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叁年,這和夢中金人所說完全一致,戒賢此時悲喜交加,再次向玄奘施禮致謝。
那爛陀寺中設有十個“法通叁藏“的稱號,賜給那些學通經藏的高僧大德,是寺中的最高榮譽,現在已有九個人被授此稱號。玄奘來到後,寺中把這一稱號授予了他。對法通叁藏者,寺中每日給上等佳肴兩盤,大人米一升,還有槟榔、豆蔻、龍腦、香乳、酥蜜等。每人有四個淨人婆羅侍候,出入乘象,叁十個隨從。大人米是一種梗米,大得象烏豆一樣,做飯時香氣可飄百步,只有這裏出産。這種米是專供國王和知法者食用的。
玄奘請戒賢給他瑜珈論,和玄奘一起聽講者達數千人,十五個月講究一遍,第二遍又講了九個月。此後,玄奘又學習順理、顯揚、對法等經論,並不斷地向戒賢請教。對于瑜珈論,玄奘認真研究了五年,朝夕不停。
這天,戒賢收到了統治印度的戒日王的來信。戒日王此時正在討伐烏茶國的途審,信中說,一個南印度的灌頂師名叫般若毯多,通曉正量部,做了篇百頌的《破大乘論》。許多小乘論師向戒日王推薦此論,要與大乘教決一勝負。戒日王讓那爛陀寺派出四個內外大小皆通的論師,到戒日王行軍之處,與小乘論師進行辯論。戒賢于是派海慧、智光、師子光和玄奘四人爲應辯之人。四人正在做出發的准備,那爛陀寺的外邊一片混亂。立刻有僧人向戒賢禀報,有一個順世外道的人寫出了四十條,貼在那爛陀寺的門上,要與那爛陀的僧人進行辯論。並揚言,如果有人能把他駁倒,他就用自己的頭來謝罪。他的論證、細密,很難找出破綻。而且寺中衆人對這種外道了解得並不很多。衆僧對能否可以辯勝表示懷疑,都默然不語,無人出去辯論。這個地方有一個風俗,如雙方辯論後,輸的一方要騎在驢背上,人們把糞尿從他的頭上貫下去,然後在公衆面前表示服從,做勝方的奴隸。
玄奘讓人把那四十條抄回來,自己認真研究了一番,對衆人說:
“我要與他辯論,我們怎麼能受他的汙辱呢?請諸位給我做旁證。”
經過幾番辯論,對方辯解無路,理屈詞窮,神情沮喪,立即爬在地上表示降伏。衆僧歡呼雀躍,有人要對此人履行前約,把他斬首。玄奘製止道:
“不可。佛法博大寬容,並不主張刑罰。我們要讓他接受佛法,就象奴蔔侍奉主人那樣信奉佛法,這不是很好嗎?”
這個外道留在寺中,歸依了佛門。找來小乘教論師的《破大乘論》,研究其中時謬誤,以備前去論辯之用。玄奘問歸依佛門前外道:
“你知道烏茶小乘論師的《破大乘論》嗎?”
外道答道句:“曾有所耳聞,我對他們的學說很了解。”玄奘讓他講述了烏茶小乘教的學說,了解其主要的理論。玄奘用大乘教的思想批判烏茶小乘論師的觀點,寫出了一千六百多頌的《製惡論》,並把它送給戒賢等大德,衆大德說這篇論可以橫掃天下的敵人,沒有人能夠阻擋。
玄奘在那爛陀寺研習了五年的佛法,他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想留下來繼續學習。此時,戒賢對玄笑說:
“學習佛法,貴在交流,獨自一人學習是不行的,你應該到其它地方去學一學,不然就會失去良好的時機。然後,你要及早返回你的國家,去弘揚正法。你不惜生命前來求法,難道不是爲此嗎?智慧是無邊的,只有佛才能窮盡它。人的生命就象朝露一樣,或早或晚,它是要消失的。你萬萬不可延遲。”
玄奘從那爛陀寺出發,在印度境內拜谒佛寺,學習道法。他先後經過伊爛拏、叁摩呾吒、烏茶、僧伽羅、憍薩羅等國。玄奘在這些國家中,學習道法,參拜遺迹。
在缽伐多國,有幾個高僧,學識淵博,可以爲師,玄奘在那裏停留兩年,學習正量部的根本論、攝正法論、成實論等。
在杖林山有一個勝軍論師,是刹帝利人,他學遍內外五明,而在林中援徒講經。從他學法的人日益增多,國王也曾前來拜見他,並封給他城邑,做爲供養,玄奘向他學習唯識抉擇論、意義論和成無畏論等。一共學習二年。
一天夜晚,玄奘在勝軍論師處的寺廟中做夢,他夢見寺院內外和樹林被火燒成灰燼,又在夢中見到一個金人,金人告訴他:“十年以後,戒日王一死,印度就會大亂,就象現在燃燒的大火一樣 。”
玄奘醒來後向勝軍說明此事,並下了回去的決心。
玄奘又回到那爛陀寺,向戒賢辭行。戒賢贈給玄類許多經書。玄奘想從北邊回國,爲的是路經高昌,好實現當年自己的諾言。
玄奘在回國的途中,像來時一樣,一邊走,一邊參拜遺迹,學習佛法,同時他還把自己所學到的佛法在各地弘揚。玄奘又一次在印度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光輝的足迹。
在東印度的迦摩縷多國,人們信奉外道。國王童子王事奉天神,喜愛各種各樣的道法。只要是富有智慧,他不問正邪,都予以尊敬。玄奘要在此國中,用佛法來掃除外道,因此而開講法席。聽講者在國王面前稱贊玄奘神思敏捷。童子王聽後非常興奮,想面見玄奘。他派人去請玄奘,玄奘推辭再叁,才去會見國王。一見面,倆人都覺得似曾相識。二人談起佛法來,興致頗濃,忘記了時間。此時,國內有許多外道異術之人在國王的身邊,他們要與玄奘辯論,讓國王判定,佛法與外道誰優誰劣。外道者和玄奘辯論了不長時間,就全部敗下陣來。國王對玄奘更如敬重。當國主問玄奘信奉佛有何益處時,玄奘稱如來叁身利物,並寫了叁百頌長的《叁身論》贈給國王。中王說,這是他生平未曾看到的,于是他開始全心信佛。
戒日王起初統治的是一個邊陲小國羯若鞠阇國。戒日本是佛家的谥號,應是人死之後,據其功德而追贈的。羯若鞠阇國的大德們,在國王剛一揚名天下時,就贈給他戒日的稱號,是爲了避免死後贈名的虛假不實。當時,勢力最大的是商佉王,此人酷虐無道,摧殘佛教。他命人拔掉菩提樹,毀掉樹苗,把叁百多名大德活埋,其余的變成奴隸。戒日王在這個時候,准備起兵反對商佉王。戒日王和他的臣子們到拔掉菩提樹的地方,對著樹地發誓:
“如果我能有幸統一天下,定要重建佛法。希望我佛助我一臂之力,讓菩提樹從地下長出,以示靈驗。”
說完,菩提樹就慢慢拱土發芽,坑中長出。戒日王大受鼓舞,立刻帶兵前往商佉的住處,一舉滅掉商佉。戒日王由此對佛教更加誠信不移,又領著八萬象兵,開始了征服整個印度的偉大事業。大軍所向披靡,所到之處無不歸依。這完全是因爲戒日王信奉佛教而産生的威力。戒日王統率的軍隊不吃肉,每到一處,如果有羊,一定買來送給僧人,供他們食用乳酪。每五年,戒日王都要進行一次大的施舍,把他所收藏的東西全部施舍出去。
玄奘在迦摩縷多國弘揚佛法的事,早已傳到了戒日王的耳中。戒日王對這位來自大唐的高僧已仰慕多時。戒日王的臣下對戒日王說:“東面的童子王那裏有支那的高僧,大王應該把他請來。”戒日王說:“ 這正是我的想法。我已經邀請過他幾次,可他總是推辭不來。” 戒日王再次派使臣前去請玄奘,請童子王把玄奘送來。
童子王命令一支一萬人的象兵,乘叁萬支船,送玄奘與戒日王會面。戒日王與臣下一百多人,領著一萬多人順河東下,去迎接玄奘。只見河面上旌旗飄揚,萬人攢動,兩支龐大的船隊相向而行。猶如兩支即將在海上展開惡戰的兩支艦隊,但船上的人們興高彩烈,精神振奮,顯然面臨是一件重大的喜慶之事。 玄奘與戒日王一見面,戒日王就行大禮參拜。隨從的人撒花唱頌,場面莊嚴而隆重。戒日王對玄奘說:
“弟子以前屢次邀請,大師爲何不來呢?”
玄奘說:“我當時學法未成,所以延誤了王命。”
戒日王問:“你們國家有個秦王,能征善戰,精于歌舞。秦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美名爲什麼會傳播得如此遙遠呢?”
玄奘答道:“秦王就是大唐現在的天子,是大聖人。他平息動亂,恩澤六方,所以人們都歌頌他。”
“這是天讓他做物主啊!”戒日王感歎說。
戒日王請玄奘入宮相談,玄奘給戒日王講《製惡見論》。戒日王對他的臣子門說:
“日光出來,燭光就要消失。大師一到,那些佐道都將被擊破。”
戒日王說:“此論雖好,可卻沒有被更多的人所知,我想在曲女城開大會,讓五印度的能言善辯和知識淵博的人都到會,讓他們都知道這篇論。使邪道從正,衆僧舍小乘而從大乘,不是很好的事嗎
”
無遮大會就這樣,在戒日王的操辦下,在印度曲女城召開了。
無遮大會圓滿結束後,當時的人們已都承認,玄奘的學識已超過了他的老師戒賢,成爲全印度的第一高僧。
玄奘向戒日王請求東歸,戒日王讓他主持了七十五天的大施場。此事完畢後,玄奘再次請求回國。戒日王命所屬部下送玄奘出境。戒日王贈給數萬金錢和許多頭青象。這種象,形體圓大,高約叁丈,長約二丈多,上面可坐八人,並放置一些物品。象行走起來,就象空身而行,坐在象背上感到很安穩,不會掉下來。玄奘不想接受金錢和青象。諸僧都勸玄奘留下青象。
“這是佛法興盛的象征。自佛涅槃以來,各國國王雖崇敬佛法,布施種種物品,但還沒有聽說有賜給青象的事,因爲青象是極爲珍貴的國寶。現在戒日王贈給您青象,說明國王對您崇敬至極。”
玄奘于是收下青象。因爲青象形體大,每天要吃四十多個草料餅,又叁斛料。戒日王爲此下令所屬各國,要隨供給玄奘草料。
戒日王等十八國國王,都來相送,執手垂淚,依依惜別。
此後的路程,玄奘晝夜兼程,極少…
《玄奘 (飲譽天竺 留芳華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