦,因此叫做“果中的權病”。聖人只有身病而沒有心病(見《摩诃止觀輔行》第叁十二卷)“因中的實病”又可分爲“身病”和“心病”兩種。身病是指身體、肌肉、骨骼、神經和五官、憂愁、憎恨、愚疾等苦惱。《賢首五教儀科注》的第叁十七卷上記載:身體上毛病有叁種現象。

  1、四大五髒病相——

  甲、四大增損所生的病:(1)地大增者,腫結沈重,身體枯 等一百零一種病生;(2)水大增者,痰陰脹滿,腹痛下痢等一百零一種病生;(3)火大增者,煎寒壯熱,嘔逆氣急等一百零一種病生;(4)風大增者,虛懸,嘔氣急等一百零一種病生。

  乙、五髒所生的病:(1)從心生病者,身體寒熱,頭痛口燥(心主口故);(2)從腎生病者,咽喉噎塞,腹脹耳聾(腎主耳故);(3)從肺生病者,身體脹滿,四肢煩痛,心悶鼻塞等 (肺主鼻故);(4)從肝生病者,多無喜心,憂思嗔恚,頭痛無味等 (脾主舌故);

  2、鬼神所作病相——怨鬼纏繞,令人身體不安,或行瘟疫,或生瘡變毒等。

  3、業報所感病相——有由過去所造的惡業,現在感受惡病的報應。也有因爲今世破戒,帶動過去的業力而生病的。例如:以惡口毀謗發菩提心的人,所以得了無舌的報應。(以上見《大方廣告總持經》)過去毀謗別人,所以今生得了耳聾口啞的報應;過去輕蔑別人,所以今生長得矮小身材;過去遮蓋佛的光明,所以今生皮膚長又醜又黑。過去鞭撻衆生,所以今生身上長惡瘡;(以上見梁皇寶忏)過去殺生的罪業,會引發肝髒和眼睛的毛病。過去偷盜的罪業,會引發肺部和鼻子的毛病。過去邪淫的罪業,會引發腎髒和耳朵的毛病。過去妄語的罪業,會引發脾髒和舌頭的毛病。過去飲酒的罪業,會引發心髒和嘴巴的毛病;(以上見《摩诃止觀輔行》第叁十二卷)

  在這裏順便想提到的是:今生持戒有時也會引動罪業而生病。這是一件好事,大家千萬不可因持戒時生了病就退心。因爲今生持戒才使得過去的罪業減輕,並且提前報銷,這是罪業將要消除的好現象。比方說,我們前世造了某種很重難消的罪業,本來應導致將來在地獄和餓鬼道受極大的苦報,因爲今生持戒而轉變成爲頭痛。頭痛過後業報就會消而平安無事。這就是“本應在地獄受重罪,而卻變成在人中減輕償還”的道理。

  到底應如何判斷那些疾病確實是因爲持戒引發的呢?譬如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前世偷盜的罪業會經發肺部和鼻子的毛病。當我們持守不偷盜戒後,肺部和鼻子出了小毛病,這就是真的“持戒引動罪行而輕受果報”。但假如我們五戒當中只有持不偷盜戒而沒有守不飲酒戒,後來心髒出了毛病,這就正在受過去飲酒罪業的報應,我們只要隨著自己五髒(肝、肺、腎、脾、心)五根(眼、鼻、耳、舌、口)所生的毛病,和所持戒律相對照一下,比較因果關系,就可斷定那病是不是因持戒而引起的。這就是《摩诃止觀輔行》第叁十一卷上所說:“隨根判戒 ,以驗罪來。”

  (二)心病 佛經上說:由于衆生的心理現象和所造的惡業錯綜複雜,所以衆生身心疾病的種類無量無邊。隨著衆生所造的罪業越多越複雜,疾病的數量和種類也就越多。末法時期衆生的疾病不斷地在增加,例如:小兒的“痘疹”是從魏晉南北朝以後才有的。“箭風”這病是清朝順治末年以後才有的。

  心病主要由煩惱産生,無盡的煩惱可以歸根爲八萬四千種。這八萬四千種煩惱,又名“八萬四千塵勞”。諸君不要以爲“八萬四千”過興不是一個嚇唬人的形容詞罷了,其實,“八萬四千”是一精心歸納所得的正確的數目。如果您要知道詳細,請您查閱《教乘法數》的第八百六十八頁,就可一目了然了。

  八萬四千各煩惱也可以濃縮爲“貪、嗔、癡”叁種煩惱,也可以濃縮爲一個“癡”字。癡就是不明事理,就是無知。由于愚癡,所以才會有我執;由于執著有我,所以才有了煩惱和造惡業;由于造惡業,所以才會受生、老、病、死的果報。下面我們引用《百法明門論》的說法,來談談煩惱的種類:

  1、根本煩惱:

  (1)貪(愛)——外貪——對男女身分和五塵境界,心生貪著;內外貪——于他于己,起貪染心;遍一切處——于所有外境,心生愛著。

  (2)嗔(憎恨)非理嗔——沒有外來的惱亂,而自己憎恨;順理嗔——受其他事物惱亂,才生憎恨;诤論嗔——爭論是非,而起憎恨。

  (3)癡——俱生無明——與生俱來的無知;分別無明——成長過程中才汙染和學習的無知。

  (4)慢——憍慢——甲、于劣計已勝——輕視不如我自己的人,認爲我勝過他們很多;乙、于等計已等——對于和我自己差不多的人,認爲我又何必恭敬他呢?慢過慢——于勝計已勝——對于勝過我的人,反而說我勝他多多,像“夜郎自大”一般。 我慢——執著色身爲“我”,其余事物爲我所有,而起傲慢:增上慢——沒有證得聖人的境界和神通智慧,而妄說自己已經證得;卑劣慢——甲、某人勝過我很多,我卻認爲只不過輸他一點點罷了;乙、自甘卑劣、自暴自棄;邪慢——自己沒有道德,卻認爲自己的修養很好而且輕視聖賢,認爲聖賢的道德只不過如此,何必恭敬禮拜他們?

  (5)疑——疑自——懷疑自己的潛能和能力;疑師——懷疑老師是否真的有學問;疑法——懷疑所學的法門是否真實,是否有用。

  (6)不正見——身見——執著身體是我;邊見——甲、斷見——以爲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乙、常見——以爲人死了以後,還是爲人;畜生死後,還是畜生;富人死了還是富人;窮人死了還是窮人。邪見——誹謗沒有善惡果報,沒有聖人;見取見——自己證得了不究竟的境界,卻以爲是證到聖人究竟的果位。禁取見——執著無益的苦行,。

  2、隨煩惱:隨“根本煩惱”而産生的煩惱。

  (1)大隨煩惱——以下煩心會同時生起,而且會産生不善和無善無惡的行爲。不信——不信因果和聖賢,懈怠——不努力斷惡修善,放逸——放蕩縱逸,昏沈——神志昏沈,常愛睡眠,掉舉——境界不動,而心中雜念紛飛,失正愛——又名“失正念”——忘記受持禅定、智慧和善法,不正知——邪見人心,不知正法散亂——心中隨境界的改變而亂動

  (2)中隨煩惱——下面兩種煩惱有時會同時生起,…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