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疾病!
愿 他们远离恐惧、不受轻视、心中没有丝毫的不快乐!
现在,我们的社会各种宗教祈福、消灾的法会越来越多,可是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反而世间的灾难越来越多、治安也越来越不好。为什么呢?大部份举办法会的动机都是利己的,为了聚众、财钱、声名...所以它当然没有效果!因此我们要以慈悲心来祈祷,希望咒语咸灵验(咸:”都”的意思)!
(B)愿满出世利益
42.愿诸伽蓝寺 读诵以兴盛 僧伽常和合 僧事悉成办
43.愿欲学比丘 悉住阿兰若 断诸散乱已 轻安堪修善
44.愿尼得利养 断争远诸害 如是众僧尼 戒圆无缺憾
45.犯者愿生悔 时时忏罪业 寿尽生善趣 不复失禁戒
46.愿智受尊崇 化缘皆得足 身心悉清净 令誉遍诸方
47.愿离恶趣苦 以及诸艰困 复以胜天身 迅速成正觉
-->愿 所有的寺院和庙宇,都因为读诵、思惟三藏而日渐兴盛!
-->愿 一切僧众永远和合相处,利益众生的愿行也都能实现!
-->愿 所有想修习三学的比丘,都能安住在无人干扰的寂静处,断除一切昏沈和散乱,身心轻安、堪能修习一切善法!
-->愿 所有的比丘尼都受人恭敬供养,没有囗角是非,远离各种身心的伤害!
-->愿 所有的出家四众,个个戒行清净、毫无缺失!
-->愿 犯戒的沙门都能痛改前非,时时忏除所做的罪业!
-->愿 他们来世生得善道、依法修行,从此不再退失所持的禁戒!
-->愿 德学的长老、阿舍黎广受尊敬,外出化缘都能顺利获得所需的资财!
-->愿 他们的心识之流完全清净,弘法利生的美名也传遍十方!
-->愿 犯戒的僧众来生不再遭受恶趣的痛苦,也不必经历各种罪根的折磨!
-->愿 他们以最胜妙的色究竟天身,迅速修成无上的正等正觉!
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为了赚钱而盖庙,「营利」是他们日常的活动,而上庙烧香的人呢?也是为了祈求财利而来,这种世间法的庙宇很兴旺、信徒很多。可是探究佛法的庙宇却信徒越来越少,这是我们现在这个世局的状况。
所以 寂天菩萨希望所有寺院和庙宇,都因为读诵、思惟三藏而日渐兴盛,而不是因为烧香祈福灵验而兴盛。
在西藏,佛学院都是因为人太多了不得不扩建,和我们这里不太一样,我们这里是建好佛学院再招募学生来就读。所以经营起来就很辛苦!为什么 寂天菩萨特别说「愿尼得利养」呢?古时候,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或西藏,都是重男轻女的,所以比丘尼所受的供养比较少、生活也比较苦。所以 寂天菩萨才会为比丘尼特别祈愿!出家四众是比丘、比丘尼、沙弥和沙弥尼。
阿舍黎是指「精通佛法的上师」,你们看寂天菩萨是多么地先知先觉啊!现在世人都崇拜有名利的人,而不是崇拜了解佛法的人,所以那些名嘴信徒很多,而智者们的信徒却很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其实,这也是众生的业力造成的!我们众生喜欢听好话、需要暂时心灵的寄托、财钱慰藉...囗味越来越重,那么佛法怎能不走向世俗化呢?
智者们不会讲取悦人心的花言巧语,当然信众就会越来越少!因此寂天菩萨特别说:「愿智受尊崇,化缘皆得足,身心悉清净,令誉遍诸方!」这里所说的「化缘皆得足」是指寒能衣暖、饿能饱食、能有遮风避雨的地方,而不是希望获得很多的财钱。
(4)总结
48.愿诸有情众 殷鸹供诸佛 依佛无边福 恒常获安乐
愿 一切有情众生经常不断地供养诸佛,并因佛陀的无边福德,恒常获得身心的安乐!
2、回向出世圣者
49.菩萨愿如意 成办众生利 有情愿悉得 怙主慈护念
50.独觉声闻众 愿获涅槃乐
愿 菩萨们都能随心所欲地成就一切众生的利益!愿一切有情都能蒙受诸佛的庇护!愿所有的独觉和声闻行者,也同样如愿获得涅槃寂灭的妙乐!
(二)回向自利
51.未登极喜前 愿蒙文殊恩 常忆己宿命 出家恒为僧
52.愿吾菲饮食 维生充体能 世世愿恒得 圆满寂静处
53.何世欲阅藏 或欲问法义 愿我无碍障 面见文殊尊
54.为于十方际 成办有情利 吾行愿得如 文殊圆满行
55.乃至有虚空 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 尽除众生苦
56.众生诸苦痛 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 众生享安乐
57.愿除苦良药 一切安乐源 教法得护持 长久住世间
--> 在我尚未证得极喜地以前,愿能蒙受文殊菩萨的宏恩,经常回忆宿世、鉴往知来,生生世世出家为僧!
--> 愿 我仅以粗茶淡饭补充体能,维持修行所依的生命!
--> 更愿 我生生世世都能安居在理想的环境中修行!无论那一世,当我想阅读三藏、或想请问佛法义理的时候,愿我都能毫无障碍地面见怙主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 为了在广大的十方虚空界中,成满一切有情的利益,愿 我一切所作所为得如文殊菩萨,行持尽善尽美!只要还有虚空世界,只要还有有情众生,我愿一直住留世间,为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而努力!
-->愿 一切众生的罪业痛苦,完全报应在我一个人身上,更愿 菩萨的广大功德,令众生稳享现世和永久的究竟安乐!祈愿解除众生痛苦的唯一良药以及出生一切安乐之源的佛教,广受世间众生的护持和赞誉,并且长久住留世间、化育有情!
在我们西藏真的可以圆满这个愿:「愿吾菲饮食维生充体能,世世愿恒得圆满寂静处」,到目前为止佛法还是住世的,假如你想好好修行的话,在西藏根本不用烦恼食物或住的问题。你只要加入一个如法的僧团,那么尽管你没有什么财力或学问;但只要你为人勤劳、谦虚的话,佛法的重点你做到了,这样大家都会尊敬你、帮助你。所以你根本不用烦恼食住的问题。
假如你想盖佛学院或寺庙的话,当然没有广大的信众是不行的。但修行不是忙碌于世俗间的事物,修行的主要目的是要减少内心中的贪、嗔、痴,因此只要能有粗茶淡饭以维持生命就可以了。生活不会成问题!想要修行却没有良好的环境。当然也是不行的,除非你是一位禅修者,不需要寺庙、不需要佛堂、也不需要念珠、经书或经轮...你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不然的话,要修行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我们要常祈祷:将来能得到圆满的修行环境!
下面这几颂是很好的发愿文,达赖喇嘛也曾亲囗赞扬过:
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
尽除众生苦,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愿除苦良药,
一切安乐源,教法得护持,长久住世间!
我们一般人都很害怕痛苦,所以我们有好处时,和大家一起分享就比较容易做到。但「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这种事就很困难,为什会这样呢?对佛法不够透彻了解!佛法的精华就是「慈悲」和「智慧」,假如你对佛法了解的话,怎么会不慈悲呢?
因为有慈悲,所以他不可能很坏。因为有智慧,所以你不用烦恼他会痛苦。因此对佛法了解的人就是这样子,又善良又快乐!
如何才能使佛法长住世间呢?尊重它!
现在佛法还驻留人间,尤其在我们这个地方,佛法因得到尊重而昌隆。但在印度,古时候佛法在那里是多么地兴盛啊!可是现在呢?空留痕迹让人垂吊,令人不胜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当地的人民不注重佛法的原故。真正的佛法并不是塔、庙、佛像,真正的佛法是智慧!
哪里有了解佛法的人,哪里就有佛法住世。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以现代的工艺和科学,要盖怎样庄严的寺院、要翻译保存多少经典、要铸造多大的佛像...有什么困难呢?
不了解佛法的智慧的话,我们的痛苦就永远无法解除!
三、念恩礼敬
58.礼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礼善知识 恩长吾三学
最后,我虔诚地礼敬「文殊师利菩萨」,是他的恩德激发了我「愿求菩提」的善心。同时,我也敬礼各位师长和善知识,是他们的恩德助长了我的戒定慧三学。
《入行论》开讲 总结
《入菩萨行》到此圆满了,感谢各位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空来听闻佛法,各位也要感谢你们自己的福报,我也很感谢我自己能够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在一起探讨《入行论》,因为这个因缘使我的国语进步很多。也因为讲解的关系,使我对它更加地熟悉,现在我们就依寂天菩萨的回向文,将这个探讨《入行论》的功德回向给十方虚空的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离开痛苦得到永恒的快乐:
1.造此入行论 所生诸福善 回愿诸众生 悉入菩萨行
2.周遍诸方所 身心病苦者 愿彼因吾福 得乐如大海
3.愿彼尽轮回 终不失安乐 愿彼皆获得 菩萨相续乐
48.愿诸有情众 殷鸹供诸佛 依佛无边福 恒常获安乐
49.菩萨愿如意 成办众生利 有情愿悉得 怙主慈护念
50独觉声闻众 愿获涅槃乐
51.未登极喜前 愿蒙文殊恩 常忆己宿命 出家恒为僧
52.愿吾菲饮食 维生充体能 世世愿恒得 圆满寂静处
53.何世欲阅藏 或欲问法义 愿我无碍障 面见文殊尊
54.为于十方际 成办有情利 吾行愿得如 文殊圆满行
55.乃至有虚空 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 尽除众生苦
56.众生诸苦痛 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 众生享安乐
57.愿除苦良药 一切安乐源 教法得护持 长久住世间
58.礼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礼善知识 恩长吾三学
《《入菩萨行》讲解 第十品 回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