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十品 回向▪P3

  ..續本文上一頁疾病!

   願 他們遠離恐懼、不受輕視、心中沒有絲毫的不快樂!

   現在,我們的社會各種宗教祈福、消災的法會越來越多,可是效果卻越來越不明顯,反而世間的災難越來越多、治安也越來越不好。爲什麼呢?大部份舉辦法會的動機都是利己的,爲了聚衆、財錢、聲名...所以它當然沒有效果!因此我們要以慈悲心來祈禱,希望咒語鹹靈驗(鹹:”都”的意思)!

   (B)願滿出世利益

   42.願諸伽藍寺 讀誦以興盛 僧伽常和合 僧事悉成辦

   43.願欲學比丘 悉住阿蘭若 斷諸散亂已 輕安堪修善

   44.願尼得利養 斷爭遠諸害 如是衆僧尼 戒圓無缺憾

   45.犯者願生悔 時時忏罪業 壽盡生善趣 不複失禁戒

   46.願智受尊崇 化緣皆得足 身心悉清淨 令譽遍諸方

   47.願離惡趣苦 以及諸艱困 複以勝天身 迅速成正覺

  

   -->願 所有的寺院和廟宇,都因爲讀誦、思惟叁藏而日漸興盛!

   -->願 一切僧衆永遠和合相處,利益衆生的願行也都能實現!

   -->願 所有想修習叁學的比丘,都能安住在無人幹擾的寂靜處,斷除一切昏沈和散亂,身心輕安、堪能修習一切善法!

   -->願 所有的比丘尼都受人恭敬供養,沒有囗角是非,遠離各種身心的傷害!

   -->願 所有的出家四衆,個個戒行清淨、毫無缺失!

   -->願 犯戒的沙門都能痛改前非,時時忏除所做的罪業!

   -->願 他們來世生得善道、依法修行,從此不再退失所持的禁戒!

   -->願 德學的長老、阿舍黎廣受尊敬,外出化緣都能順利獲得所需的資財!

   -->願 他們的心識之流完全清淨,弘法利生的美名也傳遍十方!

   -->願 犯戒的僧衆來生不再遭受惡趣的痛苦,也不必經曆各種罪根的折磨!

   -->願 他們以最勝妙的色究竟天身,迅速修成無上的正等正覺!

   現在這個社會有很多人爲了賺錢而蓋廟,「營利」是他們日常的活動,而上廟燒香的人呢?也是爲了祈求財利而來,這種世間法的廟宇很興旺、信徒很多。可是探究佛法的廟宇卻信徒越來越少,這是我們現在這個世局的狀況。

   所以 寂天菩薩希望所有寺院和廟宇,都因爲讀誦、思惟叁藏而日漸興盛,而不是因爲燒香祈福靈驗而興盛。

   在西藏,佛學院都是因爲人太多了不得不擴建,和我們這裏不太一樣,我們這裏是建好佛學院再招募學生來就讀。所以經營起來就很辛苦!爲什麼 寂天菩薩特別說「願尼得利養」呢?古時候,不管是印度還是中國或西藏,都是重男輕女的,所以比丘尼所受的供養比較少、生活也比較苦。所以 寂天菩薩才會爲比丘尼特別祈願!出家四衆是比丘、比丘尼、沙彌和沙彌尼。

   阿舍黎是指「精通佛法的上師」,你們看寂天菩薩是多麼地先知先覺啊!現在世人都崇拜有名利的人,而不是崇拜了解佛法的人,所以那些名嘴信徒很多,而智者們的信徒卻很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其實,這也是衆生的業力造成的!我們衆生喜歡聽好話、需要暫時心靈的寄托、財錢慰藉...囗味越來越重,那麼佛法怎能不走向世俗化呢?

   智者們不會講取悅人心的花言巧語,當然信衆就會越來越少!因此寂天菩薩特別說:「願智受尊崇,化緣皆得足,身心悉清淨,令譽遍諸方!」這裏所說的「化緣皆得足」是指寒能衣暖、餓能飽食、能有遮風避雨的地方,而不是希望獲得很多的財錢。

   (4)總結

   48.願諸有情衆 殷鸹供諸佛 依佛無邊福 恒常獲安樂

   願 一切有情衆生經常不斷地供養諸佛,並因佛陀的無邊福德,恒常獲得身心的安樂!

   2、回向出世聖者

    49.菩薩願如意 成辦衆生利 有情願悉得 怙主慈護念

   50.獨覺聲聞衆 願獲涅槃樂

   願 菩薩們都能隨心所欲地成就一切衆生的利益!願一切有情都能蒙受諸佛的庇護!願所有的獨覺和聲聞行者,也同樣如願獲得涅槃寂滅的妙樂!

   (二)回向自利

   51.未登極喜前 願蒙文殊恩 常憶己宿命 出家恒爲僧

   52.願吾菲飲食 維生充體能 世世願恒得 圓滿寂靜處

   53.何世欲閱藏 或欲問法義 願我無礙障 面見文殊尊

   54.爲于十方際 成辦有情利 吾行願得如 文殊圓滿行

   55.乃至有虛空 以及衆生住 願吾住世間 盡除衆生苦

   56.衆生諸苦痛 願悉報吾身 願因菩薩德 衆生享安樂

   57.願除苦良藥 一切安樂源 教法得護持 長久住世間

   --> 在我尚未證得極喜地以前,願能蒙受文殊菩薩的宏恩,經常回憶宿世、鑒往知來,生生世世出家爲僧!

   --> 願 我僅以粗茶淡飯補充體能,維持修行所依的生命!

   --> 更願 我生生世世都能安居在理想的環境中修行!無論那一世,當我想閱讀叁藏、或想請問佛法義理的時候,願我都能毫無障礙地面見怙主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爲了在廣大的十方虛空界中,成滿一切有情的利益,願 我一切所作所爲得如文殊菩薩,行持盡善盡美!只要還有虛空世界,只要還有有情衆生,我願一直住留世間,爲消除一切衆生的痛苦而努力!

   -->願 一切衆生的罪業痛苦,完全報應在我一個人身上,更願 菩薩的廣大功德,令衆生穩享現世和永久的究竟安樂!祈願解除衆生痛苦的唯一良藥以及出生一切安樂之源的佛教,廣受世間衆生的護持和贊譽,並且長久住留世間、化育有情!

   在我們西藏真的可以圓滿這個願:「願吾菲飲食維生充體能,世世願恒得圓滿寂靜處」,到目前爲止佛法還是住世的,假如你想好好修行的話,在西藏根本不用煩惱食物或住的問題。你只要加入一個如法的僧團,那麼盡管你沒有什麼財力或學問;但只要你爲人勤勞、謙虛的話,佛法的重點你做到了,這樣大家都會尊敬你、幫助你。所以你根本不用煩惱食住的問題。

   假如你想蓋佛學院或寺廟的話,當然沒有廣大的信衆是不行的。但修行不是忙碌于世俗間的事物,修行的主要目的是要減少內心中的貪、嗔、癡,因此只要能有粗茶淡飯以維持生命就可以了。生活不會成問題!想要修行卻沒有良好的環境。當然也是不行的,除非你是一位禅修者,不需要寺廟、不需要佛堂、也不需要念珠、經書或經輪...你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不然的話,要修行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我們要常祈禱:將來能得到圓滿的修行環境!

   下面這幾頌是很好的發願文,達賴喇嘛也曾親囗贊揚過:

   乃至有虛空,以及衆生住,願吾住世間,

   盡除衆生苦,衆生諸苦痛,願悉報吾身,

   願因菩薩德,衆生享安樂,願除苦良藥,

   一切安樂源,教法得護持,長久住世間!

   我們一般人都很害怕痛苦,所以我們有好處時,和大家一起分享就比較容易做到。但「衆生諸苦痛,願悉報吾身」這種事就很困難,爲什會這樣呢?對佛法不夠透徹了解!佛法的精華就是「慈悲」和「智慧」,假如你對佛法了解的話,怎麼會不慈悲呢?

   因爲有慈悲,所以他不可能很壞。因爲有智慧,所以你不用煩惱他會痛苦。因此對佛法了解的人就是這樣子,又善良又快樂!

   如何才能使佛法長住世間呢?尊重它!

   現在佛法還駐留人間,尤其在我們這個地方,佛法因得到尊重而昌隆。但在印度,古時候佛法在那裏是多麼地興盛啊!可是現在呢?空留痕迹讓人垂吊,令人不勝感歎,爲什麼會這樣呢?這是當地的人民不注重佛法的原故。真正的佛法並不是塔、廟、佛像,真正的佛法是智慧!

   哪裏有了解佛法的人,哪裏就有佛法住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以現代的工藝和科學,要蓋怎樣莊嚴的寺院、要翻譯保存多少經典、要鑄造多大的佛像...有什麼困難呢?

   不了解佛法的智慧的話,我們的痛苦就永遠無法解除!

   叁、念恩禮敬

   58.禮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禮善知識 恩長吾叁學

   最後,我虔誠地禮敬「文殊師利菩薩」,是他的恩德激發了我「願求菩提」的善心。同時,我也敬禮各位師長和善知識,是他們的恩德助長了我的戒定慧叁學。

   《入行論》開講 總結

   《入菩薩行》到此圓滿了,感謝各位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空來聽聞佛法,各位也要感謝你們自己的福報,我也很感謝我自己能夠有這個機會和各位在一起探討《入行論》,因爲這個因緣使我的國語進步很多。也因爲講解的關系,使我對它更加地熟悉,現在我們就依寂天菩薩的回向文,將這個探討《入行論》的功德回向給十方虛空的一切衆生,希望一切衆生都能離開痛苦得到永恒的快樂:

   1.造此入行論 所生諸福善 回願諸衆生 悉入菩薩行

   2.周遍諸方所 身心病苦者 願彼因吾福 得樂如大海

   3.願彼盡輪回 終不失安樂 願彼皆獲得 菩薩相續樂

   48.願諸有情衆 殷鸹供諸佛 依佛無邊福 恒常獲安樂

   49.菩薩願如意 成辦衆生利 有情願悉得 怙主慈護念

   50獨覺聲聞衆 願獲涅槃樂

   51.未登極喜前 願蒙文殊恩 常憶己宿命 出家恒爲僧

   52.願吾菲飲食 維生充體能 世世願恒得 圓滿寂靜處

   53.何世欲閱藏 或欲問法義 願我無礙障 面見文殊尊

   54.爲于十方際 成辦有情利 吾行願得如 文殊圓滿行

   55.乃至有虛空 以及衆生住 願吾住世間 盡除衆生苦

   56.衆生諸苦痛 願悉報吾身 願因菩薩德 衆生享安樂

   57.願除苦良藥 一切安樂源 教法得護持 長久住世間

   58.禮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禮善知識 恩長吾叁學

  

《《入菩薩行》講解 第十品 回向》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