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之顔貌端正▪P2

  ..續本文上一頁就覺得都有零錢了,一塊或者幾塊給他。誰知道他後面跟著好幾十個——二叁十個,只要你一給,二叁十個全都上來了!這一上來,你逃也可以哪。他就把你抓住,抱著你的腿,抱住你的手,全都給你包圍住了。哎喲喲,一看非常害怕!你想想,七八歲、十來歲的這個小男孩那麼多,也是很有力量,他說不准把你掰倒,把你洗劫一空。上次碰到,正好我還沒有出家,是請一個臺灣的法師在一個賓館吃飯,就出賓館的時候,展現了這麼一幕。再看到不遠的地方有一個中年婦女,原來就是這個中年婦女在指使著這幾十個小男孩。就用這種討的方式,這可不是打搶嘛!他爲什麼會這個樣子?就是由于饑寒困苦,他就不講這些道德了——“人理殆盡”。

  《無量壽經》之顔貌端正(二)

  那這樣的情況是什麼?這就是他的惡果,就是由于他前世或者多少世沒有積德。也許他原來是個比較有財富的人,但是他有財富不去布施,越有財富他越吝啬。貧窮是從吝啬裏面出來的;財富是從布施裏面出來的!佛說的這個因果,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聞過,他以爲得財富就是他競爭的産物——不擇手段要得到。如果命中沒有,你是得不到的。如果你非得要用搶銀行的方式得到不可,馬上災禍就臨頭。現世就有下牢獄的災禍,下一世就有下叁惡道的果報,花報和果報都馬上會如影隨形——現前。這些人由于貪心,他就想占有,就想用不正當的手段——不是付出了勞動獲得,就想要占便宜,這叫“貪求無厭”。很多的罪惡就是由于他貪求無厭所導致。

  爲什麼佛告訴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就減少很多造惡業的心理;他貪求無厭,就沒有辦法減少。那爲什麼他貪求無厭,永遠不會有厭足的時候?貪心就像一個萬丈的深淵,你填不滿它。他作爲貪官,貪了一百萬他還不滿足,要貪一千萬,甚至幾個億;幾個億還不滿足,可能幾十個億。不僅對自己的兒子這一輩想到了,孫子、曾孫子他都想到了。就是這個“貪求無厭”驅使。所以最終的結果他有什麼好日子可過哪?他到了貪得無厭的這個程度,他就不信因果,他“不信修善”能得善果,只知道“我只要有機會,我就貪”。實際上這種貪就是癌細胞。不信這種善因善果,所以他造作惡業就比高山還高——“犯惡山積”。

  到他生命終結的時候,他所貪來的一切一分錢都不帶走。有很多貪來的東西——實際上他一死,家裏都起了內讧,或者家親眷屬分配不均,甚至去打官司,甚至還會導致親戚反目、仇殺事件——他所貪的東西都消散了。然而他由貪這些東西所造作的惡業——這個惡業導致的這種苦報,就聚集在他身上了,他就必然被這個惡業牽引到叁惡道裏面去了。到了叁惡道裏去,他就遭受叁惡道的苦刑。于是這個貪求無厭——造惡的結果,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然而造惡所得到的這些財富,徒然地爲別人所占有了。這可不是一生忙忙碌碌爲他人作嫁衣裳嗎?這才叫愚癡。

  一生都爲這個財富——貪求,去過了一輩子,沒有一刻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爲自己的明德——佛性,去思維,去修行過一分鍾。所以他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就沒有一點善行可以依靠。你有一點善行,也可能不會墜的——叁惡道——那麼深。“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沒有一點善德能夠把他停留在善道裏面,直接下叁惡道。所以死亡之後墮叁惡趣,在叁惡道裏面永劫以來遭受痛苦。地獄的罪受完了,就到餓鬼道;餓鬼道(罪)受完了,就到畜生道;畜生道把債務還完了,輾轉地才得人身;得人身,由于是從叁惡道裏面過來的,他肯定在人道裏面是非常下賤的——地位低下,非常愚癡,沒有智慧,非常弊陋。所以他就生活都不能自立,到處受人欺騙,身體怯弱。

  自己也會帶著叁惡道的習氣造惡,造惡又使他的身心更閉塞,他的行爲更是跟人道的行爲相違背,就更讓人討厭,然後國法就會懲處他——因爲他危害了他人的安全,那當然只有到牢獄裏面去了。如果他從牢獄出來,又非常猛利地去報複,那就是提前結束生命,又到地獄裏面去。最近看一些報道,那些從牢獄裏面出來的人,再重新犯罪,你看他犯罪的情節那真是太惡劣了!他整個犯罪的情節——製造的那個東西,那真的是人道的東西都沒有。那想都想不出來,太殘忍了!所以他只是形態上像一個人的樣子,他內心的觀念、他的行爲,完全都是畜生的行爲——殘忍的行爲!這就是他導致“貧窮乞人”的一個原因。

  好,請看下面。

  “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爭,是以壽終福應,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余慶,今得爲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衆所敬事,妙衣珍膳,隨心服禦,宿福所追,故能致此。”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爲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複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顔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好,看這段。那麼爲什麼帝王他是人中最爲尊嚴的、尊貴的?“獨尊”——貴爲天子,富有天下,一切衆生、一切臣民都是衆星拱月。這是由于他“宿世積德所致”啊!積了很多的福德所導致的這種福報。這個“積德”體現在什麼地方呢?他有這種仁慈之心——同體的慈心,就能把財物恩惠給他人,廣泛地進行布施——博施濟衆。這些都是他同體的仁愛心、兼濟天下的善心所致。這就看出他這種帝王的福報,還是從他的慈悲心出來的,從他的布施出來的,從他兼濟天下的胸懷出來的。這就是要有胸懷,要有道德。你說一個當大官的、當帝王的,如果沒有仁慈和道德,是做不到的。如果他沒有仁慈和道德的心,就像農民起義樣地占領這個皇位,他也是坐不住的。你看有些記載,那些農民起義領袖把真皇帝趕走了,他坐在皇位上都頭暈,都昏倒在地上——他坐不住的。李自成雖然把這個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去自殺,但是他又坐得穩嗎?他獲得了王位照樣紙醉金迷,沈迷在那種糜爛的享樂裏面了。他都沒有把“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在他身上體現,他怎麼能坐得穩呢?

  然後他這個個人行爲“履信修善”。講信譽,一個能做帝王的人那是一諾千金,驷馬難追。絕對不能是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那是小人的行爲,講話一定要算數。修十善業,很多皇帝他都很孝,對他人沒有違背,沒有鬥诤,這就說明他身心柔軟。他一定要有個人的這種道德修爲。這樣他在臨命終時,隨著他的福蔭感應,就自然生到天上去了——做天人去了。能夠在天上——無論四天王天,還是忉利天,享受天堂微妙的五欲。這些天福享盡之後,他還有善在那裏——就有他的“余慶”留下來的這種福報,所以他就下生爲人。由于還有他的余善——善因,所以他就自然地生到帝王之家,生到富貴之家。他生到帝王之家作爲太子,他就自然的尊貴。只要作爲太子,他不一出生下來也是錦衣玉食嗎?鍾鳴鼎食之家嗎?那這些臣民乃至宰相看到他,都要尊貴他,因爲他是帝王的種姓啊!

  他有福蔭,這種人一出生下來,他的長相都是很莊嚴的——“儀容端正”。他來的地方就不一樣——他從天上來的。一個從天上來的,跟一個從畜生道來的,你能相比嗎?他的來處都不一樣哪。天上來的,他肯定皮膚白白的、紅撲撲的,這個長相很有福報的,他就有天人那樣的模子——模子就不一樣。你從一頭豬裏面過來的,模子不一樣的。所以這種樣子又有道德又有儀容。“儀容”就是他的行住坐臥都有大人之相、帝王的氣象。所以大家都很恭敬他,都喜歡接近他,都喜歡爲他服務。他穿的衣服都是很好的衣服,那種綢緞——最好的這個衣料;他的飲食都是很精美的。他身上穿的衣服,包括他自身用的車馬,都叫禦。“服禦”,隨心所欲,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有這個福報。皇宮裏面嘛!如果是一個太平盛世的皇帝,那這個國家的財富太多了,他五欲的生活,那也跟天堂的生活不會相差得太多。這就是由于他宿世的福蔭,在他今生——這一生當中體現。“宿福所追”所導致的。所以能做帝王不是偶然的,這是他的福報。不是什麼人想當,就能當得了的;不是什麼人能夠推翻,他就能坐得穩的。

  所以佛就告訴尊者阿難——前面這一段都是阿難尊者說的——佛就跟他印證:“你說的是正確的。”“汝言是也”。這就是對于乞丐和帝王的第一番比較。第二番比較,剛剛講帝王,下面這段話是佛說的。雖然帝王在人中是最尊貴的,他的形貌、顔色也是最端正的,但是這個帝王——帝王在佛教叫粟散王,如果比起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就是能夠統治一四天下的,這個轉輪聖王,那具有叁十二相這樣的福報,自然地感得七種珍寶,他的輪寶一天就能夠巡視一四天下——四大部洲。這個帝王跟轉輪聖王相比,他的容貌、形色又很鄙陋了,就好象乞丐跟帝王的比較一樣。

  好,那麼轉輪聖王在我們一四天下是最莊嚴的,也最有威德的,最有福報的,是他修十善業感召的一個福報。“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一四天下,是第一的。但這樣的轉輪聖王跟忉利天王相比呢,他又顯得醜陋了——“醜惡”。醜陋就是面貌很醜陋,這個“惡”不是邪惡的惡,就是長相不好看——醜惡,不能相比。這種不能相比,萬億倍不及其一,轉輪聖王又顯得很醜陋——跟忉利天王相比。原來釋迦牟尼佛有一次示現爲轉輪聖王的時候,他能夠飛到忉利天,結果忉利天王對他很恭敬,給他飲食,給他什麼……他一看:“哎!這個天上,比我下面要享樂多了!”他就想奪取天位——忉利天王位。這一想——念頭一動,就給他墜下來了。說明他沒有忉利天王的福報,但你動了這個念頭都不行。

  好,那麼第四重比較,就是忉利天王如跟第六天王——他化自在天王相比,又是百千億倍不及其中一分,不能相比。也就是說忉利天王的容貌跟他化自在天王相比,又是醜陋。那欲界天當中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形貌最莊嚴。最莊嚴的第六天王如果跟阿彌陀佛刹土中的菩薩、聲聞來相比,那麼他身上的光色、他的形狀、他的容貌就遠遠不及,百千萬億倍不及其中一分兩分。那第六天王跟極樂世界這些往生者的容貌相比,又顯得非常的醜陋。那你通過這五番比較,你就想一想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者他的容貌、光色是多麼的莊嚴!那我們就想像不出來了。我們連轉輪聖王的容貌都很難去想象,更何況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者的容貌。這就告訴我們,我們這些醜陋的衆生只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就遠遠超過第六天王這種光色、容貌的百千萬億倍。這就是對前面第叁願、第四願的展開,也就是對“虛無之身、無極之體”的一種诠釋。所以大家要想美容,要想長相莊嚴,最好的方法去西方極樂世界。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第二屆淨土文化進修班

  

《《無量壽經》之顔貌端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