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生何去何從?──末法時代應如何修行▪P2

  ..續本文上一頁于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于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叁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鬥诤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了知清淨士!從是以後,于我法中,雖複剃除須發,身著袈裟,毀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如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檀越舍施供養,護持養育,我說是人猶得無量阿僧祇大福德聚。何以故?猶能饒益多衆生故。...名字比丘爲無上寶,比余九十五種異道最尊第一,應受世供,爲物福田。何以故?能示衆生可怖畏故。若有護持養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

  經文並沒有排除佛滅二千五百年之後的衆生修道有所成就的可能性。因爲這段經文要強調的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護持養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得住忍地」,根據《法門名義集》即是:「五忍:一伏忍,二信忍,叁順忍,四無生忍,五寂滅忍。地前叁賢菩薩得伏忍。初地、二地、叁地得信忍。四地、五地、六地得順忍。七地、八地、九地得無生忍。十地與佛地得寂滅忍。」

  由此可見,在佛經中,「末法」的概念主要說的是住持佛法的聲聞僧團的逐漸墮落、腐化、敗壞,強調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佛弟子應當如何潔身自愛,努力修學,護持佛法,而不是就此認爲修道無望。

  例如《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中如:「如是末法破戒人,損滅佛教亦如是。若有淨修梵行者,逢斯惡友常遠離。」這是說末法之時,應當潔身自愛,淨修梵行。並沒有說「末法時代,不可以修梵行。」

  又《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說:「若于世尊末法中,複能利樂諸有情。彼時多有魔障侵,于此勿應生退屈。未來若有苾刍衆,決定于法生信解,甯喪身命堅護持,速獲證悟圓常果。」這是勸勉末法比丘衆,仍能信解佛法、證悟佛法、利樂有情的明文。

  又《法華經.安樂行品》說:「文殊師利!如來滅後,于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爲解說,令得一切種智。」這說明了在末法時期修安樂行,可令衆生得一切種智。

  再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善男子!于汝意雲何?彼無垢面日光明轉輪聖王,隨彼如來,轉正*輪,及涅槃後,興其末法,然大法炬,光照世間者,豈異人乎?今普賢菩薩是。」這是末法時代仍然光大法炬、佛燈永燃的典範。

  由以上引文,可見末法時期並不是不能修行,而是難以修行。但是諸佛菩薩及祖師大德都一再告訴我們,淨土念佛法門是最直捷簡易、脫離六道輪回、了生脫死的、最根本的修行法門。也就是說,念佛法門,無疑是末法修行的唯一之道。所以,下面對念佛的方式及念佛的世出世間利益,略作簡單之介紹與說明。

  五、念佛的方式與念佛的世出世間利益

  經雲:「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就是說,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學佛、念佛以至成佛。一般而言,念佛可分爲觀想念佛、觀相念佛、實相念佛與持名念佛四種,但其根本精神實離不開:念他佛、念自佛、念自他佛叁種,此即:

  1. 蕅益大師的叁種念佛:

  (一)、念他佛者:

  「托阿彌陀佛果德莊嚴,爲我所念之境,專心注意而憶念之。或憶名號,或想相好,或緣四十八願往昔洪因,或思力、無畏等現在勝德,或觀正報,或觀依報,總名爲念他佛。貴在曆曆分明,一心不亂。則叁昧功成,徑登淨域。如東林諸上善人,即其證也。」

  (二)、念自佛者:

  「觀此現前一念介爾之心,無體無性,橫遍豎窮,離過絕非,不可思議。具足百界千如,種種性相。與叁世佛,平等無二。如此觀察,功深力到,圓伏五住,淨于六根,豁破無明,頓入秘藏。如西天四七、東土六祖,及南嶽大師、天臺智者,即其證也。」

  (叁)、自他俱念者:

  「了知心、佛、衆生,叁無差別。衆生是諸佛心內衆生,諸佛是衆生心內諸佛。托彼果上依正,顯我自心理智。如《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我心性本具功德不可思議,諸佛果中威力不可思議,故感應道交,自他不隔。極果圓因,稱理映發。如永明壽、楚石琦所修法門,即其證也。」

  所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心時心是佛」,而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只要目標明確了、方向選對了,隨便怎樣走,都可以就路還家,關鍵就是要信真願切,沒有絲毫疑慮,專心一志,不間斷、不夾雜,自始至終貫徹到底,直至工夫純熟,因緣具足的時候,自然就能成就。

  2. 念佛法門的世出世間利益

  從各種的大小經論中,我們得知諸佛菩薩一再苦口婆心地宣宗、勸說:淨土法門乃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爲律、教、禅、密諸宗之歸宿。我們只要依仗阿彌陀佛本願大力,信願真切,老實念佛,臨終必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高登九品蓮臺,成爲不退轉菩薩,一生必至補處,究竟成佛──這是我們學佛人最高的理想與目標。

  印光大師指出:淨土法門「不獨于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發展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其疾苦者,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文鈔續編.淨業社年刊序》)也就是說,淨土法門是窮盡真理明心見性之妙法;是教化人民淨化世間之妙法;是發展事業消滅疾苦之妙法;是完美人生了生脫死之妙法。

  是故《華嚴經》雲:「心佛與衆生,是叁無差別。」 世親菩薩在《往生論》中說:阿彌陀佛這一法句即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昙鸾大師 在《往生論注》中指出:「略中一句,莫非實相也。」衆生追求真理實相,就是佛教講的明心見性。明什麼心?要明白一切衆生的真心就是阿彌陀佛;見什麼性?就是要親見親證無量光、無量壽的佛性也就是衆生的本性。

  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開示八萬四千法門,法法平等,都是爲令衆生悟入佛之知見而明心見性。《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雲:「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永明延壽大師指出:「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淨土法門直接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說念佛就是直指心性、了悟真心的最圓鈍、最方便、最究竟的明心見性的無上妙法。

  結語

  真正的佛法是勝義「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諸佛皆由此出,這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如真如實性。然而正如《六祖壇經》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世俗谛的佛法是借緣起之方便,從生起、流變到消亡,在世俗中是一個客觀規律──佛假言末法一萬年所指的是衆生共業之所致,而共業中還有個業、別業之分,所以因果亦是待緣而變,諸行無常,雖雲成、住、壞、空,但一切亦離不開事在人爲之因素。若依佛教義理,只要佛弟子認真如法地修行,老實念佛,依教奉行,好好地利益衆生並維護正法,感得佛教經典繼續常留世間,佛法永駐,那麼就不會有真正的末法時期。所以說,對正法有信心、能堅持如法修行的人來說,無論任何時候,他們都是處于正法時期之中。否則,即使生在佛陀住世的正法時代,心中若不信正法,更不肯如法修行,那早就已經是末法時期了。(全文完)

  

  

《人生何去何從?──末法時代應如何修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