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勸修淨土詩》第叁至第五首

  《勸修淨土詩》第叁至第五首

  請看第叁首。“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盤中甘露珠圓轉,樹上摩尼水倒流。碧玉蓮臺承足穩,真金華瓣襯身柔。叁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好,請看這一段。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極爲殊勝,是一個勝妙的道場。在這樣殊勝的境界當中,就容易修行佛道。那何爲境勝呢?一般環境都是我們見聞覺知的依報,見色,聞香,聽音。色、聲、香、味、觸五塵都非常的微妙,這五塵都能做佛事。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一華、一水、一微塵,都能覺照到法性涅槃。百鳥偕鳴的音聲、風吹鈴铎的聲音、八功德水相激的聲音,都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令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是聲塵。西方極樂世界又彌漫著無量的寶香,這些香能夠令往生者伏滅煩惱,顯發本具的五分法身之香。這個味,比如八功德水的那種味道,像甘露一樣的味道,不僅除饑渴,而且長養諸根,而且還能夠生發無量的智慧。這個法——西方極樂世界,比如憶念菩提樹的功德,都能得到種種的法忍。我們隨便拈出極樂世界五塵的境界,它都極爲殊勝。一一境界、一一塵,都能夠度化衆生——作度化衆生的佛事。尤其淨土經典特別談到聲塵——由于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耳根最利,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大都從耳根的聞性得到甚深的法益。

  那麼這個境界——西方極樂世界五塵微妙的境界,都是由阿彌陀佛的願心所流現出來的。所以全體極樂的依報環境,都有著阿彌陀佛大願、光明的加被,能夠令我們一到那兒去,就能快速地修行道業。那麼其中就特別的指出伏滅煩惱的快速功能。我們在這個世間,要對治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種種的煩惱、習氣,是很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無可奈何——對這些煩惱、習氣。但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由于境界是法性土,由于有彌陀光明的注照,由于阿彌陀佛的願力已具有著讓我們破除我執和我所的功能,所以我們多生多劫的煩惱、習氣,就在那裏頓然的休止。

  好,展示在種種玉盤裏面的那個甘露——甘露那個珠,是圓融的亂轉。這種甘露代表那種法性。這個法是圓滿的、圓融的、圓頓的。七寶樹上那個摩尼水可以倒流。怎麼叫摩尼水?極樂世界寶池的那個水是七寶的水,那個水是從哪兒來的呢?你看這個西方淨土變,在《觀經》裏面講的,有一個大的摩尼寶珠,那個摩尼寶珠分出十四支的水流,西方極樂世界水是七寶液態的表現形態,它跟我們這個世間的氫二氧的水有本質上的不同。我們這個世間的水是“水往低處流”——只能往低處走。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水從摩尼珠流出。摩尼珠代表著阿彌陀佛的心珠:珠王——心王,這樣的一個表法。它是一個自性的德水、寶水。所以它不僅可以向下流,也能夠向上流。你看,《觀經》表達這個水,首先在蓮華的蓮瓣上左右的回旋;旁邊池岸上有種種的寶樹,這個水就能沿著寶樹向樹梢去旋轉。當它旋轉的時候,水和水之間在中途相遇的時候,水流相遇就會相激成一種音聲。這種音聲就不僅僅是一種音聲,它在講經說法。所以這就是一個奇妙的境界了。水可以向上旋轉,回流。這叫“樹上摩尼水倒流”。

  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者,他都步步蓮臺——步步蓮華。他的托生之處就是蓮華,是寄托我們法身慧命的出生之所。它是由種種珍寶合成的。這種蓮臺也是阿彌陀佛正覺功德的恩賜。我們出生之處是一個蓮臺——這樣玄妙的宮殿。它就能幫助我們,我們的足就能夠很穩健。也就說我們出生在這樣的蓮臺裏面。這個足呢,有時候講佛的稱號叫兩足尊,就是福德、智慧都是非常圓滿、尊貴的。出生在這樣的蓮臺裏面,我們修福德、智慧就一帆風順,不會有退轉。這叫“承足穩”。那麼這個蓮華的瓣是真金的質地,它就襯托著蓮胞裏面往生者的身體,把他包著。這個黃金的花瓣包著身體呢,使這個往生者身體非常柔軟——身心柔軟。那身體的柔軟,就是他心裏柔軟的表現,他就隨順法性。所以一個修道人,他一定要柔順,一定要忍辱,一定不能跟人和事去扞格。在正覺的蓮臺——那種法性的狀態當中,我們身心自然隨順法性,不跟法性乖張,那就身心柔軟。

  好,到了這個時候,“叁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這個“叁車”,它是出在《法華經》的“譬喻品”裏面,談到這個叁界火宅甚可怖畏。這個叁界裏面,由于衆生貪、瞋、癡煩惱的毒在這裏整個燃燒,這個叁界就是火宅。釋迦牟尼佛比喻成大富長者,他已經出了這樣的火宅,但是他的子女還在裏面。所以這個長者就得想方設法使他的子女離開這樣的火宅。但是你跟他直接講:“這個叁界已經燃起大火,已經朽壞,即將崩塌,趕緊出來!”這些子女都不相信,不願意出來。所以這位長者就施設一個方便——知道這些子女有什麼好樂。知道他們喜歡叁車,叁車就是羊車、鹿車和牛車。知道他們有這個好樂,就告訴他們:“你們趕緊出來吧,我這裏有羊車、鹿車和牛車。”

  這叁車就是代表叁乘的佛法。羊車,小羊牽著車,只顧自己解決問題,代表聲聞教。鹿車,這個鹿王要跑的時候,還會關照一下它後面的鹿群,這就是代表緣覺乘。緣覺乘——辟支佛,也是不僅自了,他也稍微隨分隨力關照一下衆生。牛車——水牛之車,這就是漸教的菩薩,修漸教的六度,有利他之心。知道叁四個子女有對叁車的好樂,就說:“我可以給你叁車。”這些子女一聽說外面有他喜歡的車,就爭先恐後離開了這個朽宅,在十字路口露地而坐。旁邊他的父親坐在那裏。這叁四個子女來了就說:“你要給我的車,現在請你給我。”父親看到他們都出來了,很是歡喜,說:“我不僅給你們叁車,我要給你們最好的東西——大白牛車。”大白牛車就代表著大乘圓頓的佛果。這叁四個子女得未曾有啊!自己想都沒想過,還有個大白牛車。“其疾如風”,裝飾得非常妙麗的:這樣的一個白牛車。

  好,這裏表達什麼呢?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往生者都具有大乘的種性。志求大乘圓頓的佛果,就再也不會去求聲聞、緣覺和權教菩薩道的修行了。這種馳求、這種念想叁車的想法全都放下了,止息了。唯一的目的:就住在大乘的正定聚,直趨大乘的佛果。“叁車已息馳求念”,實際上在我們當下,我們作爲淨土行人也應該這樣,不再求聲聞、緣覺、漸教的菩薩。我們得到的是大乘極爲圓頓的佛法,“一超直入如來地”的。“不用叁祇修福慧,但憑六字出乾坤”——但憑六字成佛道的一個法,就不要去馳求“叁車”了。你看現在有些由于信心不足的人,他念念佛,現在又轉爲修其他的法門去了,修南傳佛教去了,修這個那個去了,修內觀去了。這些就等于就退轉了。一個淨業行人,他修的是大乘圓頓的佛法。要知道,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就代表“露地”——真如法性。你在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當中,就能安然地坐上大白牛車,就能夠圓成大乘的佛果。就這個意思。

  好,請看下面一段——第四首。“琉璃地上絕塵埃,宴坐經行亦快哉。錦繡織成行樹葉,丹青畫出衆樓臺。漫空華雨諸天下,遍界香雲大士來。何處忽生新佛子,芙蓉又見一枝開。

  好,這是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琉璃地。我們在《觀經》講第叁觀,就是“地觀”。開始先作日觀,日觀觀成了,再就觀水,水觀想成就,就轉水成冰,冰內外映潔,再由冰轉想爲琉璃。琉璃地以黃金作道,或者白玉作道,琉璃地上又有無量無邊的七寶金剛寶幢擎著。地面和地下,光色都能夠交相輝映。這個琉璃地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心所顯現的寶地,離開了一切煩惱、分別、習氣的,所以塵埃一點都沒有,非常的清淨,非常透亮,非常的光明。那麼往生之後,我們打坐經行就是在這樣的琉璃地面上。相比較我們的土石砂礫的地面,那不可同日而語。一點灰塵都沒有,也不需要打掃衛生。在這裏宴坐經行,那是非常快樂,他的心情非常愉快。他所得到的覺受,就好像一個得滅盡定的阿羅漢那樣快樂的覺受。

  然後呢,在這個地面上還有行樹——一重一重七寶行樹。這個行樹呢?它也非常的美觀。它的葉子——這裏特別表明行樹上面的葉子,就好像錦繡織成的那種非常美妙的圖案。錦繡,我們這裏講,一般都非常精致華麗的絲所繡成的那個東西,就叫錦繡。所以這個錦繡常常表明非常美好的東西、光色非常絢麗的東西。那麼七寶行樹上的葉子,它的經脈就好像錦繡——織成的那種圖案,非常好看。那麼在地面和虛空有無量無邊的七寶樓、閣、亭、臺。這些樓、閣、亭、臺的美好就好像丹青畫出來的一樣。古人說,有兩種礦物質材料,一個是丹砂,一個是青雘。這兩種礦物質顔料畫出來的顔色、線條非常好,所以常常就用丹青比喻繪畫。那麼西方極樂世界樓臺就像丹青畫出的一樣,有的描述是:丹青畫也畫不出來。它七寶的樓閣無量無邊,非常的精妙,有種種的不同的建築風格,隨心所成。這是地面的莊嚴,還有虛空的莊嚴。整個的虛空當中,種種的妙華像下雨一樣的缤紛落下。在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道場上,不僅有本刹的菩薩來供養種種的華,而且他方的菩薩、他方的天人也都過來散華供養。還有風吹得七寶樹那個樹華也缤紛而下。所以整個的虛空就非常的莊嚴。這個華又是七寶合成的,有種種的光色,非常的潔淨。那相比較我們這個虛空常常會有沙塵暴,那完全不可等同而語。

  好,“遍界”,西方極樂世界本土是法界一個核心,就是法界之都,那麼無量無邊的他方世界刹土的這些菩薩大士,都會到極樂世界供養阿彌陀佛,面見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說法,聞阿彌陀佛授記。他方世界所有的佛也敕令座下的菩薩大士,到極樂世界來進修。那這些菩薩大士來的時候就像香雲一樣的過來,就是他們乘著雲過來,他們身上放出香,就叫“遍界香雲大士來”。 “何處忽生新佛子”,七寶池八功德水也是遍地都有,那麼八功德水裏面——那個池水裏面,就有四色的蓮華,每個池子都有六…

《《勸修淨土詩》第叁至第五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