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佛教教育論壇部分講話稿佛教教育座談會
李革(國家宗教事務局政法司院校處副處長)
佛教教育面臨中國傳教前途的大問題,今天來座談的題目,重慶佛教界座談會很有意義,也就是剛才李老葉,對佛教講了九條建議也就四九叁十六條。
第一條是統一思想,第二條是明確目標,第叁條是遵循規律,條是加大幅度,第五條總和機能,第六條是培養師資,第七條舉薦人第四才,第八條是善用外人,第九條是匡正道路要堅持教育規律,佛學院是個教育機構,按照教育的基本規律規進行,比如說教材的選用,教師的選定,課堂的教學,談什麼後勤的服務等等問題,一定要堅持教育規律,該怎麼備課,該怎麼安排課程,這是一不整套教育規律,我現已設立了一些,我雖是研究生畢業進修了一個教育管理學的課程,這方面我雖了解有限,今天來嘉賓如羅先生,楊曾文先生等,他們都同意幾點看
法我們要借入社會上學生的作法,如果通過今天大家的座談的對這個總是的認識,有很大收獲。
陳振(重慶市民宗委助理巡視員)
佛學院的成立,它是得到國家宗教局,得到重慶市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非常重視,我們回去在工作上也要引起深思,先天的格局,是民宗委有一位處長在佛學院任課,也就按照國家宗教局的要求開始,另一位處長也在佛學院任副院長,這也是一個開頭,工作還很多,這裏我表個態,今後的工作需要民宗委幫助的會把它做工的更好。另外,也包括寺廟的建設,佛學院環境的整治,土地的劃撥,因爲還有一塊地需要回收,基本建設,按照宗教國家宗教事務條例的要求依法行政,加強領導,爲搞好方主面面的服務工作,從佛教學院本身來講是培養僧才的趙樸老在世時在這方面也提出很多要求,李處長也談的非常專業、深刻,從我們角度來講,也希望佛學院,按照國家宗教局方局長十六字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力學水平,提高辦學質量
樓宇烈(北京哲學系教授)
佛教界教育上的地位提升也非常迅速,也對人才要求各方面與管理人才、研究的人才、弘法人才,交流人才,學術界現在看來是很難決定的現在佛學院的目標都還是清楚,我們有一些重點的佛學院還要進入更高一層,進入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如現在中國佛學院的學生到北大考試,但北大不承認有這個學曆,這個問題很麻煩我們中國佛學院的學生出來其實並不比本科生差嘛,在技術知識方面並不差,如個別的大學裏面的技術課在佛教學院比較突出一些
楊曾文(中國佛教研究所所長)
在座的方丈、研究的方丈,30歲、40歲,一部經要很信發心找到頭,給你們一個知識數,把自己的理解發揮出來,帶出一批學生出來,報常住,學孝修辦道,如果你做工好了,把各地的天臺、華嚴、叁論唯識等有最高研究的法師集合起來,這是有 特色的其它遠可結合管理,如寺院管理,你可以把寺院管理比較好的法師講講課,結合中國佛教傳統的佛教的戒律,另外,中國的清規如百丈清規等,結合現在怎麼發展起來,主要看方丈,佛學院的特色,主要在研究班,佛學院預科、本科、研究生班,研究生班畢業後能還有研究和教學的人才,這方面應花很大的力氣,能在一個班選出一個、二個、半個都不錯了,如當年日本道厚到中國求法,他說了一句話,他師父對他說,你不要急著發大財,你傳法能培養出一個半個就可以了。
溫金立
我們國家整個佛教界的問題,剛才聽到李革處長講,整個教界現有叁十多所佛學院,其中有很多不善流的佛學院,我們只看到他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就是說之所以有今天欣欣活潑事情,才能形成今天的學院,所以我們要從這個問題上去取長補短,比如說現在重慶佛學院被國家宗教局正式批准後,它所形成的僧格如我們現在國民教育系列方面,本科製升大學一樣,但重慶佛學院有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于你現在的這些辦學條件,于國家宗教局,給予你的地位,榮譽怎麼來降伏現在我想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號稱的國內幾座大學的講師要進入世間一流如果成爲國家級的佛學院的話,你們國內的一流怎麼來創,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生源,不要有損宗教界的學生一定要借假期,節假日去試,人財蓄備方面,吸收各方面的資金互動,你要請一位著名的學者來,要有一筆錢,重慶佛學院現在已經可以設立文化講堂的方式來吸收一些社會信衆、慈善家的捐款,設立一個重慶佛學院的文教基金會,這對以後有很大幫助,如果你資金充足的話,有很多貢獻。剛才講的是對內的。對外的一定要跟港、臺地區的,佛學院都是大學的,如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交流方面,包括對日本、韓國等,文化基金如保證的話,這也是佛學院發展的一個生命所在。
黃夏年(《世界宗教》雜志主編
據我所知,重慶佛學院的老師對佛學院的資金問題還是很在乎,但佛學院的資金與社會的資金與大學裏面的資金,他們之間的關系,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切實關系到佛學院教師老師的待遇問題,有些在佛學院幹了十幾年的教師好像沒有什麼資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事實。第叁個總是是學風問題,就是我們培養他是什麼樣的人,我在和一些法師談論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說你們所說的文章和現在大學裏面所寫的文章沒什麼兩樣,你要代表佛教學術界的思想,如果你和我都寫一樣,那你就是大學水平,我認爲佛教界應有自己的特色。
最後一個問題是成果評價總是佛學院的研究成果與社會上的研究成果不是完全一樣的。佛學院的研究成果與社會上大學的研究成果應該是區別的,但也有關系的,又有什麼樣的關系呢?我認爲這四個問題直接牽涉到一個觀念,佛學院必須要向社會靠攏,現在很多居士、學生都在大學裏推廣這種觀念,現在佛學院裏面,是不是也要把社會的觀念攝入到佛學院去,是不是佛學院與社會上的評價標准一樣,答案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現在感到一個問題,我只是把這幾個問題提出後供大家參考。
無名
對這個師資問題,首先是一個穩定性的問題,聘請外邊的老師是一個渠道,但是呢,自己內部是不是也要有一定的師資。另外是教材,剛才李革先生提到市場宣傳化,怎樣發揮宗教在樹立重慶形象、重慶知名度這方面,也可以有很大的貢獻。這方面剛才溫金立教授也說了很多方法,我自己覺得還是要擴大,想盡辦法,中心工作主要是佛學院同學的高度紀律、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主動的不是封閉的,搞各種各樣的交流,各種各樣的活動。今天我就雜七雜八說這些,最後我再次祝賀重慶佛學院越辦越好,希望我們今後更好的合作。
釋向學(中國佛學院教務長)
對我們佛教教育差別很多,我們不得不承認問題的嚴重性,那麼,我們的佛教教育,從這一二十年來看,發展的數量上,發展很大,質量上不盡人意,原因主要是各方面的,一個曆史的造成,國外、臺灣地區是在幾十年,上百年的探索,經驗中形成,我們呢?形成很晚,從我知道,八零年以後才開始走入正軌,我們起步很晚,而且佛教內部的人才,十分奇缺,可以說這是一個明顯的狀態,那麼,當時佛教界的人士,領導開時步入佛學院,對以後佛學院的發展取得很大貢獻,可以說從各大的名山大寺佛教這些主要領導都是從八零年以後佛教佛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這一點是肯定的,從表面上講,我們辦學的目標談起來非常容易,但是去實際的話相當困難,我在佛教佛學院裏面從探學到教學,這是一個多年的過程的體會,從學生、法師管理等方面並不是我想做什麼是做什麼,雖說我們的目標是一樣的,但是呢,實事求是的總是問題非常重要,既然是佛學院,就要區別其它大學,其他學培養造成佛學院人才的怎樣的,怎樣來建立學生的正確信念,我們常談到,佛教怎麼樣與時代相適應,傳教與世俗相結合,佛教從根本問題來看畢竟是跨俗的,不是隨俗。
釋門肅
一位出家人,一位和尚,我們培養出來,他的市場在哪裏呢?最終要到寺廟中去,這就要引起我們反醒,怎麼樣培養學生,他們進入的寺廟,要盡快適應叢林的生活,這是佛學院辦學以來,最嚴重,最大的問題,上過佛學院的學生畢業之後不適應寺院的生活了,那麼這個寺院、叢林,畢業生也不太適在,這就産生了矛盾,佛學院的辦學應該培養寺院管理人才,在這方面,這要開設相關的課程,叢林製度、叢林清規,合符的這些東西。在結合吸取現代化的管理。比如對雲居山不需要現代化的管理,在浙江靈隱寺,如一個都是面臨的傳統的東西,這個就是新的學習,將來的學生很快適應要求,教師隊伍的待遇,要辦一流的法師,一流的佛學院,專靠在大學上聘請老師是不行的,這只是暫性的,一所學校在穩定著,固定著的曆史原因,各種原因,把現代化基本上搞上去,而且還要考慮到法師的待遇,法師的生活環境,這些東西都是出家人所面臨的問題,問題是容易發現,但解決就很難談了
釋智海(四川省內江聖水寺方丈)
佛教的教育,從釋迦牟尼開始,首先是釋迦牟尼佛把世間上的榮華富貴全部抛棄到深山老林參訪接觸善知識,然後在菩提樹下一悟成道,佛教育的一種起源,實際上從起源當中以給我們提出一種佛教教育的一種從上致下的一種教育,什麼樣的法師最受歡迎,什麼樣法師的最有感召能力,什麼樣的法師能夠把佛教傳統技能知識,能有效地結合,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圍繞這個核心很好
解決問題,那麼我也是從學校裏面走出來的,我本人對佛學院有些感想,教我們的法師不少,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各科各宗派都可以,每個地方佛學院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經過佛學院培訓、培養,現在教書大有人在,但是存在這麼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法師,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師,幾乎是每一個佛學院存在的問題,僅僅是教師爾已,並不能起到一樣種心靈引導導師的作用,如果從這一點上來看每上佛學院差不了多少,爲什麼這些法師到寺院不能適應,但是眼高手低,並不能實際操作,在現實過程中非常容易被淘汰,所以在聞思的基礎上,如何把聞思的東西與現實結合起來。
釋傳輪
由重慶市佛教協會主辦的一所佛學院,從一九九一年年在羅漢寺創辦,九五年下期遷至華岩寺,與原來華岩寺僧伽學院合並,正名爲重慶佛學院,惟賢法師爲院長,心月法師爲副院長,重慶佛學院逐漸完善,二零零二年心月法師不幸圓寂,身振法師、正剛法師、常慧法師、朗光法師、道堅法師爲副院長。繼續辦學,培養僧才,未有間斷經過前後十叁年辦學過程中,畢業了五屆學生,重慶佛學院分設有男女兩部,內設有教務處、辦公室、教研室,現有教職員工二十九人,男衆法師七人,女衆法師十人,社會和高校外聘教師四人,員工四人,設有預科班、本科班。
釋惟賢(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重慶佛學院院長)
知識化與修證化的問題,出家與在家如何使在家居士受到培養的問題。問題很多,我聽到的話,涉及各方面的問題,都值得參考,值得借鑒專研,不過我總覺得,從九二年趙樸老在上海召開漢語教育座談會以後,我們的佛教教育有發展、有提高,而且出了不少的人才,這是一個收獲,這是黨和政府及我們各級領導關心支持之下取得的收獲。但今天來講,形成的發展這個社會,我們國家需要,從今天來講人才仍然仍然缺乏,重慶市到現在爲止開放了二百多座寺廟,僧尼包括佛學院的共七百多人,信教七十多萬,到現在來說,由僧人管理的也不過半數以上,缺乏我們的僧人管理,要調動適當的人才很困難,所以我們的人才隨著形式的發展,還跟不上,這點我們大家值得注意,培養人才的教育事業不斷加強,另外,我們需要什麼人才這個問題,我們的人才必定是愛我們國家的,遵守政策法律的,我們的人才必定是愛教育,愛佛教事業的,我們的人才應該是弘法是家務,利生爲事業,能力有一顆悲心愍衆生。能夠熱愛世界和平,消滅戰爭,保持社會安甯,因此,必須管理好寺廟須要弘揚佛法,于佛法 ,實現各界社會和平世界,這種人才我覺得不是一般人才,是特殊的人才,因爲時間關系,很多還沒發言很抱歉,我也簡單講這一點,最後再祝大家身體健康,一切吉祥。
道堅法師
再次感謝惟賢老法師,感謝國宗局李處長,以及市區兩級領導,各大院校的專家學者,諸山長老,和各位來賓,今天的重慶佛學院教育座談會圓滿結束,再次感謝大家。
《重慶佛教教育論壇部分講話稿--佛教教育座談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