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藏傳佛教的“法王”?

  什麼是藏傳佛教的“法王”?

  道堅法師

   藏傳佛教爲世界佛教叁大語系(巴利語系、漢語系、藏語系)之一,爲中國佛教曆史上八宗(叁論宗、天臺宗、賢首宗、禅宗、密宗、淨土宗、律宗、法相宗)之密宗,中國密宗又有唐密、藏密和東密之分,藏傳佛教屬藏密範疇。11世紀中葉後,藏傳佛教相繼出現過甯瑪、噶當、薩迦、噶舉、格魯、希解、覺宇、覺囊、郭紮、夏魯等教派,現在的甯瑪、薩迦、噶舉、格魯四派比較興盛,其他的宗派大多湮沒于曆史的長河中。藏傳佛教已廣泛流行,幾成世界化格局,僅西藏一地現有1787座寺院,僧尼4.6萬,約占西藏總人口2%。也許我們會疑惑,究竟誰能在藏傳佛教中堪稱“法王”呢?

   記得數年前,曾在中國佛學院任教時,有一幫熱衷于加持、灌頂、吃甘露丸的居士,時有某縣某鄉某村藏僧光臨,一見之下,名片上自冠“法王”稱號,心有所疑,因其地處窮鄉僻壤,尚未打探清楚,已騙得財色雙收而遁迹,因而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

   “法王”的藏語爲“曲吉傑布”,通常有四種解釋:

   一是尊稱擁護佛教的藏王(如吐蕃贊普);

   二是特指幽冥執掌閻羅王;

   叁是曆史上一些藏傳佛教高僧被封建帝王冊封爲“法王”,同時賦予相應的世俗權力和政治地位;

   四是因學識淵博、修持高深、攝化群機、聲望顯著的高僧大德,被他人尊稱爲“法王”。

  這裏要介紹的是後兩種,即受封建帝王封號和受他們推崇兩類。藏傳佛教“法王”之稱,始于薩迦派高僧八思巴受元朝君主封爲“DB法王”(非後來之DB法王)。法王可以享有持黃色寶幢蓋,漢地僧人也只有“方丈”才可以使用此寶蓋。

  藏傳佛教目前還繼承著此曆史封號,繼承方式有世襲繼承(父親傳給兒子)和轉世繼承(尋找轉世靈童)兩種。世襲繼承爲薩迦派的薩迦姑瑪法王,甯瑪派的敏令赤欽法王;轉世繼承的如黃教的達賴喇嘛和白教的DB法王噶mb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藏傳佛教受封建帝王封賜的法王。

  目前最興盛的教派屬格魯巴(黃教),其有四大法王,即前藏的達賴喇嘛,後藏的班禅喇嘛,內蒙的章嘉喇嘛,外蒙的哲布尊丹巴。

  DB法王,1406年,噶瑪噶舉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德銀協巴應明朝永樂皇帝之邀,並受封爲“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慧善普應佑國演教如來DB法王西天善自在佛領天下釋教”,簡稱“DB法王”。這一封號遂成爲噶瑪噶舉黑帽系活佛的專用尊號,沿襲至今,爲第十七世DB法王噶mb。

   大慈法王,1413年,作爲宗喀巴大師弟子釋迦耶希(又名绛欽曲傑)代宗喀巴進京,于1415年被明成祖封爲“妙覺圓通慈慧普應輔國顯教灌頂弘善西天佛子大國師”;1429年,釋迦耶希再次應邀進京,于1434年又被明宣宗皇帝封爲“萬行妙明真如上勝清淨般若弘照普慧輔國顯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覺如來自在大圓通佛”,簡稱"大慈法王"。

   大乘法王,1413年,薩迦派高僧貢噶紮西(漢籍中稱昆澤思巴)應明朝廷之邀抵達南京,被明成祖封爲“萬行圓融妙法最勝真如慧智弘慈廣濟護國演教正覺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剛普應大光明佛領天下釋教”,簡稱“大乘法王”。

   大智法王,明朝永樂初年,朝廷邀請岷州地區的藏族高僧班丹紮西入朝,並讓他在內地長期留住;明宣宗時被授予“淨覺慈濟大國師”;明英宗時晉封爲“西天佛子大國師”;明代宗時再晉封爲"大智法王"。

   闡化王,1406年,明成祖封當時任帕主噶舉派主寺澤當寺第五位寺主紮巴堅贊爲"闡化王"。

   除了以上數位僧職較高的“法王”外,明朝政府授予的藏傳佛教僧職稱謂還有贊善王、護教王、闡教王、輔教王以及西天佛子、灌頂國師、灌頂大國師等等“王”和“國師”封號,但這些“王”或“國師”就不能稱爲法王了。

   第四類可以稱爲法王的,當是各大教派之尊,雖沒有受到封建帝王的封賜,但行化一方,攝受一宗一派,功德無量,被人尊爲“法王”。也有一類,即無堪布格西之名,亦非一派之尊,但他修持精嚴,學識過人,並能攝受無數群生,也可能被他們尊被爲“法王”,如喇榮的晉美彭措法王,亞青寺的阿秋喇嘛等,身邊常常聚集僧衆過萬,成就了無數僧村,功德極大,堪稱法王,但他們是絕對不會自己說是法王的。

   法王,如果我們理解成佛教的統率,那他應該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法無二王,一般人是不應該稱法王的。然藏傳佛教高僧因爲曆史原因,受到封建帝王賜號,再以父子或轉世的方式繼承下來,是應該尊重的,但決不能允許某些利欲薰心之徒,爲名聞利養故,濫用此與佛不二之神聖稱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