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之颜貌端正▪P2

  ..续本文上一页就觉得都有零钱了,一块或者几块给他。谁知道他后面跟着好几十个——二三十个,只要你一给,二三十个全都上来了!这一上来,你逃也可以哪。他就把你抓住,抱着你的腿,抱住你的手,全都给你包围住了。哎哟哟,一看非常害怕!你想想,七八岁、十来岁的这个小男孩那么多,也是很有力量,他说不准把你掰倒,把你洗劫一空。上次碰到,正好我还没有出家,是请一个台湾的法师在一个宾馆吃饭,就出宾馆的时候,展现了这么一幕。再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中年妇女,原来就是这个中年妇女在指使着这几十个小男孩。就用这种讨的方式,这可不是打抢嘛!他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就是由于饥寒困苦,他就不讲这些道德了——“人理殆尽”。

  《无量寿经》之颜貌端正(二)

  那这样的情况是什么?这就是他的恶果,就是由于他前世或者多少世没有积德。也许他原来是个比较有财富的人,但是他有财富不去布施,越有财富他越吝啬。贫穷是从吝啬里面出来的;财富是从布施里面出来的!佛说的这个因果,有很多人都没有听闻过,他以为得财富就是他竞争的产物——不择手段要得到。如果命中没有,你是得不到的。如果你非得要用抢银行的方式得到不可,马上灾祸就临头。现世就有下牢狱的灾祸,下一世就有下三恶道的果报,花报和果报都马上会如影随形——现前。这些人由于贪心,他就想占有,就想用不正当的手段——不是付出了劳动获得,就想要占便宜,这叫“贪求无厌”。很多的罪恶就是由于他贪求无厌所导致。

  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就减少很多造恶业的心理;他贪求无厌,就没有办法减少。那为什么他贪求无厌,永远不会有厌足的时候?贪心就像一个万丈的深渊,你填不满它。他作为贪官,贪了一百万他还不满足,要贪一千万,甚至几个亿;几个亿还不满足,可能几十个亿。不仅对自己的儿子这一辈想到了,孙子、曾孙子他都想到了。就是这个“贪求无厌”驱使。所以最终的结果他有什么好日子可过哪?他到了贪得无厌的这个程度,他就不信因果,他“不信修善”能得善果,只知道“我只要有机会,我就贪”。实际上这种贪就是癌细胞。不信这种善因善果,所以他造作恶业就比高山还高——“犯恶山积”。

  到他生命终结的时候,他所贪来的一切一分钱都不带走。有很多贪来的东西——实际上他一死,家里都起了内讧,或者家亲眷属分配不均,甚至去打官司,甚至还会导致亲戚反目、仇杀事件——他所贪的东西都消散了。然而他由贪这些东西所造作的恶业——这个恶业导致的这种苦报,就聚集在他身上了,他就必然被这个恶业牵引到三恶道里面去了。到了三恶道里去,他就遭受三恶道的苦刑。于是这个贪求无厌——造恶的结果,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然而造恶所得到的这些财富,徒然地为别人所占有了。这可不是一生忙忙碌碌为他人作嫁衣裳吗?这才叫愚痴。

  一生都为这个财富——贪求,去过了一辈子,没有一刻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明德——佛性,去思维,去修行过一分钟。所以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就没有一点善行可以依靠。你有一点善行,也可能不会坠的——三恶道——那么深。“无善可怙,无德可恃”,没有一点善德能够把他停留在善道里面,直接下三恶道。所以死亡之后堕三恶趣,在三恶道里面永劫以来遭受痛苦。地狱的罪受完了,就到饿鬼道;饿鬼道(罪)受完了,就到畜生道;畜生道把债务还完了,辗转地才得人身;得人身,由于是从三恶道里面过来的,他肯定在人道里面是非常下贱的——地位低下,非常愚痴,没有智慧,非常弊陋。所以他就生活都不能自立,到处受人欺骗,身体怯弱。

  自己也会带着三恶道的习气造恶,造恶又使他的身心更闭塞,他的行为更是跟人道的行为相违背,就更让人讨厌,然后国法就会惩处他——因为他危害了他人的安全,那当然只有到牢狱里面去了。如果他从牢狱出来,又非常猛利地去报复,那就是提前结束生命,又到地狱里面去。最近看一些报道,那些从牢狱里面出来的人,再重新犯罪,你看他犯罪的情节那真是太恶劣了!他整个犯罪的情节——制造的那个东西,那真的是人道的东西都没有。那想都想不出来,太残忍了!所以他只是形态上像一个人的样子,他内心的观念、他的行为,完全都是畜生的行为——残忍的行为!这就是他导致“贫穷乞人”的一个原因。

  好,请看下面。

  “所以世间帝王人中独尊,皆由宿世积德所致。慈惠博施,仁爱兼济,履信修善,无所违争,是以寿终福应,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兹福乐;积善余庆,今得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贵。仪容端正,众所敬事,妙衣珍膳,随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佛告阿难:“汝言是也。计如帝王虽人中尊贵,形色端正,比之转轮圣王,甚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恶,不得相喻万亿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亿倍不相类也;设第六天王比无量寿佛国菩萨、声闻,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好,看这段。那么为什么帝王他是人中最为尊严的、尊贵的?“独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一切众生、一切臣民都是众星拱月。这是由于他“宿世积德所致”啊!积了很多的福德所导致的这种福报。这个“积德”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他有这种仁慈之心——同体的慈心,就能把财物恩惠给他人,广泛地进行布施——博施济众。这些都是他同体的仁爱心、兼济天下的善心所致。这就看出他这种帝王的福报,还是从他的慈悲心出来的,从他的布施出来的,从他兼济天下的胸怀出来的。这就是要有胸怀,要有道德。你说一个当大官的、当帝王的,如果没有仁慈和道德,是做不到的。如果他没有仁慈和道德的心,就像农民起义样地占领这个皇位,他也是坐不住的。你看有些记载,那些农民起义领袖把真皇帝赶走了,他坐在皇位上都头晕,都昏倒在地上——他坐不住的。李自成虽然把这个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去自杀,但是他又坐得稳吗?他获得了王位照样纸醉金迷,沉迷在那种糜烂的享乐里面了。他都没有把“慈惠博施、仁爱兼济”在他身上体现,他怎么能坐得稳呢?

  然后他这个个人行为“履信修善”。讲信誉,一个能做帝王的人那是一诺千金,驷马难追。绝对不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那是小人的行为,讲话一定要算数。修十善业,很多皇帝他都很孝,对他人没有违背,没有斗诤,这就说明他身心柔软。他一定要有个人的这种道德修为。这样他在临命终时,随着他的福荫感应,就自然生到天上去了——做天人去了。能够在天上——无论四天王天,还是忉利天,享受天堂微妙的五欲。这些天福享尽之后,他还有善在那里——就有他的“余庆”留下来的这种福报,所以他就下生为人。由于还有他的余善——善因,所以他就自然地生到帝王之家,生到富贵之家。他生到帝王之家作为太子,他就自然的尊贵。只要作为太子,他不一出生下来也是锦衣玉食吗?钟鸣鼎食之家吗?那这些臣民乃至宰相看到他,都要尊贵他,因为他是帝王的种姓啊!

  他有福荫,这种人一出生下来,他的长相都是很庄严的——“仪容端正”。他来的地方就不一样——他从天上来的。一个从天上来的,跟一个从畜生道来的,你能相比吗?他的来处都不一样哪。天上来的,他肯定皮肤白白的、红扑扑的,这个长相很有福报的,他就有天人那样的模子——模子就不一样。你从一头猪里面过来的,模子不一样的。所以这种样子又有道德又有仪容。“仪容”就是他的行住坐卧都有大人之相、帝王的气象。所以大家都很恭敬他,都喜欢接近他,都喜欢为他服务。他穿的衣服都是很好的衣服,那种绸缎——最好的这个衣料;他的饮食都是很精美的。他身上穿的衣服,包括他自身用的车马,都叫御。“服御”,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有这个福报。皇宫里面嘛!如果是一个太平盛世的皇帝,那这个国家的财富太多了,他五欲的生活,那也跟天堂的生活不会相差得太多。这就是由于他宿世的福荫,在他今生——这一生当中体现。“宿福所追”所导致的。所以能做帝王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的福报。不是什么人想当,就能当得了的;不是什么人能够推翻,他就能坐得稳的。

  所以佛就告诉尊者阿难——前面这一段都是阿难尊者说的——佛就跟他印证:“你说的是正确的。”“汝言是也”。这就是对于乞丐和帝王的第一番比较。第二番比较,刚刚讲帝王,下面这段话是佛说的。虽然帝王在人中是最尊贵的,他的形貌、颜色也是最端正的,但是这个帝王——帝王在佛教叫粟散王,如果比起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就是能够统治一四天下的,这个转轮圣王,那具有三十二相这样的福报,自然地感得七种珍宝,他的轮宝一天就能够巡视一四天下——四大部洲。这个帝王跟转轮圣王相比,他的容貌、形色又很鄙陋了,就好象乞丐跟帝王的比较一样。

  好,那么转轮圣王在我们一四天下是最庄严的,也最有威德的,最有福报的,是他修十善业感召的一个福报。“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一四天下,是第一的。但这样的转轮圣王跟忉利天王相比呢,他又显得丑陋了——“丑恶”。丑陋就是面貌很丑陋,这个“恶”不是邪恶的恶,就是长相不好看——丑恶,不能相比。这种不能相比,万亿倍不及其一,转轮圣王又显得很丑陋——跟忉利天王相比。原来释迦牟尼佛有一次示现为转轮圣王的时候,他能够飞到忉利天,结果忉利天王对他很恭敬,给他饮食,给他什么……他一看:“哎!这个天上,比我下面要享乐多了!”他就想夺取天位——忉利天王位。这一想——念头一动,就给他坠下来了。说明他没有忉利天王的福报,但你动了这个念头都不行。

  好,那么第四重比较,就是忉利天王如跟第六天王——他化自在天王相比,又是百千亿倍不及其中一分,不能相比。也就是说忉利天王的容貌跟他化自在天王相比,又是丑陋。那欲界天当中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形貌最庄严。最庄严的第六天王如果跟阿弥陀佛刹土中的菩萨、声闻来相比,那么他身上的光色、他的形状、他的容貌就远远不及,百千万亿倍不及其中一分两分。那第六天王跟极乐世界这些往生者的容貌相比,又显得非常的丑陋。那你通过这五番比较,你就想一想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他的容貌、光色是多么的庄严!那我们就想像不出来了。我们连转轮圣王的容貌都很难去想象,更何况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的容貌。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这些丑陋的众生只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就远远超过第六天王这种光色、容貌的百千万亿倍。这就是对前面第三愿、第四愿的展开,也就是对“虚无之身、无极之体”的一种诠释。所以大家要想美容,要想长相庄严,最好的方法去西方极乐世界。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无量寿经》之颜貌端正》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